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討運動和飲食控制法對妊娠期糖尿病孕婦的血糖水平及新生兒的影響,為臨床提供參考。方法 選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廣西壯族自治區婦幼保健院收治的30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婦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50例。觀察組孕婦給予運動和飲食控制干預,對照組孕婦給予常規干預。比較兩組孕婦血糖水平、營養攝入水平、妊娠不良事件發生情況、新生兒不良結局發生情況及妊娠期生活質量評分。結果 干預后,兩組孕婦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及糖化血紅蛋白(HbA1c)水平低于干預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lt;0.05)。觀察組孕婦維生素(維生素A和維生素E)、微量元素及蛋白質攝入量高于對照組,脂肪攝入量低于對照組(Plt;0.05)。觀察組孕婦妊娠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lt;0.05)。觀察組新生兒不良結局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lt;0.05)。觀察組孕婦妊娠期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lt;0.05)。結論 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婦中應用運動和飲食干預能夠保證孕婦妊娠期營養攝入水平,有效控制血糖,有利于獲得良好的母嬰結局。
【關鍵詞】運動干預;飲食干預;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母嬰結局
【中圖分類號】R71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3.15.0061.03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3.15.020
妊娠期糖尿病是妊娠期常見的疾病,主要表現為血糖水平異常升高,其中有少部分孕婦是本身存在血糖異常升高的情況,大部分則是只表現為妊娠期血糖異常升高。研究認為,妊娠期血糖水平升高多見于高齡、肥胖的孕婦中,其體內代謝及內分泌失衡,導致血糖代謝異常[1]。妊娠期糖尿病可能造成孕婦并發高血壓、心臟病等,對于新生兒的影響常見于胚胎畸形、早產及低血糖等[2]。因此在妊娠期應持續檢測孕婦血糖水平,并及時給予干預措施,可以進行胰島素治療、飲食調控及加強運動鍛煉等方式,改善血糖水平,促進機體正常代謝[3]。本研究探討運動和飲食控制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婦中的血糖控制效果及對新生兒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廣西壯族自治區婦幼保健院收治的30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婦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50例。觀察組孕婦年齡25~34歲,平均年齡(30.12±2.20)歲;孕周26~29周,平均孕周(28.34±0.56)周;BMI 22~28 kg/m2,平均BMI(25.25±1.19)kg/m2。對照組孕婦年齡24~35歲,平均年齡(30.20±2.16)歲;孕周25~29周,平均孕周(28.51±0.53)周;BMI 22~28 kg/m2,平均BMI(25.20±1.23)kg/m2。兩組孕婦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廣西壯族自治區婦幼保健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孕婦及其家屬均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①符合《2015年國際婦產科聯盟(FIGO)妊娠期糖尿病診療指南解讀》[4]中妊娠期糖尿病的診斷標準;②自然受孕,單胎妊娠。排除標準:①合并肝、腎功能不全孕婦;②合并糖尿病家族史孕婦;③合并精神、意識障礙孕婦。
1.2 研究方法 對照組孕婦給予常規干預。健康宣教,普及妊娠期糖尿病相關知識,包括血糖控制不佳對妊娠結局的危害、藥物依從性的重要性等,指導孕婦科學開展有氧運動、膳食安排,囑家屬悉心陪伴,保證孕婦心情舒暢。觀察組孕婦給予運動和飲食控制干預。收集所有孕婦臨床資料,包括BMI、血糖水平及飲食情況等,個性化制訂運動鍛煉方案;以電子文檔的形式建立個體運動計劃表,與孕婦及家屬充分溝通,將運動計劃記錄在文檔中,運動類型包括孕婦瑜伽、體操、游泳及慢走等,根據孕婦偏好選擇,運動頻率以孕婦耐受為主,30 min/次,3~5次/周;由家屬監督、陪伴,每次運動監測孕婦心率、血壓等基礎體征,并記錄在電子文檔中;運動干預以2周為1個周期,每個周期結束后評估體質量、血糖等指標,由臨床醫師給予下一階段的運動調整方案。了解孕婦日常飲食情況,包括食物種類、營養成分攝入及食品衛生情況等,在糖尿病門診開展飲食指導,普及妊娠期營養水平與血糖控制相關知識;根據每位孕婦的飲食綜合情況制訂個性化膳食計劃,建立電子文檔,根據孕婦體質量及血糖水平設定每日理想營養攝入范圍,按照標準體質量計算總熱量:每日總熱量1 800~2 400 kcal(1 kcal=4.186 kJ),碳水化合物占比為50%~55%,脂肪占比為20%~25%,主食為250 g/d,蛋白質為100 g/d,遵從少食多餐的原則,以孕婦具體體質量適當調整營養攝入量;家屬協助以每日打卡的形式記錄飲食情況,包括維生素(維生素A和維生素E)、蛋白質等營養成分攝入量及飲食種類等;飲食干預以4周為1個周期,周期結束后評估體質量、營養水平、血糖水平,由臨床醫師建議下一階段的飲食調整方案。兩組孕婦均自確診妊娠期糖尿病開始干預,干預整個妊娠期。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孕婦血糖水平。于干預前后采用血糖儀(三諾生物傳感股份有限公司,型號:GA-3)檢測指尖血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水平。于干預前后采集孕婦外周靜脈血3 mL,采用多管架自動平衡離心機(湖南湘儀實驗室儀器開發有限公司,型號:TDZ5-WS)以3 000 r/min離心10 min,取血清,以放射免疫法測定糖化血紅蛋白(HbA1c)水平,試劑盒購自上海惠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②比較兩組孕婦營養攝入水平。檢測項目包括維生素(維生素A、維生素E)、微量元素(鐵、鈣、鋅)、蛋白質及脂肪。根據營養攝入表及每日膳食種類、質量進行計算[5]。③比較兩組孕婦妊娠不良事件發生情況。妊娠不良事件包括剖宮產、產后出血及產褥期感染。妊娠不良事件發生率=妊娠不良事件例數/總例數×100%。④比較兩組新生兒不良結局發生情況。新生兒不良結局包括巨大兒、早產兒及胎兒窒息。新生兒不良結局發生率=新生兒不良結局例數/總例數×100%。⑤比較兩組孕婦妊娠期生活質量評分。該評分包括對妊娠高危因素的擔憂、感知到的限制、妊娠期糖尿病并發癥、藥物與治療及支持,共5個維度,共32個條目,總分0~160分,分數越高則生活質量越好[6]。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孕婦血糖水平比較 干預前,兩組孕婦血糖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干預后,兩組孕婦FPG、2 hPG及HbA1c水平低于干預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1。
2.2 兩組孕婦營養攝入水平比較 觀察組孕婦維生素(維生素A和維生素E)、微量元素及蛋白質攝入量高于對照組,脂肪攝入量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2。
2.3 兩組孕婦妊娠不良事件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孕婦妊娠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3。
2.4 兩組新生兒不良結局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新生兒不良結局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4。
2.5 兩組孕婦妊娠期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觀察組孕婦妊娠期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5。
3 討論
糖尿病是臨床常見的一種代謝缺陷性慢性疾病,主要由于胰島素相對或絕對不足引起[7]。妊娠期合并糖尿病不利于孕婦和胎兒的健康及胎兒的生長發育,可能造成流產、子癇、產后出血及酮癥酸中毒等情況[8]。臨床應在妊娠期定期監測血糖,及時篩查出糖代謝異常的高危孕婦,針對性給予干預措施,以改善母嬰結局[9]。運動和飲食控制能夠在保證孕婦妊娠期營養足量的基礎上,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圍,并可避免孕婦出現饑餓性酮癥;適當的運動鍛煉則可以增加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促進機體對糖類、蛋白質等營養物質的代謝作用[10]。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兩組孕婦FPG、2 hPG及HbA1c水平低于干預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這提示經過運動和飲食控制干預,研究組孕婦的血糖水平控制情況較好。對于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婦適宜采用中等強度的運動方式,如瑜伽、體操、游泳及慢走等,可達到運動鍛煉的效果且能夠避免劇烈運動造成的傷害[11]。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孕婦維生素(維生素A和維生素E)、微量元素及蛋白質攝入量高于對照組,脂肪攝入量低于對照組,這提示經過飲食控制,孕婦可以控制營養物質與脂肪的攝入量,滿足機體營養需求,避免脂肪過多帶來的代謝壓力。少食多餐則能夠避免血糖短時間內快速升高及空腹時間過長導致的饑餓性酮癥[12]。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孕婦妊娠不良事件、新生兒不良結局發生率低于對照組,這提示經過運動和飲食控制干預,能夠降低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改善母嬰結局。在合理的運動、飲食計劃干預下,孕婦體質量能夠控制在正常范圍內,避免母體及胎兒過快增重,盡可能避免早產、巨大兒等不良結局。本研究結果還發現,觀察組孕婦妊娠期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提示運動和飲食控制能夠通過改善血糖控制水平提高營養水平,從而改善孕婦妊娠期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婦中應用運動和飲食控制能夠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滿足孕婦營養需求,降低孕婦及新生兒不良事件。
參考文獻
[1]成德翠,李菲菲,周學欣,等.高齡、肥胖、早孕期體重增長、一級親屬糖尿病家族史單因素以及復合因素對妊娠期糖尿病發病的影響[J].現代婦產科進展, 2021, 30(5): 341-345.
[2]張春萍,劉永艷.階段運動干預聯合中醫飲食管理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母嬰結局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 2020, 35(10): 1790-1792.
[3]任麗杰,李琦,周靜,等.運動和飲食干預對超重及肥胖婦女妊娠期糖尿病及妊娠結局影響的meta分析[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 2021, 29(2): 216-220, 236.
[4]魏小輝,王育璠. 2015年國際婦產科聯盟(FIGO)妊娠期糖尿病診療指南解讀[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 2016, 32(11): 895-899.
[5]中國營養學會.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速查手冊: 2013版[M].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 2014: 214-219.
[6]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Diabetes and Pregnancy Study Groups Consensus Panel, METZGER B E, GABBE S G, et al.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diabetes and pregnancy study groups recommendations on the 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hyperglycemia in pregnancy[J]. Diabetes Care, 2010, 33(3): 676-682.
[7]高晶晶,高艷虹.早發2型糖尿病流行病學,臨床特征及病因機制的研究進展[J].內科理論與實踐, 2022, 17(4): 344-348.
[8]謝明明,張勇.基于多中心數據分析妊娠糖尿病危險因素及對妊娠結局的影響[J].保健醫學研究與實踐, 2020, 17(6): 27-32.
[9]張貴清,蘇曉梅,鄧尚莉,等.健康管理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疾病認知水平及母嬰并發癥的影響研究[J].當代醫學, 2022, 28(19): 176-179.
[10]黎月銀, 梁玉云, 區鳳玲. 運動和飲食控制法對妊娠期糖尿病孕婦血糖及妊娠結局的影響[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9, 13(11): 220-221.
[11]黃喜珍,韋少雪,羅正盛,等.孕期運動對妊娠期糖尿病孕婦維生素D水平和新生兒體重的影響及可能機制分析[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 2021, 20(3): 313-316.
[12]陸云愛, 許春菊. 運動和飲食控制法對于妊娠期糖尿病孕婦血糖、妊娠結局探究[J]. 黑龍江醫藥, 2018, 31(2): 431-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