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燁?何瑋

摘 要:國際語言服務學科中學生數量最多的英語類專業(英語、商務英語、翻譯)所培養的人才能否滿足行業需求,對人才培養質量、高校和行業發展至關重要。本文通過梳理當前英語類專業人才培養研究現狀,認為應用型高校英語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編制或修訂應遵循“解構—建構—重構”的理念,構建“課—踐—賽—證”人才培養體系,以提升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進而提高人才培養與行業人才需求間的適配度。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高校;英語類專業;人才培養體系
作者簡介:張燁(1986-),男,山東德州人,山西工商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教師專業發展;何瑋(1986-),女,山西太原人,山西工商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英漢對比翻譯、英語教學。
一、研究背景
(一)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必然要求
2015年,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聯合印發《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其中明確指出“確立應用型的類型定位和培養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的職責使命”。這為應用型本科高校提出了具體的人才培養目標和要求,即培養高層次應用型人才。要達成這個目標,要有與之匹配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
(二)語言服務行業的實際需求
國際語言服務學科于2021年8月經教育部批準設立,這無疑對語言服務行業人才培養起到了助推作用,同時也對相關企業參與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22中國翻譯及語言服務行業發展報告》指出,從語言服務行業產值來看,與其他行業不同,該行業近幾年并未受到新冠疫情的過多影響,無論是全球范圍還是國內,其產值總體呈上升趨勢,發展勢頭良好。此外,語言服務的內涵也在逐漸擴大。中國翻譯協會于2022年調查發現,語言服務需求最多的八大垂直行業是教育培訓、信息通信技術、知識產權、法律法規、會議會展、金融財經、跨境電商、國際傳播。行業的不斷發展離不開人才的助力,因此語言服務行業對應用型人才,特別是跨學科應用型人才的需求量將會上升。
(三)山西省高校課程建設發展形勢的必然要求
2021年,山西省教育廳印發《關于推進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的指導意見》,出臺了山西省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指導標準,遴選了首批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試點院校,這都是山西省促進地方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具體行動,必將推動山西省本科高校高質量轉型發展。為進一步推進山西省高校課程建設水平的提升,促進高校課堂教學改革,以課程建設帶動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2019年山西省專門成立了山西省高校精品共享課程聯盟,組織開展省級精品共享課程和一流課程申報,開展課程建設研究已經成為教育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的重要突破口。
二、相關研究現狀
筆者以“英語類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為關鍵詞,在知網共檢索出45篇論文,其中《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以下簡稱《國標》)出臺(2018年3月)后的有12篇。按照研究對象來分,有關商務及會展英語人才培養的6篇,有關英語師范人才培養的1篇,有關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的4篇,有關英語類專業人才培養的1篇;按照發表年份來分,2018年4篇,2019年5篇,2021年3篇。
有關商務及會展英語人才培養的6篇論文中,有關高職院校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的論文2篇,其他4篇論文的研究焦點分別為地方高校比較研究、人才培養評價體系研究、粵港澳大灣區產教融合人才培養、細分領域(會展英語)人才培養的研究;有關英語師范人才培養的論文聚焦非師范本科院校實踐教學體系建設;有關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的4篇論文中,某一學校的個案研究有2篇,其中理工科院校1篇、財經類院校1篇,有關人才培養體系課程研究的1篇,有關應用型本科院校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現狀調查研究的1篇。
其中,蔣洪新的文章闡述了《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外國語言文學類專業教學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的研制過程、基本原則,解讀了英語類專業實施方案、核心課程、薦讀書目等,旨在推動本科階段中國特色英語類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同時,對英語類專業的組成進行了說明,指出“從專業定位來看,《國標》將傳統的英語專業細分為英語、商務英語和翻譯三個專業,統稱為英語類專業,這表明三個專業的定位和培養目標具有內在一致性”。
三、應用型本科高校英語類專業人才培養體系
(一)人才培養方案編制理念
人才培養,理念先行。人才培養方案的編制或修訂應遵循“解構—建構—重構”的理念,從以下三個方面著力提升人才培養方案的質量,從而在執行過程中提升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
1.《國標》為基,突顯特色。《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為高校教育教學質量劃定“紅線”,是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的基本依據;《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外國語言文學類專業教學指南》則為外語類專業的“內涵發展”“多元發展”和“創新發展”指出了更為明確的定位。英語類專業人才培養既要遵循《國標》和《指南》,又要依據專業建設情況明確專業特色,即對《國標》中的專業課程體系進行“解構”。
2.校情為本,服務區域。《指南》的前言中明確指出,鼓勵各高等學校依據分類指導、內涵發展的原則,結合本校實際情況,確定人才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教學計劃和教學要求,彰顯辦學特色。各高校在編制人才培養方案時,均會出臺本校人才培養方案編制指導意見,對學時學分、課程編碼規則、課程體系架構、畢業要求等內容進行說明。因此,依據《國標》和《指南》,參照學校指導意見,要對英語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重新“建構”。
3.需求導向,尊重規律。《國標》的前言對需求導向有清晰的表述:“教育部將推動行業部門(協會)依據《標準》制定人才評價標準,促進人才培養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產業發展、行業需要緊密結合。”因此,專業人才培養應對接行業需求,課程群建設應對接崗位需求。課程作為課程群的核心組成部分,是人才培養的核心要素,也是專業建設中最重要的內容之一,課程建設質量水平直接影響著專業人才培養成效。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應對已重新建構的課程體系依據崗位需求進行再次“重構”,使課程間的縱橫關系顯性化,才能使教師和學生更明確崗位要求與課程目標間的邏輯關系,從而實現課程教學“有的放矢”。
4.復合培養,通專結合。在設置課程體系時,應充分且廣泛調研兄弟院校同專業人才培養情況,以及校企合作單位和行業的用人需求,借鑒各類“職業技能等級標準”。 王立非等認為,培養“外語+X”的復合型人才是以學生為本、學以致用的具體體現,語言服務專業的學生除應具備扎實的語言基本功外,信息調研、項目管理、資源整合、跨文化溝通、市場營銷等方面能力的提升也需持續發力,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語言服務能力。因此,英語類各專業課程體系除語言基礎課程外,還應設置通識類文化、“大商科”管理類課程。
(二)“課—踐—賽—證”體系
以上述理念為基礎進行重構的應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養體系包含四個子體系,即課內理論課程體系、實踐類課程體系、競賽類體系和證書類體系,并通過對“第一課堂+第二課堂”課程或項目的整體建構進一步規范課程及項目內容,創新師資隊伍建設途徑,進一步保障人才培養質量及課程教學質量,強化專業建設及課程建設的內涵式發展。
1. 課內理論課程體系,主要采用以下措施:
(1)反向設計,正向實施,科學確定英語類專業及課程培養目標,并結合之前版本人才培養方案的執行情況,設定各專業課程體系。
(2)加強專業教研室課程研討,使課程間的關系顯性化。同學期教研活動,著重研討同學期所開設課程間的關系,提升同學期所開設課程的協同效應;針對不同學期所開設課程,重點梳理后續課程和先修課程、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之間的關系。
(3)調整專業認知實施措施。第一學期期初在新生入學教育時,教師介紹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情況;第一學期至第五學期期末,教師需對下學期開設課程的情況以講座的形式加以介紹,將課程的縱橫關系、課程目標與人才培養目標的關系進行梳理,以幫助學生充分理解課程/項目間的相互關聯及其與人才培養目標的關系。
2. 實踐類課程體系,主要采用以下措施:
(1)提升課內實訓的效果。根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任課教師對所教實訓課程進行重新定位,并對實訓課程目標進行重新審視和調整(載體為教學大綱);對接行業企業人才需求,根據實訓課程目標對實訓場所、設施設備提出要求,并對教學內容和考核方法進行優化。
(2)保障集中實訓項目符合行業企業要求,以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為導向,提升學生“真題真做”的能力,縮短學生進入企業的適應期。
(3)落實并深化校企合作,特別是在實訓內容擴展、企業真實案例或場景引入、企業一線人員指導等方面。
3.競賽類體系,主要采用以下措施:
(1)完善參賽師生選拔機制。參賽學生方面,充分發揮社團納新機制優勢,同時加強社團“以老帶新”梯隊建設,專業教研室要求任課教師推薦班級專業知識扎實且專項能力較好的學生積極備賽,充分利用校賽機會選拔省賽的種子選手。指導教師方面,選拔指導經驗豐富的專業競賽指導教師組成團隊,同時對指導教師團隊的成員進行動態調整。
(2)注重平時培養積累。梳理課程體系中與競賽相關的課程,對接競賽內容將課程內容體系進行調整,通過課內實訓,鍛煉學生的備賽能力;打造優質競賽類實驗室開放項目,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競賽技巧和能力;社團指導教師定期組織社團活動,提升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
(3)以賽代練,提升能力。積極鼓勵、引導學生參加校級、省級、國家級學科或專業競賽,以賽促學、以賽促教,持續鍛煉學生的參賽能力和教師的指導能力。
(4)加強合作與院際交流。學科交叉較為顯著的商務英語專業需與商學院、會計學院等相關學院開展院際合作,建立交流平臺,進行優勢互補。
4. 證書類體系,主要采用以下措施:
聚焦各專業相關證書,例如翻譯專業學生取得CATTI三級口、筆譯證書等,商務英語專業學生取得阿里巴巴操盤官證書、阿里巴巴金牌講師證書、國際貿易師等,英語專業學生取得中小學教師資格證、國際漢語教師資格證等,在“課”“踐”環節加強內容調整,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鍛煉語言應用能力,著力提升學生的證書獲取率。
四、結語
高校轉型發展,特別是應用型高校轉型發展與建設的內涵是培養更適合行業、企業需要的人才,應用型高校英語類專業人才培養應滿足語言服務行業對人才的需求,因此教師應遵循“解構-建構-重構”的理念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調整或重新編制,逐漸構建起“課-踐-賽-證”有機融合、環環緊扣的整體,并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專業人才培養全過程,這樣才能夠真正提升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以滿足地方、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
基金項目:本文系山西省社科聯2022年度“山西省高校外語教學與研究專項課題”重點課題“應用型本科院校商務英語專業課程建設質量提升路徑與評價標準研究”(課題編號:SXSKLY2022SX0078)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崔啟亮,黃萌萌.基于行業需求分析的語言服務核心課程設計[J].外語教育研究前沿,2020(4):34-40,92.
[2]蔣洪新.推動構建中國特色英語類本科專業人才培養體系:英語類專業《教學指南》的研制與思考[J].外語界,2019(5):2-7.
[3]教育部高等學校外國語言文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英語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外國語言文學類專業教學指南(上)英語類專業教學指南[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20.
[4]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5]王立非.語言服務產業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