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賀吉輝 浙江省立同德醫院
“腰痛,頸痛,渾身都痛……”你是不是也經常會受到各種疼痛的困擾?面對疼痛,經常束手無策,常常隨便吃些止痛藥了事。尋求就醫時,不知道去哪個科就診合適,面對醫生的詢問,卻又無法準確描述你所遭受的疼痛。本文帶你一起走近疼痛。
世界衛生組織將疼痛確定為繼血壓、呼吸、脈搏、體溫之后的“第五大生命體征”,將慢性疼痛定義為一種疾病。“疼痛”是一種令人產生不愉快的軀體主觀感受和情感體驗,有組織損傷或潛在組織損傷,同時可伴有代謝、內分泌、呼吸、循環功能和心理學等多系統的改變痛覺,是人體受到傷害時發出的一種警告,是一種不健康的信號。
疼痛的分類有很多種,用的最多的是以下幾種:
●按時間來分
急性疼痛:疼痛時間小于1 個月。
亞急性疼痛:疼痛時間大于1個月且小于3 個月。
慢性疼痛:疼痛時間大于3 個月。
●按疼痛的部位來分
可分為軀體痛、內臟痛、神經痛。
●疼痛的性質來分
常見的有酸痛、脹痛、刺痛、刀割樣痛、絞痛、燒灼樣痛、放電樣痛、搏動樣痛等。
疼痛有哪些等級
世界衛生組織將疼痛等級分為:
O度:不痛。
I度:輕度痛,為間歇痛,可不用藥。
II度:中度痛,為持續痛,影響休息,需用止痛藥。
III度:重度痛,為持續痛,不用藥不能緩解疼痛。
Ⅳ度:嚴重痛,為持續劇痛伴血壓、脈搏等變化。
醫學上常用的疼痛定量評估方法有:視覺模擬評分法(又稱為VAS 評分法)、疼痛面孔評分量表(Wong-Baker 臉部表情量表)等。
視覺模擬評分法:基本的方法是使用一條長約10 厘米的游動標尺,一面標有10 個刻度,兩端分別為“0”分端和“10”分端,0 分表示無痛,10 分代表難以忍受的最劇烈的疼痛。進行評估時,病人會在直線上標出自己疼痛的相應位置,確保清晰可辨,并口頭表述他們所標記的點對應的真實疼痛感受。3 分以下疼痛屬輕度疼痛,4 分以上一般會影響睡眠,7 分以上會影響工作與學習。
Wong-Baker臉部表情量表:在一個直尺上畫著表情,并對應不同的疼痛程度,讓病人選擇相應的表情,以表示他們當前的疼痛感受。該量表尤其適用于兒童、老人、其他語言交流障礙的患者。
●不可小視疼痛,久拖不治。有人認為有點痛是正常的小事,便寄希望于不治而愈。在疼痛早期未加控制,使輕痛變重痛、短痛變長痛、急痛變慢痛,最終招致生理功能、心理和行為等異常。
●避免自我診斷、自我治療,導致病情加重。疼痛的原因錯綜復雜,診斷及治療需要很強的專業知識,即使是專家,也可能存在誤診、誤治,更何況外行。
●不要過分追求“自然療法”。自然療法是指采用非藥物和非侵入性的方法來緩解或管理疼痛的方法。此法通常不依賴藥物治療或外科干預,側重于身體的自然愈合能力和促進身體內平衡。但若未進行專業的自然療法,可致“舊痛未除,又添新痛”。其實,非專業的操作極易造成不必要的人為損傷。
●減少不必要的顧慮。有些患者過分擔心治療會有副作用,如怕成癮不敢接受阿片類藥物,怕激素的副作用而不敢用藥,擔心技術操作的并發癥而放棄有創或微創治療。實際上,醫生在開處方、選擇治療方案時會綜合考慮,患者沒有必要過于擔憂而延誤治療。
●減少負面情緒。疼痛難治可能是未找到合適的醫院、專科或醫生,因為疼痛治療需要很強的專業水準,不同的痛在不同的醫院或專家那里的治療效果是不一樣的。一家醫院、一個專家的治療失敗,并不意味著沒有希望,患者千萬不要因此喪失信心,要盡量減少負面情緒。情緒狀態可以影響疼痛的感知以及患者的應對能力,而積極的情緒可以幫助患者緩解疼痛和提高生活質量。
●不要偏聽偏信,盲目輕信廣告。不規范的治療,可能存在“錢財散盡,疼痛仍留”的風險。
當患者有疼痛表現時就可去疼痛科咨詢就診。疼痛科主要診斷與治療慢性疼痛,比如三叉神經痛、帶狀皰疹后神經痛、癌性疼痛、神經病理性疼痛、頸肩腰腿痛等。那么,疼痛相關疾病有哪些治療方法和手段呢?
●藥物治療:主要的藥物有非甾體抗炎藥、弱阿片類藥、強阿片類藥、抗神經痛藥、抗焦慮抑郁藥等,請注意,以上藥物需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物理理療:比如體外沖擊波、熱療、針灸、按摩、牽引等。
●有創治療和微創治療:如神經阻滯、銀質針導熱療法、射頻神經調控毀損技術、藥物神經調控毀損技術、椎間盤突出癥膠原酶化學溶解術、超氧治療技術、腰椎間孔鏡髓核摘除術、脊髓電刺激(SCS)術、鞘內嗎啡泵植入術等離子低溫消融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