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中旬,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南江縣先后發出通告稱,城區禁止私自熏制臘制品,需到指定的集中熏制點熏制,凡違反通告的,將依法依規進行處理。此事引起了諸多關注。11月23日晚,通江縣綜合行政執法局對此發出一封致歉信。從通告到致歉,不到十天的時間。記者聯系上了這起事件中的相關當事人,試圖多角度探討這一事件始末。
聚焦三個集中熏制點
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通告表示,“隨著熏制臘制品高峰期到來,熏制產生的煙塵將污染空氣,并存在火災安全隱患。為尊重傳統、方便市民,同時保護生態環境、保障熏制安全,根據有關規定,禁止在縣城區農貿市場、居民小區院內、路邊、河溝等非指定地點熏制臘制品;禁止在縣城區內擅自搭建臘制品熏制設施;縣城區臘制品實行定點集中熏制”。
在兩縣的通告中,記者看到其明確給出了集中熏制點的點位及負責人姓名、聯系方式。
11月23日下午3時,記者聯系到通江縣集中熏制點之一的壁州街道城東村一社羅老板。羅老板說,他這兩天已經接到了很多電話,主要還是詢問熏制臘肉怎么收費。“熏制價格分為兩種,自己帶腌制好的肉,就按照一斤1.6元~2元左右價格收取,如果需要腌制,就按照一斤4元錢左右收取。”
11月25日,羅老板就開始熏制工作,對于一部分人的不理解,他覺得很正常,對新事物新規定肯定有一個接受過程。
對于存在諸多爭議的巴山牧業,記者也聯系上了該公司負責人劉先生。“為什么通告上會有熏制限于在該公司購買的肉制品呢?”對記者的問題,劉先生解釋說:“我們公司本來就有養殖和加工,之前沒有對外加工過,這次為了響應政府的倡議,我們就提供加工服務選項。但為了公司肉類防疫安全著想,我們才提出了需要購買公司的肉。作為一家上市公司,我們根本沒想從這個事情上賺錢,主要是積極配合政府的倡議。”劉先生表示。
而位于南江縣石光村一社熏制點的周仕強面對記者時表示,下個月他們才開始集中熏制臘肉。對于通告上要求的集中熏制,周仕強說出自己的理解:“這個規定只針對城區,主要是怕引起火災。”關于熏制生意好壞,周仕強說:“來不來人都無所謂,我又不靠這個賺錢的。”
致歉信發出后
11月23日晚上,記者收到的《關于在通江縣城區臘制品集中熏制相關情況的說明》中有這樣的表達:“近日我局牽頭發布的《關于在通江縣城區集中熏制臘制品的通告》存在工作失誤,特此致歉”。
隨后,記者聯系上了通江縣綜合行政執法局主要負責人。“首先對我們工作疏忽造成的社會負面影響,我們再一次做出誠摯道歉。”主要負責人說,“為了預防大氣污染,也為了讓更多的老百姓能延續吃臘肉的風俗,所以在我們確定了第一家熏制點后,巴山牧業也主動找到了我們,希望將他們也列入集中熏制點,為當地做一些實事。因兩方溝通不專業導致通告中出現負面影響的字句。”該局主要負責人表示,“11月21日,我們已與巴山牧業主要負責人坐下來重新討論熏制工作,不強制要求市民購買企業豬肉。”
對四川、重慶、湖南等地的很多民眾來說,熏制臘肉是春節“儀式感”的重要組成部分。熏制臘肉,是否會對環境造成影響?長久以來的習俗是否真要一刀切?西華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教授車振明表示,如果是家庭式、小規模、小作坊的熏制臘肉不會對環境造成太大影響。但如果進行工業化、規模化地熏制臘肉,其對大氣污染防治的影響有待重視。車振明也表示,熏制臘肉的習俗也可與時俱進,可運用更好的方式,統一化、標準化、安全化地熏制臘肉。“這樣大家都能吃上口感好、衛生條件好的臘肉,也能讓這樣的習俗更加綿延持久。”車振明說。(據新華每日電訊微信公眾號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