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曉云
會計監督作為事業單位財務管理閉環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伴隨和貫穿財務管理的全過程,在維護單位財經安全、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提升綜合管理水平、促進單位健康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目前事業單位的會計監督機制仍存在一定的問題與短板,如內控機制建設尚未健全、人才專業素養尚待提升等。
事業單位會計監督是指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國家統一會計制度的規定,通過記錄、計算、分析、檢查等方法,對事業單位的各項經濟事項和財務收支進行全面監督、審計和評估的過程。對于保障財務信息的準確性、規范性和透明度具有重要意義。事業單位會計監督機制是指為保障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規范性和有效性而建立的一系列制度、規定和程序。它的核心目標是確保事業單位的財務信息真實、準確、完整地反映其經濟業務和財務狀況,促進財務管理的透明度和規范性。
一、優化事業單位會計監督的背景意義
事業單位的會計監督職能是伴隨著會計的產生而產生的。在第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四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首次將財會監督與其他監督并列,共同組成黨和國家的監督體系。會計監督作為財會監督的核心環節,也成了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被賦予了更重要的時代意義。
(一)是嚴肅財經紀律、規范經濟活動的重要抓手
事業單位會計監督是依據國家財經法規,對單位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可行性等方面進行的監督檢查。優化事業單位會計監督有利于推動各項財經法規和管理制度在單位經濟活動運行時得到嚴格執行,能切實維護財經制度的權威性,發揮財經法規的震懾力,對防范財務風險,規范市場秩序,促進社會發展有著深遠影響。
(二)是提高信息質量、維護公共利益的重要舉措
事業單位作為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組織,是經濟社會發展中提供公益服務的主要載體,其財務活動直接關系社會公眾的利益。優化事業單位會計監督機制,加強對事業單位的審計檢查,有助于規范單位的財務核算和報告程序,提高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保障財務資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從而更好地為推動經濟發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服務。
(三)是提升管理水平、優化決策效果的內在要求
會計監督可以通過及時反饋財務信息和財務風險,為事業單位的決策提供有力支撐,使決策更加科學準確。此外,優化事業單位會計監督有助于提升事業單位的形象和聲譽。通過加強會計監督,能促進事業單位充分披露財務信息、保障財務安全、優化服務舉措,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從而提高事業單位的可信度,吸引更多的投資和合作伙伴。
二、事業單位會計監督機制的問題表現
(一)會計基礎工作不扎實,專業素養有欠缺
從事財務工作的人員需要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實踐經驗,但實際情況卻往往存在著知識儲備不足、專業能力欠缺等問題。財務工作自身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和復雜性,有些財務人員難以準確把握財務信息的處理和反饋,導致會計監督工作的質量無法得到保障。加之事業單位在財務人員的配備上并不充足,財務人員常常缺乏進修和培訓的機會與時間,無法及時跟進會計法規、會計準則和最新的財務管理理念等方面的變化,導致他們無法掌握最新的會計監督方法和技巧,無法適應不斷變化的會計監督需求。此外,財務人員的不專業行為還表現在缺乏行業規范和職業道德的約束上,一些不遵守職業道德、違背專業規范的行為也時有發生,這些行為嚴重影響了會計監督工作的準確性和公正性,會直接損害事業單位的利益和聲譽。
(二)監督職能界定不全面,監督效果不明顯
在事業單位中,財務人員同時也是本單位的管理人員,要維護本單位的經濟利益,服從主要領導的意志。因此,工作中財務人員會將工作重點更多地放在基礎核算和報告方面,會計監督往往停留在對財務數據和報表的審核上,對會計監督的角色和職責理解不充分,忽略了對財務活動全過程全方位的監督,導致會計監督工作變得機械化、形式化。再加上有的會計監督人員的知識結構和技能水平相對較低,面對復雜的會計監督工作,缺乏針對性和全面性的監督措施,對會計監督工作的積極性和責任感不強,無法全面發揮其在會計監督中的作用。
(三)業績評價信息不對稱,考核機制形式化
現行的考核機制主要關注業績目標的完成情況,以定量指標為依據,忽視了對會計監督過程中專業知識和技能的評估。這種形式化的考核機制使真正的專業會計人才的效用得不到有效發揮,對事業單位的會計監督工作造成了一定影響。而且過度強調結果指標的完成情況,往往容易忽視監督過程中的關鍵環節,無法全面把握和評估會計監督的質量和效果,無法及時發現和糾正監督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和隱患。這限制了會計監督的廣度和深度,使得會計監督工作沒有很好發揮未雨綢繆、防微杜漸的作用,增加了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不確定性。
三、事業單位會計監督機制的優化路徑
(一)厘清監督職能,優化會計監督制度環境
正確認識事業單位會計監督的重要地位,厘清會計監督、審計監督的職責和權限,以實施清晰明了的監督職能。一是完善會計法律法規體系。加快會計法律法規體系的建設步伐,強化相關配套法律法規的實施,明確事業單位會計監督的基本要求和責任規范,為會計監督提供明確的法律依據和操作指南,使會計監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二是強化內部控制制度建設。不斷完善財務崗位職能劃分,嚴格執行不相容崗位分離原則,提高內控制度的制定質量和執行效率。三是建立會計監督評價機制。將會計監督與績效評價相結合,一定程度上解決會計監督的評價結果缺乏效益性和宏觀性的問題,同時,彌補績效評價缺乏全局性和整體性的弱點,提高會計信息的準確性和透明度,進一步提升資金績效管理,提高資金運用效能。
(二)落實三項機制,提高會計人員專業素養
財務人員作為事業單位會計監督的主要執行者,其專業能力的提高對于優化會計監督機制至關重要。提升財務人員的專業素養和職業判斷,增強他們對會計監督工作的理解和把握,有助于他們把會計監督融入財務工作的日常,使之在提高監督工作的準確性和有效性的同時,形成對單位經濟活動全過程有效監督的良好局面。一是加強財務人員準入機制。財務人員短缺的事業單位應通過公考招聘、人才引進、公開遴選等方式加強會計專業人員力量的配備,合理設置財務崗位條件,注重招錄人員的專業素養。二是優化財務人員學習機制。事業單位要創造條件,組織財務人員積極參加各類業務培訓、學術交流、學習研討,了解最新的監督要求和方法,提高其在會計監督中的專業能力。鼓勵財務人員通過自主學習、職稱考試、繼續教育等方式不斷提升專業水平,加大對財經法律法規和政府會計準則的學習與應用。三是完善財務人員激勵機制。重視財務人員的工作考核,引導他們正確履行職責,對優秀財務人員要給職業激勵,加大選拔任用的力度,不斷拓寬財務人員的職業發展渠道。
(三)優化監督手段,完善會計監督責任體系
建立和完善事業單位會計監督責任體系,將會計監督由職能管理向流程管理轉換,拓寬監督責任鏈條。一是突出會計監督的獨立性和專業性。將分散在各業務流程上的會計信息相關崗位進行整合,明細流程步驟、業務處理、控制措施、監督復核的職責劃分,強化不相容崗位對會計信息的有效牽制和過程管控,提高會計監督的專業化水平。二是加強會計監督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借助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采用電子會計核算系統和數據分析工具,實時監督經濟活動及其資金運轉的全過程,及時發現異常情況和潛在風險,提高會計監督的效率和精確度。三是實現會計監督的融合化和多元化。加強與外部監管機構的合作和溝通,共同推動會計監督的優化與完善。通過溝通與協調,分享監督經驗和最佳實踐,更好地應對會計監督中的挑戰和問題。
四、結 語
綜上所述,事業單位會計監督機制的優化與完善是推動事業單位健康發展和提高治理水平的重要舉措,對于保障資金的合理使用、提升會計信息的質量、增強會計監督的效力、推動事業單位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事業單位會計監督機制的優化與提升并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但相信只要我們不斷優化會計監督制度環境、提高會計人員專業素養、完善會計監督管理體系,一定能提高現有的會計監管水平,為單位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