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基于企業內部控制,首先闡述了制造企業內部控制的概念及特點;其次,分析了制造企業風險管理的基本內容,主要包括制造企業風險管理的內涵、制造企業風險管理的方法與原則、企業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的關系;再次,探討了制造企業風險管理實踐面臨的問題與挑戰;最后,提出了基于企業內部控制的制造企業風險管理的舉措。通過實踐探究,發現企業內部控制是企業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內部控制對于企業風險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夠有效改善企業績效,進而提高企業競爭力。
關鍵詞:制造企業;內部控制;風險管理;問題與挑戰;企業績效
一、制造企業內部控制的概念及特點
(一)企業內部控制的概念
企業內部控制是一種組織的管理方法,它通過設立一系列制度、程序、政策和流程等手段,以確保企業運營過程中的合法性、合規性、準確性和可靠性,有效地防范和控制各種風險,保障企業資產的安全和穩健經營。因此,企業內部控制是企業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企業長期穩健發展的關鍵所在。
(二)制造企業內部控制的特點
制造企業內部控制是指企業在生產、管理、財務等各個方面制定的一系列控制制度和程序,用于保證企業的經營活動符合法律法規和企業內部規定,從而有效控制風險,提高管理效率和經濟效益。
制造企業內部控制的特點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以目標為導向。制造企業的內部控制以達到企業的戰略目標和經營目標為導向,設計、實施和改進內部控制體系,優化企業績效,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競爭力。
二是以系統為基礎。制造企業的內部控制應該以系統性的思維和方法來構建,建立科學的內部控制框架,從控制的角度出發,把控制的要素和控制的流程組合起來,形成完整的內部控制體系。
三是以規范為核心。制造企業的內部控制應以內部規范為核心,按照企業的經營規范和財務規范,制定企業的財務管理規范和經營管理規范,規范企業的經營行為,確保企業的經營秩序。
四是以審核為保障。制造企業的內部控制應以審核為保障,把審計、內部審計和管理審計結合起來,實現審核的綜合化,形成閉環式的管理體系,確保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實施。
二、制造企業風險管理的基本內容
(一)制造企業風險管理的內涵
制造企業風險管理指的是制造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通過分析、識別及解決風險相關問題,以確保企業及其經營活動正常運行,并達到企業的終端目標。
(二)制造企業風險管理的方法與原則
1.風險識別
企業要進行全面的風險識別,綜合考慮各種可能發生的風險,給出恰當的風險識別方法,如技術風險、市場風險、財務風險、運營風險等。
2.風險評估
企業需要對風險進行細致的評估,對可能發生的風險進行評估,包括概率、可能性、嚴重程度等,并對風險進行排序,確定優先級。
3.風險控制
企業要建立有效的風險控制體系,采用合理的風險控制措施,構建完善的風險防范機制,如建立風險管理制度、實施風險預警監測、進行風險審查等。
4.風險監督
企業要實施有效的風險監督,建立科學完善的風險控制制度,實施有效的風險控制措施,定期進行風險監督,及時發現風險,及時采取措施處理。
5.風險應對
企業應建立有效的風險應對機制,組織有關部門及時做好風險應對準備,采取應對措施,防范和減輕風險的影響,確保企業及其經營活動正常運行。
(三)企業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的關系
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是企業管理的兩個重要方面,它們密切相關并互相影響。內部控制指的是一系列措施和制度,用于確保企業在運營過程中遵循規定的程序和規則,保護企業的資產安全,減少誤差和欺詐,確保財務報告的準確性和可靠性。而風險管理則是通過識別、評估和控制潛在的風險,使企業的決策和運營更加安全。
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的關系是密切的。首先,內部控制是風險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一個有效的內部控制系統可以識別和減少風險,保護企業免受內部和外部威脅。其次,風險管理需要依賴內部控制的有效性來實現。如果內部控制系統無效或存在缺陷,企業就會無法有效地控制風險,導致損失和影響企業的聲譽。最后,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也需要在企業管理層面上進行整合和協調。企業管理層需要將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視為整體,開展全面的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工作,使其相互支持和協調。
三、制造企業風險管理實踐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一)風險意識不足
由于一些企業的發展歷程相對平穩,缺乏風險意識,對于風險的認識和預防意識不足,無法及時應對風險帶來的影響。
(二)風險管理制度不健全
制造企業的風險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程序不夠規范、科學,導致風險管理工作不夠精細和有效。企業沒有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缺乏科學的風險評估方法和指標,無法對風險進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同時,風險管理制度的不健全還會導致企業在遇到風險時無法及時應對,從而造成損失。
(三)缺乏專業人才
制造企業對于風險管理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但相應的專業人才卻供不應求,難以滿足企業的實際需求。企業在開展風險管理工作時,需要的專業知識、技能和經驗都十分重要,但由于風險管理人才供給不足,企業的風險管理工作難以得到充分的保障,從而導致企業在風險處理方面的能力不足,進而加大風險帶來的影響。
(四)技術創新風險大
隨著制造企業的不斷創新和發展,技術創新風險日益增加,如研發風險、技術轉移風險等,這些風險對企業的影響不容忽視。制造企業在不斷創新和發展中,技術創新風險日益增加。由于技術創新需要一定的投資和時間,如果新技術或新產品的研發不成功,企業將會面臨技術創新失敗帶來的風險。此外,技術創新的成功與否還涉及技術轉移、市場營銷等多個方面,這些風險對企業的影響不容忽視。
(五)外部環境變化頻繁
制造企業的運營環境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如市場的需求變化、政策的調整、自然災害等因素都可能對企業造成影響。特別是近年來,全球性的疫情、貿易保護主義等因素的影響,更是加劇了企業所面臨的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這些不確定性和風險可能會導致企業的生產經營計劃受阻、產品銷售遇到困難等。
四、基于企業內部控制的制造企業風險管理舉措
隨著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制造企業所面臨的風險也越來越多樣化和復雜化。如何有效地提高企業的風險應對能力和競爭力,已經成為制造企業所面臨的重要課題。本文將從加強風險意識和培訓、建立健全的風險管理體系、加強人才引進和培養、強化技術創新風險管理和建立全球化風險管理體系等五個方面對制造企業的風險管理進行詳細闡述。
(一)加強風險意識和培訓
加強風險意識和培訓是制造企業有效管理風險的前提。企業需要通過加強對員工的風險教育和培訓,提高員工對于風險管理的認識和應對能力,以避免員工的錯誤操作和疏忽所導致的風險。
首先,企業需要建立健全的風險管理制度,將風險管理制度納入企業管理體系中,明確風險管理的責任和流程。其次,企業需要加強員工的風險意識和培訓,通過定期的培訓和考核,讓員工了解企業所面臨的各類風險和應對措施,提高員工對于風險管理的重視程度和主動性。最后,企業還可以采取多種方式,如開展風險管理專題研討會、組織風險演練等,提高員工對風險管理的實際操作能力。
(二)建立健全的風險管理體系
建立健全的風險管理體系是制造企業有效管理風險的重要手段。企業需要通過風險評估、預警、應對和監控等方面,建立更加系統化和科學化的風險管理體系,以提高企業風險管理的有效性和精細度。具體而言,企業應該通過以下措施來建立風險管理體系。
一是建立風險識別機制,明確風險來源和類型,對不同類型的風險進行分類和分析。
二是建立風險評估和評價體系,對不同類型的風險進行定量和定性評估,確定風險的影響和可能性。
三是建立風險預警機制,對于潛在風險進行預警和預防,及時采取措施避免或減輕風險對企業的影響。
四是建立應急響應機制,對于突發事件和危機進行預案設計和應急響應,保證在第一時間控制事態的進一步發展。
(三)加強人才引進和培養
隨著制造業的快速發展,企業對于風險管理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然而,當前市場上的風險管理人才供應仍然不足,這就需要制造企業加強人才引進和培養。
首先,制造企業應該積極引進符合企業實際需求的風險管理人才。企業可以通過多種途徑進行人才引進,例如招聘網站、專業社交媒體、招聘會等。在招聘過程中,企業應該注重人才的專業能力和工作經驗,同時也要考慮人才的團隊協作能力和應變能力。
其次,制造企業需要加強對風險管理人才的培養。通過不斷增強員工的風險意識和提高員工的知識水平,可以增強員工的風險管控能力,從而更好地保護企業的利益。培訓內容可以包括風險管理的基本概念、工具和方法,以及風險評估、預警、應對和監控等方面的知識。
最后,制造企業也可以通過內部晉升、輪崗等方式,提高員工的風險管理能力和素質,從而滿足企業對于風險管理人才的實際需求。
(四)強化技術創新風險管理
技術創新是制造企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然而,在技術創新過程中,企業也面臨著各種風險,例如技術成果未能如期實現商業化、技術保密被泄露等。因此,制造企業需要加強對于技術創新風險的管理,建立完善的研發管理體系、技術轉移管理體系等,以提高企業技術創新的成功率和效果。
1.制造企業需要建立科學的研發管理體系
這個體系應該包括研發目標的設定、研發項目的評估、研發資源的配置等方面。通過建立研發目標和評估機制,可以減少技術創新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從而降低技術創新風險。同時,通過對研發資源的科學配置,可以提高技術創新的效率和成功率。
2.制造企業需要建立完善的技術轉移管理體系
技術轉移是將科技成果轉化為實際生產力的過程,是實現技術創新商業化的關鍵。通過建立技術轉移管理體系,可以有效降低技術轉移的風險。這個體系應該包括技術轉移的目標和標準、技術轉移的流程和方法等方面。通過對技術轉移的目標和標準的明確,可以降低技術轉移失敗的概率。通過對技術轉移流程和方法的規范,可以提高技術轉移的效率和成功率。
(五)建立全球化風險管理體系
在全球化經濟的背景下,制造企業需要更加全面和系統化地進行全球化風險管理,包括對于政治風險、匯率風險等方面的預防和應對,以提高企業全球化經營的成功率和效果。
1.制造企業需要建立政治風險管理體系
政治風險是指在跨國經營中,由于政治因素導致的風險。制造企業可以通過建立政治風險管理體系,制定政治風險評估和應對策略,降低政治風險對企業的影響。這個體系應該包括政治風險評估的指標和方法、政治風險應對的措施等方面。
2.制造企業需要關注外匯風險
全球化經營中,涉及貨幣的兌換,匯率波動可能會影響企業的財務狀況。因此,制造企業需要制定有效的外匯風險管理策略,以降低外匯風險帶來的財務損失。這些策略包括:一是確定外匯風險承受能力。企業需要明確其可以承受的外匯風險程度,并根據企業的財務實力、現金流狀況等因素制定相應的外匯風險承受能力。二是利用金融工具進行對沖。企業可以通過使用金融衍生品等工具進行對沖,以減少外匯風險。例如,使用遠期合約或期權合約可以鎖定未來匯率,降低企業面對的風險。三是分散外匯風險。企業可以采用分散化投資的策略,投資多個國家的項目,以降低匯率波動對企業的影響。四是監控和評估外匯風險。企業需要建立相應的外匯風險監控和評估機制,定期跟蹤和分析外匯風險的變化情況,及時進行調整和應對。
參考文獻:
[1]陳興龍.基于風險管理視角的企業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研究[J].企業改革與管理,2022(23):15-17.
[2]胡彤.全面風險管理視角下企業內部控制體系的構建[J].中國產經,2021(08):137-138.
[3]陳倩.風險管理視角下企業內部控制評價研究[J].中國市場,2020(27):100-101.
[4]王剛.風險管理視角下企業內部控制的探討[J].現代商業,2020(17):88-89.
[5] 劉娟.風險管理視角下的企業內部控制分析[J].當代會計,2021(03):104-105.
作者簡介:葉輝嬋(1984.07-),女,漢族,廣東陽春人,本科,會計師,研究方向: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