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的不斷提升,作為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重要舉措——縣級融媒體中心,在發揮基層治理功能方面富有成效。2019年,由中宣部和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聯合發布的《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規范》中明確指出,縣級融媒體中心不僅應發揮好基層媒體的媒介功能,還應積極拓展“新聞+”功能,成為基層社會治理的樞紐和打通基層社會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在具體參與基層治理實踐的過程中,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以下簡稱“巴州”)縣級融媒體中心能夠充分結合自身特色,搭建多元化的全媒體矩陣平臺,最大限度發揮地緣優勢,強化服務理念,為巴州基層社會治理工作添磚加瓦。需要注意的是,縣級融媒體中心作為基層治理的重要生力軍,還應充分關注當前存在的突出問題,只有明確發展方向,才能更好地為基層治理服務。在大力推進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戰略背景下,如何提升其參與基層治理的實踐效率,值得深入思考。因此,文章以巴州縣級融媒體中心為例,從基層社會治理角度出發,通過實地走訪與查閱資料的方式,探討縣級融媒體中心在參與基層治理過程中存在的經驗與不足,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優化建議,以期推動縣級融媒體中心更好地助力基層治理實踐。
關鍵詞:巴州;縣級融媒體中心;基層治理;平臺;實踐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3)21-0107-03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2022年度新疆科技學院產教融合與新商科發展研究中心科研基金資助項目“巴州地區縣級融媒體中心參與基層治理的實踐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22-KYPT05
(一)搭建多元化的全媒體矩陣
巴州作為全國陸地面積最大的地級行政區,下轄庫爾勒市、若羌縣、博湖縣、尉犁縣、焉耆回族自治縣、且末縣、輪臺縣、和靜縣、和碩縣共八縣一市。在大力響應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背景下,巴州各縣市認真落實“全疆一張網”的頂層設計,積極連接“石榴云”平臺,并在不斷整合本地優勢媒體資源的基礎上,主動與各大新媒體合作,把握先機,奪取輿論宣傳陣地,從而形成了廣播、電視、網站、官方微信微博等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優勢互補,多元立體的全媒體矩陣平臺[1]。如尉犁縣作為全疆6個融媒體中心建設“點亮工程”縣市之一,通過尉犁電視臺、尉犁廣播電臺、“尉犁新視角”官方抖音等平臺的結合,實現了聲、屏、報、網、端全媒體深度融合。尉犁縣融媒體中心借助多種渠道、多樣終端的發布能力,使其真正成為基層社會重要的新聞宣傳陣地、政務發布平臺、服務群眾窗口、聯系黨群關系的關鍵紐帶,從而打通了連接當地各族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二)發揮地緣優勢,正向宣傳引導
巴州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南部,與多個省份相連,區位優勢明顯。作為全國最大的地級市,巴州共有41個民族。相關資料顯示,截至2022年底,巴州常住人口為149.85萬人。面對人口基數大、多民族聚居的環境,巴州縣級融媒體中心更應積極主動發揮地緣優勢,加強正向宣傳引導,充分利用多元化平臺及時傳遞上級政策,借助科技手段促進基層社會治理信息化,不斷增強政策措施宣傳的吸引力、感染力、影響力。例如,位于天山南麓焉耆盆地腹心的焉耆回族自治縣,作為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地,積極利用“焉耆零距離”微信公眾號轉發惠民便民政策最新變化的文件以及官方解讀的相關文章,不斷提高政策知曉率,使本地各族群眾能夠及時準確地了解相關情況。“互聯網+”時代,巴州縣級融媒體中心找準自身定位,積極發揮地緣優勢,通過對國家和地方政策的及時正向宣傳,進一步推動工作的落實,從而實現了高效有序的基層社會治理[2]。
(三)強化服務基層治理“最后一公里”
引導民眾、服務民眾是縣級融媒體中心的核心定位[3]。隨著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的迭代進步,各類新興媒體不斷涌現,對縣級融媒體中心而言,在激烈的媒介市場競爭中,不僅要關注公共價值,還應考慮自身市場競爭力的提升[4]。因此,縣級融媒體中心要充分發揮好服務者的角色,真正為民眾提供實質性的便利,從而打通基層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作為基層主流輿論陣地,縣級融媒體中心只有用心服務好民眾,才能更好地發揮引導作用。對此,縣級融媒體中心要從根本上做好服務工作,立足于本地區民眾,為民眾的生產生活提供實質性的服務[5]。
當前,巴州縣級融媒體中心積極推進服務能力建設,與地方政府部門深度融合,推動基層治理方式創新發展。如“博湖零距離”將違章、公積金、惠民補貼、天氣等查詢功能鏈接到政務微信公眾號上,讓民眾通過手機即可了解相關服務信息,從技術層面推動服務群眾的行政程序優化。要建設和發展縣級融媒體中心,就要緊緊圍繞“受眾中心”的理念,貼近受眾,以優質的服務打通基層治理的“最后一公里”[6]。
(一)內容需不斷優化
內容生產是縣級融媒體中心參與基層治理的重中之重。如何在新媒體環境下強化輿論引導力、提升基層治理水平,關鍵在于能否生產出優質、原創、以用戶為中心的高質量作品[7]。縣級融媒體中心在內容生產過程中要達到“以情動人”的成效,但由于“去中心化”的內容生產機制尚未形成,因此在相關內容的傳播方面仍未完全突破單向宣傳的思維定式,很容易成為上級媒體內容的再生產工具,導致真正服務民眾所需、解決民眾所難的報道內容相對較少[8]。近年來,隨著技術的更新以及體制的完善,縣級融媒體中心得到了較快的發展,雖然出現了很多優秀的作品,但仍存在部分縣級融媒體中心盲目照搬中央、省、市級報道內容,這就容易造成內容貼近性不足,從而導致受眾黏性不強,傳播效果不佳。
(二)技術平臺需完善
技術是推動縣級融媒體中心參與基層治理的主要抓手。技術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基礎建設、平臺搭建、功能設置等重要方面[9]。在媒體轉型、融合的大趨勢下,部分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基礎平臺雖然已基本搭建完成,但后期的持續維護仍存在一定的困難[10]。受多方因素的影響,現階段的技術平臺并不能較好地滿足媒體融合發展的需要。例如在資金投入方面,我國西部地區縣級融媒體中心在技術平臺上的資金投入,相較于東部地區來說,存在一定的差距。資金投入的多少會給縣級融媒體中心的長期發展帶來較大影響。此外,在技術平臺使用的培訓方面,目前一些縣級融媒體中心的開展頻率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定期化的培訓制度尚未正式形成,部分新聞工作人員缺乏對新媒體技術的掌握,存在對新設備、新系統使用不熟練的情況,導致工作效率不高。
(三)人才隊伍建設問題較為突出
人才隊伍是縣級融媒體中心參與基層治理的關鍵因素。縣級融媒體中心在招聘人才的過程中,與省級新媒體平臺相比,往往不占優勢。在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過程中,人才是發展的核心,而人才往往也是其面臨的薄弱一環。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對縣級融媒體中心的人才隊伍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11]。媒體融合過程中須儲備大量的人才資源。但部分縣級融媒體中心受經費投入有限、管理機制僵化等多方因素的影響,人員老化及人才流失現象較為嚴重,專業型人才相對匱乏。現階段,縣級融媒體中心的人才綜合素質及能力并不能很好地滿足其發展需要,人才隊伍建設情況不容樂觀。
(一)找準自身定位,打造協同治理新格局
基層社會治理作為國家治理的重要基石,必須引起足夠重視。作為基層社會治理有機主體的縣級融媒體中心,是黨和政府聯系人民群眾不可或缺的關鍵性因素。找準自身定位是縣級融媒體中心應明確的首要目標,在參與基層治理的過程中,要從國家治理的宏觀角度著手,將媒體屬性、政治屬性、社會屬性和經濟屬性放在同等重要位置考慮[12]。讓其基層社會治理主力軍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打造協同治理新格局。與此同時,作為社會基層治理的重要力量,縣級融媒體中心還應該在匯集社會多方力量的同時,不斷拓展自身的服務領域和服務方式,努力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有效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效能。
(二)堅持“內容為王”,挖掘本土特色內容
優質內容生產戰略是縣級融媒體中心發展的核心定位。一直以來,“內容為王”是媒體業界所達成的共識。雖然媒介技術的更新迭代在引領媒體發展,但脫離內容的技術革新是毫無意義的。在新聞實踐活動中,縣級融媒體中心的記者可以充分發揮貼近受眾的優勢,更易獲取鮮活、生動的新聞素材,從而創作出引發受眾強烈共鳴的好內容、好報道。
作為縣域內最權威的信息發布平臺,縣級融媒體中心應積極挖掘本土特色內容,創新內容呈現形式,摒棄以“等靠要”為主的轉發其他媒體信息的落后思想[13]。盡可能發揮自身在縣域治理過程中的地緣、人緣和資源優勢,增強內容生產和傳播過程中的用戶思維意識,借助大數據網絡調查分析本地用戶的信息接收習慣和瀏覽偏好,發現本地大多數受眾共同關心的熱點、痛點問題,然后進行有針對性的策劃,不僅要制作出接地氣、有溫度的融媒體產品,更要用心講好本地故事,傳播好本地聲音。
除此之外,縣級融媒體中心從業人員也應該強化自身的新媒體思維,認識到好的內容也需要好的傳播渠道,才能取得更好的傳播效果,要不斷借助新媒體技術生產受眾喜聞樂見的新媒體交互產品,這樣在傳播信息的同時,能夠更好地增強受眾的參與感和體驗感,從而在增強用戶黏性的同時,提升自身傳播力和影響力。
(三)優化人才隊伍,打造基層治理傳媒生力軍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媒體競爭關鍵是人才競爭,媒體優勢核心是人才優勢”。不難看出,人才已經成為影響媒體發展的重要因素。作為基層治理的重要力量,縣級融媒體中心更要明晰這一認知,在人才儲備、內培和外引等隊伍建設方面加大投入力度,為自身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14]。在創新人才培養制度方面,縣級融媒體中心應打破“鐵飯碗”的思維模式,逐步構建科學合理的崗位晉升機制、績效考評制度以及對一線采編人員實行“數量+質量”的考評獎勵機制,最大限度地激發媒體工作人員的積極性[15]。在引進人才的過程中,要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采取分級分類的公開招聘方式,結合自身需求,采取多樣化的招聘形式,從而引進更多優秀人才。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具備規劃性、科學性的培養工作更有助于縣級融媒體中心鍛造出一支過硬的人才強隊。縣級融媒體中心應加強與地方高校的交流與合作,將人才培養的步驟前置,實現人才的聯合培養,提前做好人才儲備工作。此外,要以能力提升為目的,常態化開展“大練兵、大比武”活動,將創優工作列入部門年度考核,進一步激發從業人員的自信心,從而提高專業素養。
建設和發展好縣級融媒體中心,不斷提升基層治理效能,打造群眾參與的重要平臺,對于加強黨委政府與民眾之間的聯系發揮著關鍵作用,有利于將民眾的所思所想所盼及時與黨委政府的積極作為對接起來,建立強大堅實的執政基礎。總而言之,在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過程中,縣級融媒體不僅要積極發揮地緣和人員優勢,更應該明確自身定位,在創新內容的前提下改革機制,充分發揮自身的服務功能,在發揮自身新聞信息傳播作用的過程中,推動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助力地方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參考文獻:
[1] 申雨弘.縣級融媒體中心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創新路徑[J].西部廣播電視,2023,44(6):215-217.
[2] 李琳.新疆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策略研究[D].武漢:湖北大學,2020.
[3] 鄭亮,馮旭宏.縣級融媒體與民族地區基層治理:以新疆庫車為例[J].中國出版,2020(16):22-27.
[4] 許慶光.如何更好引導群眾服務群眾:新疆推進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思考[J].傳媒論壇,2020,3(18):165-166.
[5] 武運波,張婕.新疆縣級融媒體中心可持續發展路徑探析[J].新聞世界,2022(8):37-42.
[6] 吐瑪熱斯·艾斯卡,盧曉華.新疆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存在的問題與調試對策[J].新聞文化建設,2021(18):8-9.
[7] 王晨光.縣級媒體融合發展的困境與路徑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21.
[8] 曹月娟,陳泓儒.縣級融媒體中心全媒體傳播矩陣發展研究[J].教育傳媒研究,2023(5):9-13.
[9] 薛洋瑤,路建寧.在新媒體環境下建設縣級融媒體中心[J].文化產業,2023(24):58-60.
[10] 張愛平.縣級融媒體中心內容建設的探索與思考[J].全媒體探索,2023(8):106-107.
[11] 盧旭.縣級融媒體中心助力基層社會治理的問政模式[J].傳媒,2023(15):33-35.
[12] 鄢建鵬.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發展策略研究[J].西部廣播電視,2023,44(14):219-221.
[13] 李斌.新媒體時代縣級融媒體中心發展路徑探索[J].新聞文化建設,2023(13):131-133.
[14] 鎖琴.縣級融媒體中心人才隊伍建設困境與出路探究[J].新聞研究導刊,2023,14(13):90-92.
[15] 曹素貞,段衛里.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模式、路徑與前瞻[J].青年記者,2023(12):86-88.
作者簡介 邰星星,講師,研究方向:媒介經營與管理、融合新聞學、廣播電視新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