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們,歡迎來到科幻之旅的第三站——科幻實驗艙!當我們遨游在科幻的世界中時,是否曾被那超越時空的奇妙構想深深震撼?是否也曾希冀擁有那些科技神器,甚至憧憬充滿科技魅力的未來生活?如今,科幻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科幻中的場景已經越來越多地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不信?一起來看看。
未來戰衣和科技食物
外骨骼機器人
電影《流浪地球2》里,硬核機甲賦予了戰士們驚人的力量,讓他們能輕松搬動重物,提高戰斗力。這種戰甲叫作外骨骼機器人。機械外骨骼是一種由鋼鐵的框架構成并且可讓人穿上的機器裝置,關節靈活,像穿衣服一樣方便,它分為人體增強類和醫用康復類兩種,可以彌補人在體能和耐力上的缺陷。人體增強類應用于日常勞動場景,幫助人類“搬磚”,醫用康復類則可以幫助殘疾人進行康復訓練,甚至能讓截癱患者重獲站立行走的能力,這無疑是病患的福音。有了它的輔助,人們可以秒變大力士,能毫不費力地舉起重物。現在,可穿戴式機械戰衣還在不斷發展完善,穿上鋼鐵戰甲便可刀槍不入的場景也指日可待。
培養肉
加拿大女小說家瑪格麗特. 愛特伍的科幻反烏托邦小說《末世男女》中,描述人類為了速食業,通過基因改造,發明出一種在實驗室里生長的雞肉,供應生活所需。現實中,科學家們早已開始在培養皿里培養肉類。培養肉是指用動物肌肉干細胞培養、生產的可食用肉類,是一種新的動物蛋白生產技術。培養肉避開了動物繁衍,理論上與真肉口感無差別。2019 年,南京農業大學的科研團隊用第六代豬肌肉干細胞,經過20 天的培養,制造出了我國第一塊人造培養肉,重達5 克。生產人造肉還有另一條途徑:用大豆、豌豆的蛋白質、氨基酸、脂肪等幾種物質制造出植物肉。這種“素肉”已被大量生產應用,成為素食者的肉類替代品,讓人們不吃肉也可以補充蛋白質,且具有可持續性,還可以減少養殖牲畜家禽帶來的環境污染等問題。
智能生活與出行
智能家居
電影《鋼鐵俠》里,主人公的豪宅中配備電子管家賈維斯,任何家庭服務都可以通過聲控賈維斯和智能識別感知來實現。我們現在其實已經步入全屋智能生活的時代,智能家居市場規模持續增長。在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的結合下,早上起來,智能電飯煲能預熱好早餐,咖啡機煮好了熱騰騰的咖啡;你走到哪里燈就亮到哪里,人離開一段時間,感應燈會自動熄滅;電梯不用按,只需說出要去的樓層就可到達;管家系統會播報當天的天氣,方便你穿衣搭配;掃地洗碗都不用煩惱,有掃地機器人和洗碗機會在預定好的時間代勞;出門后還可以通過手機實時查看家中的情況……科技讓生活更加便捷,不是一句空話。
飛行汽車和無人駕駛
有人喜歡根據科幻小說《仿生人會夢到電子羊嗎》改編的電影《銀翼殺手2049》中提及的飛行汽車,它上天入地來去自由。2009 年3 月,世界首輛飛行汽車在美國實現了首飛,降落后只需按一個按鈕就可將機翼折疊,駛上高速公路。現在,無人駕駛技術正在廣泛運用于各種交通工具。廣州地鐵APM 線就是一條無人駕駛的地鐵線,全長4 千米,分為9 個地鐵站。2023 年7 月,北京市智能網聯汽車政策先行區宣布,正式開放智能網聯乘用車“車內無人”商業化試點。百度智行、AutoX 安途、小馬智行等三家企業的15 輛車獲得上海浦東新區首批發放的無駕駛人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牌照。在未來,大家出行時,也許只需要在小程序中一點,無人汽車就會飛來,將你安全送到目的地。
電子支付
在美國作家威廉·吉布森的朋克類科幻小說《神經漫游者》中,未來世界里的法律徹底禁止了現金交易。中國作家劉慈欣的科幻巨著《三體》也提及,主角羅輯用信用點購買車票。手機支付、電子支付、信用支付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在中國大多數地方,我們不用帶任何現金,只要有部智能手機,從五星級酒店喝下午茶,到菜市場買菜,掃二維碼便暢通無阻。
有些場景里,我們連手機都不用帶,微信刷掌支付,手朝著攝像頭刷下便可乘車;支付寶的掃臉支付,顧客只需站在設備面前,臉對準攝像頭,實現秒結款。還有一種無感支付,收費站出入口通過自動識別車牌,實現自動扣款。在無人超市,沒有收銀臺,消費者進店采購完走出店門,手機會自動收到扣款信息和消費清單,分毫不差。但也有人認為,高科技支付讓生活會失去一點傳統樂趣,比如,爺爺奶奶們過年給小輩們的紅包變成了微信紅包,就少了很多“討紅包”的人情味。
2019 年年末,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數字人民幣開始試點,現在數字人民幣已是央行發行的法定數字貨幣。數字未來已經來到。
科幻作品不僅讓我們對未來充滿好奇,也對現實有著很大的啟發和指導作用。通過科幻作品中的物品和發明,科學家和發明家得到了更多的靈感和啟示,從而實現更多的創新發明。有人說,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相信未來將會有更多科幻作品中的想象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