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區縣媒體是最本土化和基層化、與民眾聯系最密切的一級媒體單位,承擔著黨和國家大政方針宣傳、地方資訊傳播、社情民意反映的重要職責。融媒體時代,傳統媒體發展遭受巨大沖擊,建設縣級融媒體中心,是國家媒體融合戰略的重要環節,也是區縣主流媒體實現轉型升級的必經之路。加強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是實現更好引導、服務群眾目標的必然發展方向。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發展是媒體宣傳任務的重要環節,也是信息技術發展對媒體行業發展的重要要求,只有積極開展轉型升級,深化媒體融合,才能促進縣級融媒體中心可持續健康發展。將創新思想融入縣級融媒體中心的融合發展,是適應現代傳播規律和時代發展的有效途徑。在縣級融媒體中心創新發展過程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制約,存在各種各樣的不足和問題,影響了縣級融媒體中心的融合創新發展。
文章在總結縣級融媒體中心在增強黨媒輿論影響力、提高新聞內容質量和盤活區縣媒體資源三方面融合創新發展意義的基礎上,重點從缺少優質內容且同質化現象突出、服務互動性不足兩方面對縣級融媒體中心融合創新發展現狀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基于本土內容優化內容質量、基于民眾需求提高服務互動質量兩條針對性的融合創新發展策略。
關鍵詞:縣級融媒體;融合;創新;發展;探索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3)21-0082-03
區縣媒體融合發展是行業發展趨勢,但縣級融媒體中心在技術、資源及人才等方面與上級媒體均存在較大差異,要實現高質量融合創新發展,面臨極大的挑戰和難題。與此同時,縣級融媒體中心發展也具有貼近民眾和基層、更易與民眾互動等諸多優勢,縣級融媒體中心要明確自身定位,貼合社會民眾需求,加強創新轉型,不斷探索走出一條具有地域特色的融合發展之路。
在頂層設計的逐漸完善之下,媒體融合下沉發展趨勢日漸明朗,建設縣級融媒體中心的重要性也被一再強調??h級融媒體中心是基于對區縣廣播電視、新媒體中心、報刊等資源的整合形成的融媒體平臺,能夠發揮媒體、政務、黨建、增值和公共服務等諸多功能[1]。縣級融媒體中心的主旨是輿論引導、內容生產和技術支撐。其中,以升級轉型為主的技術驅動成為其核心競爭力,并通過平臺建設與融合發展實現了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凝聚力的提升[2]。
(一)增強黨媒輿論影響力
區縣級行政區域民眾在媒介素養方面存在一定不足,對自媒體、營銷號等發布的各類信息缺乏辨別力,易被誤導煽動,甚至造成一定的社會混亂[3]。再加上報刊、廣播、電視等區縣傳統媒體相較新興媒體,其新聞生產方式和質量、傳播模式等均不具備較高競爭力,不利于黨的聲音向群眾中傳遞,也不利于突發事件中社會輿論的有效控制,影響社會穩定和諧[4]??h級融媒體中心的融合創新發展,能夠助力媒體融合發展和傳播體系逐漸完善,增強黨媒在社會輿論中的影響力,大大縮短黨和群眾的距離,避免謠言和不實新聞傳播擴散。
同時,縣級融媒體中心的融合發展可以打破媒體間的界限,構建融合新機制與傳播體系,快速啟動省市區三級聯動,高效應對重大突發事件[5]。
(二)提高新聞內容質量
隨著縣級融媒體中心融合創新發展的不斷深入,能夠不斷促進區縣媒體的新聞生產和傳播創新,基于融合發展,能夠不斷拓展新聞素材信息來源和新聞產品影響范圍,大大提高了新聞產品內容的豐富性[6]。與此同時,縣級融媒體中心通過入駐今日頭條、抖音等新媒體平臺,可進一步了解受眾需求喜好,在社會新聞、政務宣傳等新聞內容的基礎上,發揮新媒體平臺技術優勢,實現新聞內容轉型升級,更好地滿足社會民眾的多樣化新聞需求。
(三)盤活區縣媒體資源
縣級網站、“兩微一端”等均是區縣媒體平臺的重要建設內容,區縣媒體平臺既是區縣單位用于政策、新聞發布的平臺,又是基層政府接受民眾監督、了解民情的重要渠道,是現代化傳播體系的重要構成[7]。但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制約,區縣媒體的發展速度過于緩慢,缺乏活力,而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媒體融合突破了不同媒體平臺間的界限,為區縣媒體打破困境提供了暢通渠道。
縣級融媒體中心相較中央媒體和省級媒體,在了解當地民眾需求喜好、與民眾互動方面具有更加突出的優勢,在推廣宣傳新聞內容的同時,能夠有效盤活自身媒體資源,進一步拓展縣級融媒體中心發展空間[8]。
(一)缺少優質內容且同質化現象突出
一是傳播內容單一性突出??h級融媒體中心的節目內容在豐富性方面存在劣勢,再加上現代媒體市場的巨大沖擊,其生存空間愈加狹窄,缺少優質傳播內容和同質化現象突出,成為縣級融媒體中心融合創新發展存在的重要問題之一。分析縣級融媒體中心媒體矩陣發現,報紙、電視臺及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存在嚴重的內容重合現象,且欄目設置也有所重合,經常出現一次新聞信息采集、多次重復發布的現象,雖然新聞信息表現形式存在差異,但其實質內容是一樣的[9]。同時,新聞內容的很大一部分直接引用政府部門相關會議內容,缺乏閱讀性和吸引性,社會民眾對其的關注度嚴重低于對民生新聞的關注度?,F階段很多縣級融媒體中心的融合發展僅實現了優化信息傳播渠道的目標,傳播內容的優質性、創新性、趣味性和可讀性有待進一步提升,當前,很多區縣媒體將傳播重點放在本地資訊方面,缺少原創內容,傳播內容有限。
二是缺少地域特色。我國各個地域均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文化價值,目前縣級融媒體中心融合發展過程中,在文化方面的投入力度遠遠不夠,缺乏對地方特色文化的深入發掘與傳播。從整體來看,縣級融媒體平臺發布的有關地方歷史文化的內容數量、篇幅均較少,也沒有固定的發布時間,未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10]。
三是新聞表現手段單一。融媒體背景下,新聞表現手段日漸多元化,各種新媒體手段層出不窮,文字、視頻、直播、動畫、動圖等均成為有效傳播新聞信息的表現形式,靈活運用多元化的新聞表現形式是提高新聞信息傳播影響力的重要途徑。但是,目前很多縣級融媒體中心生產的新聞產品表現形式單一,僅使用文字、“文字+圖片”的簡單模式,難以向受眾提供沉浸式閱讀體驗,甚至存在很多直接從視頻新聞中截取圖片的現象,大大影響了新聞產品的整體質量和傳播效果[11]。
(二)服務互動性不足
一方面,作為區縣內官方媒體,大多數縣級融媒體中心將政府宣傳作為主體功能,而很多民眾對政策性信息缺乏興趣,縣級融媒體中心受關注度一直不高,再加上年輕群體更傾向于通過互聯網獲取傳播各類信息,進一步降低了當前縣級融媒體中心的社會影響力[12]。雖然一些縣級融媒體中心上線了很多新媒體平臺,并積極入駐抖音、微信視頻號等平臺,但其發布內容與其他平臺重復過多,和用戶缺乏有效的溝通互動。部分工作人員對用戶黏性和受眾數量不夠重視,僅將特定平臺或傳播渠道的內容發布認為是工作任務,區縣媒體平臺用戶關注數量和傳播內容熱度普遍偏低[13]。
另一方面,部分縣級融媒體中心在運營過程中,沒有正確認知融媒體發展優勢,忽視了線上線下間的信息傳播聯通。以直播帶貨助力農產品銷售為例,雖然很多縣級融媒體中心報道了很多類似的助農活動,但融媒體中心僅作為報道記者的角色參與,未主動組織承辦相關活動,在協助推廣宣傳方面,縣級融媒體中心對地方農戶的助力作用有限[14]??h級融媒體中心在信息服務方面存在較大欠缺,未對基層社會民眾提供多樣化的信息服務,進而推動地方經濟文化發展。
(一)基于本土內容優化內容質量
一是要深挖地方特色。縣級融媒體中心首先要廣泛搜集了解地區內社會民眾的新聞內容需求偏好、關注重點、內容接受水平等信息,基于此,面向不同受眾群體傳播針對性新聞內容,實現理想的信息傳播效果。其次,縣級融媒體中心要深挖地域文化資源,生產具有品質、深度和人文關懷的新聞報道,廣泛傳播地方文化意識和生命力,將本土化基因植入縣級融媒體中心的融合創新發展之路,利用本土化形式呈現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官方形象,提升社會民眾理解度與接受度,增強受眾黏性[15]。
二是要打造品牌特色,構建媒體地域生態??h級融媒體中心要明確自身定位,發展品牌特色,塑造地方化媒體形象,通過權威精準的新聞信息和地方特色化解讀,形成自身特色。另一方面,縣級融媒體中心要把握爆款新聞產品的打造重點,提升社會民眾關注度,如針對特殊時間節點策劃熱點新聞事件,多角度開展全方位宣傳,在民眾心中有效植入縣級融媒體中心平臺形象。同時,針對微信、廣播等不同平臺,要靈活采用多樣化的傳播形式,使新聞內容更加深入人心。此外,針對國家政策、地方熱點等權威信息的傳播,要積極拓展直播、短視頻、Vlog等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增強新聞產品的互動性與價值性,提高社會民眾對縣級融媒體中心的依賴度和信任度[16]。
(二)基于民眾需求提高服務互動質量
縣級融媒體中心和社會民眾間具有天然的密切聯系,堅持走群眾路線是縣級融媒體中心創新融合發展的必然選擇。
第一,要明確社會民眾和區縣媒體間的關系。新媒體平臺的不斷涌現,為社會民眾參與、監督社會治理提供了越來越多的平臺。對縣級融媒體中心而言,在創新融合發展過程中,要持續平衡媒體專業生產與群眾自發生產間的關系,確保新聞信息的真實性和客觀性,塑造自身公信力和權威形象。另一方面,要廣泛收集社會民眾的建議想法,了解當下民眾生活工作特征,以民眾關注熱點為服務重點,在融媒體平臺上傳播的思想輿論也要和社會民眾密切相關,解決民眾關心的普遍問題[17]。在新聞產品生產過程中,要從受眾角度出發,將受眾納入新聞生產體系,提高新聞信息服務的針對性和目的性。
第二,縣級融媒體中心要審慎處理融合發展和服務民眾間的關系。縣級融媒體中心的融合創新發展重點在于自身信息傳播功能和民眾服務功能間的結合,在融合發展中達成“新聞+服務”目標。
縣級融媒體中心的發展在實現創收目標的同時,要堅守正確價值觀,為民眾提供多元化和個性化的信息服務??h級融媒體中心管理和工作人員,也要與時俱進,形成跨界多元化的思想理念,對線上線下進行協同跨界經營管理,深化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間的融合,構建具有區縣特色的融媒體中心,為社會民眾打造兼具新聞傳播和信息服務功能的平臺,真正引導民眾、服務民眾。
縣級融媒體中心作為一個綜合性服務平臺,隨著不斷融合創新發展,基層新聞生產效率將不斷提升,為區縣內民眾提供暢通發聲渠道,完善區縣治理體系。隨著5G時代的來臨和發展,縣級融媒體中心面臨著更加多元化的發展機會與挑戰,對此應抓牢發展機會,構建地方特色文化生態,講好地方故事,不斷探索融合創新發展道路,更好地滿足社會民眾信息需求,完善信息服務。
參考文獻:
[1] 董夢倩.新媒體時代縣級融媒體中心創新發展路徑研究:以河北正定縣融媒體中心為例[J].視聽,2023(10):150-153.
[2] 朱婧薇,張巨才.縣級融媒體中心提升引導、服務能力面臨的問題和對策[J].傳媒論壇,2023,6(19):51-53.
[3] 郭志輝,黎柏添.技術引領媒體融合創新與智媒體發展:以廣州市番禺區融媒體中心“一云多廚房”融媒體云平臺為例[J].廣播電視網絡,2023,30(9):36-38.
[4] 鞏蓓.臨河區融媒體中心 深耕內容生產 擴大媒體影響力[N].巴彥淖爾日報(漢),2023-09-19(005).
[5] 都海虹,朝博.縣級融媒體中心的綜合服務功能開發與實現路徑[J].新聞世界,2023(9):64-67.
[6] 陳娟,袁思雨,梁曉輝,等.媒體深度融合背景下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困境及對策分析[J].新聞研究導刊,2023,14(17):8-10.
[7] 郝雯婷,張穎.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J].文化產業,2023(24):49-51.
[8] 李金印.縣級融媒體中心媒體融合路徑探索:以莘縣融媒體中心為例[J].全媒體探索,2023(8):100-101.
[9] 雷雨.縣級融媒體中心在基層輿論引導中的作用及傳播策略[J].新聞文化建設,2023(16):178-180.
[10] 王繼.以表達創新提升主流媒體的傳播影響力:兼談資陽融媒體中心融媒傳播改革實踐[J].城市黨報研究,2023(9):41-46.
[11] 周建.區縣黨媒塑造主流輿論新格局之路徑探析:以重慶市九龍坡區融媒體中心的實踐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23,14(16):94-96.
[12] 鄭永佳.融字當先:短視頻盛行下的縣級融媒體發展研究:從永春縣融媒體中心談起[J].記者搖籃,2023(8):72-74.
[13] 陳紅賓.智媒體背景下區縣融媒體中心的內容創新路徑[J].東南傳播,2022(10):21-22.
[14] 王建,耿秀偉.融媒直播賦能區縣融媒體中心傳播力提升:以桓臺縣融媒體中心“三屏一聲”為考察對象[J].現代視聽,2022(05):76-79.
[15] 劉慶瑜.區縣融媒體中心建設策略初探:以“潼南經驗”為考察中心[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41(1):27-36.
[16] 楊睿.區縣電視臺融媒體中心建設的進程與困境:以長安電視臺為例[J].青春歲月,2021(16):26-27.
[17] 馬玉平.拓展融合平臺 提升服務水平:靖遠縣融媒體中心打造“融媒體+網格化”[J].中國報業,2023(11):76-77.
作者簡介 劉嘯兵,主任記者,青島市城陽區融媒體中心電視專題部主任,研究方向:電視專題片、網絡短視頻、媒體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