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杰
我家住一樓,窗外有一棵香樟樹。
“當初買房時,就是因為這個小區綠化好,又靠近學校,”媽媽說,“可是現在,十年過去了,外面的樹越長越高,進入了生長的旺盛期,已經完全遮住了東面這扇窗戶。”
我把頭探出窗外,看了一眼那棵香樟樹,經過物業的幾次修整,那些被據斷的樹杈就像一個個“傷疤”,令人觸目驚心,似乎在向人們訴說著自己的不幸。
的確,客廳里只有這一扇東窗。幾年前,陽光還能照進來,而如今,窗外的樹越長越茂盛,即使在白天,客廳的光線也是暗的,陰天的時候,還需要靠電燈來照明。
爸媽都犯愁:“兒子在客廳里看書、寫作業,都不方便。”
物業的工作人員也表示無奈:“園林局有規定,不能隨便移樹,更不能毀樹。你們也看到了,這棵樹已經鋸成這樣,不能再鋸了。”
“吱吱吱……”一天早晨,窗外傳來一陣鳥叫聲。我定睛一瞧,原來是樹杈上有一個鳥窩,一群小鳥正在窩里張著嘴、仰著頭,看見鳥媽媽飛回來,它們叫得更歡了,撲棱著剛長出絨毛的翅膀,嗷嗷待哺。鳥媽媽也不厭其煩地一次次飛回來,再飛出去。
“爸爸媽媽,快看這些小鳥,多可愛啊!不如我們做一個鳥食盆,給它們喂食,怎么樣?”
“可以啊!”媽媽欣然同意了。
我們找來兩根竹竿,把食盆固定在中間,然后從窗戶伸出去,一頭架在樹杈上,另一頭架在窗臺上,用繩子固定好。
從此,在窗外的這棵香樟樹上,我們多了一個鄰居。每天清晨,它們就嘰嘰喳喳地叫我們起床;看著我們忙碌的身影,它們也歡快地唱著歌;吃完早飯,我們給鳥添食,向它們揮手告別,然后分別去上學、上班;下午一回家,我扔下書包就跑到窗前去看看它們,小鳥們整理著自己日漸豐滿的羽毛,鳥媽媽則守護在一邊,一會兒瞧瞧窗內的我,一會兒吱吱地叫幾聲。
后來,小鳥長大些了,爸爸又給它們添了水盆。再后來,小鳥們會飛了,經常落到窗臺上來。我和爸爸找來一塊舊木板,給它們做了一個簡易的房子,里面鋪上枯草,灑上鳥食,再在房頂上釘一個鉤子,把它掛在樹干上。一開始,它們很害怕,后來膽子漸漸大了,就進去覓食,還會經常呆在里面呢。
媽媽說:“這香樟樹啊,其實也不錯,雖然有點遮陽光,但是夏來遮陰,冬來擋風。在開花的時候,我們還能感受到暗香盈窗。”
爸爸也說:“這樹長得好,現在有鳥安了家,說明咱小區生態環境好,根基旺。”
我說:“這才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吧!”
【江蘇東臺市富安鎮富東學校燕喃文學社】
點評
香樟樹遮住了陽光,產生了人與樹之間的矛盾,又因鳥的到來而化解了這個矛盾。本文立意深刻,表達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才是發展之道。文中有環境描寫、人物描寫、語言描寫等,自然質樸,刻畫細膩,生動形象,且首尾照應,升華了主題。
(指導老師:吳小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