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而有個別領導干部在進行調查研究時,會發生“被調研”現象,即或主動地告知基層單位,或在基層單位的詢問下告知對方自己調查研究的時間、路線、事項等。上級領導尚未到基層單位調研之前,反而先被基層單位“調研”了。在這種情形下,便會發生基層單位“備調研”的現象,即基層干部按照上級領導的調研意圖,開足馬力準備應對上級領導的調研。于是,調查研究的行進路線是設定好的,匯報材料是準備好的,談話對象是訓練好的,讓去哪兒就去哪兒,讓看什么就看什么,讓聽什么就聽什么。這種所謂的調查研究既看不到真實情況,聽不到真實聲音,也抓不住重點,解不了難題,是毫無意義的,其結果只能是勞民傷財,遭到基層單位和群眾的唾棄。這種上級領導的“被調研”和基層干部的“備調研”要不得,必須堅決禁止。
黨的二十大為我們描繪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任務光榮而艱巨。在新時代新形勢下,諸多方面還面臨著不少新困難、新問題、新矛盾,沒有新思路、新辦法、新措施是不行的。“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調查研究就是我們攻堅克難的“法寶”,也應該成為廣大黨員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工作的一種新常態和新自覺。
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在嚴明工作紀律方面強調,調查研究要采取“四不兩直”方式,即不發通知、不打招呼、不聽匯報、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層、直插現場的調研方式。以此力戒調查研究時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避免作秀式、盆景式和蜻蜓點水式調研,防止走過場、不深入。這樣,上級領導“被調研”概率就會大大降低,基層也無須為了“備調研”而做無用功,使基層負擔大大減輕。
調查研究要走出“被調研”和“備調研”的誤區,就要明確調查研究的目標,敢于面對群眾“急難愁盼”等現實問題,善于抓住工作重點。這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調查研究工作不僅要‘身入’基層,更要‘心到’基層。” 調查研究就是要采取“四不兩直”方式,帶著問題到基層,肩負責任去調研,不看“盆景”看“實景”,不看“表演”看“實情”,不聽“套話”聽“實話”,以求真務實、親民為民的思想內涵確保掌握第一手真實資料,以此研究問題,破解難題,消除矛盾,更好地為廣大人民群眾辦實事,謀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