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華

我國法律法規對人防設施建設有明確規定 (圖文無關)
湖南省張家界市一家企業逾期未繳納防空地下室異地建設費,當地人民防空辦公室要求補繳未果,雙方對簿公堂。法院最終判決豁免這家企業的繳費責任。這充分彰顯了新舊法律交替中,“有利于當事人原則”在行政判決中的適用。
2017年10月,張家界某商貿有限公司(下稱“商貿公司”)在張家界經濟開發區某社區修建張家界倉儲物流中心(一期),總建筑面積48625.2平方米,項目用地性質為倉儲物流用地。
2018年6月,湖南省人民防空辦公室印發《關于規范防空地下室建設助推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下稱《湖南人防辦實施意見》),明確“工業用地范圍內的工業生產廠房及其配套設施、工業用地和倉儲物流用地上的倉儲用房等項目,不修建防空地下室,不繳納易地建設費”。該實施意見自2018年7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
2019年,張家界市人民防空辦公室(下稱“人防辦”)在巡查過程中發現,商貿公司修建的張家界倉儲物流中心已基本完工,但未同步修建防空地下室,遂于2019年3月對商貿公司的這一行為進行立案調查。5月6日,人防辦制發的《責令改正通知書》送達商貿公司,責令商貿公司在接到通知后15日內改正違規行為。
2019年12月5日,人防辦制發的《補繳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設費通知書》送達商貿公司,要求商貿公司補繳防空地下室異地建設費共計217.16萬余元。2022年5月10日,人防辦制發《限期繳納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設費決定書》(下稱《決定書》),要求商貿公司在10日內補繳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設費。若逾期未補繳,自欠繳之日起,每日加收千分之一的滯納金。
商貿公司雖然收到了上述通知,但認為自身無須繳費,遂于2022年12月7日以人防辦為被告,向轄區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請求依法撤銷被告作出的《決定書》。法庭上,雙方當事人圍繞人防辦制發的《決定書》是否應當撤銷,展開激烈辯論。
商貿公司訴稱,被告的具體行政行為違反了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原告投資建設的倉儲物流中心,各項手續齊全,屬于合法建設項目,且屬于法律規定的“倉儲物流項目和城市棚戶區改造項目”范疇,不是征收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設費的對象,應免繳該項費用。故請求依法撤銷被告的《決定書》。
針對商貿公司的起訴,人防辦作出回應:《決定書》認定事實清楚、證據確實、適用依據正確、程序合法。原告于2017年10月取得張家界倉儲物流中心(一期)項目的工程規劃許可證。原告在建設該項目的過程中,未按規定同步修建防空地下室。人防辦于2019年3月進行巡查時,對其違規行為進行了提示,并要求補建,或補繳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設費。
人防辦還指出,原告建設的項目為倉儲物流項目,用地性質為倉儲物流用地,按照立項時施行的相關法規,不屬于免繳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設費的項目。
人防辦的依據是:雖然2018年7月1日起施行的《湖南人防辦實施意見》規定,工業用地、倉儲物流用地上的倉儲物流用房,可以不配套修建防空地下室、不繳納易地建設費。但原告建設的項目于2017年10月26日即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應適用當時的規定,同步修建防空地下室,或繳納易地建設費。
轄區人民法院經審理,對本案有關爭議焦點進行了辨法析理。
首先,關于被告責令原告繳納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設費,適用法律法規是否正確的問題。《湖南省人民防空工程建設與維護管理規定》有關條款明確,“倉儲物流用房,除國防戰備需要外,可以不修建防空地下室、不繳納易地建設費”。《湖南人防辦實施意見》第一條進一步明確,“工業用地范圍內的工業生產廠房及其配套設施、工業用地和倉儲物流用地上的倉儲物流用房等項目,不修建防空地下室,不繳納易地建設費”。
以上系案涉行政決定作出時,已經有效施行的地方政府法規及規范性文件。商貿公司未履行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設費繳納義務的期間,跨越了新、舊規定。按舊規定,其應當繳納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設費;按新規定,倉儲物流用房不需要繳納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設費。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審查遵循實體問題從舊、程序問題從新的原則,但新規的適用更有利于保護行政相對人合法權益的除外。
另外,《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七條規定:“實施行政處罰,適用違法行為發生時的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但是,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時,法律、法規、規章已被修改或者廢止,且新的規定處罰較輕或者不認為是違法違規的,適用新的規定。”本案中,當持續性的違規行為跨越了新、舊兩個階段的規定時,參照上述規定,舊的、認為應當繳納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設費的規定已經被新的規定所廢止;新的規定認為不需要繳納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設費,故應當適用新的規定。
其次,關于逾期加收滯納金,適用法律法規是否正確的問題。《湖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防空法〉辦法(2020年修正)》廢除了《湖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防空法〉辦法(2011年修正)》中關于“自欠繳之日起,按日加收千分之一的滯納金”的規定,這更加有利于保護行政相對人。本案中,案涉行為雖發生在2020年之前,但依據“有利于當事人原則”,應適用新規。《決定書》中關于“加收滯納金”的規定,法規適用錯誤。
綜上所述,人防辦作出案涉行政處理決定時,未適用新的、更有利于當事人的法律法規,致使其行政處理結果錯誤。2023年6月5日,法院對外公布該行政訴訟案一審判決結果:撤銷人防辦于2022年5月10日制發的《決定書》。
一審宣判后,雙方當事人均未提出上訴,一審判決已生效。
(本文謝絕轉載)
編輯:姚志剛 winter-yao@163.com
我國立法在規定法的溯及力時,確立了“有利于當事人原則”。法律規定:“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不溯及既往,但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別規定除外。”按照這一法律規定精神,法律法規一般不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即新出臺的法律法規對其施行前的行為不具有約束力。但如果新出臺的法律法規對維護當事人的利益更加有利,則可以破例適用新法新規。這是“有利于當事人原則”在法不溯及既往一般原則中的例外適用。我國《民法典》也確認了這一原則。類似的規定在刑事、行政法律規定中也有體現,在《刑法》中體現為“從舊兼從輕”原則的適用。
“有利于當事人原則”對法不溯及既往原則的突破性適用,目的是為了最大限度地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本案中,商貿公司的建設行為發生在一系列相關規定施行期間,如果適用這些規定,則應在限期內補繳費用和滯納金。但是,在案涉行政處理決定作出時,上述規定已經成為舊規定。
與本案相關的舊規定,要求類似本案情形的,應當繳納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設費,還規定逾期未繳納的,須支付滯納金。而與本案相關的新規定,明確了倉儲物流用房不需要繳納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設費,且廢止了“滯納金條款”。
綜上,按照“有利于當事人原則”,人民法院在處理本案時適用新規定,故人防辦依據舊規定作出的“責令商貿公司繳納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設費,逾期加收滯納金”的決定不當,應予撤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