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妍歆 加小雙 常家源
摘? 要:探究曾三科技檔案管理思想及其當代借鑒價值,能夠為科技強國、科技創新背景下的科技檔案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指導理論和方法,發揮科技檔案的基礎性、戰略性資源價值。曾三科技檔案管理思想內容豐富,主要包含科技檔案概念及價值、科技檔案事業發展和科技檔案管理工作三個方面。通過對上述思想的剖析與反思,結合我國現代科技檔案管理工作面臨的現狀,從四個方面提煉出曾三科技檔案管理思想的當代借鑒:提高政治站位,服務中心大局;優化管理體系,完善工作機制;加快法規修訂,優化標準體系;堅持多措并舉,提升知識服務。
關鍵詞:曾三;科技檔案;檔案管理;檔案管理思想;本質屬性;技術資料;歸檔制度;知識服務
Abstract:? Exploring the management thought of Zeng San's technology archives and its contemporary reference value can provide important guiding theory and method for the management of technology archiv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 strong nation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basic and strategic resource value of technology archives. Zeng San's thought on technology archive management is rich in content, mainly including the concept and value of technology archives,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archives, and the management of technology archives.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reflection of this thought,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faced by modern technology archive management in China, four aspects can be extracted from Zeng San's thought for contemporary reference: raising political standing, serving the overall situation; optimizing management system, improving working mechanism; speeding up legislative revision, optimizing standard system; persisting in multiple measures and promoting knowledge service.
Keywords:? Zeng San; Technology archive; Archive management; Archive management philosophy; Essential attribute; Technical data; Archiving system; Knowledge service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建設科技強國、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始終是我國重要的發展戰略。科技檔案是人類從事科技創新的歷史記錄,是人類勞動智慧的結晶,是一種重要的科技信息資源。目前,我國已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幾十年的科技創新實踐證明,科技檔案能在科技和生產活動中發揮知識儲備、依據憑證、情報功能,通過利用和轉化,在避免重復研究、促進生產力發展、提高經濟效益、加速科技創新等方面具有獨特功能,對科技創新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全球科技革命方興未艾、國家加快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的當下,我國科技檔案工作正面臨一系列新變化和新形勢:首先,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科技創新空前活躍,出現了諸多新變化;其次,自1982年以來,科技檔案工作所對應的國務院所屬的各專業主管機關已經進行了9次改革,產生了較大變化;最后,隨著數字轉型的不斷推進,科技檔案工作和傳統科技檔案工作存在較大變化。新環境需要新作為,新目標呼喚新理論。在此背景下,堅持守正創新,對于推動科技檔案管理工作發展,賦能科技創新,助力我國自主知識體系的構建具有重要意義。
追溯我國科技檔案管理理論發展史,曾三的科技檔案管理思想在其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他率先提出技術檔案的概念,從全局的高度和實踐的深度調研和探析工作實踐,其科技檔案管理思想是我國檔案學界寶貴的知識遺產。重溫、回顧并反思其思想,從中汲取重要理論與方法,有利于指導當代科技檔案管理工作。目前學界的現有研究主要停留在對曾三科技檔案管理思想內涵的分析與總結層面,或是在對曾三檔案學思想的研究中有所涉及,但并未將其與當代實踐現狀進行關聯,進一步彰顯其管理思想的當代指導價值。為此,本文采用文獻分析法,在全面、準確梳理和分析曾三科技檔案管理思想的基礎之上,結合對科技檔案管理工作的外部現實背景、內部發展趨勢等進行分析,提煉出曾三科技檔案管理思想的當代借鑒,以期在理論層面能豐富科技檔案管理領域的理論研究,在實踐層面更好地為科技檔案管理工作的未來發展提供參考借鑒。
1 曾三的科技檔案管理思想
1.1 科技檔案概念及價值
1.1.1 科技檔案的定義。曾三對科技檔案定義的認識經歷了從技術檔案到科技檔案的發展階段,并重點對技術檔案與技術資料進行了概念辨析,概括出科技檔案的本質屬性,最終提出完整的科技檔案定義。
首先,明確技術檔案定義的必要性來源于所處時代的大環境和檔案實踐工作的現實情況。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科學技術活動中形成了大量技術檔案,但科技部門技術工作中卻存在著技術檔案和技術資料混淆統一管理,無技術檔案工作的問題,大大制約了技術檔案的價值實現。因此,明確技術檔案定義有利于推動獨立的技術檔案工作的建立,實現對技術檔案資源的永久保存。
其次,明確技術檔案定義及其本質屬性的方式是借由對技術檔案和技術資料二者的概念辨析完成的。他提出,技術檔案是一個單位在工作和生產中形成的,記錄和反映本單位的生產、建設和科學技術研究活動的,具有保存價值的,并且按照一定的歸檔制度,作為真實的歷史記錄集中保管起來的技術文件材料;技術資料則是一個單位為了參考的目的從不同方面收集和復制來的技術文件材料,只有參考使用的價值,根本不能起真憑實據的作用。
二者的區別體現在四點:一是來源不同。技術檔案是本單位直接形成的,是生產、建設和科學技術研究活動的副產品。技術資料則是收集和復制而來。二是價值不同。技術檔案的價值包含現實的參考價值和長久的歷史文化價值,技術資料只有現實的參考價值。三是本質屬性不同。檔案的本質屬性是原始記錄性,而技術資料的來源決定了它不是原始材料。四是只有經過歸檔制度保管起來的歷史記錄才是檔案,并非所有的歷史記錄都是檔案。
最后,在對技術檔案進行定義的基礎上進一步闡述其形成過程、業務活動與價值,最終形成完整的科技檔案定義。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起,科技檔案工作得到恢復和進一步發展,此時需再次明確對于科技檔案的認識問題。1980年全國科學技術檔案工作會議中,曾三明確提出:科學技術檔案是在生產、建設和科學技術研究過程中形成的,是生產、建設、科學技術研究的記錄和反映,是勞動的成果和智慧的結晶,又是繼續進行生產、建設和科學技術研究的依據和必要條件之一。
1.1.2 科技檔案的特點。科技檔案的特點可歸納為四個方面:一是專業性強。科技檔案是技術活動的真實記錄,必然涉及專業術語和科學知識,不同的專業之間有很大區別。二是同生產建設和科學技術研究工作的聯系非常密切。科技檔案是在生產建設和科學技術研究工作中直接形成的,與其形成活動之間具有最原始的聯系。三是數量大,種類多。技術活動中需要形成圖紙、圖表、報表、文字材料、計算材料、照片等科技文件,在使用的過程中也會產生大量重復件。四是歸檔以后往往還要根據事物的變化進行修改。科技檔案的可修改性來源于生產、科學技術研究活動中的變動,只有根據變動對科技檔案修改補充,才能確保科技檔案的準確性。除此之外,每一種科技檔案還有其各自的特點。
1.1.3 科技檔案的價值。一方面,科技檔案具有現實的參考利用價值,具有這一價值的科技檔案需要保存在技術檔案室中,主要為本機關工作服務。“檔案是本機關工作和生產的產物,它對本機關的工作查考、經驗總結、歷史研究,起第一手材料的作用。”另一方面,科技檔案具有長遠的歷史文化價值,具有這一價值的科技檔案則應保存在專業的技術檔案館中,為全國機關和科學技術人員服務。技術檔案對工作和生產具有查考的作用,對總結經驗具有依據的作用,對科學研究具有條件的作用,還具有歷史憑證的作用,并且是技術交流的一種手段。
1.2 科技檔案事業發展
1.2.1 堅持黨的領導政治立場。堅定黨的領導是科技檔案事業的政治立場,也是科技檔案管理工作政治性的體現,其重要性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黨是檔案工作的服務對象之一。檔案工作為政治服務,是為黨的工作服務。只有堅定黨的領導,才能適應黨的工作的需求。其次,檔案工作是在且只能在黨的領導下才能發展壯大起來。回顧科技檔案事業成立的歷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科技檔案事業從無到有地建立并發展起來,離不開黨的領導,離不開黨和國家對科技檔案工作的原則、體制、方針和統一的規章制度的確立。最后,這是經過實踐證明了的真理。當時凡是發展得比較好的機關檔案工作,都與黨委的親切關懷分不開。
堅定黨的領導應從以下兩方面出發:一方面,科技檔案工作要努力獲得黨的支持,引起黨的重視,做好面向黨的服務。這要求科技檔案工作做出成績。檔案工作者應采取積極的態度“主動出擊”,多向領導人匯報請示檔案工作。另一方面,科技檔案工作要堅持黨的方針與政策。檔案工作者要學習黨的政策,把握正確的方向。
1.2.2 落實專業統一管理體制。科技檔案管理體制是指科技檔案工作的組織體系、運行機制與管理形式。我國科技檔案管理體制包括宏觀管理體制和微觀管理體制。科技檔案事業管理體制是指宏觀管理體制,即從國家、地區、專業系統的角度確立對科技檔案事業的宏觀管理職能、組織原則和運行機制。曾三對此的認識集中于兩個方面:一方面將專業統一管理作為科技檔案管理體制的宏觀思想;另一方面強調國家檔案局、各地方檔案局與各級檔案業務管理部門對科技檔案管理工作的指導、監督與檢查作用。
科技檔案專業統一管理思想是相對文書檔案集中統一管理思想而談的,它與當今我國檔案工作基本原則之一,“全國檔案工作實行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的原則”中的“分專業管理”思想有相通之處,同時體現了科技檔案與文書檔案管理的重要區別。采取專業統一管理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科技檔案與其形成背景之間的有機聯系決定了采取專業統一管理的必要性。科技檔案產生并應用于科技專業活動中,同生產技術聯系緊密,對檔案的管理必然要適應生產技術工作的實際情況。據此設計出相應的管理方式和方法。另一方面,科技檔案專業性強的特點決定了采取專業統一管理的重要性。由于不同專業的科技檔案管理方法差異大,難以像文書檔案一樣進行統一管理,因此按專業進行管理更符合管理對象的特征。專業統一管理的思想要求各級工業、交通、基建、科研等專業主管機關領導科技檔案工作,參與管理原則、制度辦法和技術方法等的制定,并將科技檔案工作納入科技管理制度和生產科研計劃之中;建立專業檔案館,集中統一保管具有永久保存價值的科技檔案。在專業統一管理的基礎上,國家檔案局、各地方檔案局、各級檔案業務管理部門要對科技檔案管理工作進行業務上的指導、監督和檢查,參與制訂必要、可行的規章制度和辦法,并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完善規章制度體系,進行修改和補充。
1.2.3 堅持為經濟建設和科技發展服務。服務性是檔案工作的重要特點,滿足社會對檔案的需要是檔案工作的根本目的。科技工作能夠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科技檔案是科技工作的真實記錄,因此科技檔案工作也要把推動國民經濟建設和科學技術發展作為科技檔案事業公共基本原則的目標部分。
一方面,科技檔案應為國民經濟建設服務。科學技術的發展方針是促進國民經濟發展,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科技檔案工作也應貫徹此方針,將為科技發展、經濟建設、提高經濟效果服務作為首要任務。
另一方面,科技檔案應為科學技術發展服務。其一,科技檔案工作是生產管理工作、技術管理工作、科研管理工作、城市建設管理工作等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技術檔案管理的好壞,是生產、技術、科研管理是否科學的一個重要標志。其二,科技檔案能加快科技工作的進度,避免不必要的重復勞動,節約勞動力,提高效率,轉化為生產力。
1.3 科技檔案管理工作
1.3.1 完善科技檔案管理工作機制。建立完善的科技檔案管理工作機制是保證科技檔案管理質量的重要條件。科技檔案管理工作機制主要包含三個方面:領導機制、制度機制與組織機制。
領導機制是指揮、協調科技檔案管理工作,對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合規性負首要責任的運行機制。領導機制主要包含兩個方面:一方面,科技檔案管理工作要在黨委的統一領導下,由行政主管和總工程師直接領導,為科技檔案管理工作提供行政支持;另一方面,科技檔案管理工作要接受各級檔案局、各級檔案業務管理部門業務上的檢查、監督與指導。各級檔案局和各級檔案業務管理部門為科技檔案管理工作提供業務支持。制度機制是規范統一科技檔案管理工作,保證科技檔案工作有序進行的基礎。完善制度機制體系建設重點要從配套性入手,不僅要保證不同科技檔案管理活動之間的相互協調,還要注重科技檔案管理活動與其他業務活動之間的相互配合。
總的來說,在科技檔案管理工作中應建立起文件材料歸檔制度、修改補充制度、保密制度等,在業務工作中應建立起業務制度,并使其之間密切配合,構成有機體系,共同推動科技檔案制度化、規范化管理。其中,文件材料歸檔制度的建立是成立科技檔案工作的前提。科技的歷史記錄必須通過一定的歸檔制度集中和保管起來,才能成為檔案。修改補充制度是在科技文件歸檔之后,根據科技檔案的可修改性,建立相應的制度。“沒有嚴格的修改制度,就無法保證技術檔案如實地反映實物和產品的變化情況,也就失去了技術檔案應有的意義。”保密制度是對保密的科技檔案單獨管理的制度,維護保密檔案的安全。業務制度是指為業務工作中與科技檔案相關的內容而建立起的制度,其作用是確保應該形成的科技文件能夠及時形成,保證相關工作可以獲得文書資料工作人員、技術人員、行政人員的配合與支持。
組織機制要求科技檔案工作中建立并健全技術檔案工作組織機構,為科技檔案管理提供組織保障,強調應當建立起負責管理技術檔案的機構。在此思想指導下,1959年國家檔案局通過的《技術檔案室暫行通則》中更為細致地制定了技術檔案室的配置與目標,即技術檔案室可單獨設立,也可在統一檔案室中分管技術檔案工作,根據實際需要,還可以在職能機構和生產車間建立技術檔案分室,配備專職檔案人員;技術檔案室要努力做到技術檔案的完整、準確、系統、安全,并及時提供利用。
1.3.2 遵循檔案特點和形成規律開展資源建設工作。遵循科技檔案的特點和形成規律是科技檔案資源建設的工作原則之一,也是歷史主義思想的體現,有利于維護科技檔案之間的有機聯系,維護歷史的本來面貌。曾三在1962年召開的技術檔案工作經驗交流會上提到“必須按照技術檔案的自然形成規律和特點來管理技術檔案”。
遵循科技檔案的特點和形成規律開展資源建設工作一方面要求收集齊全,分類管理,有效鑒定,長久保存;另一方面要求重視對科技文件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原因在于檔案工作涉及的內容不僅僅是檔案管理,其向前要與業務部門銜接,向后要為國家與社會服務。一般來說,科技文件全生命周期管理有三個階段。首先,在文件形成階段,業務部門要建立業務制度,確保科技文件收集齊全。其次,在過渡保存階段,科技文件轉移到技術檔案室,并對科技檔案進行整理。他在《技術檔案工作、技術資料工作和科學情報工作》一文中提到對技術檔案的整理、保管環節的工作要求,即“對于技術檔案的整理,必須以一個機關的全部技術檔案為一個全宗,然后根據各專業的特點,按形成檔案的自然特征整理。如設計院按工程分別整理,機器制造廠先分基建、設備、工藝、產品等大類,在產品檔案內又按產品型號分別整理……技術檔案以集中保管為原則”。最后,在銷毀或永久保存階段,對科技檔案進行銷毀或者移交到專業檔案館永久保存。
1.3.3 以利用為導向開展檔案工作。檔案利用是實現科技檔案價值最根本的途徑。檔案工作的根本目的是檔案利用。曾三提出要堅持1958年提出的“以利用工作為綱”的方針。以利用為導向開展科技檔案工作應做到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以利用為導向應對科技檔案集中保管。無論是技術檔案室還是技術檔案館,都是提供服務,促進檔案利用,實現檔案價值的重要場所。各機關單位要建立技術檔案室,國家與各個地區要建立技術檔案館。另一方面,以利用為導向應在檔案利用中加強對新技術的應用,提高檔案管理水平,推動檔案工作現代化發展。他作此論述“為了便于查找利用,還有一個采用電子計算機等新技術來進行傳送、檢索和管理的問題,……是檔案工作現代化的問題”。
2 當代借鑒
2.1 提高政治站位,服務中心大局。曾三對科技檔案及科技檔案工作二者內涵及價值的認識為當今科技檔案事業堅定服務發展大局的戰略定位提供強有力的理論支撐,同時也啟示科技檔案工作應該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堅定科技檔案政治立場,圍繞社會發展大局謀劃展開,明確使命,勇擔重任。
一方面,提高政治站位能夠為科技檔案管理宏觀工作提供清晰的事業定位,并有助于提升檔案人員的責任感、使命感和職業榮譽感。由于科技檔案管理工作的開展離不開社會發展的滋養和培育,因而一旦缺乏系統思維和大局意識,就會導致“就檔案抓檔案、就管理抓管理”的現象產生,影響科技檔案價值在社會更大范圍內的實現。而提高政治站位則能促使檔案人員自覺站在為黨和人民保管科技檔案、服務科技創新的高度,從更好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服務人民群眾角度出發,以認真負責的態度做好科技檔案工作,切實提高科技檔案對現實的貢獻率。
另一方面,堅持服務中心大局意識可以為科技檔案微觀管理工作提供工作思路與工作原則。隨著科技檔案價值的日益突出,科技檔案管理工作在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實現科技自立自強,離不開科技檔案工作的保障。因此,科技檔案管理工作應以服務國家科技創新發展和經濟社會發展為目標,主動融入科教興國的歷史進程,統籌推進科技檔案治理體系、資源體系、利用體系和安全體系建設,支撐科技創新、推進國家自主知識體系的構建,大力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提高科技檔案管理工作的地位和價值。
2.2 優化管理體系,完善工作機制。曾三的科技檔案管理思想為科技檔案事業應對新形勢下的雙重挑戰提供化解思路,即從強化科技檔案工作監督管理體系、理順各相關主體的權責關系和建立科技檔案管理的納入機制等方面出發,優化管理體系,完善工作機制。借鑒曾三的落實專業統一管理體制思想,應對上述挑戰可從三個方面出發。
首先,落實科技檔案管理的納入機制。在將其納入生產科研計劃、科技項目合同管理體系的基礎上,結合當前科技創新環境,重點落實將科技檔案事業建設納入整個國家創新體系、國家知識管理體系和國家知識創新工程建設之中。
其次,理順各相關主體的權責關系,即明確檔案部門、科技管理部門、科技生產部門三者的職能范圍和要求,打通科技檔案管理、指導和監督檢查的全流程,保障科技檔案管理工作有序開展。
最后,強化科技檔案工作監督管理體系,即強化檔案行政管理機關和專業科技主管機關對科技檔案工作的監督管理,提高科技檔案資源的國家控制力。
2.3 加快法規修訂,優化標準體系。依據曾三的管理活動機制等相關思想,啟示我國的科技檔案事業建設應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從法規、標準制定等方面加強推進管理工作的制度化、標準化和系統化。
目前,我國科技檔案管理法規與標準規范的建設存在以下支撐不足:一方面,我國相關規范總體制定時間較早,滯后于社會發展實踐需求,從法規條例來看,我國現行的《科學技術檔案工作條例》于1980年發布,距今已過去了四十余年;另一方面,我國現行法規與標準數量較少,與科技檔案和科技檔案工作的重要性不匹配。在國家標準層面,僅有一項與科技檔案直接相關,即《科學技術檔案案卷構成的一般要求》(2008年);在行業標準層面,僅有二條是關于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文件和科學技術研究課題檔案的相關管理要求。為此,優化業務體系可以從兩個方面展開:一方面,加快啟動《科學技術檔案工作條例》的修訂工作,及時針對科技檔案工作領域的新問題、新現象和新形勢進行規范,提升科技檔案工作的法規遵循;另一方面,系統制定科技檔案管理標準,提升標準內容的覆蓋面,有效地指導科技檔案工作開展,確保科技檔案管理工作更好地適應時代需求。
2.4 堅持多措并舉,提升知識服務。根據曾三對科技檔案價值及其對科技檔案資源利用的相關認識,啟示我國的科技檔案利用服務應做到回應社會各界對科技檔案資源利用提出的高要求高期待,重點提升科技檔案知識服務能力,促進科技檔案的多元價值實現。
結合當前技術發展現狀與利用服務模式的變遷,提升科技檔案知識服務能力可具體從三個方面開展:首先,在宏觀層面做好前瞻性、可持續、戰略化的頂層設計,提供有價值、高質量、系統性以及全鏈條檔案知識服務,營造良好的檔案知識服務創新環境。做好檔案知識服務頂層設計需要明確好總體目標、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其次,在中觀層面構建科技檔案信息網絡服務平臺,輔助檔案部門與其他部門之間實現數據運輸和共享,克服單一的檔案部門開發能力弱、信息交流渠道不暢的弱點,為檔案資源的知識性開發合作創造條件。最后,在微觀層面著力加強專門檔案資源數據庫的建設,積極運用語義關聯、信息抽取、數據挖掘等技術,建立著名科學家檔案專題數據庫、重大科技活動專題檔案數據庫等,為科技檔案知識服務提供資源基礎。
在創新引領發展,科技成就未來的發展理念下,要推進我國科技自立自強,建設現代化科技創新強國,必須將科技檔案作為科技創新體系的基礎要素進行謀劃,加強科技檔案工作的前瞻性思維、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促進創新資源的跨區域共建、共享,可用、善用,以高質量科技檔案管理增強國家創新發展新優勢。研究曾三科技檔案管理思想的意義,不僅在于對當代科技檔案管理面臨的現實挑戰與發展特征、趨勢提供了解讀,也在于為相應的解決方案與發展目標的啟發和思考提供了思想基礎,更在于全方位地展現了曾三科技檔案管理思想的當代借鑒價值。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3年度國家檔案局科技計劃項目“《科學技術檔案工作條例》修訂”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22年10月16日)[N]人民日報,2022-10-26(01).
[2]王傳宇.學習曾三同志的科技檔案學思想[J].浙江檔案.1992(02):20-23.
[3]陳志勇,施旭陽.曾三科技檔案思想探微[J].機電兵船檔案,2019,(04):49-51.
[4]霍振禮.學習和發揚曾三同志的科技檔案思想[J].檔案與建設,2006,(08):5-7+19.
[5]徐擁軍,閆靜.論曾三檔案思想的演變[J].檔案學通訊,2016,(04):4-8.
[6-34]國家檔案局.曾三檔案工作文集[M].北京:檔案出版社,1990:118-119,349-350、354、351-353、353、361、197-198、121、133、354、351、134、155-156、62、77-78、382-383、360、381、353-359、195、130,139-140、197,361、132、197、195,219、196、121、150-151、132-133、361.
[35]遲文英,馬彥祺.強化“四種意識” 著力提升新時代檔案工作服務效能[J].辦公室業務,2022,(24):133-134.
[36]黨景麗,尹欣紅.數字環境下開發利用科技檔案資源的思考[J].甘肅科技,2022,38(21):82-84+133.
(作者單位:1.中國人民大學信息資源管理學院 林妍歆,碩士研究生;常家源,碩士研究生;2.中國人民大學信息資源管理學院、中國人民大學數字人文研究中心 加小雙,博士,副教授 來稿日期:2023-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