石琳
近年來,河北省石家莊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浙江“千萬工程”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將鄉村綠化美化作為生態文明建設和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堅持按照“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產業興旺、彰顯特色”的建設思路,著力構建“村內有綠地、院內有花果、路渠有綠蔭、四旁有樹木”的村莊綠化格局。目前,全市村莊綠化覆蓋率達到32%,2081 個村實施了村莊綠化,占全市現有村莊總數的46.8%;有8 個縣(市、區)建成省級森林城市,占全市農村縣(市、區)總數的47%。2019 年以來,全市先后建成國家森林鄉村17 個,全國生態文化村7 個,省級森林鄉村142 個。
石家莊市委、市政府將鄉村綠化工程作為全市國土綠化重點工作之一,每年印發工作方案、召開全市林長工作會議,并以1 號《林長令》形式下達全年營造林及村莊綠化任務,要求各地結合實際,切實把“千萬工程”經驗融合到森林城市、森林鄉村創建,鄉村振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項目建設活動中。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由主要領導掛帥、市直各相關部門主要領導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并下設辦公室。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先后16 次作出明確指示、批示,鄉村綠化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先后8 次列入市委常委會、政府常務會議題進行研究;先后多次組織召開調度會、推進會、觀摩會等,及時協調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各類新情況、新矛盾、新問題;34名市級“林長”采取包縣(市、區)負責制,并將鄉村綠化美化作為日常“巡林”重要內容。

鄉村綠化
各級政府堅持以政府為主的投資取向,加大資金籌措力度,探索鄉村綠化美化多元化投入渠道。
各級政府按照中央和省級林業項目建設要求,對鄉村綠化給予中央和省級林業項目補助。自2019年以來,爭取中央和省級財政項目補助資金1200余萬元。
各縣(市、區)政府充分發揮“集中精力辦大事”的優勢,堅持將平原綠化、和美鄉村、鄉村振興、人居環境整治等方面資金捆綁使用,更多地向鄉村綠化美化傾斜。2023 年,各縣級財政安排鄉村綠化資金達1.5 億元,其中鹿泉區財政專項安排鄉村綠化資金1000 萬元,對全域內鄉村綠化給予補助;藁城區預算安排1000 萬元,計劃實施鄉村綠化185 個村。
村集體一方面積極發動村民投工投勞,主動參與改善生態環境、綠化美化生態家園;另一方面拿出一定數額的村集體收入,解決鄉村綠化先期的清整土地、購買苗木及必要的撫育管護工作。藁城區張家莊鎮鮑家莊村曾經是一個底子薄、街道臟亂、群眾怨聲載道的典型村。2021 年新班子上任后,通過多渠道籌資,投入160余萬元綠化村莊,規劃建成了高標準的通鄉“綠美景觀大道”、高標準農田林網,實現了“有路有渠必有樹”的目標,還建設了3000多平方米的街道游園,街道及房前屋后、空閑宅基地等可利用空間均栽上了果樹及綠化美化樹種。村民們不用走出家門即可享受到“推窗見綠、出門見景、起步聞香”的生活。2022 年,鮑家莊村被河北省綠化委員會評為“省級森林鄉村”,并作為石家莊市生態環境大躍升行動的典型村在全市進行宣傳。
各縣(市、區)積極爭取發改委、財政、住建、鄉村振興、農業農村等市直部門的項目資金用于鄉村綠化,并積極吸納社會資本投入。一方面,充分運用市場機制,通過冠名林、綠地認養認管等形式,吸引有能力鄉辦村辦企業、公司、大戶積極參與鄉村綠化建設;另一方面,按照“誰投資、誰造林、誰受益”的原則,通過承包、租賃、股份造林、合作開發等形式,把鄉村綠化與發展林果、旅游、觀光采摘、林下經濟、苗木花卉等產業結合起來,以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吸引各方面社會資本投入。
全市依托良好的森林生態資源,鼓勵鄉村發展林下經濟、生態旅游、森林康養、林產品深加工等新興業態,培養樹立了一批鄉村綠化典型。
靈壽縣南營鎮車谷砣村地處國家4A 級自然保護區五岳寨國家森林公園腹地,森林覆蓋率超過95%,自然環境優美,生態優勢明顯。過去,村子年人均收入只有500元。如今,通過發展森林旅游、康養醫療等產業,車谷砣村年人均收入超過8000 元,一躍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先后獲得全國生態文化村、國家森林鄉村、全國首批綠色村莊、河北省美麗鄉村、精品旅游示范村等多項榮譽。
全市還命名了藁城區世外桃源采摘園等44 個森林城市創建示范園,井陘縣南峪鎮張家峪村等26 個現代林果花產業示范園區。
石家莊市堅持把發展林果產業作為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民增收及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通過持續實施太行山生態綠化、現代林果產業園區建設,不斷優化產業布局,推動生態自然優勢向經濟發展優勢轉型,加快區域經濟發展。2022 年,全市林草產業總產值175 億多元;經濟林種植面積超過14.7萬公頃,年產量135.8萬噸,其中干果種植面積9.97 萬多公頃,產量超過19.5 萬噸。
2023 年,全市爭取省級財政項目資金572 萬元,重點對現代林果花卉產業基地建設項目進行了扶持,在行唐縣魯家莊村栽植優質大棗710畝,在井陘礦區天戶峪村栽植林下射干500畝,在贊皇縣完成樹體修剪提質增效1000 余畝,在鹿泉區實施核桃園樹體改造提質增效400 畝、高接換優100 畝。
平山縣的西柏坡鎮北莊村,堅持走“以紅帶綠”的發展路線,依托良好的生態自然條件,建設了以幸福果園、北莊半島等休閑采摘項目為主體的田園綜合體,帶動村民走上了共同富裕道路,村集體年收入從2020 年的6.5 萬元增長到2022 年的130 多萬元,2022 年被評為“省級森林鄉村”。同為“省級森林鄉村”的井陘縣南峪鎮張家峪村,曾經是地處偏遠、交通閉塞、出門就爬坡的純山區村。原本200余人的小山村,除去搬遷到縣城、出門打工的人口外,村里只剩下50 余人。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鄉親們在荒山上選擇栽植兼具生態和經濟效益的大紅袍花椒3 萬多株,并辦起了加工廠,注冊了“張家峪”商標。全村年產花椒5000多公斤,年收入超過50萬元,戶均收入超過1 萬元。花椒過去無人問津、只能榨油和家用的花椒殼,而今也成了農民致富的“金豆豆”。
全市大力推廣機械化、專業化造林,不但加快了造林進度,也大大提高了綠化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市、縣林業主管部門加強對規劃設計、苗木、挖坑、栽植、管護等各環節的質量管理,加強技術指導服務,嚴格落實驗收程序,保障綠化成效。市林業局印發了《關于建立市縣兩級包聯、調研、聯絡員、懇談會等四項制度的通知》,7 名領導帶領7 個包聯工作組,深入全市62 家林業企業進行對接懇談,協調有關部門幫助企業解決實際難題32 件;由林果專業技術人員成立技術指導組,包縣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技術指導服務,舉辦現場實訓,發放宣傳資料等,為促進鄉村振興和農民增收提供技術保障。同時,市林業局還開設“林果科技大講堂”微信公眾號和廣播版欄目,每年發布林果技術信息及林果技術講座280 余期(條)。

鄉村綠化
石家莊市把林業生態文化嵌入鄉村文化,組織“中國農民豐收節”“果王花王爭霸賽”“經濟林采摘節”等活動,進一步提高全市林果產品的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趙縣的梨花節、井陘的連翹節、贊皇蜂蜜文化旅游節等,已成為當地政府一年一度的重要招商和文化活動。在全市選擇7 家優秀特色林果企業拍攝制作專題宣傳片,在市級各大媒體廣泛投放,進一步傳播林業好聲音,為林果企業生產產品打入市場創造了便利條件。積極引導各地創優林果名牌產品,打造名牌戰略,目前已有平山、晉州、趙縣、贊皇、行唐、井陘等縣(市、區)的核桃、鴨梨、雪花梨、大棗、花椒等林果產品分別獲得中國地理標識產品認證。以“關注森林”為宣傳主題,結合植樹節、世界森林日、世界濕地日、愛鳥周、世界野生動植物日、世界防治荒漠化與干旱日、全國草原保護日等節點,組織開展一系列愛綠、植綠、護綠宣教活動,推進生態文明教育進課堂、進單位、進社區、進家庭,鼓勵公眾積極參與義務植樹、古樹名木認養、愛心救助野生動物等公益事業,促進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