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些年看到過一個新聞,說是故宮附近某神秘四合院賣了25億的天價,這個“附近”不知道有多近,神秘買家也不知是誰,但和故宮做鄰居,每天能在宮前遛彎,時不時還能買個門票進宮散散心,感覺也挺愜意的。
這個四合院被戲稱為“最貴二手房”。不過,我總覺得它配不上“最貴”二字,因為它旁邊這個擁有著600年房齡、占地7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5萬平方米的皇家超豪華四合院故宮才是“最貴”。這里的“貴”,并不是說有多值錢,而是最“珍貴”、最“精貴”、最“華貴”。
故宮只有在第一代主人永樂皇帝朱棣那兒才算新房,從他開始一直到末代皇帝溥儀,這座皇家超豪華四合院一共轉(zhuǎn)手26次,住過24個皇帝。
這些故宮房客都有誰呢?先從明朝說起。明有16帝,除了朱元璋、朱允炆在南京生活外,其余14帝都在北京,紫禁城轉(zhuǎn)手13次。都說明朝的年號不好記,下面編個順口溜,多念幾遍就記牢了:“洪建永洪宣,正統(tǒng)景天成。弘正嘉隆萬,泰昌天啟崇。”
到了清朝,除了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外,其余10帝都住在北京紫禁城,轉(zhuǎn)手10次。清朝皇帝的名字或年號就比較好記了,宮斗劇太多,想記不住都難,編個順口溜,給你強化一下:“努皇順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
除了這些“名正言順”的皇帝外,故宮里還住過一個“背包客”,他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總共停留時間也就40天左右。
他就是明末農(nóng)民起義軍的首領(lǐng)李自成。當年他攻破北京后,立馬入住紫禁城,堂而皇之地把崇禎住過的武英殿當成自己的辦公室兼臥室。可屁股還沒坐熱,吳三桂和清軍就趕到了,李闖王抵擋不過,決定撤退。不過他始終沒忘登基這事,在撤退前一天,他在武英殿登了基。哪怕能在紫禁城當一天皇帝也行!
李闖王好歹還在紫禁城住了40天,可另外一個人就沒那么幸運了,他拼命要往宮里搬,可最后還是沒住進去,就差一步!這個人就是袁世凱。
袁世凱有“皇帝夢”,他本打算在1916年1月1日搞登基大典,為此還提前弄了彩排,名曰“百官朝賀會”。這場大會沒有在紫禁城舉行,地點選在了中南海。
袁世凱滿心期待著登基大典的到來,可這時候國民聲討太激烈,又加之云南的蔡鍔、唐繼堯等人搞起了護國運動,袁大頭只得延后登基的日子,結(jié)果這一推就遙遙無期。四個月以后,身患尿毒癥的他閉上了眼,登基日期也只能到陰間去確定了。
除了他們,其實還有一位“房客”,就是我們自己——千千萬萬的普通老百姓!雖然我們不能真的住在里面,但現(xiàn)在這座皇宮已經(jīng)從皇帝那兒轉(zhuǎn)到了人民的手中,真正成了人民的博物院。
(謝晴薦自《故事會·校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