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式現代化,是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一個關鍵概念,也是中國共產黨新階段的中心任務,即:“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近日,本刊記者(以下簡稱“記”)就相關內容專訪了中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曾長秋(以下簡稱“曾”)。
中國式現代化的科學內涵
記:什么是中國式現代化?
曾:黨的二十大報告特別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
何謂現代化?過去幾百年來學術界對現代化有許多解釋,比如說經濟上的工業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法治化、思想上的理性化、技術上的自動化,等等。對中國而言,現代化走的是自己的道路。早在20 世紀50 年代,毛澤東“以蘇為鑒”,相繼發表了《論十大關系》《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等重要文章,系統闡述了關于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初步構想。1964 年12 月,根據毛澤東的建議,周恩來在三屆人大一次會議上正式提出了包括工業、農業、國防、科學技術在內的“四個現代化”社會主義建設目標。
中國式現代化的性質是社會主義的,關鍵詞就是“發展”二字。而“發展”這個詞匯在黨的二十大報告里出現的頻率,超過了200 次。如果一個國家的制度能夠推動它不斷地向前發展,那它就擁有了實現現代化的能力。
記:您覺得當前我國繼續發展的出路在哪里?
曾:中國近代百年的歷史告訴我們,爭取人民解放和民族復興,一是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二是落后就要挨打,發展才能興邦。
我認為我國繼續發展就是要堅持守正創新、深化改革開放。正如黨的二十大報告所指出的:“全黨同志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絢麗的華章。”
中國式現代化的基本特征
記:什么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
曾:黨的二十大報告還明確指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同時,黨的二十大報告對中國式現代化的基本特征或中國特色寫了五句話,認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我認為這就是中國式現代化本質要求的具體表現。
記:能否就五個“現代化”進行詳細闡述呢?
曾:關于“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國十四億多人口整體邁進現代化社會,規模超過現有發達國家人口的總和,艱巨性和復雜性前所未有,發展途徑和推進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點。我們始終從國情出發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既不好高騖遠,也不因循守舊,保持歷史耐心,堅持穩中求進、循序漸進、持續推進。”當前,中國人口數量超過了西歐3 倍、美國4 倍,中國共產黨率領如此龐大的人口實現現代化,在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這樣一個人口大國實現了現代化,確實能改變世界版圖、創造人類奇跡。因此,它的艱巨性和復雜性確實很多,所應對的困難要作充分估計。比如,推動海量人口從鄉村向城鎮流動這一任務,就超出了所有發達國家以往的經驗。與之相伴的機遇也巨大:從產業上看,它造就了人類迄今為止工業門類最齊全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從需求上看,它造就了中國未來數十年都可不斷深挖的需求潛力;從人才上看,中國的工程師人數之多,也是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的;發達國家用近300 年讓12 億人口進入現代化,而中國用自己的模式只用幾十年讓14 億人走向了現代化。
關于“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我們堅持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著力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堅決防止兩極分化。”共同富裕一頭連著中華民族的“大夢想”,一頭連著每個家庭、每個中國人的“小日子”。習近平總書記最近幾年很關心這件事情,特別是中國發起的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832 個貧困縣全部摘帽,現行標準下近一億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960 萬貧困人口實現易地搬遷,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為全球減貧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后,黨中央特別強調下一步要扎扎實實地推動共同富裕,在中華大地上再書寫全體人民看得見、摸得著、真實可感的生動故事。
關于“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物質富足、精神富有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質貧困不是社會主義,精神貧乏也不是社會主義。我們不斷厚植現代化的物質基礎,不斷夯實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質條件,同時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傳承中華文明,促進物的全面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各國在現代化進程中,不僅要面對科技創新、經濟增長等問題,也要面對物質主義、貨幣文化、享樂主義等社會思潮對精神文明的挑戰。我國要實現的現代化,不僅要普惠千家萬戶,而且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解決發展的瓶頸問題,重點在科技,基礎在教育,關鍵在人才。科教興國,說到底是人才強國。人才的來源靠教育,教育戰線作為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的重要主體,要不斷完善促進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教育體系,深層次服務于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關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無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壞自然必然會遭到大自然的報復。我們堅持可持續發展,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自然和生態環境,堅定不移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像歐洲有些綠黨,經常游行集會,他們也講綠色發展,但他們不是執政黨,沒有能力解決現實問題。我們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把生態文明、綠色發展、美麗中國寫到黨章里、寫到憲法里,表明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堅強決心,即樹立了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講究科學治理、可持續發展。我國通過近十年的奮斗,天變藍了、水變清了,污染減少,空氣清新,做到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關于“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國不走一些國家通過戰爭、殖民、掠奪等方式實現現代化的老路,那種損人利己、充滿血腥罪惡的老路給廣大發展中國家人民帶來深重苦難。我們堅定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站在人類文明進步的一邊,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旗幟,在堅定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中謀求自身發展,又以自身發展更好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近代以來,中國人受到那么多苦難,與一些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的殖民掠奪和殖民擴張分不開。今天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絕不能像資本主義老牌國家那樣通過欺負弱小國家來實現現代化。我們希望通過走和平發展道路,來推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曾長秋,湖南瀏陽人,中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帶頭人,曾任中南大學政治學院副院長。中南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負責人,兼湖南省馬克思主義理論重點學科負責人、省“網絡德育研究基地”首席專家、省黨史學會副會長、省黨史人物研究會副會長、省世界政治與共運史學會副會長、中國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會理事、中國國際共運史學會理事。
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意義
記:怎么深刻認識中國式現代化這一條新道路的時代意義呢?
曾:黨的二十大描繪了新藍圖,即:“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總的戰略安排是分兩步走:從2020 年到2035 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2035 年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就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意義。
記:行看神州大地。您覺得,到2035 年我國將是一番什么景象呢?
曾: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發展的總體目標是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大幅躍升,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邁上新的大臺階,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形成新發展格局,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過程人民民主制度更加健全,基本建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成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文化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再上新臺階,中等收入群體比重明顯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社會保持長期穩定,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全面加強,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在此基礎上,我們再奮斗15 年,祖國的明天將更加美好。“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幾個關鍵詞,就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驗收標準。
中國式現代化既切合中國實際,體現了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也體現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中國式現代化破解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諸多難題,摒棄了西方以資本為中心的現代化、兩極分化的現代化、物質主義膨脹的現代化、對外擴張掠奪的現代化老路,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為人類對更加美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所以說,這是中國共產黨人開創的一條獨立自主、開放包容、符合實際的道路,一條尊重科學、追求協調、全面發展的道路,一條接力奮斗、與時俱進、人民至上的道路。
我們深知盡管前程坎坷,困難重重,好在“堅冰已經打破,航道已經開通,方向已經指明”。只要我們沿著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指明的方向前進,我們就一定能夠順利地到達勝利的彼岸,用兩個15 年實現“兩步走”的目標,即到2035 年初步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到2050 年建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