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萌
盤山公路蜿蜒而上,片片柿林隨風搖曳,依山傍水畔、曦光樹影間,仙人洞、柿子房、研學基地映入眼簾,山東省臨朐縣隱士村坐落在這里,靜謐又蓬勃,講述著一個個精彩的鄉村振興故事……
近年來,隱士村緊緊圍繞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立足當地柿子產業優勢,深入挖潛、多方聯動、借勢發展,走出了一條產學研游一體化發展的特色路子,有力激活了鄉村振興“密碼”。隱士村也由原來的省定貧困村,蛻變成為全市AAA級景區村、全省精品旅游特色村、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
隱士村山嶺廣闊、氣候適宜,非常適合柿樹生長,柿樹種植已有2000多年歷史,柿餅制作可追溯到金朝時期,到明清已成為御貢柿餅,是遠近知名的“柿餅之村”。
但長期以來,多以散戶自種自銷為主,加之位置偏遠、交通閉塞等影響,貨品出不去、客商進不來,好產品賣不出好價格,柿農們豐產不豐收,“好柿”成“愁事”。
“抱著金疙瘩,不能被困死!”時任村黨支部書記史學堂斬釘截鐵地說,“群眾看黨員,黨員看干部,帶領大家脫貧致富,這是黨員干部的責任。”
2014年,村“兩委”一班人經過外出學習、調研論證和征求村民意見,最終確定了“黨建引領,抱團發展”思路。爭取上級政策資金支持,修路通車;爭取項目基金扶持,成立“隱士人家”專業合作社,確定了“政府引導、公司運營、合作社牽頭、農戶入社”運營模式。由合作社對村民柿子進行管理、采摘、收購、加工、銷售、品牌“六統一”打造,破解了群眾致富與村集體增收難題。
現年70歲的村民尹化生是土生土長的隱士村人,種植柿樹已有40多個年頭。“過去,柿子走不出去、賣不上價,就算加工成柿餅也才賣到3元至5元一斤,多虧了村黨組織領辦的合作社讓柿子走出了大山,幾年內價格翻了好幾倍!”
拓產建鏈,多產融合,強“柿”發展
2015年,村“兩委”搭建淘寶網店平臺開啟“云”銷售,村民們紛紛利用自媒體,做起了電商,隱士村柿子特色產業優勢愈發明顯,每斤柿餅價格穩定在20元以上。
電商發展還帶動了柿子酒、柿子煎餅等加工產業興起,柿子產業鏈不斷拓寬,全村建成柿子酒加工作坊5家,柿子煎餅加工點35戶,年銷售額過億元,戶均增收3萬余元。“隱士紅霜餅”“隱士谷柿干”分別獲得全國柿產品“十大優質產品”、十七屆中國林產品交易會金獎,隱士柿餅也獲得“中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要在一二產業優勢下,繼續鍛長板、挖潛能,發展第三產業,這樣老百姓的收入才能芝麻開花節節高。”隱士村“兩委”干部在如何深化產業鏈發展上動起了腦筋。
史學堂積極尋求鎮黨委幫助,經過分析研判,確定了“以特色產業為主導,發揮優勢搞旅游、依靠旅游促發展”的思路,實現發展由一元主導到多元驅動。
2016年,鎮黨委投資5300萬元,突出“隱、柿”理念,聘請專業旅游規劃設計院對隱士村進行精品化打造。綠化、美化、亮化、凈化、硬化“五化同步”,水系打造、景點開發、村莊修復、民宿提升、柿子晾房提檔升級……
如今的隱士村,隱士仙人洞、尹家大院、昝家大院、三官廟等諸多網紅打卡地,令人流連忘返;農家樂、采摘園、寫生基地,讓人重拾山野情趣;隱士書院、村史館、古村院落、精品民宿,使人尋得一方寧靜……第九屆中國柿文化旅游節、濰坊市首屆星空露營節等活動先后在隱士村舉辦。
人才回引,產研融合,“柿”頭更勁
隱士村以特色產業帶動鄉村旅游發展,實現了集體增收、村民致富,腰包鼓起來的隱士人并不滿足于此。“人才興則鄉村興,產業興則鄉村旺”,史學堂提出了隱士發展的新思路。
隱士村發布《隱士人才招攬計劃》《隱士“柿鄉人家”鄉賢聯誼會章程》等一攬子計劃,設置每年10萬元的人才獎勵基金,對貢獻多、潛力大、前景廣的人才實行正向激勵,刺激本土人才進步,吸進外來人才、外來成果。2018年5月,隱士“柿鄉人家”鄉賢聯誼會成功召開,38名本土人才、29名在外人才、2名外來人才積極參與,為村莊發展建言獻策。
“農村廣闊天地大有可為,我要用好市場營銷經驗,為村莊發展貢獻力量。”2021年,回引的在外經商人才劉杰,當選隱士村支部書記。“要以產業聚人才,以人才興產業,持續夯實發展優勢!”兩任書記一拍即合。隱士村先后投資20萬元打造隱士人才書院,簽約引進投資800萬美元的“千晨研學”項目,打造集研學旅行、拓展訓練、休閑娛樂、冬夏令營、農耕體驗為一體的研學旅游綜合體。綜合體的投入使用帶動了村內服務業發展和群眾收益。“我要擴大農家樂、民宿規模!”“我要參加廚師進修班”“我要考導游證,推廣隱士文化”……村莊的發展活力讓越來越多的村內年輕人有了新思路、新規劃。
“下一步,我們還要進一步做優做強隱士山柿主導產業品牌,抓好山柿改良升級,深挖農旅游結合文章,拓展旅游內涵,持續推進一二三產業深入融合,為富民強村貢獻更強力量。”劉杰望著全國最大的柿子晾曬基地,又有了新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