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明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中央企業資產損失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提出違規經營投資責任追究工作職能的相關論述。因此,如何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精準思維”導向指示精神,指導內部審計履行違規經營投資責任追究工作職能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精準思維的要求與內容
在2019年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時刻堅持底線思維,精準處置重點領域風險。習近平總書記的精準思維理念已全面滲透到社會主義深化改革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全方面。內部審計只有精準把握精準思維的內涵,實現以精準思維指導內部審計工作開展。
(一)認知精準
精準思維作為一種認識方法,最主要的內容在于認知的精準。必須在對事物的客觀認識與整體把握的基礎上,才能科學地指導工作。對問題的提出與分析的前提條件,在于對問題的全面認識,以此為基礎,還能有效地分析問題、精準地解決問題,在對事物的全面把握下,對事物進行精準定位。從宏觀角度上制定審計策略并把握策略實施細則,切實加強現實問題與審計策略的精準性對接,從而貫徹落實黨中央的決策部署。
(二)實事求是
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就是“實事求是”。從這個角度出發,精準思維的內涵除了精準以外,還需要強調事實的具體,具體事情具體分析,從實事求是的角度看待事物。精準思維與馬克思主義同根同源,1941年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會議上,對“實事求是”做出了經典闡述:“‘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系,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從這個角度出發,精準思維的核心體現就是“實事求是”,與內部審計履行違規經營投資責任追究工作職能在本源上殊途同歸,內部審計需要在堅持馬克思唯物主義原理的基礎上,精準地、深入地對外部客觀世界及其存在的客觀規律進行研究,加強工作的針對性、精準性。
(三)對質、量、度精準把握
精準思維本質上的精細與準確要求,體現在哲學層面上的機械因果規律,差之毫厘的“因”,必將導出謬之千里的“果”。世界的宏觀整體,在于質、量、度三個維度的組成,與時間和空間構成了客觀世界。“質”的內涵就是一類事物區別于另一類事物的體現,正是因為事物之間“質”的差別,外部世界才呈現出形態各異、豐富多彩的形態。“量”指的是在同一類事物中的數學層面的區別,也是規模與形態之間的衡量標準。從質與量之間的不同,衍生出辯證統一的“度”的概念。質、量、度三個維度的辯證統一在本質上就蘊含著精準思維的實際要求,是實事求是在事物發展運動中、事物的矛盾對立與本質統一中的現實表現。對于內部審計履行違規經營投資責任追究工作職能來說,質、量、度的精準把握是開展工作的必備因素,如果失去了維度上的衡量與考慮,必將導致追究工作開展的不規范、不科學。
二、內部審計在違規經營投資責任追究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沒有形成違規經營投資責任追究工作的精準認知
“違規經營投資責任”屬于新時代背景下產生的新型概念,企業層面對此概念進行認識了解的時間較短。在這種情況下,許多集團企業的二級單位往往會對“違規經營投資責任”的概念產生疑問,比如是否只有投資活動才涉及此項工作的追責方面等。還有部分企業管理層認為,違規經營投資責任追究工作只對企業的投資活動履行職責,如果企業經營方面不涉及過多的投資活動,那么違規經營投資責任追究就無法對其進行處理。還有部分單位在監管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對是否屬于違規經營投資責任的范圍不甚了解。還有部分企業對內部發現的所有違規問題,都按照違規經營投資責任的相關標準進行處理。這些現象的產生都代表企業沒有對違規經營投資責任的概念進行精準認知。
(二)責任追究體系不夠完善
任何一項工作的開展,都離不開體系的規范與保障,但是從目前實際情況來看,部分企業的責任追究體系建設不夠完善,不能有效發揮違規經營投資責任追究的工作職責,在風險防控、促進企業發展等方面存在很多不足。比如,部分企業在中央文件的指引下,成立了違規經營投資責任追究工作小組,小組組長往往是企業的一把手擔任。在這種情況下,小組的工作職責履行情況、責任追究工作的分類處置和處理建議等方面,都是由企業一把手進行制定,處理建議的體系存在嚴重的片面性。領導小組與內部審計機構,還有企業各業務部門之間的交流溝通障礙也較多,沒有就同級以及上下級的信息傳達層面進行體系搭建。
三、精準思維指導內部審計履行違規經營投資責任追究工作職能的對策
(一)應進一步加強工作職能的精準認知
如何對違規經營投資責任追究工作職能進行精準認知,是責任追究工作的首要前提。一方面,違規經營投資責任的追究主體,是中央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包含中央企業的各層級工作人員;另一方面,對違規經營投資責任的工作職責條件進行了界定。以此為基礎,更加清楚地認識違規經營投資責任的工作職能定位與范圍。國務院早在2016年就制定、印發了《關于建立國有企業違規經營投資責任追究制度的意見》,對違規經營投資責任工作職能的基本結構與工作基本方向進行了初步規范。從宏觀整體層面來看,違規經營投資責任工作職能是國資委加強對中央企業的約束管理,提高管理人員合規經營、合法投資的重要機能水平。因此,從宏觀角度來說,違規經營投資責任工作職能也可以視為黨中央法律處置的前置制度,也是明確審計工作重點、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并實現監督職能的深層次滲透的重要舉措。
(二)應進一步完善責任追究工作體系
首先,需要加大違規經營投資責任追究工作職能的組織領導力度。企業領導層對責任追究的重視與正確認知,是違規經營投資責任追究工作職能實現的基礎與重要保障。對于重大責任的追究,需要由內部審計機構進行全面核查后,形成正式的書面文件報送給領導小組,從而開展事務的專項研究調查。其次,需要保證內部審計部門能夠全面地發揮違規經營投資責任追究工作職能。從實際情況來說,部分企業為了加強審計職能的效能發揮與精準落實,以責任追究部門建設的方式成立追責工作主體,以此來夯實追究違規經營投資責任的部門基礎,從而保障責任追究工作的人力資源供給充足。因此,企業內部審計人員需要就違規經營投資責任追究工作的具體流程開展專業培訓,提高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水平。
(三)從質、量、度三個維度實現精準問責
第一,在“質”的方面,要求違規經營投資責任追究能夠對問題的本質進行精準判斷。企業同一類型的違規行為,在不同的環境下存在著不同的產生原因:是為了滿足自身私欲的有意為之,還是為了企業發展做出了較為激進的決策判斷造成的違規;違規行為是多次發生還是偶然發生;是經過提醒后尚不能改善,還是第一次的偶然違規。以上情況都有著“質”上的根本區別。所以,在對相關問題進行處理時,一定要對問題的實際情況進行了解,明確違規行為發生的情境。
第二,在“量”的方面,需要從國有資產損失的具體數量、后果影響以及產生損失的惡劣程度等方面進行指標設定。一萬元的國有資產損失與一千萬元的國有資產損失,在“量”的方面存在原則上的區別。因此,違規經營投資責任追究工作職能的確定需要在資源損失“量”的層面進行確認。其中,核心的關鍵因素在于間接損失以及直接損失之間的因果關系、相關性與區別,其中的相關性有多大是相關人員需要考慮的問題。
第三,在“度”的方面,此方面的開展需要在確定“質”與“量”的前提下,進行追究處理的細節研究。對違規經營投資行為兩方面之間的不同進行考慮后,結合體系與制度的要求,從而明確細節上的舉措。在此期間,違規經營投資責任追究工作職能的發揮,需要保證處理措施的一致性。雖然在本質上,違規經營投資問題的產生原因存在很大差異,但是因為資產損失性質以及資產損失原因的行為不同,可在不同情況下保證措施的一致性。
四、結 語
綜上所述,違規經營投資責任追究工作是黨中央為了保護國有資產安全,針對性搭建的監察機制,其工作職能的體現,不僅是黨中央法律處置的前置手段,也是保護國有資產不受損失的有力舉措。因此,需要以精準思維為導向,進一步滲透工作職能的精準認知,進一步完善責任工作體系,從質、量、度三個維度實現精準問責,實現內部審計違規經營投資責任追究工作職能的充分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