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分析畢業生檔案管理共同體的模型框架,需要整體把握其共贏聯動的場域結構,共擔聯動的慣習傾向以及共享聯動的資源關系。在實踐進路上,需要進一步變革管理理念,增強彼此間的相互信任和集體認同;重塑管理職能,促進參與主體間的共同合作;以合作、協商機制建設,建立協同互益、有序穩定的主體關系;協調利益沖突,增強共同體建構的動力。
關鍵詞:共同體;畢業生;檔案管理;數據治理;治理理念;治理現代化;整合共享;利益表達
Abstract: The model framework of the management community for graduate archives requires a holistic grasp of its field structure of win-win linkage, habitual tendency of full involvement linkage, and resource relationship of shared linkage. In terms of practical approach, 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transform management concepts, enhance mutual trust and collective identity among each other; reshape management functions, promote common cooperation among participants; establish cooperative and mutually beneficial, orderly and stable subject relationships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cooperation and negotiation mechanisms; coordinate conflicts of interest, and enhance the motivation for constructing the community.
Keywords: Community; Graduate; Archive management; Data governance; Governance concept; Governance modernization; Integrated sharing; Interest expression
檔案治理體系現代化的一個重要特征,是建立多元主體治理機制,實現跨層次、跨地域、跨部門、跨系統、跨業務檔案數據的可持續管理及交互利用,包括數據發現和檢索、維持數據質量、增加數據價值、長期可供使用等一系列行為。畢業生檔案數據治理共同體視域下畢業生檔案管理,是以服務國家和社會發展、保障畢業生群體檔案權益為共同目標,遵循“空間奠基-網絡搭臺-主體就位-倫理保障”的內在邏輯,由各級檔案管理機構、社會企業、檔案科研機構、畢業生等主體共同構成,充分發揮政府管理機構、各級檔案管理機構主導性作用,檔案科研機構以及社會企業輔助性作用以及畢業生群體參與性作用,由此構成的一種以數據協同治理為特征的畢業生檔案管理生態系統。
1 畢業生檔案數據治理共同體建構的邏輯透析
1.1 理論邏輯:開拓共同體理論新視域。畢業生檔案管理相關主體逐漸緊密聯系、利益互融。在理論定位上,畢業生檔案數據治理共同體緊扣數字檔案治理這一現實熱點作出理論回應,要求從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轉移到著力打造新型畢業生檔案管理關系之上,促進多元主體的融入與互動;在價值目標層面上也更加具有指向性和時代性,即將以聯合形式促進畢業生檔案管理主體協同共生這一階段化目標;在理論演進邏輯上更加注重因時而化,敏銳意識到畢業生實體靜態檔案管理邁向畢業生數字動態檔案管理的背景變革,建立現代化畢業生檔案治理體系。此外,畢業生檔案管理也具有鮮明的行動論特質,是豐富而具體的實踐方案,其強調超越價值獨斷,牢固樹立共同利益觀念,倡導以協商化解分歧,以“聚全”“管好”“賦能”為基本要求,通過融通數字檔案治理“空間”共同體、形塑數字檔案治理“共識”共同體、建構數字檔案治理行動共同體、確立數字檔案治理“倫理”共同體,推進全方位互聯互通,謀求工作利益的互利共贏。
1.2 現實邏輯:切實解決畢業生檔案急難愁盼問題。實踐證明,如果不能有效利用畢業生檔案治理相關數據,便捷的公共服務將受到限制,勢必會增加畢業生檔案管理的時間成本、經濟成本以及社會交往成本。
現階段,社會各方面發展對畢業生檔案工作的要求不斷提高,畢業生群體利用檔案需求日益多樣等。在這個大背景下,只有突破畢業生檔案管理時空局限性、推進畢業生檔案數據信息融合共享以及數據資源與力量的統籌協調,才能更好地適應新時代畢業生檔案管理現實需要。
建構畢業生檔案數據治理共同體,有利于在縱向上以優化服務為出發點,以數據治理助力各級檔案主管部門職能轉變,引導他們與其他各級檔案主管部門理順關系、健全機制,改進畢業生檔案管理模式與服務渠道,暢通畢業生檔案數據互聯互通循環體系,同時整合畢業生高頻剛需服務,實現各類場景化應用“一端”集成、“網購式”辦事,驅動畢業生檔案數據跨平臺交互共享、跨層級數據深度挖掘,促使畢業生檔案管理工作走向融合和開放,在此基礎上不斷提高畢業生享受畢業生檔案數據服務的場景范圍和便捷程度,實現“畢業生檔案數據共享”價值目標。在橫向上以促進畢業生檔案管理水平提升為著力點,借助其他部門單位在技術、人才、經驗等方面的優勢,驅動從控制到利用的理念升級,高標準推進畢業生檔案管理數字化建設,吸納優秀數字檔案管理人才參與;同時借助理論成果與經驗教訓破解自身發展難題和機制障礙,及時評估、修正相關治理決策,保障畢業生檔案數據的完整性、保密性以及可利用性,推動相關機構部門畢業生檔案管理的信息化、數據化、自流程化、融合化,補齊原有組織結構體系下的不足和短板。
1.3 實踐邏輯:有效融入國家治理現代化建設。畢業生檔案是國家檔案和社會信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和政府聯系服務人才的重要載體。畢業生檔案管理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構成。由于畢業生檔案數據價值的實現以數據流通、數據共享為前提,且單個畢業生檔案數據產生的零星數據通常欠缺分析價值,所以,畢業生檔案數據的共建共享,已然成為國家教育、社會、經濟等相關政策制度制定兼顧畢業生檔案數據流通、實現畢業生檔案數據利益配置的關鍵所在。
建構畢業生檔案管理共同體,能夠充分發揮多元主體在各自領域的優勢,促進畢業生檔案治理機制協同均衡,創建多元主體支撐體系,構建畢業生檔案管理要素資源的自由流動機制,形成深度參與、協同聯動的畢業生檔案治理體系,繼而來應對畢業生檔案管理過程中固化的結構性障礙、差異化的行動性方案、分散化的治理權威以及不確定的轉型收益;拓展畢業生檔案服務廣度與深度,促使不同空間不同機構畢業生檔案管理主體互通信息、共享資源,推進畢業生檔案管理水平與質量提升,滿足多元主體的正當利益訴求;也能夠聚焦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在畢業生檔案數據分析、共享等動態利用行為和過程中,制定畢業生檔案數據分類分級標準,加快推進各部門畢業生檔案服務與管理業務數字化進程,推動畢業生檔案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并健全黨對畢業生檔案管理工作領導制度,強化畢業生檔案工作政治屬性,加強對畢業生檔案管理部門機構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激發畢業生檔案數據要素在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教育治理等方面的重要價值,為青年大學生個人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2 畢業生檔案管理模型框架
2.1 場域結構:確立共贏的聯動關系。在畢業生檔案管理結構場域中(如圖1),權威主體、結構主體、單元主體間通過正強化、反強化兩個途徑彼此間相互關聯和相互強化,他們并不是相互排斥、相互傷害的。
在畢業生檔案管理實踐場域中,無論是地方人才交流中心、高校檔案館,國有企事業單位檔案室,還是青年大學生個體、檔案研究機構、檔案研究學者,雖然他們的場域結構具有差異性,但是都擁有著一個共同的屬性,那就是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參與畢業生檔案資源的管理或建設,他們并不是畢業生檔案資源的所有者。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畢業生檔案管理多方主體,存在深層次的資源依賴,依附于多個同一場域或者其他場域的單元主體,他們在以一種動態性、良性的方式,為滿足畢業生檔案獲取主體的現實需要、促進檔案事業有序發展發揮著保障性作用。
場域理論認為,自治型場域中的主體一般情況下會向激勵型場域和風險型場域遷移,且只有在極端情況下才會向風險型場域轉型。隨著《檔案法》的出臺,以及檔案意識和倫理道德水平的提升,畢業生檔案管理轉向激烈型場域已成為大勢所趨,與共同體理念存在高度契合。
根據激勵型場域結構特征以及共同體模型,畢業生檔案數據治理共同體視域下畢業生檔案管理,既需要多元主體主動參與,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青年大學生群體、檔案科研機構、社會企業、檔案服務機構等主體的積極作用,破除“各行其是”碎片化現狀,探索“一核多元”的畢業生檔案管理模式,也需要吸收現代公共治理理念,重視共建行為層面引導,強化社會參與力度,利用各方面的專業優勢,凝聚多元主體合力,形成適應新時期人才自由高度流動的畢業生檔案管理服務供求關系。
2.2 慣習傾向:塑造共擔的聯動理念。畢業生檔案管理具有很強的服務屬性,包括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服務大學生職業發展。畢業生檔案數據治理共同體理念下,畢業生檔案管理服務全過程,需要多元主體參與,充分發揮現有科技與體制的優勢,形成整齊劃一的集體性思維,建立相互信任和認同,形成一個具有價值共識、行為共擔的命運共同體。
在此基礎上,以數字治理為切入口,圍繞“異地查檔、跨館出證”“實體分散、目錄共享”“一網通辦”等畢業生檔案管理和服務內容,在特定運行機制下實現集體參與和共同合作,逐漸從單兵作戰轉化為聯合作戰,解決傳統模式下畢業生檔案數據獨立運行、分散管理問題。
2.3 資本占有:整合共享的聯動資源。在教育領域,資本往往被視為一個抽象的名字,這個資本指貨幣資本,也可指資格與本錢。在畢業生檔案管理領域,資本主要指的是作為一種權利來發揮作用的社會關系。共同體視域下畢業生檔案管理的落點,在于整合各方力量,對其持有的檔案管理資本進行全方位有機整合,推動畢業生檔案主體間的高效對接,適應畢業生自由流動過程檔案調取需求,有效突破畢業生檔案資源流動時出現的信息孤島與行政區域局限。
這就意味著,畢業生檔案數據治理共同體視野下的畢業生檔案管理,要深化落實“存量數字化、增量電子化”信息化戰略,以多元化平臺為支撐,搭建畢業生檔案大數據共建共享平臺(如圖2),推進檔案資源在不同場景不同空間內的相互作用與信息流動。同時,以項目化運作為路徑,以集中整理、共享利用為資源整合方向,建立“共通共建共享”機制,開發跨區域跨層級畢業生資源管理公共服務平臺,提升畢業生檔案管理主體要素在檔案資源上的互聯互通和遠程訪問能力,推進人力、信息以及社會關系三個維度的資本協同,進而拓展畢業生檔案管理創新的向度與空間。
3 畢業生檔案管理的實踐路線
3.1 詮釋與夯實價值思想,變革畢業生檔案數據治理理念。人文紐帶是凝聚精神、促進集體行動的內驅動力。由此,需要推進多方主體形成共同參與畢業生檔案數據治理管理的價值觀念,建立相互信任和集體認同。
一要樹立開放思維。堅持“引”與“走”并重的開放原則,圍繞服務好畢業生群體的目標,整合各自畢業生檔案管理資源要素,發揮不同主體在畢業生檔案管理中的資源整合、利益協調、信息溝通、宏觀調控等功能,向更具凝聚力的“社會治理共同體”提升。
二要樹立共建共享理念,畢業生檔案管理多元主體應從被動化主動,從統治型轉向善治型,利用自身在畢業生檔案治理工作中的經驗、人力、技術、設備等優勢,架構信任網絡和互惠關系,主動對接除自身機構之外的各級黨委、社會企業、畢業生群體、檔案相關社會組織、政府部門等畢業生檔案管理主體,優化完善主體間信息溝通渠道與公共事務治理渠道。
三要樹立正確的數據價值觀。著眼共同體的整體效能,秉持價值共創、利益均衡、責任共擔、統籌兼顧、開放共享的原則,培育公共數據運營服務生態。
四要明確檔案數據治理倫理。超越技術中的服務人文倫理,提高治理效能的責任倫理,規范治理模式的科技倫理,警惕數據要素領域里的數據泡沫、數據泄露、數據買賣等引發的數據倫理危機,強調數據治理的責任和義務,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檔案管理職業道德層面上形成檔案數據治理行為準則。
五要增強畢業生參與檔案管理意識。畢業生全方位參與畢業生檔案管理,表達自身訴求并對相應管理及決策產生影響的權利。要制訂和實施大學生檔案治理的宣傳教育規劃,以青年大學生在校期間為重點教育節點,加大宣傳畢業生檔案治理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架設大學生參與檔案治理綠色通道,健全便捷性參與途徑,進一步增強自身主人翁意識與主體能力,更好發揮在畢業生檔案治理中的主體作用。
3.2 織就與形塑基礎網絡,重塑畢業生檔案數據管理架構。在建構畢業生檔案數據治理共同體的過程中,多元主體功能各異,且被限制在不同的特定的行業領域,這就需要重構畢業生檔案管理權利關系,構建“一核多元”的畢業生檔案數據治理共同體組織體系,使多元主體在互構互促、互融互補中建構和諧共生關系,推進實現集體參與的合作行動。
制訂畢業生檔案“微治理”清單、畢業生檔案數據分類分級標準以及一系列基本規則、監管秩序,輔助以簡政放權、人才交流、健全畢業生檔案管理體制機制等行政手段,均衡畢業生檔案數據治理參與主體間利益,引導、調配畢業生檔案數據共同管理的統籌、協調工作,加速各個組織與高校畢業生檔案治理的互相嵌入。
制訂“微服務”清單,做好畢業生檔案數據目錄編制、系統數據對接、數據質量提升等工作;并通過分配資源、志愿服務、適當放權、設計數字化治理系統、制定激勵機制、實施監督管理制度等措施,與社會各類組織協同配合,推進畢業生檔案數據共同治理的進程。
3.3 消解與重構物理邊界,重構畢業生檔案數據治理主體關系。構建畢業生檔案管理共同體,扭轉傳統主體關系下身份局限和邊界隔閡是關鍵。一要以合作機制建立優勢互補、協同互益的主體關系,構建“虛實結合”畢業生檔案數據治理共同體平臺體系;通過數據平臺化建設,促使畢業生檔案數據上對接省市相關畢業生檔案管理業務部門,下對接區級校級縣級畢業生檔案管理各部門,推動跨部門的畢業生檔案數據共享、組織重構、流程再造、業務聯動、窗口建設,從而支撐“省市統籌、異地共享、各地創新”的畢業生檔案數據治理共同體建設。二要構建“上下銜接”的畢業生檔案數據治理共同體制度體系,厘清畢業生檔案治理共同體中各主體的職責、目標和任務,明確各主體之間的權責邊界,以協商機制確保共同體安定有序。
3.4 補充與創新機制建設,協調畢業生檔案數據治理主體利益沖突。完善利益引導機制,立足大利益觀,依托省市縣校級畢業生檔案管理服務行政部門的權威支撐,推行“優勢互補論”“合作共贏論”的價值理論,建立畢業生檔案管理責任共同體。同時,加強主體間互聯互通,開發瞄準需求的服務項目,建立畢業生檔案管理命運共同體。
完善利益表達機制,利用數字技術或制度和組織運作,開展座談、調研、視察、會議等活動,增加多元主體和高校畢業生檔案管理機構的互動,推進利益訴求透明化。
建立利益治理制度,利用法治思維和方式,建構檔案共同體管理的檔案登記、轉遞制度等法律法規、制度規范,正確處理利益關系,并在此基礎上考慮平衡的部分,不斷縮小主體間利益差距。
4 結語
現代治理理念認為,畢業生檔案管理系統是一個有機整體,只有組織、統籌多元要素,推動各個系統各部分的有效互動、張弛有度、協同共治,才能促進畢業生檔案管理系統的良性運行與現代化發展。共同體理論為畢業生檔案管理提供了理論遵循與實踐指南,即建立多元治理主體體系,推動多部門協作、綜合治理,既能確保新時代畢業生檔案管理的實踐功能與價值實現,亦能架構基于共建共治共享的檔案治理文明邏輯。
*本文系河南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應用研究重大項目“習近平治國理政辯證法思想及其當代價值研究”(項目批準號:2021-ZZJH-442)研究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1]李宗富,甘韶琪,張倩.新《檔案法》視閾下檔案治理共同體的內涵、構成及建設研究[J].檔案管理,2021,No.251(04):34-37.
[2]張帆.面向治理現代化的綜合檔案館檔案資源建設轉型研究[J].檔案學通訊,2023,No.269(01):109-112.
[3]許思文.書寫好中國式現代化檔案事業發展的時代答卷[J].檔案與建設,2022,No.408(12):4-5.
[4]王英瑋.識變 應變 求變:對我國檔案學基礎理論研究的思考[J].中國檔案,2023,No.591(01):11-13.
(作者單位:鄭州旅游職業學院 相麗,副教授 來稿日期:2023-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