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全部只賣一元錢!”這是國內路邊一元店喇叭里常傳出來的吆喝聲。但誰承想,經濟發達、物價頗高的美國,居然也有一元店。
在美國獨自窮游時,我格外留心那些性價比高的小超市,于是很快被“一元店”所征服。
雖說是一元店,卻不是路邊大甩賣的賣相,如果不看招牌,它們與普通超市無異。其中比較知名的連鎖一元店有DollarGeneral、FamilyDollar、DollarTree……此外還有許多個體一元店,散落在城市的各個角落。
美國一元店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三十年代。當時,美國正處于經濟大蕭條時期,部分商家開始用“所有商品低于一美元”的超低價策略,吸引低收入人群消費。最初的一元店大多開在鄉鎮,為那些無法開車去市區購物的人提供了方便。再往后,隨著去工業化進程,城市里出現大量失業工人,這讓一元店看到新商機,逐步向城市進軍。
一元店的賣點是所有商品全部1美元,種類覆蓋了廚房用品、食品、飲料、文具、玩具、節日用品……可以達到上千種。只要花上10美元,顧客就可以心滿意足地拎上滿滿一袋子商品回家。
美國一元店有多物美價廉呢?舉個例子,1美元(約合人民幣6.8元)可以買到我最愛的五連裝方便面或2升果汁或一大瓶洗發水,這些商品的價格甚至比國內更劃算。
當然,也不是所有東西都值得買,像是罐裝食品。因為這些食品本身成本就低,加之為了延長保質期,難免會損失食物原本的味道。還有一些商品看似價格低廉其實并不實惠,比如衛生紙、車用玻璃水等,這些商品在一元店里都是零售價,如果去大超市買整箱的,平均下來比一元店還便宜而且質量更好。
一元店之所以如此低價,關鍵在于商家的運營策略,即想盡辦法壓低各種成本。
首先,一元店的采購量大,可以從廠家手中拿到最低價格,而且那些商品大多是“雜牌”,本身就便宜。
一元店的選址也比較偏遠,租金相應偏低,裝修上追求極簡風格,沒有華而不實的裝飾。人力上同樣能省則省,一些面積不大的店面通常只有1名員工,承擔搬貨、收銀、安保等全部責任。
此外,有一點和國內很像——雖然大部分一元店打著“所有商品統統一元”的招牌,但為了滿足“高端客戶”的需求,也設置了兩元區、三元區,甚至更奢侈的五元區。
近期受疫情影響,美國通貨膨脹嚴重,一元店成本被迫增加,不少商家不得不將商品價格從1美元提高到1.25美元,漲幅高達25%!雖然漲價引發諸多不滿,但大家的身體卻是誠實的。據商家反饋,疫情期間,一元店的客流不降反升。
根據一元店連鎖超市DollarTree公布的財務報表,該企業在2022年第一季度創下了最佳銷售紀錄,銷售額同比增長11.2%,美國和加拿大的門店數量也突破了1萬家。2022年《財富》雜志美國500強公司排行榜上,DollarTree更是來到137名的高位,與各大傳統商超的低迷表現形成鮮明對比。
畢竟最近兩年,不少美國人都遭遇了失業、降薪等財務危機,被迫消費降級,哪怕漲到1.25美元,對多數人來說依舊十分實惠。聽在紐約的華人朋友講,他所在的社區最近就新開了不少一元店,他也經常在一元店購買圣誕節裝飾、燈泡、瓷碗、肥皂等物品。
說了那么多的好,自然也有不足,其中備受吐槽的就是一元店的治安——偷竊、搶劫在一元店里都不算新鮮事,有時甚至還會發生持槍傷人事件。
一元店大多開在美國的低收入社區,這些社區的犯罪率本來就高,這讓多數情況下只有1名店員的一元店很容易成為“犯罪天堂”。有人統計過,某地每家一元店平均一年會遭遇1到2次搶劫。有警察甚至抱怨說,去一元店辦案的次數比去醫院還多。
此外,一元店的購物環境也常被顧客用“亂糟糟”來形容。不過話說回來,只要能買到物美價廉的商品,一元店的一切不足,美國人都是可以忍受的。
(秋煙薦自《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