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雙
摘 要:黑白木刻版畫是一門歷史悠久的藝術。木刻藝術起源于唐代,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傳承者的繼承和創新下,木刻版畫在今天的藝術舞臺得以繼續存在。隨著世界大環境的變化,各種新興藝術形式如平面設計、VR藝術等相繼出現,并成為市場上的主流藝術。相比之下,傳統藝術因不能滿足大眾審美需求而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其中就包括黑白木刻版畫。雖然近些年隨著“國潮風”的崛起,許多傳統藝術再次回歸藝術舞臺,但黑白木刻版畫仍處于人們的認知盲區。因此,通過對黑白木刻版畫的刀法、色彩、印痕肌理等藝術語言進行深入研究,找到黑白木刻版畫與現代藝術設計融合的方式,從而推動傳統黑白木刻版畫的傳承和發展。
關鍵詞:藝術設計;黑白木刻版畫;藝術語言;新興藝術形式
黑白木刻版畫凝聚了千年來古人的智慧,并對我國最早的文字和圖像的普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黑白木刻版畫的傳承和發展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而隨著新技術的發展以及新興藝術形式的興起,黑白木刻版畫的藝術影響力有所下降,其傳播范圍也逐漸縮小。長此以往,將不利于黑白木刻版畫的傳承和發展,因此亟須對黑白木刻版畫進行創新研究。
一、黑白木刻版畫的起源與傳播
黑白木刻版畫歷史悠久,對于其起源,不同學者秉持不同的觀點。部分學者認為黑白木刻版畫起源于漢朝,而有的學者認為其起源于東晉,還有學者認為其起源于隋朝。雕版印刷術起源于唐朝,而作為木刻版畫載體的紙發明于東漢,因此可以根據相關歷史推演黑白木刻版畫出現的大致時間。古代版畫最初的用途是復制圖畫,是佛教傳播經文的重要手段,并未成為獨立的藝術形式。
13世紀印刷術傳入西方并開始在西方傳播,而到14世紀,歐洲誕生了木刻版畫。最初西方國家將木刻版畫作為精神文化傳播的手段。直到16世紀,德國畫家丟勒深入挖掘木刻版畫的藝術內涵,使木刻版畫進入成熟階段。而通過人們對木刻版畫的深入研究,西方木刻版畫逐漸具有獨立且成熟的現代藝術語言的形態。
20世紀30年代,魯迅將西方木刻版畫的理念引入中國,并將其與中國本土的木刻版畫相融合。同時還倡導發起了中國新興木刻版畫運動,不僅為中國木刻版畫注入了新鮮的血液,而且為中國木刻版畫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可能。
二、黑白木刻版畫的藝術語言特點
(一)刀法特點
作為黑白木刻版畫的重要組成元素,線條、色彩以及印痕肌理等需要在作品創作中通過刀法展現出來。以刀代筆在木板上刻出豐富而多變的線條,從而展現出不同的藝術圖案。刀口形狀是影響線條刻畫的直接因素。按照刀口形狀的不同可將刻刀分為圓口刻刀、斜口刻刀、平口刻刀、三角刻刀。
1.圓口刻刀
圓口刻刀能夠正反兩面使用,從而刻畫出較深且有弧度的線條,主要適用于圓雕或者浮雕的刻畫。圓口刻刀能夠實現對圓點和流暢線條的刻畫,使線條具有柔和之美,因此常用圓口刻刀對有溫柔氣質的人物以及溫馨風景進行刻畫。
2.斜口刻刀
斜口刻刀的刀口角度一般為45°,常用于刻畫較為精細的部位,例如動物毛發、人物頭發等需要精心雕琢的部位。
3.平口刻刀
平口刻刀是與刻板接觸面最大的刻刀,因此常用于雕刻畫面中的大面積空白。此外,平口刻刀的刀口能夠與刻板垂直,因此也可以用來雕刻直線等比較平穩的線條。
4.三角刻刀
三角刻刀因刀口處呈夾角狀而得名。在使用三角刻刀的過程中,可以通過調整刻刀和木刻板之間的角度以及刻畫的力度刻畫出不同粗細程度的線條。三角刻刀刻畫出的線條變化多樣,且極為細膩,因此主要用于對細節以及精致輪廓線的刻畫。
創作者通過使用不同類型的刻刀以及不同的刻刀手法,能夠創作出風格各異的黑白木刻版畫作品。木刻版畫在創作過程中不能被隨意修改,因此要求創作者做到心中有畫,從而進行精準無誤的雕刻。如果作品在創作的過程中與原稿相比出現較大偏差,那么就難以真正體現原設計之美。由此可見,黑白木刻版畫的創作對刀法有著極高的要求,需要創作者在創作作品之前熟練掌握刀刻技藝,避免在創作過程中造成失誤。而在出現不可避免的失誤時,創作者需要通過自身技藝對其進行靈活處理,并重新整合畫面,賦予其新的藝術語言。
(二)色彩特點
雖然黑白木刻版畫只有黑、白兩種色彩,但創作者精心的雕刻能夠給觀賞者以強烈的視覺沖擊。黑色能夠為觀賞者營造莊嚴、沉重、神秘的氛圍,并將作品中畫面主體的悲傷、沮喪等感情色彩表現得淋漓盡致。而白色給人明快、純潔、明亮的感覺,可以實現對平遠、空曠畫面的創作。在安排畫面色彩時,創作者需要將黑色與白色部分進行合理構圖,通過對顏色濃淡、面積分布等要素的調整以呈現不同的畫面效果。此外,黑色和白色兩種色彩的疊加能夠產生灰色,在畫面中使用灰色能夠使整體作品更加細膩和柔和。通過對黑色、白色以及灰色進行不同的搭配,可以使作品呈現柔和之美或強烈對比之美,從而創造出黑白木刻版畫獨特的色彩語言。
(三)印痕肌理
印痕肌理是指呈現在拓紙上的紋理。在黑白木刻版畫的拓印過程中,人們運用特定技藝并經過特定工序,使拓紙上呈現不同的紋理。黑白木刻版畫的拓印過程就是將一張白紙覆蓋在已經刻畫完成的并用黑色油墨刷過的木板上。刀痕、木板的紋理以及紙的紋理共同構成了黑白木刻版畫獨特的印痕肌理,并為其創造出獨特的藝術語言。雖然黑白木刻版畫只有黑白灰三種顏色,但不同的木頭紋理和紙張紋理能夠為畫面的構成提供多種可能,從而使每幅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由此可見,黑白木刻版畫能夠為人們呈現現代印刷無法代替的藝術之美,因此極具傳承和發展的價值。
三、黑白木刻版畫與現代藝術的融合探究
(一)與應用美術的融合研究
1.黑白木刻版畫與動畫設計的融合探究
技術的發展不僅為人們的生活方式帶來了變革,還為視覺藝術帶來了變革。動畫、數字動漫是較為常見的視覺藝術形式,而動畫中的人物、場景與黑白木刻版畫的內容有很多共通之處,將二者融合能夠促進黑白木刻版畫的創新,從而促進中國傳統藝術的傳承和發展。比如,可以將動畫中的某些情節設計成黑白木刻版畫的形式,并將每一幅黑白作品串聯成完整的故事。通過使用黑白灰三種顏色,可以吸引人們的注意力,從而使淡出人們視野的黑白木刻版畫以全新的藝術形式回歸到現代生活,并轉化為具有實用性的藝術品。
在我國短動畫藝術展覽中,《盲云》《兩棵樹》等作品都將黑白木刻版畫與動畫進行了融合。這些作品借助黑白木刻版畫的藝術語言,提升動畫的質感,并通過構圖、線條、印痕肌理以及色彩等要素,表達風格明確的主題,從而營造出作品的意境。由此可見,將黑白木刻版畫與動畫進行融合具有可行性,而這種融合不僅可以創新黑白木刻版畫的藝術形式,還能夠豐富動畫的藝術語言。
第一,黑白木刻版畫和動畫人物設計的融合研究。人物是動畫中重要的元素之一。人物的刻畫不僅能夠展現動畫的藝術風格,而且能夠推動動畫情節的發展,從而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動畫人物需要以三維立體的效果進行展示,因此需要對人物的正面、側面以及背面分別進行刻畫。為了展現人物的性格特點,還需要針對人物在不同情節中的表現,設計不同的畫面,從而保障動作的自然過渡。在人物刻畫中,需要對人物線條進行清晰的設計,并對人物面部表情的變化以及黑白藝術語言進行特寫,以產生強烈的視覺沖擊。例如《三條忠告》在塑造丈夫這一形象時,通過對其手部粗獷線條的刻畫,表現出樸實剛毅的人物性格,而在塑造妻子這一形象時選擇了簡潔流暢的線條,從而刻畫出妻子溫柔的形象。
第二,黑白木刻版畫和動畫場景設計的融合研究。動畫場景在動畫中也起著重要作用,比如烘托故事氣氛、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等。以《三條忠告》這部作品為例,丈夫為老板工作的形象與地里的兩頭牛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這一場景通過運用簡單的顏色、硬朗的線條,從側面反映出丈夫的勤勞,而這也是丈夫與牛的共同特征。隨著場景由南到北變化,景色也由優美、閑適變得荒涼和壓抑,體現出丈夫工作環境的艱苦,從而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因此,黑白木刻版畫可以通過對線條、顏色以及印痕肌理等的設計豐富動畫場景,以滿足不同動畫場景的設計需求。
2.黑白木刻版畫與平面設計的融合探究
平面設計屬于視覺藝術的一種,其通過對圖形、文字等元素進行組合,能夠傳達出特定的信息。平面設計可以在二維空間將圖案等元素以寫實的形式進行呈現,從而吸引觀者的注意并引發人們的聯想,因此具有較強的傳播推廣能力。
平面設計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藝術形式。其不僅具有實用性,還具有審美性,從而在為商家帶來商機的同時促進經濟的發展。其中裝飾畫和海報是大眾常見的平面設計作品。黑白木刻版畫元素和平面設計的融合不僅能夠豐富平面設計的藝術語言,還能拓寬平面設計與多種藝術融合的路徑。例如在馮小剛導演的電影《一九四二》的海報設計中,設計者以黑白木刻版畫的形式進行平面設計,通過將人頭和螞蚱的身體進行融合,創造出一個面部緊繃、張著大口的形象,從而使觀者直觀地感受到電影傳達出的惶恐和悲傷情緒。黑白木刻版畫能夠以剛勁有力的線條對人物進行刻畫,并借助黑白色彩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同時能夠結合拓印中的印痕肌理,向觀者傳達特定的情感。由此可見,黑白木刻版畫的藝術語言與平面設計的融合效果顯著,因此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二)與實用性產品包裝設計的融合研究
在現實生活中,黑白木刻版畫可以運用在一些實用性產品的包裝上。雖然黑白木刻版畫的使用并不廣泛,但是通過對其應用效果進行分析發現,黑白木刻版畫的使用可以為人們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從而吸引受眾并提升其對產品的關注度。對應用黑白木刻版畫的有效途徑進行研究,可以為其創作提供思路。
以百事可樂日本限量款的新包裝設計為例,這個包裝設計通過描繪日本江戶時代人們生活的場景以及戲曲、古典名著和社會實事等,將民間傳統元素用于商品包裝設計,從而能夠引起大眾關注,促進民間藝術的傳播,因此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這種包裝樣式不僅受到日本本土大眾的喜愛,還得到其他各國人們的欣賞。通過將黑白木刻版畫與實用性產品包裝融合,不僅能夠使商品得到很好的宣傳,而且能拓寬黑白木刻版畫的傳承路徑,改變其受眾面小、市場狹窄的現狀。
四、結語
黑白木刻版畫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藝術,通過刀法、色彩以及印痕肌理等元素的巧妙運用,能夠給受眾以不同的藝術體驗。隨著現代藝術形式的發展,很多傳統藝術受到不同程度的沖擊。通過將黑白木刻版畫與現代藝術進行融合,能夠促進其藝術語言和形式的發展和創新,從而促進黑白木刻版畫的傳承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周婉京.1930年代中國需要怎樣的大眾藝術:論魯迅的浮世繪收藏與黑白木刻版畫的關系[J].藝術設計研究,2022(5):102-106.
[2]劉艷.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美術鑒賞大單元教學實踐探究:以黑白木刻版畫大單元教學實踐為例[J].教育界,2022(23):26-28.
[3]陳國棟.歷史分期與縱向審視:新徽派版畫70年評述[J].淮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3(2):118-124.
[4]雷穎.刀法印味 黑白映顯:李冰精神之木刻表現[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22(12):143-148.
[5]葛冰.回望歷史汲力量 砥礪前行續輝煌 黑白木刻版畫《大興調查研究之風》之創作[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2):2-3.
[6]劉蕙子.版畫 黑白木刻作品[J].中國高等教育,2023(3/4):44-45.
[7]周志奮.數字化時代下木刻版畫所面臨的挑戰及創新研究[J].藝術大觀,2023(28):54-56.
[8]李笑影.木刻版畫藝術在文創產品包裝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上海包裝,2023(8):126-128.
[9]張琦.木刻版畫在包裝設計中的應用分析[J].明日風尚,2023(14):142-144.
[10]葉健鋮.黑白木刻版畫中的韻律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23.
作者單位:
四川文化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