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鄉村振興為煙臺農業發展、農村繁榮、農民增收提供了新的戰略導向,也是指導煙臺農村農業發展的一項系統化工程。對于煙臺市而言,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就應站在新的起點之上,充分利用特色農業發展長期沉淀的基石,實現鄉村振興與農業現代化的互動發展,大力發展生態、綠色、智慧與智能化農業產業,打造特色農產品品牌,不斷提升這一帶農業產業的現代化程度。
關鍵詞:煙臺;鄉村振興;農業現代化
農業是根本,農村是基石,糧食穩定關系到國計民生,農業發展始終擺在首要位置。作為一項長遠發展戰略,鄉村振興為當前農業發展、農村繁榮、農民增收提供了新的戰略導向,也是指導未來農村農業發展的一項系統化工程。不同的地區、不同的自然條件使得農業發展存在一定的差異,作為農業基礎較好、自然稟賦優越的煙臺市,向來是引領山東省農業發展的排頭兵,也是當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個主戰場。但是,對于煙臺市而言,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就應站在新的起點之上,充分利用農業發展長期沉淀的基石,實現鄉村振興與農業現代化的互動發展,以鄉村振興為抓手,在煙臺市區廣大鄉村優先發展生態農業、智慧農業等數字化農業產業,不斷延伸農業產業生產線,提升農業附加價值,切實引領煙臺市農民增收,不斷提升這一帶農業產業的現代化程度。
一、煙臺市實現鄉村振興與農業現代化互動發展的良好基礎
三農問題一直是煙臺市的重要發展問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煙臺農業發展已經取得了驕人的業績,也為市區農業發展提供了可供參考的經驗,為發展現代化、智能化農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以農業品牌打造為基石,不斷優化現代農業產業布局
煙臺市緊盯農業產業發展戰略導向,以農村農業產業供給側改革為契機,不斷拓寬鄉村振興的實施領域,推動傳統農業的轉型升級,重點發展優勢產業,加大對優勢農業、特色農業、生態農業的投入力度,打造出具有國際國內影響力的農業產業品牌。按照新標準來新建特色農田,建設有質量有生產區,不斷提升特色、優質糧油產量;大力發展優質畜牧業,提升肉蛋奶總產量,向其他省市源源不斷輸出肉類制品,增加農民畜牧業收入;充分利用海洋資源,建設海洋牧場示范區,大力發展海洋養殖業;充分發揮山地優勢,大力實施果業產業升級行動計劃,構建果業信息平臺建設,以棲霞蘋果、煙臺大櫻桃與萊陽梨為龍頭,不斷加大特色農業果業品牌建設力度。在政府與相關機構的共同協作下,一些振農富農特色農業品牌不斷涌現,以品牌為中心,不斷延長特色農產品的生產線,切實提升了農民的經營、種植收入,讓煙臺市農民感覺到實實在在的收益。其中,煙臺棲霞蘋果蟬聯中國果業第一品牌,萊陽梨、煙臺大櫻桃、萊州梭子蟹、龍口粉絲、煙臺葡萄酒等品牌的知名度不斷提升,成為煙臺高質量農業的標識。
(二)農業基礎設施改善明顯,便于特色農產品的有效流通
經過長時間的建設,煙臺市農村基礎設施明顯得以改善,基本建立起完善、暢通的鄉村交通體系。各個鄉村基本按照四好農村路的標準,實現了鄉村路網改造,村村通、戶戶通的硬化道路目標提前完成;基本實現無公害廁所全覆蓋,農村廁所革命邁出實質性步伐;重視綠色生態農村建設,推進鄉村綠化亮化,各個鄉村主要街道的兩側、文化廣場、學校與村民中心等重要場合都安裝了照明設施;農村清潔采暖工程基本實現全覆蓋,空氣質量明顯得以改善。為了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昆崳山保護區有效落實生態農村發展戰略,積極發展特色農業、綠色農業,大力發展農家樂鄉村旅游產業,切實提升農民收入,為富農、增收開拓了多種渠道,實現了農民富裕與鄉村美麗的完美統一。
(三)專業類、技術類農業人才隊伍不斷增加
鄉村振興、農業現代化離不開專業人才、優秀農業技術人才的支撐。為了讓更多的優秀人才涌入到農村,煙臺市政府高度重視人才隊伍建設工作,本著留人、引入、培育的人才發展理念,加大高質量農業領軍人才的引進力度,培育新時代職業農民,為實用類人才提供廣闊發展空間;同時,加大同各類院校、科研院所的交流力度,積極學習國內國際現代農業發展經驗,邀請農業優秀專家團隊前來煙臺農村指導農業發展,鼓勵優秀農業類博士到煙臺興建現代農業創新實踐基地,實現新興科技與現代農業發展的無縫對接。各家機關單位也加大對農村的扶持力度,鼓勵各機關單位的年富力強的干部到各鄉鎮擔任科級副職、鄉鎮黨委副書記等,挑選相關高校、科研院校的農業類教師與科研人員組成農業科技下鄉小組,直接前往各家鄉村,加大技術復制力度;為有需求的農村提供短期培訓,不斷提升農業從業人員的文化與科技水平。為了培養新時代職業農民,各個鄉鎮也都制定了有效措施,歡迎大學生、退役軍人前來農村發展、創業,為三支一扶畢業生、定向培養的大學生,提供了專職崗位,讓他們能立足煙臺鄉村、扎根鄉村,發揮出自己的聰明才智,為鄉村振興做出實實在在的貢獻。
二、煙臺市鄉村振興戰略中值得推廣的經驗
自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盡管發展現代化農業、實現農業現代化的目標依然需要一個相當長的過程,但是當前煙臺市鄉村發展工作中依然取得一些驕人成績,也探索出來了一些寶貴實施經驗,這些經驗就可以有效推廣。
(一)確保糧食生產絕對安全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糧食安全無小事,與國家穩定、農民幸福息息相關,故此,煙臺市把糧食安全擺在尤為突出的首要位置,以確保糧食安全生產為鄉村振興戰略的指導準則。為了提升糧食產量,煙臺市加大農業科技投入力度,組織農業科技人員提供科技壯苗技術指導,指導農民通過開展“一噴三防”操作來防治病蟲害,提升畝產量,穩定糧食總產量。同時,組織優秀農業專家開展科技攻關,培育新的農業品種,積極推廣“煙農 1212”新興品種的播種面積,不斷提升小麥的畝產量。其中,“煙農 1212”通過了農業農村部專家小組的聯合實打驗收,畝產量連續突破800公斤的目標,再創全國旱地與水地小麥的產量紀錄新高。除了小麥外,煙臺市還積極擴大花生、大豆、玉米、地瓜等農作物與經濟作物的播種面積,做到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糧食安全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煙臺市高度重視糧食生產、確保糧食安全、加大技術扶持力度的做法已經得到主流媒體的多次肯定與報道。
(二)打造特色農業產業集群
對于煙臺市而言,鄉村振興就得發揮出地區優勢,充分利用特色資源,以特色農產品為抓手,同時,發揮出整體效應,打造特色農業產業集群,避免各自為戰局面的出現,擴大規模效應,讓集群化產業園成為引導煙臺農民增收、促進農業發展的引擎。煙臺市以蘋果、萊陽梨、大櫻桃等特色農產品為龍頭,打造高質量蘋果、梨、櫻桃生態種植園,不斷增加特色水果的畝產量。加大對畜牧業的投入力度,為生豬養殖引入保險機制,轉移生豬養殖農戶的風險。為了穩定家禽制品產量,鼓勵民和、春雪、龍大等龍頭企業相互合作,構建特色肉雞產品集群,其中白羽肉雞已經成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肉禽品牌。為了擴大銷路,除了滿足國內市場需求外,煙臺市還與其他出口貿易企業建立合作關系,積極推動優勢農產品搶占國際市場,不斷擴大出口數量,以出口貿易來帶動煙臺特色農業的發展,以特色農產品出口企業為基礎,打造出農產品貿易產業集群,不斷擴大煙臺特色農產品的國際知名度。
(三)積極爭取農業發展專項資金
不可否認的是,鄉村振興離不開有效的資金投入,只有源源不斷地注入資金,農業現代化才能保持穩定的發展速度。煙臺市高度重視對農村地區的資金投入,通過多種渠道、多種途徑來爭取到各類項目資金,增加支農、惠農力度。為現代農業十強縣的蓬萊區爭取到1億元專項資金,為福山、牟平區萊陽市爭取到支持綠色農業、高質量畜牧業與高質量農產品加工的專項資金500萬元。另外,為萊陽市花生種植業爭取到920萬補貼資金,招遠市金嶺鎮獲取全國農業產業強鎮專項補貼1000萬元。這些資金的注入為煙臺市特色農業的發展提供了有效的資金支持,免除了農戶的后顧之憂。
三、煙臺市鄉村振興與農業現代化互動發展實施策略
對于自然條件優越、發展基礎較好、起點較高的煙臺市而言,鄉村振興就應該樹立更高的目標,做好統籌規劃,把鄉村振興與煙臺農業實現全面現代化、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結合起來,探索出鄉村振興與農業現代化互動發展的可行性實施經驗,也為其他市區的鄉村振興戰略提供經驗借鑒。
(一)以特色農業產業為龍頭,帶動農業全面實現現代化
對于煙臺市而言,鄉村振興不單單意味著農業繁榮與農民增收,而是應以實現農業農村全面現代化為目標,故此,煙臺市應繼續加大農業產品供給側改革力度,在確保糧食供給絕對安全的前提下,繼續做大做強優勢特色農產品,發揮出特色農產品的示范與帶動作用。繼續培育產量高、口感佳的蘋果、櫻桃、萊陽梨與葡萄品種,加大品種改良力度,擴大特色種植園的播種面積,擴大特色農產品的出口力度。不斷延長特色農產品產業鏈條,以知名企業龍大、魯花、張裕、雙塔等為圓心,構建“種植基地+加工車間+銷售基地”相融合的三位一體種植銷售模式,讓特色農產品種植區、加工區與銷售區融為一體,不斷延長產業鏈條,帶動水果加工、保鮮、倉儲、運輸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吸收大量農村勞動力,為剛畢業大學生、退役軍人群體、農業職業院校學生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不斷擴大特色農產品對優秀人才的吸收能力,讓更多的青年才俊能扎根在農村,為鄉村振興、農業現代化提供高智力群體的人才支撐。構建特色農產品產業品牌,充分利用蘋果、萊陽梨、櫻桃、花生等特色農產品的知名度,打造知名品牌,擦亮蘋果名片,以品牌建設為抓手,加大品牌宣傳力度,革新農產品種植技術,加快建設特色農產品產業園區,提升品牌價值。完善農村基礎設施,結合生態農業產業園,打造集觀光、采摘、旅游于一體的生態農業游樂園,大力發展農村養老與康復產業,開拓農村鄉村旅游、短期定居新模式。除此之外,還應充分發展互聯網現代農業產業,充分發揮出電商平臺的直播效應,不斷提升煙臺市農業的信息化水平,大力發展智慧、數字農業產業,便于特色農產品的銷售,實現直播銷售網絡的縣鄉村的三級全覆蓋。
(二)以美麗鄉村建設為抓手,建設現代化農村
鄉村振興不單單要振興農業經濟,還要建設美麗鄉村、宜居鄉村,建設出舒適宜居的現代化煙臺農村。結合前期的各項工作,煙臺各鄉村應繼續開展宜居環境攻堅戰,做好村容村貌整治工作,持續開展污水處理與廁所革命,建立起持續開展鄉村清潔運動的長效工作機制,引導煙臺農民始終保持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在煙臺各鄉村地區開展精神文明建設,堅決抵制低俗生活方式,發揮群眾組織的引導作用,引導鄉村風俗習慣的轉變,形成健康、文明、高尚的生活方式,凈化民眾精神家園,不斷提升煙臺農民的道德修養水準。持續開展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持續做好供水、道路、采暖、電力等基礎設施改善工作,普及農村合作醫療,加大對農民的社會保障工作覆蓋力度,提升煙臺鄉村養老服務能力,構建城鄉一體化醫療、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水清天藍、風景秀麗的現代化宜居農村。
(三)加大技能型農業人才培養力度,培養現代化職業農民
對于煙臺市而言,鄉村振興還需要農業人力資源的支撐,尤其是加大農業從業人口教育培訓力度,促進農業人員從傳統的依靠天時地利的耕作觀念轉變為能熟練操作現代化農業科技的職業農民,不斷提升農業人口的綜合素質。首先,加大對當地農業從業人員的教育培養力度,通過完善煙臺大學、魯東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煙臺研究院、涉農科研院所、市農技推廣普及中心等單位參加的“訂單式人才培養系”,大力推進“學歷+技能+創業”的立體化培養模式,培養新型職業農民,重點是分類型階層開展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領導者和骨干的培養。加快現有農村“兩委”成員、新型職業農民、電商“新農人”技能牽引型和社會服務型人才隊伍建設。
(四)優化農村農業資源配置,構建城鄉一體的要素流通市場
資本、土地等是農業農村發展不可或缺的生產要素。通過市場機制和政府的宏觀調控,將城鄉二元結構打破,促進城鄉人才、資本、土地等要素的融合,使要素的雙向流動得以實現。把優先培育農村人力資源、加快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引導各類人才下鄉擺上重要位置,重點是制定和實施政策措施,培養“愛農村、愛農民、懂農業”的“三農”工作隊伍,切實激發農村人才活力。
結語
總之,煙臺市鄉村振興戰略只有起點,沒有終點,新形勢下煙臺鄉村振興工作就應與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保持良性互動關系,通過鄉村振興構建出樣板化煙臺市現代化農村。
參考文獻:
[1]田婷,朱琳,徐雯,等.蘇州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途徑研究[J].湖南農業科學,2021(10):108-111.
[2]黃承偉.推進鄉村振興的理論前沿問題[J].行政管理改革,2021(08): 22-31.
[3]王露璐.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鄉村振興與倫理重建[J].中國社會科學,2021(12): 89-109.
[4]鄧大才.鄉村建設行動中的農民參與:從階梯到框架[J].探索,2021(04): 2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