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讀者們應該聽過“低碳生活”這個詞,為什么要“低碳”?關于這個問題,本文的小作者采訪了清華大學碳中和研究院院長賀克斌教授。今天,我們就和小作者一起感受這位“環保明星”的魅力!
我采訪過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清華大學碳中和研究院院長賀克斌伯伯。賀伯伯在2020年6月入選了北京市第三屆“我是環保明星”——“十大環保明星”名單。雖然他是個大忙人,但他十分和藹可親,大絡腮胡加上滿臉微笑,是我對他的第一印象。
北京今年很熱,最高溫度甚至超過了40℃,媽媽說這是我們沒有控制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量而導致的全球氣候變暖。對此,賀伯伯說:“應對氣候變化是全球共同的責任,要避免災難性的情況出現,必須大幅度減碳。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還處在中高速發展階段,又是14億人口的大國,因此減碳目標不可能一步到位,但是隨著國力的提升,我們不斷增加壓力提升減碳空間。”
賀伯伯還向我介紹了“無廢城市”。對于“無廢”,在固體廢棄物方面,主要要做到“三化”,即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首先是在前端減量,比如,“碳普惠”“光盤行動”、節約用電等都是在前端減量。但這樣還是會產生一些垃圾,所以我們又在做垃圾分類,讓混合的垃圾最大限度地循環利用。而垃圾焚燒是最終無害化處理的一個選擇,但這不應該是主流選擇。
“我覺得應該在大幅度減量的前提下再去考慮末端治理,把控制點放在前端。我們不僅要關注固體廢棄物,還要關注廢水、廢氣、廢熱,這‘四廢’都應該通過‘三化’處理掉,因為它們和碳之間有直接的關聯。如果廢棄物量少了、利用率提高了,那將成為資源增效減碳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承諾力爭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現在要大力發展風能、太陽能發電。另外,目前的電動汽車只能充電,未來設計的電車電池還可以出售電力。”賀伯伯講得深入淺出,讓我對“光盤行動”和垃圾分類的意義有了更多了解。
雖然賀伯伯特別忙,但是他依舊堅持給清華大學的學生們授課,讓更多的哥哥姐姐有機會聽到他講的知識。我很敬佩賀伯伯,希望將來可以成為他的學生,聆聽更多的教誨!
(責任編輯: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