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昱坤 劉黎賢
(1.湖南中醫藥大學 湖南長沙 410005;2.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 北京 100020)
現代醫學的糖尿病可對應中醫學中的“消渴病”,八段錦屬于中醫學中的傳統養生學,它調理身形與意識,鍛煉身體,保養身心。中國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1]指出,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每周至少需要進行150 min 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在健康中國行動的思想指導下,本團隊將通過問卷與試驗,分析研究八段錦對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的影響及影響因素,構建符合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防治體系。
八段錦健身氣功是中醫傳統養生學的一個分支,是一門涉及身心相互作用的復雜生命現象和規律的人體科學。現今所流行的健身氣功八段錦是從古代的導引術中挖掘整理,加以現代科學創新后的成果。它從漢代不斷發展至今,在幾千年的具體實踐中被證實了保健效果的優秀,也在代代智慧中被不斷發展創新,它歷久彌新,閃耀著屬于中國勞動人民的保健智慧。2003年7月,人民體育出版社出版了“健身氣功新功法叢書”——《健身氣功·八段錦》,將歷史流傳的功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依托現代科學對人身體的科學研究,遵循從古至今流傳而來的養生和保健理念,注重形體運動、呼吸吐納和心理調節相結合,打造出了現今為大眾所熟知的健身氣功八段錦[2]。八段錦是先人傳承的寶貴財富,其活動場所要求簡單,動作幅度適宜多數年齡段人群,特別是老年人操作,技術要點相對易學易練,運動時長適中,是適合向普羅大眾推廣的中醫養生保健方法。日常合理學習、練習八段錦,能通暢氣血,扶助正氣,提高身體素質與自身免疫力,改善心理健康水平。通過合適的渠道進行八段錦的推廣,可提高大眾對身體健康的重視,打造正確的健康觀,激發大眾對運動的熱情,讓大眾主動參與體育活動,有利于全民健身行動的實行。這對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落實健康中國行動有重要意義。
八段錦通過姿勢調整、呼吸吐納、意念控制,能夠伸筋拔骨、通筋絡、活氣血、理臟腑,從而起到防病、治病、益智、延年益壽的作用[3]。它主要有“預備勢”、第一式“兩手托天理三焦”、第二式“左右開弓似射雕”、第三式“調理脾胃須單舉”、第四式“五勞七傷往后瞧”、第五式“搖頭擺尾去心火”、第六式“兩手攀足固腎腰”、第七式“攢拳怒目增氣力”、第八式“背后七顛百病消”和“收勢”等動作。其中,每個動作都能調暢相應臟腑、經絡之氣血,使身體陰陽平衡,達到精神內守的目的。
預備式讓身體和精神放松,使鍛煉者將注意力收回自己的身體中,達到心神平和的狀態,便于后續術式的開展。
第一式為“兩手托天理三焦”,在雙手上托時配合呼吸運動,使氣血在三焦中和諧流通,不但能通達瘀滯之所,也能讓元氣平衡地流經四肢百骸,滋養全身[4]。在運動時能明顯感到后背肌肉的鍛煉,這正是督脈與足太陽膀胱經通行之所,因此,在運動時也能達到刺激兩條經脈的氣血流通之效。
第二式為“左右開弓似射雕”,這一動作的目的是實現肝肺二者的功能協調與條達氣機[5],這是基于中醫學中“左肝右肺”的原理而來。在實際鍛煉本功法時,左調主升肝氣,右調主降肺氣,順應了肝肺二臟的生理功能,同時二者又是人體里氣機緊密相關的臟腑,肝肺的調和還能帶動全身的氣機條暢。在鍛煉中,有馬步及擴胸運動的動作,能鍛煉下肢肌力,舒暢胸中之氣。
第三式為“調理脾胃須單舉”,以一手上舉一手下按的方式,鍛煉胸部、腰部、上肢。脾胃乃人之“后天之本”,是五臟六腑之大源、氣血生化之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運動中,位于胸腹部的足陽明胃經與足太陰脾經得到充分的運動與刺激,經脈氣血得此刺激而加強流動,推動脾胃正常開展其運化功能,有利于其化生的精微物質輸布全身,滋養身體的每個部位。我們常常說“留得一分胃氣,便保得一分生機”,可見在日常的身體保養中,保護胃氣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本式的鍛煉,正是調理脾胃氣機、促進胃氣生發的一項重要鍛煉。
第四式為“五勞七傷往后瞧”,主要為雙手的外旋及頸部的旋轉動作。在此,“五勞”為肝勞、心勞、脾勞、肺勞、腎勞五種勞傷;“七傷”為怒、喜、思、悲、憂、恐、驚七種情志性的損傷。本式通行任督二脈的氣血。任脈行于陰,督脈行于陽;任脈位于人體腹中線上,督脈位于頭正中線及背部正中線上;任脈為陰脈之海,督脈為陽脈之海。任督二脈的順通,有利于全身陽經與陰經的氣血流通,對五臟六腑各自不同的生理功能均有強化之功。同時,本式還有舒達情志之效果,可在運動中調達氣機,加強氣血流通,強化臟腑功能,緩解七情所傷,維持情志平和,利于身心健康。
第五式為“搖頭擺尾去心火”,動作要點為扎馬步的同時讓脊柱帶動上身前傾、后旋,再搖頭、擺尾。此法可鍛煉下肢、腰、臀、頸部的活動度和肌力,增加肌肉的耐力[6]。在大幅度搖擺上身時,腰為動作的據點,此時的運動能極大地活動位于腰部的腎與命門,以起滋養腎水之功[7]。心腎相交的理論認為腎水能上濟于心,制約心火的過亢,此式正是心腎相交理論的典型應用實例。
第六式為“兩手攀足固腎腰”,在俯仰軀干、舒展雙臂與雙手攀足中固護腎腰,保養腎這一“先天之本”。
第七式為“攢拳怒目增氣力”。雖然這一式的名稱十分張揚,但是本式實際上是要做到動靜結合,在“攢拳怒目”時身體需保持相對靜止的狀態,而在沖拳時出拳速度較快。本式之功主在調肝。肝藏血,主筋,開竅于目。在本式的鍛煉中,需要扎馬步時上身保持緊張狀態,而后出拳。在此過程中,全身都處于緊繃狀態,即在鍛煉全身的筋。在“怒目”之時,雙目也處于在鍛煉的緊張狀態。由于“筋”與“目”均為肝之外候,對二者的鍛煉可反過來影響肝,增強肝的氣血流通,利于其疏泄功能的發揮,這是一種對肝的間接保養方式。
第八式為“背后七顛百病消”,此名稱更像是對全部功法的理想效果總結。用通俗一點的話來說,這一式更像一套“整理運動”,是由之前鍛煉幅度較大的運動轉向收勢的過渡運動。不僅強調身體由緊而松,也是希望鍛煉者在這一式中放松精神,調暢情志,在張弛有度的運動與調息中平衡身心健康。
最后一式為“收勢”,調整呼吸,穩定身體,讓氣重歸丹田,達到保養身體、調節心理的目的。
對總計93 人展開調研,其中男50 人,女43 人;65歲以下12 人,65~70 歲35 人,71~75 歲18 人,76~80 歲15 人,80 歲以上13 人;患糖尿病1 年以下者19 人,1~5年者16 人,6~10 年者25 人,10 年以上者33 人;有44.09%的老人每周鍛煉總時長在30~150 min 之間,有29.03%的老人每周總鍛煉時長在30 min 以下,有26.88%的老年人的周鍛煉時長達到了150 min以上;有70.97%的老人都表示會去鍛煉中國傳統功法,只有29.03%的老人表示不會鍛煉;在對運動療法的認知與執行程度方面,有4.95%的老人知曉糖尿病的運動療法,有73.12%的老人表示會有意識地通過運動鍛煉控制糖尿病。
從對八段錦的認知程度調查發現,有59.14%的老人聽說過八段錦,共55 人;有40.86%老人表示并未聽說過八段錦。
從實際鍛煉八段錦的情況來看,在55 位聽說過八段錦的老人里,僅有41.82%的老人會去嘗試八段錦的鍛煉。通過調查其他老人聽說過八段錦但沒鍛煉過的原因,其中有81.25%認為在鍛煉時缺乏指導;有81.25%對其不感興趣;有56.25%的老人認為缺乏可供鍛煉的場地;還有12 人認為缺乏他人陪同鍛煉,因此興致不高。在練習八段錦的老人中,有13.05%的老人一周會練習2次及以下;有30.43%的老人會在一周鍛煉3次;有56.52%的老人在一周進行4次及以上的鍛煉。
在鍛煉八段錦的場地選擇上,有78.26%的老人選擇在公園里鍛煉八段錦;有13.04%在家中練習;其余8.7%的老人選擇在付費運動場練習。
在選擇技術指導方面,有73.91%的老人選擇跟隨他人學習(不包括報班學習);還有21.74%的老人是跟練視頻學習八段錦;僅3位老人報班學習。
老年糖尿病的健康管理需要有確切的運動處方和互聯互通的信息網絡[8]。
在運動處方方面,建議成年2 型糖尿病患者每周應進行至少150 min 的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即每日進行一次30 min 的八段錦鍛煉,或將一套12 min 的八段錦在一日內完成3 次。具體的運動時長、頻率等需要根據每個患者的情況具體分析,并根據患者運動后的各項理化指標與自身感受進行合理調整。患者在運動前需做好熱身活動,注意預防跌倒、骨折;不要在餐前進行劇烈運動。若身體有不適感如頭暈、心悸、胸悶、惡心、乏力等,需馬上停止運動并尋求幫助。若患者的血糖控制極差或有急性并發癥或者嚴重慢性并發癥時不建議進行運動療法。
在健康管理方面,通過相應的醫療APP 及可穿戴設備,隨時上傳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壓、體重等數據。社區醫院整合所屬轄區老年人的健康數據,篩選出可以給予運動處方建議的老年人,再通過APP 直接聯系患者。患者可在APP 上與專職人員溝通,減輕多次就醫的負擔。社區人員將疑難問題與重點數據交由上級醫療機構分析討論,再將結果返回下游醫療機構,形成上下游聯動,構成良好的數據收集與處理生態。
深化體衛融合是建設健康中國的重要一步,要抓住“體育是良醫”這一關鍵理念,堅持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健身氣功八段錦屬于中國傳統保健功法,其特性適合作為老年糖尿病患者運動處方的項目。老年糖尿病防控體系仍不健全,需要多方協同,共同構建適合中國老年人群體質的糖尿病防控體系。在實際臨床中,要根據患者自身健康情況,由醫學、體育學專業人士制訂合適的體育處方,以達到防控糖尿病的預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