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司的半年業績沖刺會上,我聽到最平凡的感人故事是:夜班編輯小曹與她上白班的愛人,每年要吃300頓團圓早餐。
一開始,雙方都戲稱他們為“不見面夫妻”,小曹要把杜拉斯的名言貼在冰箱上,每天誦讀3遍,才能把日子過下去。杜拉斯說:“愛之于我,不是肌膚之親,不是一蔬一飯,它是一種不死的欲望,是頹敗生活中的英雄夢想。”老太太說得像一個哲學家,可這種自我勉勵的金句終究彌補不了兩個人的日益陌生,怎么辦?小曹思來想去,決定戒掉夜宵,與丈夫一起起床,吃一頓“團圓早餐”。
這件事做起來并不容易,它要求一個才睡了4個小時的人,迎著朝陽起床、磨豆漿、蒸芋頭和紫薯、拌蔬菜、切水果,小煎鍋在爐子上吱吱作響,呼喚她趕緊來烙雞蛋煎餅。雖然丈夫也在廚房幫忙,她卻明顯沒有睡足了的他那么興致勃勃,手腳麻利;就算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照在盤子上像蛋液一樣鮮活欲流,但她并沒有多少胃口去消化這頓豐盛的早餐;她還要拼命集中注意力,才能對丈夫拋出的話題有所回應。
丈夫小周是個仔細人,他不停地勸說她別起床了:“我躡手躡腳出門買個煎餅就行了。”
小曹讓他別擔心,她確信自己可以逐漸養成“兩段式睡眠”的生物鐘。她還找出理論依據來說服丈夫:“醫生們已經發現,如果夜班工作者曬不到早上七八點鐘的太陽,褪黑激素分泌不夠,就會出現后半夜明明很困,卻就是睡不著的煩惱。”
為了讓自己堅持下來,小曹把每天的早飯拍照上傳。春天的烏飯與青團,秋天的玉米和花生,夏天的酒釀小元宵,冬天的山藥栗子羹……有時兩人熱烈地交流,有時兩人什么都不說,只是一起聽一段早間新聞,或者聽一段瓦格納的音樂。松弛、絲滑又美滿的氛圍,就像剛出爐的面包和咖啡一樣,在每一個清晨,刷新了這對夫妻的感受,大大舒緩了兩個人只為生存忙碌的凄惶感與疲憊感,為兩人間日益疲乏的感情注入活力,注入幸福感。
半年下來,兩個人的面色都煥然一新,小曹的輕微貧血都治愈了。小曹丈夫尤其感念妻子:“每天爬起來與我一起吃早飯,談論工作和家事……我經常想,找到一個靈魂知己并不容易,要長長久久,付出真心。”
(白丁儒摘自《江海晚報》)(責任編輯 張宇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