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眾舞蹈是現代人的一種娛樂方式,其在給人帶來歡樂的同時還可以使人們放松身心。群眾舞蹈是一種民間藝術,其創作融入了音樂、文化等元素,因此具有深厚的內涵。現對以民族舞蹈優化群眾舞蹈創作進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有針對性的建議,以供參考。
民族舞蹈源自人民生活中的肢體動作,其動作為人們日常行動的抽象化。民族舞蹈受地域、生活習慣、歷史背景等因素的影響,在發展過程中持續演變。隨著民族舞蹈的持續發展,人類文明程度不斷提升。在群眾舞蹈的創作過程中合理運用民族舞蹈元素,能夠有效傳承與發展民族舞蹈,實現群眾舞蹈和民族舞蹈的協同發展。
群眾舞蹈及其特征
群眾舞蹈
群眾舞蹈主要面向群眾,是一種以娛樂群眾為主要目的的舞蹈。群眾通過對生活中的元素進行藝術創作,以舞蹈的形式展現出來,從而表達自己的想法、情感,表現生活實際。群眾舞蹈和其他舞蹈一樣源自人們的生活需要,具有自娛自樂性。隨著社會的發展,群眾舞蹈的內容不斷豐富,形式也越來越多樣,在滿足群眾的文化需求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特征
群眾舞蹈的第一個特征是群眾性。群眾舞蹈可以反映群眾對客觀事物的看法,通過肢體動作表達某種情感,反映某種社會文化,將人的精神以舞蹈的形式呈現出來。群眾性是群眾舞蹈的特征之一。群眾舞蹈的活動場地一般是公共場所,舞蹈形式為群舞,對表演人員的數量并無較多限制。
群眾舞蹈的第二個特征是民間性。群眾舞蹈源自人民群眾,其貼近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可以讓群眾在參與的過程中產生共鳴。
群眾舞蹈的第三個特征是娛樂性。群眾舞蹈是人們娛樂的一種方式,而以舞蹈的形式表達情感和思想是非常自由且充滿樂趣的。群眾舞蹈不但可以緩解人們的生活壓力,促進人們的身體健康,還可以讓人們的大腦得到休息。
在新時代背景下,隨著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推進,人們對民族文化的重視度越來越高。各地區文化工作者開始將民族舞蹈元素融入群眾舞蹈創作中,從而優化群眾舞蹈。
民族舞蹈元素及其價值
民族舞蹈元素
1.動作元素
眾所周知,動作是表現舞蹈者思想感情以及傳遞價值觀的基礎。各民族的舞蹈都有不同的動作元素。比如,上思舞鹿是一種壯族舞蹈,壯族人民常在喜慶活動中通過該舞蹈表達祝福,其分為跟蹤、撲鹿以及馴鹿三個部分,由小舞者扮演小鹿,有蹲、站、匍匐、并腿小跳、頂角、對拜、碎步轉身等動作,舞蹈形式非常活潑可愛;而瑤族舞蹈的動作多為腿部蹲屈、閃轉旋躍、擰轉、蹲騰立跳等。由于瑤族人長時間依托人力背扛,腿部非常靈活,因此瑤族舞蹈腿部動作靈活多變、蹲屈有力,有矮、穩、顫的特點,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
2.道具元素
道具也是民族舞蹈所用的元素之一,是舞者表達情感的重要手段。不同道具在不同舞蹈中有不同的作用。比如,上思縣壯族小孩在表演舞鹿時采用的道具是鹿頭、鹿衣、鑼鼓等。傳說,古時候當地有水痘傳染,威脅到了小孩的生命,人們投醫無門時,有一個老人夢到了一位仙人,這位仙人告訴他將鹿的糞便以火烘干可以消除病痛。人們按照這一做法果真治好了水痘,為了紀念鹿的功勞,當地人創編了舞鹿。該舞蹈主要是模仿鹿的日常動作,以感謝鹿的恩德。而瑤族舞蹈的道具多為粑棒、長鼓等。以瑤族的花棍舞為例,其道具就是粑棒,通過揮舞粑棒表現嚴肅的祭祀場景。
3.服飾元素
服飾元素是民族舞蹈的元素之一,既可以使舞者快速進入狀態,也可以讓觀眾眼前一亮,給觀眾帶來美的享受。舞蹈服飾是民族舞蹈的主要元素,合適的服飾可以更充分地展示舞者的動作美,提高舞蹈的形式美。瑤族舞蹈服飾通常為青藍色和青黑色,上身通常為短大襟衫,胸前和背后有圖案花紋作為裝飾,下身為寬大的褲子,褲長通常在小腿處,還要扎綁腿。壯族舞蹈的服飾通常為藍黑色、黑色等,女性服飾往往是一身藍黑,褲腳較寬松,頭頂包著提花毛巾,腰部系上圍裙;男性穿對襟上衣,腰部系腰帶。經過長期的發展和創新,現在的壯族舞蹈中男女均著黑色無袖對襟上衣,腰部系一條圍裙,褲子為九分褲,褲角較寬,無頭飾。
4.音樂元素
音樂是民族舞蹈的伴奏。民族舞蹈通常使用傳統樂器進行伴奏,每個民族都有各自的樂器,用這些樂器伴奏可以使舞蹈更具民族特色。比如,瑤族的長鼓,壯族的銅鑼、銅鼓、馬骨胡、蜂鼓、天琴等。此外,還有很多民族將男女對唱作為民族舞蹈的伴奏。
重要價值
1.民族舞蹈是民族藝術的構成部分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民族舞蹈的創作受到外來舞蹈的影響,呈現出更加多樣化的形式。民族舞蹈是民族藝術的構成部分,也是民族精神文化的構成部分。在發展旅游業的過程中,民族舞蹈發揮著重要作用。
2.民族舞蹈是發揚民族藝術的重要方式
民族舞蹈是一種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形式,是各民族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中形成的藝術形式,具有獨特的文化內涵。民族舞蹈可以讓更多人了解民族藝術,增強人們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擴大民族藝術的影響范圍。
3.將民族舞蹈元素運用于群眾舞蹈可以使其更受歡迎
在群眾舞蹈創作中融入民族舞蹈元素可以提高群眾舞蹈的感染力,使群眾更深刻地感受到民族舞蹈的魅力,進而愿意主動了解和學習民族舞蹈。如此可以提高群眾的民族自豪感,增強群眾保護民族文化的意識。
在群眾舞蹈創作中融入民族舞蹈元素的原則及思路
原則
在群眾舞蹈創作中運用民族舞蹈元素要嚴格遵循以下原則。
1.時代性
時代性是群眾舞蹈創作需要嚴格遵循的基本原則。將民族舞蹈元素運用于群眾舞蹈創作需要遵循時代性原則。隨著社會的發展,群眾的審美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如果群眾舞蹈創作不能與時俱進,就無法吸引受眾。群眾舞蹈創作人員可以將民族舞蹈元素進行創新后再運用到群眾舞蹈中,從而創作出既具有民族特色又與時俱進的群眾舞蹈,以吸引更多的受眾。
2.群眾性
藝術來源于生活,舞蹈作為一種藝術,是人民群眾在生產生活中形成的。群眾舞蹈創作必須遵循群眾性原則,確保舞蹈與群眾審美相符,從而更好地傳播舞蹈。在將民族舞蹈元素運用于群眾舞蹈創作的過程中,創作人員要仔細觀察生活,積累生活素材,選出具有代表性的素材,并將其合理運用于群眾舞蹈創作,創作出令人滿意的作品。
3.獨特性
在將民族舞蹈元素運用于群眾舞蹈創作的過程中,要注意提取具有代表性的元素。這一方面可以使群眾舞蹈更具特色,另一方面可以使群眾舞蹈被更好地了解。與其他舞蹈元素相比,具有代表性的舞蹈元素的知名度往往更高,也更容易被人們理解。此外,還可以將群眾舞蹈和民族舞蹈的音樂伴奏結合起來,形成具有民族特色和群眾舞蹈特色的內容。
思路
首先,創作人員在創作群眾舞蹈的過程中合理選擇素材,認真構思舞蹈動作,在創作前認真思考舞蹈要表達什么內容、傳達什么情感。例如,在將民族舞蹈元素融入群眾舞蹈創作的過程中,合理選擇民族舞蹈的音樂、道具、服飾等元素,幫助群眾舞蹈更好地表達情感,使群眾產生共鳴。其次,將民族舞蹈元素運用于群眾舞蹈創作要注意舞蹈的藝術性,從而使人們對群眾舞蹈產生興趣。最后,要注意藝術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要注意通過舞蹈表達某種情感,不能使舞蹈流于形式。
運用民族舞蹈元素優化群眾舞蹈創作的策略
在傳承傳統的基礎上合理創新
創新需要在傳承傳統的基礎上進行,要傳遞出民族風情,避免破壞民族的歷史文化。在運用民族舞蹈元素優化群眾舞蹈創作的過程中,創作人員要注意豐富舞蹈內容,以將民族舞蹈時尚化為目標,促進各民族舞蹈元素的交融;利用最新技術與現代化的舞蹈理念,賦予舞蹈全新的表現形式。
運用傳統美術元素創設舞蹈意境
眾所周知,群眾舞蹈創作往往會使用道具、服飾等元素。在設計舞蹈場景以及搭建舞臺時,舞蹈創作人員需要從美術的角度進行設計。比如,群眾舞蹈創作人員可以利用美術手段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動。在進行群眾舞蹈創作的過程中,為了確保人物形象更具特色,創作人員需要充分利用服飾和道具等元素。此外,在搭建舞臺時,相關工作人員需要根據舞蹈的題材和內容選擇合適的材料。
對民族舞蹈元素進行轉化
在運用民族舞蹈元素進行群眾舞蹈創作的過程中需要注意,雖然群眾舞蹈的要求較低,但是仍然需要在將民族舞蹈元素進行轉化后在運用于群眾舞蹈。否則,群眾舞蹈就會顯得生硬,難以吸引人們的興趣,長此以往,群眾舞蹈就無法實現可持續發展。具體來看,需要轉化的民族舞蹈元素包括民族舞蹈的音樂、服飾、動作、道具等。在運用民族舞蹈元素進行群眾舞蹈創作的過程中,要基于舞蹈藝術的基本規律,遵守舞蹈創作的要求,滿足群眾的文化需求,促進舞蹈向著現代化方向發展。在優化群眾舞蹈創作的過程中,要確保舞蹈的風格和內容有新意,同時要避免破壞民族舞蹈的民族特色,在秉持現代舞蹈創作理念的基礎上,對群眾舞蹈進行優化。
更新創作理念,優化舞蹈元素的融入方式
目前,大多數人只是將群眾舞蹈作為一種娛樂方式,尚未注意到其藝術價值,因此在對其進行優化時往往力度不夠大。過去,為了鼓勵群眾積極參與群眾舞蹈活動,所創作的舞蹈作品往往具有一定的隨意性,舞蹈的觀賞性不足,影響了群眾對作品的興趣。新時代背景下,群眾舞蹈創作要注意其藝術表現形式,通過合理融入民族舞蹈元素等手段吸引群眾的興趣。首先,創作人員在創作群眾舞蹈時要明確群眾舞蹈的主題,然后挑選合適的民族舞蹈服飾、音樂、動作、道具等元素,從而實現民族舞蹈與群眾舞蹈的融合,提高群眾的接受度。其次,在運用民族舞蹈動作時,要了解其所蘊含的意義,并將其進行轉化,以合適的形式融入群眾舞蹈中。在進行群眾舞蹈創作時,可以適當選取民族舞蹈的音樂伴奏,使群眾舞蹈更具民族特色。在進行群眾舞蹈創作時,最重要的是應根據其藝術特點,與民族舞蹈相結合。由于民族舞蹈的表現形式豐富,將其經過處理后合理運用于群眾舞蹈創作,可以提高群眾舞蹈的審美價值,改變群眾對舞蹈的認知,推動群眾舞蹈藝術實現可持續發展。
綜上所述,在群眾舞蹈創作中融入民族舞蹈元素,對群眾舞蹈的可持續發展十分有利,不但可以提高群眾舞蹈的創作水平,還可以使民族舞蹈得到有效傳承與發展。在實際創作過程中,除了以上方法外,創作人員還要積極探索,找出其他行之有效的策略,從而創作出更多優秀的群眾舞蹈作品,增強群眾舞蹈的藝術性。
(作者單位:上思縣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