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方琦
科學、合理的全面預算,有利于企業適時調整經營目標,有利于科學配置現有資源,降低經營風險,有利于準確反饋經營成果。預算是企業管理過程的工具,能夠推動企業持續改善經營,保證企業戰略得以有效實施。而預算管理可量化企業業務、財務,能夠對企業經營加以有效控制,推動企業持續發展。但是當與企業具體實踐相結合時,預算執行往往無法取得理想效果,甚至還會不斷暴露出問題。要想使企業核心競爭力進一步提高,就必須持續改進企業內部的制度規范與管理,積極建立適用于企業發展的健全的財務預算體系,從而保障企業有序開展各項工作。
一、預算管理概述
財務預算管理旨在對企業經營狀況或發展情況、財務狀況以及經濟效益做出判斷,按照企業當前實際情況與發展目標,對企業下一階段財務活動做出預計與安排,進而使企業經濟活動與資源得以最大程度優化,實現有效監督與控制企業財務的總體工作,對企業決策活動做出正確、合理的安排。
二、財務預算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管理人員缺乏對財務預算的重視
由于受各類因素限制,大多數企業工作人員普遍對預算制度缺乏系統性了解與接觸,其職業素養良莠不齊,整體預算意識薄弱,普遍認為財務預算管理僅僅是計劃,尚未從企業全局及長期經營角度考慮,對全面預算管理內涵及重要性缺乏足夠了解,進而導致很難真正將預算管理實際作用完全發揮出來,也不利于從企業戰略視角看待問題,無法真正體現出全面預算市場領先優勢,因此,導致企業未來規劃重要性逐步喪失。
目前,大多數企業將全面財務預算看作是財務管理部門單獨的工作內容,認為其同其他部門沒什么關系,并且許多企業員工潛意識認為只要涉及財務工作內容都相對煩瑣,因此缺乏對財務工作的熱情與支持,這也就造成企業員工對全面預算思考與認知不足,使大多數企業預算浮于形式,無法根據實際情況加以制定與實施。在通常情況下,如果全面預算編制僅限于財務部門內部規劃,那么就會導致無法支持并解決企業戰略,不利于為企業業務發展方向及為業務部門提供數據參考,進而致使在制定財政預算期間,無法全方位展現出財務預算工作實際效果,只能在“過程管控”的基礎上,制定預算表樣,簡單填寫數據,從而導致預算編制并不具備系統性及科學性,不利于推動企業健康發展。
(二)預算缺乏靈活性
在企業財務管理中,預算目的與企業真實運營情況相違背,造成預算管理指標與企業經營狀況相脫節,導致靈活性差。如果制定與實際不符的目標,并用此目標測量并指導企業發展,那么企業的發展就會出現較大偏離,進而直接影響到企業發展。缺乏靈活性及彈性的預算會為企業業績評價帶來負面的影響,造成預算反饋落后,無法及時與業務步伐保持一致,導致預算與企業經營相脫節以及整個預算指標體系存在實效性及客觀性缺陷。另外,由于受到人力及技術等諸多方面制約,目前依舊無法建立多維預算模式,也無法對相關數據開展彈性分析。同時,企業也無法以多維度預算模型為依據,對各業務數據之間因果關系進行科學建構,進而造成企業并不具備靈活預算預測的能力,無法有效預防運營風險。因此,企業合理預算必須更符合企業真實運營要求,并系統性、全面性規劃企業多維度內容。在預算編制過程中,要求相關人員始終堅持靈活性原則,適時對企業發展加以調整,使企業業務發展方向與企業發展趨勢一致,從而保證企業發展戰略得以順利實施。
(三)預算執行尚未與績效考核有效結合
績效考核就是對各部門及每位員工在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績展開考核與評價。而預算考核則是對企業整體財務狀況執行結果加以考核,側重于財務部門,而實際上在預算執行過程中,業務前端及過程控制較為薄弱。同時,預算績效激勵對于激發各部門及員工工作熱情作用也并不是十分顯著。此外,由于對預算績效管理工作重視程度較低,不利于企業實現內部各類資源合理配置,致使大多數預算實施都流于表面。
例如,會計核算以及不公平成本分配都會導致預算數據與實際結果及統計數字預期不同,無法準確地將收入與支出合理分配到各部門進行預算評估。各部門及工作人員預算缺乏透明度及效益性,以及部門、職能和項目缺乏真正協調及管理,對績效考核的推廣與實施產生負面影響。
三、不斷強化企業財務預算管理有效對策
(一)加強管理層對企業的預算重視
實施全面預算控制不但對于企業管理者來說是一種挑戰,同時也是對企業核心領導者決策的挑戰。這就要求企業管理層、職能部門以及業務部門要持續加強交流與協作。尤其對企業主要經營環節,更要加強事前管理,從而確保預算控制得以全面落實。此外,也要將企業預算事后控制轉化為業務主體部門的自我控制。在此基礎上,適當添加數字化信息控制,小到人員開支報銷,大到企業訂單,可清晰地了解各個部門的預算執行進程及目標完成狀況。在建立與實施全面預算管理的過程中,管理者應積極培育先進的企業預算文化,保障企業內部管理充分、科學運行,有效地調動企業各部門及員工預算積極性,從而推動企業長期發展。
(二)結合實際情況科學制定符合市場需求的預算
在編制財務預算期間,要求相關人員不僅要嚴格遵循企業總體發展方向及原則,還必須確保編制的具體預算方案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如果遇到不可避免的政策調整、客觀環境變化或是組織結構優化等方面原因,要對此做出快速反應及調整。在實施全面預算期間,由于受各類因素影響,有可能會發生偏差或異常情況。因此,各預算責任部門要及時對預算執行加以監控,全程追蹤,正確認識并把握預算與實際之間的差異性,并對其成因進行科學分析與評價。基于存在的問題,提出針對性的改進措施,并向企業預算管理部門提出合理建議。
當因市場發生無法預料的變化阻礙實現預算時,相關負責部門應對所發生的問題展開深刻思考,嚴格遵守預算中的規則、條例及管理辦法,適當提出修改請求。同時,修改請求的范圍由企業預算管理委員會進行統一審批,確保在制定過程中緊跟時代步伐,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加以調節。
(三)促進預算執行與績效考核相結合
全員參與是績效考核的重要依據。有效運用全面預算管理及績效管理,有利于調動全體部門及人員的工作熱情及責任心。將預算成果與企業各部門績效考評聯系在一起,并將其分解到個人頭上,作為績效評估體系中的重要環節,有效納入年度績效評估,從最底層強化整體預算的重要性。
在評價預算考核環節中,需以各部門情況及各自特點為依據,確定考核內容與側重點。在考核全面預算管理整體績效時,重要的是要看整個預算管理過程,而不僅僅是績效考核的結果。此外,也要在預算管理系統中科學構建有效考評體系,不斷強化全面預算管理績效工作,從而推動企業發展。
(四)全面實施預算管控措施
科學構建并健全預算制度,精細化管控預算制度,有利于細化責任、目標及方向。推動責任到部門、責任到人,確保企業所有經營活動均存有清晰的體系可供參照與實施。此外,不斷增強全員預算思想意識,使所有參與工作的部門及個人都能自覺遵守企業預算制度要求。
企業預算管理主要包括企業預算賬戶、預算組織、預算周期、預算要素、預算版本等,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不同類型的預算管理策略。通過采用成本管控這一框架,促進全面管控預算編制、控制及分析,以促進成本管控更具精細化及高效化。將實際實施情況與預算進行對比,可精確發現實際實施情況與預計實施情況之間的差異,對產生不同之處展開深入分析與反思,對企業在經營發展方面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加以歸納。
在企業編制全面預算管理時,應持續對與其自身發展相匹配的預算編制加以有效整合,積極采取更加科學、高效的編制理念,持續強化企業各方面的成本控制,從而使預算管理發揮出最大價值,推動實現企業長期的戰略目標。
四、結 語
綜上所述,企業實施全面預算管理,有利于保障企業順利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對此,要求各類企業必須根據行業總體趨勢,與自身實際發展相結合,不斷優化與調整企業管理策略。作為加強組織內部管理的工具與機制,全面預算管理整體要求圍繞企業戰略方向,通過對各部門運營目標的分解,實現業財融合、資源優化,充分調動各部門各員工的積極性、創造性,最終促進企業可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