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進步和社會變遷,雖然獲取信息的途徑不斷增多,但我國兒童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接觸的機會卻越來越少。公共圖書館作為文化和教育的重要傳播平臺,有責任和義務向兒童群體宣傳和推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現主要探討公共圖書館在開展優秀傳統文化兒童閱讀服務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旨在為公共圖書館提供一套系統且具有操作性的推廣策略。
如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我國寶貴文化財富和民族驕傲的象征,是培養兒童健全人格以及認識世界的重要來源。然而,面對日益多元化和全球化的信息環境,優秀傳統文化閱讀在兒童教育中的地位被逐漸削弱,這不僅可能使兒童喪失與自身文化根源連接的重要橋梁,還可能影響兒童對文化多樣性和人類價值的了解和尊重。公共圖書館作為全民教育和文化服務的重要機構,有責任和義務對此現象進行糾正和正面引導。
公共圖書館兒童優秀傳統文化的閱讀推廣現狀
圖書館資源不足,更新速度慢
首先,目前公共圖書館中的館藏資源基本以面向成人群體為主,適合兒童群體閱讀的傳統文化資源數量有限,兒童難以形成對傳統文化的正確認識。其次,圖書館資源的更新速度緩慢。盡管市面上有很多新穎的、高質量的傳統文化兒童讀物,但公共圖書館難以及時引進這些資源。這樣一來,就會減少兒童讀者接觸和了解傳統文化的機會,不利于激發兒童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圖書館的館藏資源不足、更新速度慢,難以吸引兒童和家長的到來,因此他們可能會通過其他方式尋找閱讀材料,降低了圖書館在傳統文化推廣方面的影響力,形成惡性循環。
缺乏閱讀推廣的多元性,活動單一
在當前公共圖書館的管理運行體系中,對于兒童優秀傳統文化的閱讀推廣通常存在缺乏多元性和活動單一的問題。雖然圖書館會經常組織一些傳統文化推廣活動,但這些活動通常是以講座或展覽的形式進行,缺乏專門針對兒童群體的多元化和互動性強的推廣方式,無法吸引兒童群體進入圖書館。單一的推廣活動難以激發兒童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和熱愛,還容易使兒童在參與過程中產生厭倦的心理,并且這類活動形式無法滿足不同年齡段不同興趣、不同愛好的兒童需求,不利于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此外,由于缺乏多元化的推廣活動,公共圖書館在傳統文化推廣方面的影響力相對較弱。這容易導致兒童錯過與傳統文化接觸和互動的寶貴機會,不利于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
缺少多方合作機會,推廣度低
在公共圖書館兒童優秀傳統文化的閱讀推廣現狀中,另一個問題是缺乏多方合作機會,導致推廣度較低。圖書館通常是社區教育和傳播文化知識的中心,但在傳統文化的推廣方面,其影響力往往受限于自身的資源和能力。一方面,很多圖書館在進行文化推廣時過于依賴內部資源,缺乏與學校、社區組織、文化機構以及私營企業等多方面的合作。這種單一的運作模式不僅限制了圖書館服務的覆蓋范圍,也缺乏針對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由于缺少外部合作機會和資金的支持,圖書館在推廣活動的宣傳力和影響力方面也面臨多重困難。多方合作不僅可以提供更多的資源和渠道來擴大推廣的影響力,還能通過組織機構的專業知識和經驗,提升推廣活動的質量,以達到所期望的效果。
公共圖書館兒童優秀傳統文化的閱讀推廣策略
圖書資源的篩選與整合
在公共圖書館兒童優秀傳統文化的閱讀推廣工作中,圖書資源的篩選與整合至關重要。高質量以及符合少兒讀者年齡段的圖書資源能夠有效吸引兒童的關注,進而加強兒童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和接受度。進行有效的資源整合可以避免重復和浪費,確保其在有限的資金和空間里得到最優化利用。
在圖書資源篩選整合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優化篩選標準。對于兒童來說,學習傳統文化可能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篩選傳統文化書籍時,應注重選取易于兒童讀者理解的語言和內容,避免使用過于深奧的專業書籍。篩選圖書時應關注含有教育意義和啟發性的內容,兒童通過閱讀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文化的背景和傳統價值觀。大部分兒童讀者喜歡富有視覺效果的內容,因此可以選擇有豐富的插圖、漫畫或其他視覺元素的圖書。
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兒童,圖書館應根據他們的認知水平以及圖書的深度和難度設置不同級別的圖書。例如,對于幼兒階段的兒童,可以選擇以圖畫和簡單故事為主的圖書;對于學齡階段的兒童,可以選擇包含更多文化背景和歷史知識的圖書。在這一過程中,對篩選的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并利用數字技術,如數據庫管理系統、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算法,更精準地分類和儲存這些資源。這樣不僅方便內部管理,還能給讀者提供更個性化、更方便的檢索服務。例如,通過數據分析,圖書館可以更準確地了解哪些傳統文化主題更受兒童讀者歡迎,進而調整采購和推廣策略。除了利用數字技術以外,跨部門和跨機構的合作也是資源整合的關鍵環節。圖書館與學校、博物館以及非營利組織等進行合作,可以共享各自的資源,制訂更全面和高效的推廣計劃。例如,圖書館可以與本地博物館合作開展系列講座或活動,還可以與學校合作,將針對少兒讀者的圖書或制定傳統文化課程加入學校的教學計劃中。此外,圖書館也需要定期評估和整合資源的使用情況和推廣效果,以便不斷優化和更新。通過收集用戶反饋、網站流量分析和活動參與度等數據,圖書館能更準確地了解整合效果,及時調整策略。
推廣活動與教育課程設計
推廣活動與教育課程設計在公共圖書館兒童優秀傳統文化的閱讀推廣工作中具有多重意義。通過活動和課程,兒童不僅能接觸到書本上的知識,還能通過實踐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受到傳統文化的精髓。對于年輕一代,可以加深其文化認同感,堅定文化自信。設計有吸引力的活動和課程能更好地吸引兒童走進圖書館,使兒童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自然而然地接觸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而提高兒童對傳統文化的接受度。精心設計的推廣活動與教育課程可以彌補圖書資源的局限性,提供更加全面和多維度的文化體驗。
在設計活動時,圖書館可以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兒童設置不同級別和主題的活動。對于低年齡段(3—6歲)的兒童,活動設計應更注重趣味性和直觀性。例如,可以通過組織一些與傳統節日相關的手工藝活動或游戲,讓兒童了解春節、端午節和中秋節等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和習俗。在這個過程中,兒童不僅能夠體驗到濃厚的節日氛圍,也能在游戲和活動中學習到簡單的傳統文化知識和傳統手工技藝,比如如何制作月餅或粽子。對于中年齡段(7—12歲)的兒童,圖書館可以進一步深化活動內容。例如,可以開設中國傳統藝術的實踐教學課程,如簡單書法、國畫等。這不僅能夠讓兒童體驗到中國傳統藝術的韻味,還能夠培養兒童的審美和動手能力。對于高年齡段(13—16歲)的兒童,圖書館可以通過組織更高階的傳統藝術實踐課程,如進階書法、國畫以及傳統戲劇等,讓他們對傳統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舉辦這些活動時還應加入對傳統文化和歷史背景的介紹,使兒童能夠在實踐中理解傳統藝術背后的文化和哲學內涵。此外,還可以定期邀請專家和學者來給兒童讀者做專題講座或開辦工作坊,如講述漢字的來源和演變,講解古典文學作品等。在教育課程設計方面,可以與當地學校、教育機構合作。圖書館可以提供一系列有針對性的閱讀材料,并與學校教師共同開發適合不同年齡段兒童的傳統文化課程。這些課程可以是短期的集中訓練,也可以是長期的教育項目,主要內容包括傳統節日的由來、中國古典文學的基礎知識、傳統藝術形式的演變等。圖書館應定期對活動和課程進行反饋和評估,可以通過問卷調查、面對面訪談、數據分析等方式制定一套完整的評估機制,以便了解其有效性和影響力。根據評估結果,圖書館應當及時調整和優化推廣策略,以便更好地滿足兒童讀者的需求。
吸引社區合作與家庭參與
圖書館作為宣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平臺,其影響力并不僅限于提供圖書資源,更在于構建一個更廣泛、更有深度的文化生態環境。在兒童優秀傳統文化的閱讀推廣策略中,社區合作與家庭參與是至關重要的一環。
首先,圖書館與當地商家或企業的合作具有戰略意義。商家或企業可以通過贊助圖書館舉辦的各種傳統文化活動(如傳統音樂會、書法比賽、故事講述等)來履行社會義務,同時還可以增加其品牌的曝光度。例如,企業通過贊助古琴演奏會或兒童版的《西游記》戲劇表演,在豐富社區文化生活的同時也給企業樹立了良好的社會形象。
其次,圖書館與教育機構如學校、幼兒園等的合作也至關重要。圖書館可以為學校提供定制的傳統文化讀物,老師在課堂上使用這些資料時可以豐富教學內容。圖書館與學校還可以合作舉辦課外活動,如老北京胡同游、茶藝體驗課、孔子學院的兒童課程等,讓學生走出課堂,接觸并了解傳統文化的魅力。
再次,圖書館可以動員社區志愿者傳播傳統文化,針對志愿者制定培訓課程,教授志愿者如何有效地進行文化傳播,以及如何與兒童進行互動。培訓過后的志愿者將成為圖書館與社區之間的傳播橋梁,他們在社區內舉辦的各種活動,如社區集市、文化節等都可以為圖書館推廣傳統文化提供支持。
最后,家庭是兒童成長的第一課堂,也是傳統文化傳承最重要的場所。圖書館可以設立家庭會員制度,鼓勵家長與孩子共同參與圖書館舉辦的活動或課程。例如,舉辦“父子讀古文”“母女繡花”等活動,讓家長和孩子一同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這不僅能增進親子關系,也有助于傳統文化在家庭中的傳承。
利用新興媒體營銷與傳播
在當今信息時代的背景下,新興媒體如社交媒體、互聯網視頻和播客等平臺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別是對年輕一代更是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因此,公共圖書館在兒童優秀傳統文化的閱讀推廣方面必須緊跟時代,將這些新興媒體作為傳播和營銷工具。
首先,公共圖書館可以開設社交媒體賬號,如微博、微信、抖音等發布圖書館舉辦各類活動的信息,同時也可以用于實時互動和信息傳播。例如,圖書館可以邀請知名文化人或者有影響力的網絡紅人到圖書館開展線上直播,通過他們的社交影響力吸引少兒讀者和家庭的關注。直播內容可以涵蓋故事講述、古典音樂表演、傳統藝術展示等內容,讓觀眾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了解傳統文化。
其次,圖書館可以與各大網絡視頻平臺合作,制作關于傳統文化主題的高質量視頻內容。這些內容可以是短視頻,也可以是長篇的教育課程或紀錄片。例如,圖書館可以制作教授兒童如何識字、學習詩詞、了解中國歷史的教育視頻,并在網絡視頻平臺進行推廣。這樣不僅能讓更多的兒童通過平時常用的媒體平臺接觸到傳統文化,還能提高圖書館的影響力。
最后,利用新興媒體能夠收集用戶反饋,進行數據分析,圖書館可以更精準地了解不同兒童及其家庭對于不同類型傳統文化內容的接受程度和興趣,進而調整推廣策略和活動內容。
針對少數群體設計個性推廣
在公共圖書館兒童優秀傳統文化的閱讀推廣工作中,容易忽視對少數群體的個性化推廣。少數群體中還包括身心障礙兒童、少數民族兒童、低收入家庭兒童等。這些少數群體往往因為教育資源不足或社會環境局限等原因,難以接觸和了解傳統文化。因此,圖書館需要對這些群體設計更具針對性和個性化的推廣策略。
對于身心障礙的兒童,圖書館可以設計一些符合他們認知和身體條件的教育活動。比如,對于視力障礙兒童,可以提供有聲讀物或者觸覺圖書;對于聽力障礙兒童,可以提供手語翻譯或視覺輔助工具。同時,也可以設置互動工作坊或者體驗式展覽,通過更直觀的方式讓聽障兒童有機會接觸和了解傳統文化。對于少數民族的兒童,圖書館可以提供包括其本民族文化在內的多元文化資源。這不僅能夠幫助少數民族兒童更好地了解和傳承本民族的傳統文化,還能促進不同文化背景的兒童之間相互理解和尊重。例如,設立“民族文化角落”,展示不同民族的傳統藝術、習俗和歷史。對于低收入家庭兒童,圖書館應考慮經濟因素,在確保活動免費或成本較低的同時,提供必要的交通補助和物資支持。例如,通過公益基金或企業贊助來減輕低收入家庭的經濟負擔。除了上述提到的少數群體之外,公共圖書館還可以充分考慮可能存在的有其他特別需求兒童,如新移民兒童、生活在偏遠地區的兒童等,針對這些群體,圖書館可以通過遠程教育或移動圖書館等方式,讓更多的兒童有機會接觸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總之,公共圖書館在兒童優秀傳統文化閱讀推廣方面的責任和影響是巨大的。通過圖書資源的篩選與整合,推廣活動與教育課程設計,社區合作與家庭參與,新興媒體的運用以及針對特殊群體的個性化推廣等,構建一個更全面、高效,更具包容性的推廣體系。實施這些策略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包括圖書館管理者、教育者、家長、社區組織和公眾。每一方都有其不可或缺的角色功能,只有相互合作,才能真正實現對兒童優秀傳統文化的閱讀推廣。
(作者單位:西安交通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