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特約記者 龐革平
2004年,肩負推進中國—東盟自貿區建設的光榮使命,中國—東盟博覽會(簡稱“東博會”)在廣西南寧揚帆起航;2010年,中國—東盟自貿區如期全面建成。
隨著中國—東盟合作從“黃金十年”走向“鉆石十年”、邁向“鑲鉆成冠”新未來,東博會服務的對象、范圍和使命也在不斷拓展。在東博會多年持續不斷的推動下,2019年,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推出。2021年,中國—東盟自貿區啟動3.0版建設。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2 0年來,中國—東盟自貿區“從無到有”“從有到優”,東博會見證著中國開放發展的大門越開越大,更見證著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縱深發展。
2001年11月,在第五次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上,中國提出建立中國—東盟自貿區(CAFTA)的倡議。2002年,中國與東盟簽署《中國與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標志著中國—東盟自貿區建設正式啟動。
2003年,中國與東盟建立戰略伙伴關系,雙方經貿合作進入快車道,亟待建立一個推動自貿區建設、服務全球貿易的國際交流平臺。當年,在印尼巴厘島舉行的第七次中國—東盟“10+1”領導人會議上,中方倡議每年在中國廣西南寧舉辦中國—東盟博覽會,作為促進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的具體行動,這得到了東盟各國領導人的普遍歡迎,并寫入會后發表的《主席聲明》。2004年11月,東博會大幕開啟。
“中國—東盟自貿區是中國對外建立的第一個自貿區,覆蓋超過20億人口,是當時世界上覆蓋人口最多的自貿區。”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張建平說,隨著東博會等重要平臺的不斷推進,自貿區內貿易和投資規模迅速擴大。
金秋時節,北部灣畔風生水起。在北部灣港欽州碼頭,來自越南、新加坡等東盟國家滿載貨物的巨輪依次停靠,黃色的門機來回擺動,貨物裝卸車進出有序,港口一派繁忙。在第20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和第20屆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舉辦前夕,這批從東盟國家運來的淀粉、熱帶水果等貨物將隨著西部陸海新通道北上銷往中國各地,以滿足中國消費者的需求。
“10多年前,榴蓮、山竹、黃金椰等東盟水果還很少見,熱帶水果在中國人的餐桌上并不常有。而現在,隨著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建成,這些產品幾乎在中國每個大城市的水果攤都有售賣,價格也越來越‘親民’。”廣西運多多供應鏈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總裁王正波說。
新加坡廣西商會會長劉文添每年都來南寧參加東博會,見證了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建成。他說,建設中國—東盟自貿區是中國在加入世貿組織不久后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中國與東盟雙方經濟具有較強的互補性,自貿區的建成和關稅水平的大幅降低使生產要素在區域內的流動效率大幅提升,貿易增長是必然結果。東博會作為推動自貿區建設的重要開放平臺,加速了CAFTA全面建成的進程,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CAFTA全面建成后,中國與東盟合作不斷走向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合作的加速不斷催生自貿區升級。2019年,自貿區“升級版”推出,“升級版”落實新一批服務貿易承諾,推動投資領域的實質性開放。
先進技術、人工智能、智慧城市……在南寧國際會展中心,工作人員正在布置各大展廳,與最初的單一產品貿易不同的是,東博會覆蓋商品貿易、投資合作、服務貿易、產業對接、次區域合作等多個領域。
受益于東博會平臺,中國與東盟的合作不斷升級:從最初的貨物貿易“長”、投資和服務貿易“短”,到現在各種貿易形式和投資合作齊頭并進;從最初的以農產品、大宗貨物為主,到如今大數據、人工智能、電子商務合作方興未艾。
前19屆東博會,共有110多萬名客商參會,共舉辦200多場經貿活動,吸引了4萬多位中外企業代表參會,舉辦了近400個高層會議論壇,涵蓋40多個領域,促進了西部陸海新通道、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等領域的一批重大項目落地。
東博會高級顧問、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翟崑說,東博會已成為中國與東盟乃至地區國家匯聚共識、對接發展戰略的高端平臺,是推動雙邊、多邊經貿交流合作、促進貿易便利化的有效載體。
創新是中國與東盟合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自貿區永葆活力的“密碼”。一直以來,東博會就是展示前沿科技、創新成果的重要載體,歷屆東博會不斷優化展會結構,對接創新技術,進一步提高了經貿實效。
中國—東盟技術轉移中心曼谷創新中心、中泰東盟創新港、中國—東盟地球大數據區域創新中心……一個個創新成果,正為CAFTA不斷向前注入強勁動力。截至目前,中國—東盟技術轉移中心已建成廣泛覆蓋中國和東盟國家相關機構和企業的技術轉移協作網絡。
“中國—東盟博覽會已經發展成為東盟貿易投資促進活動的重要平臺,成為中國與東盟成員國良好合作的典范。”印尼總統佐科·維多多在第17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開幕大會上視頻致辭時說。
從1.0版到3.0版,從打造“硬聯通”到加強“軟聯通”,從傳統貨物貿易拓展到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綠色低碳等新興領域,中國與東盟多領域合作持續深化。
據中國商務部副部長李飛介紹,中國和東盟雙方正在大力推進中國—東盟自貿區3.0談判,致力于提升雙方經貿領域開放水平,拓展數字經濟、綠色經濟和供應鏈互聯互通等新興領域的互利合作。
今年9月16日至19日在南寧舉行的第20屆東博會聚焦經貿前沿和雙方工商界關注的議題,舉辦的論壇涉及數字經濟、綠色經濟、供應鏈互聯互通等新興領域,與中國—東盟自貿區3.0談判的重點領域高度契合,有利于增進中國與東盟雙方在新興領域的相互理解與認同。傾聽工商界訴求和建議,將為中國—東盟自貿區3.0建設注入新動能。
從2015年開始,馬來西亞企業家黃國隆每年都參加東博會。黃國隆說,展會為他打開了公司發展壯大的大門,產品行銷中國多地以及越南、泰國、新加坡等國。近年來,中國和東盟互聯網發展迅速,數字經濟蓬勃興起,他隨之將公司銷售業務延伸到線上,消費者在電商平臺就能便捷地買到榴蓮制品,公司的產品種類也從8年前的4種增加到了如今的超過80種。
一邊是CAFTA升級建設,一邊是由東盟主導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發展如火如荼,兩個自貿區“相得益彰”,進一步升級中國和東盟合作。2023年6月2日,RCEP對菲律賓生效,這標志著RCEP對15個成員國全面生效,全球最大自貿區進入實施新階段。李飛說,中國高度重視高質量實施RCEP和推進中國—東盟自貿區3.0建設。RCEP的生效實施為中國和東盟之間的貿易和投資合作提供了新機遇,政策紅利不斷釋放。
2014年,東博會創新設立特邀合作伙伴機制,澳大利亞、韓國等RCEP成員國先后出任特邀合作伙伴。東博會秘書處秘書長韋朝暉表示,東博會不斷推動兩個自貿區加速發展,在更大范圍把中國與東盟巨大的市場優勢與其他RCEP成員國在資本和技術等方面的優勢緊密結合,更好地服務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
“20年來,東博會作為服務全球貿易的國際公共產品,其平臺作用越來越突出。隨著建設的深入,中國—東盟自貿區必將枝繁葉茂,收獲更多碩果。”在東博會舉辦會址南寧國際會展中心,韋朝暉滿懷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