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宏玉
(中華人民共和國唐山海事局,河北 唐山 063611)
對于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工作人員而言,可能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經歷:業務經辦人員急匆匆地帶著一份“雙方已經開始履行但尚未簽署”的合同過來找到你,聲稱合同中約定的內容已經開始履行甚至大部分、全部履行完畢了,合同執行情況一切都沒有問題,現在只需要“走個形式”“隨便看看合同內容”完成合同簽訂以滿足“付款要求”,每當這種時候,財務人員只能一邊擔心合同簽訂后可能發生的風險,一邊又礙于合作雙方確實已經開展了工作,不得不同意倒簽合同。
倒簽經濟合同是指在合同訂立之前,當事人已開始執行其合同內容,在執行合同約定內容過程中或其內容履行完畢以后再簽訂經濟合同的行為。
我國民法典中對合同成立要件進行了明確規定,只要合作事項是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是否倒簽合同不影響合同的法律效力,倒簽的合同與一般訂立的合同沒有差別,在法律上來講仍然是成立的。盡管法律肯定了倒簽合同本身是有效的合同,在某些情況下,由于合作雙方誠實守信的履行事項,也并未給雙方造成經濟損失,但是倒簽合同仍然存在著諸多風險。
由于合同訂立以前的履行過程中,當事人的權利義務并不明確,如果出現爭議很難取證,解決起來難度較大,合同管理事前控制、降低風險的作用無法體現。
(一)存在一定的訴訟風險。沒有簽署正式的合同,會導致合同執行過程中存在較多不可控制的因素,合作雙方的權利、責任、義務均無法獲得有效的保障。如在采購合同中,標的物可能出現市場價格發生較大變化或運輸過程中發生不可預料的損失;在工程建造合同中,出現安全責任事故或者工程量發生變更等情況;在財務結算時,也有可能出現未按合同約定及時付款等違約情形。由于缺少合法有效的合同文本作為依據,可能會導致單位陷入訴訟糾紛,損害單位利益。
(二)存在廉政風險。合同控制作為行政事業單位業務層面控制的六個重要內容之一,是“有效防范舞弊和預防腐敗”的重要抓手,單位應當都明確規范了合同起草、審批、簽訂、履行等管理環節和業務流程,規定了合同管理相關部門的職責和權限,倒簽合同在實質上規避了職能部門的監管,未經過相應的決策程序,招投標程序,審批審核流于形式,用既成事實倒逼合同簽署,在供應商的選擇、合同價格上可能存在隱形運作,也會存在供應商對單位相關人員進行賄賂的廉政風險。
(三)存在巡視審計風險。不管是不是給單位利益造成了真正的損害,倒簽合同都違背了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和管理流程,說明單位內控制度沒有執行到位或存在管理上的漏洞,甚至有些合同本身就存在要件的缺失或者法律上的瑕疵,如無預算批復、未進行招投標程序等,如果迫于合同實際履行情況倒簽了合同,容易產生巡視審計方面的風險。
(四)存在財務信息失真風險。財務信息的真實性依賴于及時準確的賬務處理,如果未簽訂正式的經濟合同,很大程度上財務部門無法進行賬務處理以及資金支付,導致單位預算支出、會計報表的真實性受到影響,從而引發單位債權債務不清、領導層面決策失誤的風險。
(一)部分業務經辦人員內控意識薄弱。目前,仍有部分人員認為內部控制僅僅是財務部門的事,沒有意識到內控制度、合同管理的嚴肅性,主觀上存在不重視合同簽訂的情況,只把簽訂合同看成對外付款、財務結算的一個要求,如果不簽訂經濟合同,那么財務部門不予付款才不得不完成的一個形式要件;此外,合同起草人員業務不熟練,盡職盡責精神欠缺,也會導致合同起草時間過長,無法及時簽訂。
(二)防范風險意識不足。業務經辦人員認為合作對方是單位長期合作供應商,合同雙方并不會因合同晚一些簽訂造成實際的利益損失,形成了“有活先做著,合同慢慢簽”的慣性思維,再加上有一些工作量無法確定的合同,如簽訂合同后再發生業務量變更還要重新履行合同審批程序,不如等業務量確定以后一次性簽訂合同,減少多次審批手續。
(三)合同審批時限較長,導致合同簽訂延遲。一份合同的簽署,往往需要業務經辦人員起草、咨詢法律顧問意見、相關部門負責人審核、主管局領導、單位主要負責人審批、蓋章簽署等諸多環節,而中間任何一個環節的延遲滯后,都會使合同簽訂被延誤,導致倒簽經濟合同的情況發生。
(四)外部供應商原因導致合同倒簽。
目前,比較常見的倒簽合同存在于網絡線路租賃方面,往往在上一年的租賃協議期滿后,雙方未及時續簽協議或者與其他供應商另行簽訂網絡租賃協議,在沒有合同保障的情況下,原供應商仍然繼續提供服務,主要原因是合作供應商愿意相信單位良好的信譽與支付能力,從而在沒有簽署合同作為保障的情況下提供服務。
(一)提高重視程度,加強合同管理培訓。單位主要負責人親自參與、規范合同管理制度,在內部控制培訓以及普法活動、廉政警示教育活動中向全體人員宣貫合同管理對單位的重要性,逐漸提高單位領導、部門負責人,相關工作人員的法律意識、合規意識。
(二)推行合同文本標準化、規范化管理。針對單位經常發生的經濟活動,在保證單位利益的前提下,按照不同的類型,實行靜態條款和動態條款相結合的方式制定標準化合同文本,把一些原則內容、基本的權利義務、主要責任等因素列明,發生單筆業務時根據其特殊性再補充數量、價格等個別條款,一方面提高合同起草效率,另一方面減少合同審批退回導致的審批時間過長。
(三)合同管理部門加強提醒。合同管理部門可以定期整理、核對已簽訂的經濟合同,對即將到期的合同及時提醒續簽,對經過提醒仍然隨意倒簽合同的部門、人員進行通報批評并予以考核,對規避監督管理的行為進行嚴肅處理,并且針對此類合同在付款時設置嚴格的付款條件,延長供應商的收款時間,預防因外部供應商原因導致的合同倒簽。
(四)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升審批效率。借助財務信息一體化平臺,完善合同管理系統,拓展手機移動審批功能,開發短信、微信提醒,使相關人員能夠隨時及時處理合同事項,提高審批效率,為規范合同管理做好信息化支撐。
合同是民事主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的協議,是保護合作雙方合法利益、維護社會公平秩序的依據。倒簽經濟合同潛伏著許多風險,不僅與風險防范的目標相悖,也不符合單位內部管理制度,容易給單位帶來許多風險,因此在實踐中應該盡量控制和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