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基于對貿易企業財務管理和新會計準則重要性的分析,明確了企業財務管理方面新會計準則的內容,指出貿易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強化是新會計準則實施的必然要求,是貿易企業在享受優惠政策的同時必須遵循的原則,是企業實現長遠發展目標的必要條件,以此為基礎,探討了基于新會計準則的貿易企業財務管理水平提升策略,對于貿易企業乃至整個貿易行業的更好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新會計準則,貿易企業,財務管理
在社會持續而又穩定發展的過程中,我國各行各業均圍繞創新在不斷探索。新會計準則的實施是對我國會計創新發展至關鍵時期的一個重要體現,亦意味著我國會計管理水平實現了未曾有過的提升。與新會計準則的制定及其落實相伴隨,我國會計準則體系不斷趨于完善,這無疑將我國企業財務管理置于重要機遇期,但是不可否認,新的發展瓶頸亦由此而出現,傳統意義上的財務管理方式顯然已經無法實現對基于新會計準則的財務工作所需的有效滿足。本文以貿易企業為視角,思考其持續優化與創新措施,從真正意義上助力企業提高自身財務管理工作水平。
一、貿易企業財務管理與新會計準則重要性
(一)貿易企業財務管理
貿易企業是通過對商品的購銷而達到賺取利潤并創造價值目的的市場參與方。基于貿易企業的經營與發展,市場經濟活動載體的豐富性可以得到極大的提升,有利于市場參與主體結構多元化發展目標的實現。而為了實現對自身市場競爭力的有效提升,貿易企業必須掌握相關信息,對自身業務渠道進行拓展,將更多的社會價值創造出來。在實際發展過程中,貿易企業需要對市場發展規則予以遵循,以對市場多元化需求的全面及有效滿足為基礎開展商品買賣業務,為市場資源配置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提供保證,同時,達到平衡市場供需結構的目的。財務管理工作的開展主要是基于企業的預定目標而進行現金、會計收支、應收賬款以及應付賬款等的管理,是一項為了保障企業順利與高效發展而進行的經濟活動。財務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彰顯出原則性和專業性的特點,實際管理工作的開展需要做到對相關法律法規的嚴格遵循,以專業技術為支持完成具體的管理工作。作為企業經營與發展中非常重要的構成,財務管理活動不僅能夠對企業成本進行合理與有效控制,對于企業資產利用率的提升以及業務結構的優化同樣具有積極意義,可以讓貿易企業將更高的價值創造出來。在貿易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中,財務管理系統發揮著重要載體的作用,能夠為財務管理活動的開展奠定重要基礎,基于對差異化方式的運用,如投資運行、資金籌措和利潤優化等,為整個企業資金流的穩定及高效運轉提供保證,在提高貿易企業經濟效益方面發揮的作用不容忽視。
(二)新會計準則對貿易企業的影響
在實際工作的開展過程中,新會計準則主要從收入成本確認方面對貿易企業產生影響。貿易企業需要與自身實際業務相結合,對履約義務能否滿足某一時期內的履約條件進行判斷。若可以滿足,則將此履約義務視作屬于某一時段之內履行的履約義務,并在履行義務期間對相關收入加以確認;若不可以滿足,則將其視作在某一時點履行的義務,需要在客戶獲取相關商品或服務控制權時確認相關收入。貿易企業不能夠通過對收入的確認進行隨意調整的方式進行收入的提早或是推遲確認。
二、企業財務管理方面新會計準則的內容
(一)企業合并需要以公允價值為依據
以往企業合并工作的推進需要對公司資產的賬面價值進行參考,不過,在市場經濟的日益發展過程中,基于資產賬面價值的企業合并顯然不滿足合理性要求。新會計準則提出,在非同一控制情況下,母公司需要以自身在購買日設置的備查簿中所登記的相關內容(如有關子公司的可辨認資產、負債以及或有負債等公允價值)為依據,針對子公司個別財務報表做好調整工作,確保子公司的個別財務報表可以將基于購買日公允價值而確定的可辨認資產、負債以及或有負債等在本期資產負債表中應有的金額反映出來。這一處理方式是基于合并報表視角而展開的針對財務報表歷史成本所作的修正。
需要承認,針對相同控制之下的企業合并,其會計處理工作應以賬面價值為基礎而開展,這種合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將中國特色彰顯出來,對其目的進行分析,在于防范上市公司通過對統一控制下企業的利用而達到對財務數據進行粉飾的目的。
(二)減值準備與公允價值
《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中規定的資產,在完成對相關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工作以后,企業不能夠再將其轉回。不過,如果出現資產處置、出售、對外投資、采用非貨幣性資產的交換方式換出以及在債務重組的過程中對債務進行抵償等相關情況,如果確實與資產終止確認條件相符,貿易企業需要轉銷相應的資產減值準備。所以可以說,會計處理方式的謹慎性特點得到了明顯的提升。而這又意味著,新會計準則從嚴格意義上禁止通過計提跌價準備達到對利潤進行調節的目的。不僅如此,在公允價值的核算方面,新會計準則同樣對相應規定予以明確,亦即在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方面對公允價值計量的方式加以運用,此項規定導致會計核算環節有多余的利潤產生,在這一過程中若資產賬面價值和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比較明顯,會在相應程度上對當前損益產生影響。
(三)財務報表合并的相關規定
基于新會計準則的實施,報表合并的理論側重點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由以前的以母公司為側重點的理論向以實體為側重點的理論轉變,亦即在報表的合并方式以及范圍上,對于報表應用的便利性更為關注,不再僅僅將母公司作為參照標準。另外,在新會計準則的實施下,需要將全部可控制子公司納入報表的合并范疇之中,不能只是將股權比例作為統一的標準。不僅如此,在合并報表方面,同樣彰顯出實質重于形式的特點,針對內部交易的抵消更加全面和徹底。
三、強化貿易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一)新會計準則實施的必然要求
在新會計準則的有序與穩健推進過程中,準則針對企業會計行為所作的規定更加全面與詳細,所提要求越來越嚴格。新會計準則對于貿易企業同樣彰顯出顯著的適用性。為了確保新會計準則能夠更為高效地實施下去,同時,在持續實施的過程中不斷優化并最終走向完善,貿易企業就必須嚴格對自身的會計行為加以規范,制定并有效落實財務管理工作方案。尤其是對于貿易企業而言,在自身所具有的發展特點的要求之下,更加需要對財務管理的各個環節給予高度的關注,采取各種有效手段和措施,最大限度地提升財務管理工作合法性與規范性。
(二)貿易企業在享受優惠政策的同時必須遵循的原則
近年來,我國貿易企業的行業與市場規模日益擴大,國家針對貿易企業的發展亦制定并實施了相應的優惠政策,且貿易企業的認定標準同樣處在持續更新的進程之中,這為貿易行業的整體發展以及貿易企業的注冊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以一系列政策為視角,對企業所得稅稅率、扣除優惠、增值稅優惠等等均有一定的涉及,將貿易企業的經營與發展置于很好的市場環境之中。不過需要強調,貿易企業在享受相關優惠和支持政策的過程中,還需要對財務管理及財務核算相關工作的原則予以遵循,切實提高對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確保財務管理工作開展的規范性,這對于企業進一步享受各項優惠政策同樣具有積極意義。
(三)貿易企業實現長遠發展目標的必要條件
新會計準則針對企業所提要求更加嚴格。要想達到長遠、健康發展的目的,企業必須做到對新會計準則要求的嚴格遵循,對自身財務管理工作進行規范,這同樣是貿易企業實現長遠發展的一個必要條件。在貿易企業中,其財務管理工作既對收入與生產成本等的核算予以涉及,怎樣針對不同的核算內容開展科學而又高效的核算工作是當前貿易企業需要重點思考與解決的一個問題。貿易企業的發展以對商品的購銷為重點,故而針對商品購銷費用開展財務核算工作,保證核算的規范性對于貿易企業的今后發展有著直接的聯系。因此,貿易企業必須切實提高對財務管理工作規范性及科學性的重視程度。
四、基于新會計準則的貿易企業財務管理水平
提升策略
(一)強化預算管理及控制工作的開展
新會計準則將“待攤”與“預提”項目取消,進行“長期待攤費用”的設置,以核算工作中的權責發生制為重點,在一定程度上將一年內的預提和攤銷弱化,這是對財務管理工作量的相應減小。新會計準則在一定程度上對企業預算產生影響,因而貿易企業必須進一步合理化完善自身的預算,強化預算管控工作的開展。
在貿易企業內部,財務預算是對各個職能部門進行控制而采用的一個重要手段,有利于企業費用控制、效益提升、成本降低以及資金科學調配等相關目標的達成,同時,還可以發揮出對企業的指導作用,讓其更為有序與高效地開展具體事務。在預算管理工作的強化方面,財務管理部門需要以各職能部門實際業務所需為依據,進行年度費用預算的編制。在固定費用的預算上,多是以過去一年的實際開支為依據,對可預見的變化進行充分考慮,及時做好對預算的調整工作;而針對變動費用,則主要是對業務量和工作量需要進行結合,在此基礎上進行預算的編制。在財務費用方面,主要是財務部門以企業融資計劃為依據而完成預算的編制;針對銷售費用,則需要先由銷售部門將銷售所需確定下來,在此基礎上,與銷售業績相結合對預算加以明確。為了保證預算的編制有足夠的權威性,需要對超支現象進行嚴格控制,若由于有特殊或突發情況出現而必須增加費用支出,需逐級向企業管理層上報,在獲取審批以后才可將部分預算費用支出。另外,企業還應制定與不斷完善獎懲制度,嚴格開展考核工作,獎罰分明。
(二)強化合同研判能力
對財務管理工作人員進行組織,積極學習新收入準則,必要時還要對會計師事務所進行聘請,組織開展具有針對性的培訓工作。基于對新會計準則的全面了解,針對已經簽訂的合同,財務管理工作人員需要進行合同研判,對相關業務條款進行梳理,以企業業務實質為依據確認收入;針對沒有簽訂的合同,財務管理工作人員需要積極做好合同條款設計工作,特別是對于質量和定價等核心條款,更加需要明確合同責任義務的分擔,以此規避企業貿易實質經營收入不能確認的風險。
(三)優化企業資產管理
新會計準則針對固定資產后續支出的確認原則作了相應的調整。對于貿易企業而言,需要與新會計準則相結合,對現行核算內容進行比較,將研究對象以及會計準則等確定下來,此外,還要確定新會計準則對企業資產、負債以及權益等各類要素核算產生的影響。為了實現對新會計準則的順利與高效實施,更好地開展財務管理工作,貿易企業應明確以下重點:一是扭轉以往對固定資產進行單一管理的局面,協同管理固定資產和其他工作,以保證其系統性與統籌性;二是針對固定資產實施動態價值管理,進行動態價值鏈的構建,建立不同盈利的資產組合;三是開展固定資產信息化管理工作,在企業整體層面統一構建信息化系統,針對固定資產實施統一、分類管理。
(四)強化資金管控能力
一方面,進行資金預警紅線的合理設置。加大力度建設企業風險預警機制,與企業自身實際情況相結合,重點分析會對資金流產生影響的風險項目,包括貨幣資金以及應收賬款等,根據金額設置風險預警點,以月度資金預算為基礎,如果預計貨幣資金余額觸發風險預警點,則通過融資、資產變現等手段防范風險,為企業資金鏈的安全性提供保證。另一方面,強化資金籌措能力。貿易企業在進行資金籌集之時,需要針對性地提高資本結構的合理性,保證財務杠桿利用與融資風險管控之間的平衡性,努力爭取銀行方面的信貸支持,同時,做好融資創新,進行多元化融資渠道的拓展。
(五)強化企業所得稅核算及管理
針對企業所得稅核算方法,新會計準則作出相應的調整,用“暫時性差異”將“時間性差異”替代,另外,對“計稅基礎”等相關概念加以運用。暫時性差異有更大的輻射面,時間性差異屬于暫時性差異的范疇,然而暫時性差異則不是時間性差異。所以基于新會計準則的所得稅核算方法對于會計基礎工作所提要求更加嚴格。貿易企業需要對由于各類因素導致的遞延所得稅資產或負債核算復雜性給予高度關注,針對所有資產在各時間段的差異,將具體的記錄工作做好,保證管理常態化、動態化及痕跡化,以此為基礎為遞延所得稅和負債確認的完整性及準確性提供保證。
參考文獻:
[1]王慧娟.新會計準則對企業財務管理會計實務的影響研究[J].納稅,2023,17(10):49-51.
[2]朱曉華.新會計準則背景下企業財務會計管理創新策略[J].經濟研究導刊,2023(03):119-121.
[3]巫紅霞.新會計準則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及優化措施分析[J].中國產經,2023(04):108-110.
[4]鄧聰智.貿易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析[J].當代會計,2020(20):62-63.
[5]賴海榕.試析貿易企業如何完善財務管理并實現價值創造[J].財會學習,2019(31):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