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 言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精神以及《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有關要求,8月31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修訂出臺了《企業標準化促進辦法》(總局令第83號),將于2024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標準是經濟活動和社會發展的技術支撐,是國家基礎性制度的重要內容。標準化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發揮著基礎性、引領性作用。
自2001年成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以來,我國標準化事業得到快速發展,標準化工作改革日益深入,覆蓋一二三產業和社會事業各領域的標準體系基本形成,主導制定國際標準的數量逐年增加。但是,從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日益增長的整體需求來看,現行標準體系和標準化管理體制已不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新時代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迫切需要進一步加強標準化工作。
同時,企業是市場活動的主體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活力源泉,通過制定和應用標準等活動,可以規范企業管理、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產品質量、促進技術創新、拓展國際合作,使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全過程保持高度統一行動和高效率運行,是一切標準化的支柱和基礎。
現行《企業標準化管理辦法》發布于1990年,實施了三十多年,已不能滿足目前企業標準化工作的新需求。同時,2018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新《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以下簡稱《標準化法》)、2020年1月1日施行的《優化營商環境條例》、2021年10月發布的《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等重要政策文件、法律法規對企業標準化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基于上述背景,自2019年1月起,由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標準創新管理司牽頭,正式啟動《企業標準化管理辦法》的修訂工作,本著放開搞活企業標準、服務企業發展的原則,將《企業標準化管理辦法》更名為《企業標準化促進辦法》。
《企業標準化促進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的出臺,主要目的有三個。
一是落實優化營商環境提出的新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增強微觀主體活力,發揮企業主觀能動性,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和法治化營商環境。《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要求,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原則,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辦法》的出臺,貫徹落實了有關決策部署,為全面服務企業標準化工作、全面優化企業標準化工作環境提供法治保障。
二是適應企業標準化工作管理方式變化的要求。《標準化法》在企業標準化方面,要求建立企業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和監督制度,代替原有的企業標準備案管理制度。《辦法》的出臺,規定了與企業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和監督制度相關的要求,保障了制度的落地實施。
三是將實踐中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納入《辦法》。標準化工作改革以來,企業標準化工作改革積累的行之有效的做法,比如企業標準“領跑者”制度、“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抽查、對標達標、標準化良好行為等,需要納入規章,更好支撐和保障企業標準化工作開展。
此次修訂出臺的《辦法》3千多字,共三十六條,主要包括總則、企業標準的制定、企業執行標準的自我聲明公開、企業標準化促進與服務、監督管理、附則等內容。
第一條至第六條為總則部分,主要明確了立法宗旨、適用范圍、企業標準定義、企業標準化的基本原則、基本任務,以及政府主管部門在企業標準化促進發展中的任務等。
第七條至第十三條為企業標準的制定部分,主要規定了依標生產、企業標準制定的原則、制定程序、知識產權、聯合制定企業標準、試驗方法和編號規則等。
第十四條至第十六條為自我聲明公開部分,主要提出了企業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內容、公開主體和時間、公開渠道等。
第十七條至第二十七條為促進與服務部分,主要提出了促進企業標準化工作和為企業標準化工作提供服務保障的要求。
第二十八條至第三十四條為監督管理部分,主要規定了對企業標準監督檢查的范圍、方式、內容以及處置措施等。
第三十五條至第三十六條為附則部分,主要明確了例外情形和生效時間。
《辦法》修訂的主要內容包括四個方面。
一是調整企業標準管理模式。根據《標準化法》和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的新要求,對企業產品和服務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和監督制度進行細化,強化企業主體地位、落實企業主體責任,政府標準化工作職能重心從標準管理轉為服務企業標準化工作,因此將規章名稱由“企業標準化管理辦法”調整為“企業標準化促進辦法”。調整的目的,在于聚焦政府職能轉變、著力激發企業主體創新活力、規范企業標準化工作,從而引領企業標準化水平提升。
二是構建企業標準政策體系。《辦法》首次明確企業標準公開的功能指標和性能指標項目少于或者低于推薦性標準的,應當在自我聲明公開時進行明示,進一步加強企業產品和服務質量標準信息披露,提升市場透明度。同時,建立標準創新型企業制度、標準融資增信制度、企業標準“領跑者”制度,開展對標達標活動和企業標準化良好行為創建等,多層次、多角度引導和激勵企業提升標準化工作水平。
三是完善產品包裝標準的明示要求。首次明確要求公開限制過度包裝商品的包裝標準,明確企業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公開其產品包裝物所采用的包裝標準,為強化社會監督,制止商品過度包裝提供法治保障。
四是強化企業標準事中事后監管。建立“雙隨機、一公開”的企業標準監管制度,有針對性地明確各類違法行為的處罰措施,確保《辦法》各項規定落地見效。
具體來說,在為保護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增強企業標準化工作內生動力方面,《辦法》提出了三方面舉措:一是用企業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和監督制度代替企業標準備案管理制度。與備案制相比,企業在公共服務平臺上公開一項標準,僅僅需要10分鐘左右的時間,并且不需要任何費用,企業標準自我聲明公開為企業節約了大量的經濟成本和時間成本。二是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方式,依法進行監督檢查。除特殊重點領域外,縣級以上政府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有關行政主管部門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方式,對企業的標準化工作進行管理監督,“無事不擾”,為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提供更加優良的環境。三是加大對企業標準化工作的激勵和服務力度。比如,加大對具有自主創新技術、起到引領示范作用、產生明顯經濟社會效益的企業標準獎勵力度,支持將先進企業標準納入科學技術獎勵范圍;加強標準化人才培養,豐富標準化服務供給;支持企業參與國際標準化交流與合作,為企業參加國內、國際專業標準化技術組織、參與政府和國際標準制定提供便利。
在高標準引領高質量發展方面,《辦法》第十四條第三款、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三條作出了詳細規定,有利于提高企業標準技術水平、推動企業不斷拉高企業標準高線,以及對標國際水平提升整體標準水平。此外,第三十三條規定,企業標準技術水平低于推薦性標準不明示的,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在企業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上公示。
自我聲明公開是對企業標準化工作進行監督管理的基礎和前提,公開渠道的安全、可追溯是企業標準管理和監督工作的需要,該規定是自我聲明公開制度設計完整性的一個環節,能有效保障各相關方利益,便于自我聲明公開制度的有效實施。因此,《辦法》在自我聲明公開方面,第十四條第三款要求“企業公開的功能指標和性能指標項目少于或者低于推薦性標準的,應當在自我聲明公開時進行明示”。推薦性標準是綜合考慮科技發展、社會消費水平等各種因素制定出來的,符合或者接近廣大消費者的心理預期與常規定位,低于推薦性標準應該讓消費者知情。通過條款修訂,一方面保障消費者知情權,另一方面通過要求企業自我聲明公開明示其指標情況,充分保障消費者選擇權,進一步營造公平競爭環境,同時倒逼企業不斷提升標準水平,促進高質量發展。此外,第十五條規定,鼓勵企業通過國家統一的企業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進行自我聲明公開。對于在其他渠道公開的,應當在國家統一的企業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明示公開渠道,并確保自我聲明公開的信息可獲取、可追溯和防篡改。
在具體的企業標準制定方面,《辦法》要求,企業制定的產品或者服務標準應當明確試驗方法、檢驗方法或者評價方法。這主要是考慮,保證企業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制度落地實施的重要手段之一是開展“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檢查。其中,監督檢查過程中使用的方法應該是被各相關方廣為接受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監督檢查工作的公平、公正,而相應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或者國際標準中規定的方法恰恰是經過實踐檢驗、普遍認可、廣泛使用的成熟方法,也與我國各級政府的監管工作實際相協調。同時,《辦法》明確,試驗方法、檢驗方法或者評價方法應當引用相應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或者國際標準,沒有相應標準的應當自行制定科學合理、準確可靠的試驗方法、檢驗方法或者評價方法。
《辦法》進行了制度創新,將對企業標準化工作產生積極影響。
一是建立標準創新型企業制度。建立標準創新型企業制度是標準化運行機制的深度創新,一方面以標準創新先行帶動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促進企業不斷追求標準與技術創新的內在機能和運轉方式,另一方面促進企業及時將先進適用科技創新成果融入標準,提升標準技術水平,以標準創新助推技術創新和產品市場化、產業化和國際化。
二是實施企業標準“領跑者”制度。“標準決定質量,有什么樣的標準就有什么樣的質量,只有高標準才有高質量”。2023年7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多部門印發了《標準創新型企業梯度培育管理辦法(試行)》,對標準“領跑者”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說明與要求。《辦法》在《標準創新型企業梯度培育管理辦法(試行)》的基礎上,再次鼓勵企業以標準“領跑者”為目標,對標國際標準與國內先進標準,基于創新技術成果和良好實踐經驗,制定高于推薦性標準相關技術要求的企業標準,以高水平標準引領產品和服務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擴大中高端產品和服務供給,支撐行業保持高質量發展,助推形成“標準領跑、產品領跑、企業領跑、品牌領跑”的高質量發展格局。對企業而言,企業標準“領跑者”制度可以極大提高產品在行業內的競爭力,同時有機會參與行業標準制定,確保自己的企業在行業處在領跑的位置。
三是實施標準融資增信制度。《辦法》鼓勵社會資本以市場化的方式建立支持企業標準創新的專項基金,鼓勵和支持金融機構給予標準化水平高的企業信貸支持,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開展標準交易與標準質押活動。可以說,為廣大企業擴充了融資渠道,可以有效解決企業特別是創新型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也進一步保證了標準創新型企業的生存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