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收十月,稻菽豐稔、瓜果飄香、魚肥水美,一派豐收的喜悅!
入秋以來,各地正積極采取措施抓好秋糧生產,“科技翅膀”助力現代農業騰飛,大江南北“豐”景在望。
糧滿倉,天下安。廣大農民用雙手努力耕耘,用汗水精心澆灌,在神州大地上繪制出了稻黃麥金、蔬果飄香的美麗圖景。與此同時,一批批農業科技人才將論文寫在大地上,助力“汗水農業”加速轉型為“智慧農業”,以數字技術夯實“大國糧倉”。
在鄉村,涌現出了許多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農人,他們為實現科技興農,奏響糧滿倉的嘹亮樂章。
長期以來,農業一直是中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而農業科技進步是推動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引擎。如今,農民們從面朝黃土背朝天到面朝屏幕背朝“云”,實現了技術與農業的深度融合。聯合收割機、溫度傳感器、北斗導航、無人駕駛農機等,為糧食穩產增產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技術新、裝備強,不斷優化升級的農業機械,成為越來越多的“農家好幫手”,為糧食穩產增產護航。
近十年來,這片希望的田野上演“動力變革”,我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72%,提高了15個百分點,有力地支撐我國糧食產量站穩1.3萬億斤臺階。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使得農業變得更加智能化,讓農業也變成了一門“技術活”。
豐收的底氣,來自新技術。豐收在與時俱進中體現我國各地的農業發展新成就、農村建設新面貌、農民幸福新生活。更多掌握了農業科技、擁有現代化理念的新農人從事農業,賦予現代農業精準化、智能化、標準化及數字化的智慧生產新場景,給農業插上了科技的翅膀,這種全新的豐收場景使得科技與傳承協同共生,不僅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還改善了農產品質量,促進了農民增收致富,成為“豐收”的新氣象。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了“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的重要要求。《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對“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提出了明確要求和部署。保障糧食安全,既要藏糧于地,更要藏糧于技。當前,我國農業生產已從主要依靠人力畜力轉向主要依靠機械動力,進入機械化為主導的新階段。數據顯示,小麥、水稻、玉米機收率分別超過97%、94%、78%,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從2012年的54.5%提高到目前的62%以上。只有不斷加強農業科技創新和應用,才能將“中國飯碗”端得更牢。
魏曉文
2023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