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地轉變學校的管理模式,慢慢地讓師生接受東部地區的職業教育理念,我想,幾年后,整個商洛地區的職業教育會在這種慢慢的滲透下,迎來一個新的春天。”山陽縣職業教育中心校長陳福東說。
2022年7月,陳福東等教師響應中組部等八部委發出的教育人才“組團式”幫扶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工作號召,從南京六合中等專業學校來到山陽縣職業教育中心(以下簡稱“山陽職中”)。教育幫扶團隊支教一年多來,山陽職中在這種“慢慢的”教育理念的推動下,發生了哪些改變?
教師:從“躺平”到多勞多得
“山陽職中有兩個突出的問題,一是教師缺編,二是在編教師存在‘躺平’思想。”干多干少一個樣,對教師的工作積極性產生了嚴重的負面影響,這是擺在陳福東面前的一個難題。為此,陳福東提出了解決方案:改革考核機制,用績效工資的再分配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別看教師一年的績效工資不是特別高,但是通過“再分配”,還是可以拉開一定的差距。陳福東介紹,考核標準分為好幾項,其中安全獎、師德獎是固定的,只要教師不犯安全錯誤、沒有師德師風的問題,就能拿到這兩項的績效獎金;此外,學校會根據教師上課課時,分配績效獎金,以此體現多勞多得的管理理念。
隊伍建設:從個人努力到梯隊培養
為了激發教師發展的內生動力,給年輕教師、有上進心的教師提供上升通道,山陽職中確立了教師隊伍梯隊培養的工作計劃,分步驟將學校教師培養成教學骨干、教學能手和學科帶頭人,分批次組織教職員工到外培訓。其中,學校管理層到無錫職業技術學院接受管理干部培訓,班主任到南京六合中等專業學校跟崗學習,骨干教師則在南京對口教育幫扶工作組的幫助下,到南京的職業教育院校參觀學習。
“只要教師能學到一點好的經驗做法,把這一點落實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就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培訓的目的。培訓就像是一個機會,讓一塊石頭掉到了水里,生了漣漪,即使波動還小,但總歸比一潭死水要好。”陳福東說。
學生:從習慣養成到素質提升
接受職業教育的學生與接受普通教育的學生,區別在什么地方?“是學習習慣的不同。”在陳福東看來,職業院校學生在學習習慣、行為習慣養成方面,還有待提高。基于此,山陽職中在高一年級開設勞動實踐課,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接受勞動教育,改善自己的衛生習慣;定期舉行生活習慣技能比賽,讓學生提高整理內務的能力。
同時,學校以體育為切入點,通過開設校內體育社團、組織學生參加各級體育賽事等方式,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展示的舞臺,提高自己的自信心。2023年,山陽職中的學生在山陽縣三人制籃球賽中,同時獲得男子組和女子組冠軍;男子組又在商洛市三人制籃球賽中獲得冠軍,由此獲得了代表商洛市參加陜西省三人制籃球賽的機會。
“學生們正是青春活潑的年紀,不管是讓他們參加節目展演、比賽活動,還是參加棋藝、舞蹈、漫畫等學生社團,重點是讓他們找到自己的愛好和特長,把他們的精氣神提上來。也就是說,通過一個成長點,撬動學生素質的全面提升。”陳福東說。
如今,山陽職中的人才培養理念正在悄然發生變化,越來越多的技能型人才正從這里出發,走向服務地方發展的廣闊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