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珠 張苗
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快,刑事案件中老年人違法犯罪和老年人權益被侵害的情況時有發生,如何真正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
情系桑榆慰晚晴,重陽敬老暖人心。2023年重陽節當天(10月23日),上海市楊浦區人民檢察院(以下簡稱“楊浦區檢察院”)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楊浦區2020年至2023年刑事案件中涉老犯罪情況以及老年人保護和綜合治理的相關舉措,以案促治完善老年人社會保障機制。
2019年10月至2023年4月,老年人徐某某從他處獲取賭球網站的代理賬號,并在該賬號下為史某某、葛某某等20余人開設賭博網站會員賬號。隨后,史某某、葛某某等人接受賭客賭球投注,徐某某等人按期結算賭資及返水利潤。四年間,徐某某等人通過開設賭場獲取了巨額利潤。
案發后,經檢察機關立案審查,徐某某發展的下級代理接受投注的賭資數額共計人民幣200余萬元。且下級代理接受多名賭客投注并賺取返水收益,賭資數額累計1萬元至100萬余元不等。近日,楊浦區檢察院以開設賭場罪對徐某某提起公訴,史某某、葛某某等由徐某某逐級發展的下級代理人員,被楊浦區法院判處拘役緩刑及有期徒刑、緩刑等刑罰,部分情節較輕的,作相對不起訴處理。
“同樣是犯罪嫌疑人,檢察機關為何提出不同的量刑建議呢?”記者詢問了辦案檢察官。
據承辦檢察官介紹,在辦案過程中,檢察機關會綜合考慮涉案人員的地位作用、前科劣跡、認罪悔罪及退贓等情節,認真貫徹落實寬嚴相濟刑事司法政策,根據分類分層處理的原則精準打擊。對其中實施招募下級代理,開設大量會員賬號,犯罪地位作用較大,累計投注金額達數百萬元的徐某某,依法予以嚴厲打擊,維護法律權威;對經審查后,認為無社會危險性的下級代理人員決定不批準逮捕。此外,檢察機關對涉案老年人開展社會調查評估,對符合社區矯正條件的依法給予緩刑的量刑建議;對其中犯罪地位作用小、認罪悔罪、犯罪情節輕微的涉案人員,依法作不起訴處理。

檢察官赴社區普法

檢察官開展涉老案件社區聽證
在案件辦理過程中,檢察官通過走訪徐某某等人的家屬及其所在社區、單位退休管理委員會等,了解到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狀況,發現了涉案老年人家庭在關愛老年人方面存在問題。為此,檢察機關推動訴源治理,針對老年人社區的活動管理及普法教育,向多家社區管理單位制發檢察建議,提出行之有效的整改措施。
在另一起典型案件中,陳某甲利用相關醫療保險政策的便利,冒用被告人孫某某、竺某某、陳某乙的社會保障卡至上海市多家醫院、藥房配取醫保藥品。經檢察機關統計,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間,陳某甲等人騙取醫保基金共計人民幣50余萬元。
在審查起訴階段,承辦檢察官堅持釋法與明理相結合。被告人孫某某、竺某某、陳某乙犯罪時已年滿60周歲,在自愿認罪認罰的基礎上,檢察機關結合四名被告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等情況,提出不同的量刑建議。
2022年11月29日,楊浦區檢察院提起公訴。2023年4月24日,楊浦區法院以詐騙罪判處陳某甲、孫某某、竺某某、陳某乙有期徒刑1年6個月,緩刑1年6個月至有期徒刑10年6個月,剝奪政治權利1年,并處罰金1.5萬元至10萬元不等。
“因高齡老年人醫保賬戶報銷比例高,涉案人員往往從‘輕微違規超量配藥開始,不斷升級演變為‘販賣吃剩下的藥品,直至‘按藥販子的需求配藥、販賣牟利,深陷犯罪深淵。”承辦檢察官介紹說,為切實保障醫保基金安全健康、可持續發展,需要我們每個人參與到打擊欺詐騙保的行動中來,守護好屬于我們每一個人的醫保基金。
在10月23日的“涉老案件”新聞發布會上,據楊浦區檢察院介紹,涉老年人犯罪案件目前呈現以下特點——
從犯罪主體及侵害對象看,老年人犯罪以男性為主,占比81%,侵害對象以老年對象為主,年齡段集中在60周歲至69周歲之間,占比92%;在文化教育上,犯罪主體的文化學歷雖存在上升趨勢,但總體文化水平仍然偏低,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占比63%;從犯罪類型看相對集中。在347件老年人犯罪案件中,犯罪類型以侵犯財產類、擾亂社會公共秩序類為主,占比65%;從處理結果看,呈現輕刑化特點。老年被告人非羈押狀態的占比65%,判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占比50.5%,依法決定不起訴的占比33%。此外,老年犯罪嫌疑人大多數系無犯罪前科人員,多為初犯、偶犯,因此社會危險性不高。
針對近年來老年人犯罪問題,承辦檢察官說,“究其原因,一是法治意識淡薄。絕大部分老年人憑借經驗和道德觀念處理問題,缺乏對法律的充分認知,從而成為犯罪高發人群。二是心理認知偏差。因退休導致的生活重心改變、生活目標喪失、生活秩序錯亂,容易滋生孤獨、寂寞感。因心理狀態發生的變化,難以進行自我調節,所以誘發犯罪。三是缺乏社會家庭關愛。家庭成員因忙于自身工作及生活,疏于關心照護。多數社區在老年人活動場所的設置上及活動組織上相對簡單,老年人生活方式因此較為單一。部分老年人因手頭較為寬裕,易滋生涉賭類犯罪案件”。
在涉老案件辦理過程中,楊浦檢察院提出了“符合老年人身心特點的柔性執法方式”,能動履職優化社會治理路徑,切實提升涉老司法保護實效。
一是貫徹寬嚴相濟,確保案件辦理效果。以“剛”性手段確保案件辦理過程公平公正、體現司法力度,對欺老、騙老、虐老等嚴重侵害老年人人身、財產權益犯罪從嚴打擊。
同時,在老年被害人的保護上體現“柔”性溫度,如在訊問時放慢語速、以較大字體打印筆錄內容;合理安排時間,盡量讓老年人只跑一次檢察機關;對行動不便的老年人,采用上門聽證的方式;積極開展對因案致貧、致困的老年被害人開展司法救助活動,著力加強追贓挽損工作,通過檢調對接、賠償保證金提存制度等,積極化解雙方矛盾。積極加強部門刑民銜接工作,向老年被害人提供有效法律幫助,及時啟動支持起訴程序等。
二是強化調查研究,用好外部監督力量。楊浦區檢察院重點關注個案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經濟狀況、訴求反映等,力求解決個案辦理背后的問題。同時主動邀請人民監督員參與到案件辦理中,堅持“應聽證盡聽證”原則,通過事前通報案件情況等方式,為監督員參與監督辦案活動提供參考;注重對老年人犯罪案件辦理過程中存在的普遍問題,依法制發檢察建議書;啟動反向審視機制,梳理老年人犯罪體現的共性特征、暴露的社會共性問題,會同人民監督員共同走訪企業退管委、社區活動室等,進行深層次調研分析解決涉老案件深層次根源問題。
三是依法能動履職,優化社會治理路徑。運用檢察建議打好“法治補丁”,就完善老年人社區活動管理、關愛退休人員、組織法治宣傳等方面,向多家社區居委會、物業等制發檢察建議,助推老年人生活品質的提升。同時,開展普法宣傳,“菜單式”送法進社區,切實提高老年人遵紀守法的意識,有效防止老年人在不自知的情況下發生犯罪行為。
“做好涉老年人犯罪的預防與治理,對于發揚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健全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國家治理體系,有著重要的意義。”檢察官介紹稱,從根本上做好涉老年人犯罪的預防工作,除了要發揮好政府部門、司法機關、社會組織、社區的協同作用外,家庭關愛應起到更重要的作用。倡導子女常回家看看,再輔以社會機構、志愿者團隊對老年人提供的社會關懷,可以共同實現“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文中涉案人名均為化名)
投稿郵箱:89712747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