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5日,鮮花電商“花加”用一封全員信宣布企業進入停業整頓階段。
“我們曾一次次尋找機會,但形勢越發嚴峻,公司自去年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過去幾個月,淡季、歷史訂單履約以及銀行還款壓力,導致公司一直入不敷出。迫于無奈,公司決定進入停業整頓階段。”
據公開資料顯示,成立于2015年的花加主打“線上訂閱+產地直送+增值服務”的日常鮮花包月訂閱模式,即每個月送4次,每周送一次的“一周一花”模式,推出的訂閱產品從99元/月~399元/月不等。
另據花加官網公開顯示的數據,花加累計擁有超過1200萬用戶數量,其中付費用戶800萬,覆蓋全國300多個城市的花加,曾在2019年創造出最高單月銷售額達1個億的輝煌紀錄。
而如今,卻只能以一種無奈的口吻宣布自己的停擺。同時,倒下的花加也撕開了鮮花電商浪漫的包裝。市場降溫,賽道內卷,鮮花電商要如何才能維持“花期”?
· 投訴 ·
“鮮花收不到,客服無人回。”9月以來,花加的小紅書賬號收到了大量類似投訴。據悉,9月初,花加在小程序上通知稱,公司“將在9月全面調整供應鏈生產配送模式,因涉及生產倉庫的布局變動造成服務能力受限,在此期間調整為隔周配送(自9月9日開始調整)”。
從每周改成隔周,面對配送時間突然地調整,部分客戶開始懷疑,花加是否出問題了?在“黑貓投訴”平臺,“花加拖延發貨”“花加擅自修改收花日期”的聲音不斷,與之伴隨的還有退款無人處理、電話客服無人接聽等等,累計投訴量超1.2萬條。
對于消費者的投訴,花家內部給出的解釋為:為節省成本對發貨倉進行了縮編,因此影響了配送時間。
而關于客服問題,部分原因是公司與客服人員之間存在一定的薪資糾紛,所以會給外界造成“客服失聯”的印象,后續會更換客服人員,重新回復顧客。目前,進入花加小程序,對話框會出現“客服人手不足不能及時回復,請見諒”的提示。
小編以顧客身份向客服詢問退款事宜,對方稱:“公司業務近期在調整,還沒恢復正常收花,后期發貨還是退款都會給一個答復,具體時間確定后會短信通知。”
除消費者之外,向內看,花加還存在拖欠員工工資,社保公積金無法按時繳納的風險。
一位花加前員工表示,在公司發全員信之前,就已經拖欠了不少員工薪資,“之前說的是9月底之前結清。沒想到趕在承諾好的發薪日之前,公司就徹底擺爛了。”還有員工表示,此前公司已經經歷了大規模裁員,從300多人縮減到了100人左右。
另有加盟商在小紅書上發布筆記稱,“我是6月份看到花加公眾號推送可以加盟的,也在當月交了一筆2萬元的定金,但是一直沒有考慮清楚要怎么開店,突然就傳出9月初花加經營出現問題的消息。”
事后,花加創始人王柯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團隊面臨的問題非常多、非常繁雜,要竭盡全力去改變現狀,挑戰很大。”
“傷痕累累”的花加,似乎離“鮮花會盛開,美好的事物會接踵而來”的夢想越來越遠。
· 夢起 ·
2018年6月,一部以鮮花行業為背景的都市偶像劇《一千零一夜》熱播,該劇的女主是名花藝師,而所依托的企業原型正是“花加”。
花加誕生于創始人王柯的一次旅行中。在歐洲,王柯發現當地居民平日里都有買花的習慣,他們會用買來的鮮花裝點日常生活。王柯在看似尋常的生活習慣中嗅到了商機,萌生了在鮮花賽道掘金的想法。
回國后,王柯便著手在日常鮮花訂閱領域創業。承載著“鮮花加上一切美好的事物”的寓意,花加于2015年正式誕生。
不同于此前國內鮮花消費市場以禮品鮮花為主流的模式,花加更加專注于日常鮮花這一國內尚處于起步階段的市場,其核心產品是日常鮮花訂閱,以按月訂購、花田直采、每周配送的方式觸達用戶。
風口之上,花家起飛。由于日常鮮花訂閱這一市場在國內的空白,2017年,花加在創立兩年后用戶便超過了500萬人,商業版圖覆蓋到了100多個城市,并且實現了收支平衡。
另據花加官方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5月,花加累計注冊用戶數便超過千萬,月發貨量達250萬件,年銷售鮮花3.6億支。
回顧品牌的發展,花加的壯大也離不開資本的助力。花加自成立以來共完成了6輪融資,累計融資金額達到2億元,融資規模和擴張速度均在行業前列。
其中最新一輪為2019年10月21日宣布的B+輪融資,領投方為上海雙創基金投資中心旗下基金,創始人王柯、國灝資本、昆仲資本等老股東參與了跟投,交易金額3500萬元人民幣。
不過,2019年完成B+輪融資后,花加便再未披露新的融資事件。如今走到停業整頓階段的花加,其關聯公司不久之前還被列為被執行人。
企查查信息顯示,花加品牌的全資股東為上海分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分尚網絡”)。2023年9月11日、12日,分尚網絡被列為被執行人,涉及被執行總金額193萬元。花加也于2023年9月5日,被法院強制執行,涉及執行金額51.91萬元。
·" 尋因" ·
“花加作為鮮花電商在創業初期獲得了較快的增長,但在后續發展中遇到了一系列的問題。淡季銷售低迷、歷史訂單履約問題以及銀行還款壓力都對公司造成了負面影響。”財經評論員張雪峰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上述壓力可能導致公司資金鏈緊張,無法維持正常的經營。
“花加的運營模式并不合理。”有業內人士指出,鮮花電商們發展了這么多年,家庭鮮花依然不是國內鮮花市場的主流。
此外,鮮花電商將鮮花配送到消費者手中的每個流程,無論是運輸還是保險,都有極大的不可控因素,也正是這些因素,鮮花電商們的利潤點并不穩定。
而更為重要的,電商巨頭的入局,成為了鮮花電商無法逃避的“生死劫”。2019—2021年期間,盒馬、叮咚買菜、每日優鮮先后開通賣花業務。緊接著,抖音、快手的鮮花直播也逐步成為頂流。
近年來互聯網電商向直播、垂直電商方向發展,原本“花加們”引以為傲的價格優勢,在鮮花直播間打著“原產地發貨”“39.9元3束”的低價情況下已消失殆盡。而電商興起之下,“花加們”培養的用戶消費習慣被蠶食,用戶對品牌并沒有忠誠度,很容易被其他商家的低價帶跑。
“鮮花電商和母嬰電商一樣都是垂直電商,而且鮮花的季節性、區域性、節日性消費特征決定了垂直電商平臺不僅獲客成本高,而且留客成本也很高,加上鮮花品類對履約倉儲要求也很高,這些因素疊加,鮮花電商根本沒辦法實現盈利。”
百聯咨詢創始人莊帥表示,這并不是花加的困境,而是整個垂直鮮花電商平臺的普遍難題。縱觀行業,花加之外,2016年“鮮花電商第一股”愛尚鮮花登錄新三板后連年虧損,直至2019年被強制退市,花點時間也曾在2020年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
·" 出路" ·
“在短視頻、直播電商的發展下,線上鮮花的售賣方式逐漸變得多樣化,其中,鮮花基地以原產地優勢涌入了線上鮮花售賣的戰場,其他平臺如生鮮電商等也拿出了相應的策略,讓市場競爭更加激烈。”
天使投資人郭濤在接受采訪時分析,鮮花電商集體啞火的原因是行業紅利期褪去后,市場競爭加劇,導致利潤空間變小。
不過,形式并非完全悲觀。在花加內部一位業務負責人看來,電商渠道對公司的確有一定的沖擊。“直播賣花、盒馬這種,可以所見即所得,那么肯定會有一些人選擇這種渠道去做。因為培養了客戶用花的習慣之后,他會有多個渠道去選擇。”
“但訂閱花加的用戶,有一些用戶其實是習慣了,所以這部分人群也不會有什么太大的變化。”負責人補充道。
分析師認為,近年來,鮮花企業業務不斷拓寬以及鮮花消費場景逐漸豐富,吸引了更多潛在消費者,未來幾年,鮮花電商市場規模將有望繼續擴大。因此,花加要多角度地挖掘鮮花的交易場景以及其他衍生商品的價值,讓產業鏈更為豐富。
目前,鮮花電商行業的一大問題在于花源尤其是優質花源難以獲得,大型種花基地較為集中,在物流水平不能完全達標情況下,遠程運輸鮮花質量破壞率高。
因此,多渠道跟優質供應商合作是關鍵一環。在保障鮮花質量的前提下,還要避免價格戰,強化自身品牌概念。
鮮花電商們,期待著再次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