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縣級融媒體中心作為我國基層主流媒體,肩負著黨和人民喉舌的使命。作為貼近群眾的“最后一公里”,縣級融媒體中心具有本地性和接近性的天然優勢,是連接政府與群眾的橋梁與紐帶,也是地方政府加強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平臺。它能夠有效凝聚基層社會發展共識,促進政府工作有效落實,為基層群眾提供定向服務,對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起到關鍵性作用。隨著媒體融合發展不斷深入,縣級融媒體中心在技術和體制上已經較為成熟,為其在社會治理中不斷發揮作用提供了強力支撐。如何發揮縣級媒體傳播優勢將黨的聲音真正傳遞到群眾中,如何在互聯網時代加速轉變縣級媒體在社會中承擔的角色,是縣級融媒體中心在參與社會治理實踐過程中需要探索的新問題。文章解析湖北省南漳縣城鄉治理“隨手拍”活動的成功經驗,旨在為縣級融媒體參與基層社會治理提供借鑒。通過該活動的開展,南漳縣融媒體中心在發揮新聞媒體功能、壯大基層主流輿論陣地的同時,依托數據和資源的整合,搭建起一個能夠讓群眾直接參與城鄉治理的線上平臺,有效激發廣大群眾參與基層治理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形成了政府部門、社會各界、基層群眾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縣級融媒體中心;基層社會治理;線上平臺;“共建、共治、共享”
中圖分類號:D630;G2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3)21-0110-03
隨著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社會治理模式正從單向管理向雙向互動轉變,從線下向線上線下融合轉變,從單純的政府監管向更加注重社會協同治理轉變。這提示人們,創新基層社會治理要更加注重發揮縣級融媒體中心在信息傳播和組織動員等方面的作用[1]。2018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要扎實抓好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更好引導群眾、服務群眾”[2],這為縣級融媒體中心多元化參與基層社會治理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2021年以來,湖北省南漳縣融媒體中心在縣委、縣政府支持下,主導開展城鄉治理“隨手拍”活動,探索實踐縣級融媒體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新路徑。“隨手拍”活動依托當地最有影響力的微信公眾號“南漳發布”搭建線上平臺,面向全縣征集城市管理和鄉村治理中存在的9類突出問題,全縣74個部門(鎮區)參與整改,解決了一大批老百姓急難愁盼問題,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得到顯著提升。
“隨手拍”活動從收集問題到精準轉辦再到媒體反饋,形成工作閉環,初步構建起了社會治理一體化平臺[3],搭起了黨委政府與群眾之間的“連心橋”,得到了黨委政府肯定和人民群眾好評。
(一)以融媒體中心為主導,建立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工作體系
1.明確主體責任。城鄉治理“隨手拍”活動,由南漳縣委、縣政府推動,縣級融媒體中心負責平臺建設、問題收集、轉辦、反饋等具體工作。縣政府督查室、城管執法局、住建局、公安局、資規局、農業農村局、生態環境局、交通運輸局、供電公司和各鎮(區)人民政府等74個部門(鎮區)共同成立城鄉治理“隨手拍”工作專班,明確專人及責任,共同完成此項工作。
2.設定激勵辦法。為激發群眾熱情,發揮群眾力量,南漳縣政府專門劃撥了資金,保障活動開展。凡是參與城鄉治理“隨手拍”的個人,每上傳一條有效線索,即可獲得2~10元現金紅包。
(二)以技術為保障,建成簡明快捷、便于操作的融媒平臺
“隨手拍”線索征集平臺設置在擁有10萬以上粉絲的微信公眾號“南漳發布”上,平臺面向廣大人民群眾征集城市管理和鄉村治理中存在的問題線索,設置了9類城市管理和鄉村治理突出問題板塊,主要包括市容市貌管理、環境衛生管理、園林綠化管理、違反城市規劃管理、市政設施維護、城市交通管理、公共交通、城市路燈、農村非法毀林、非法采礦(砂)、非法占地、非法捕魚、焚燒秸稈等方面。市民直接點擊“南漳發布”微信公眾號底部菜單“隨手拍”即可進入“南漳縣城鄉治理隨手拍”小程序,上傳相關圖片或視頻線索,并附上簡要文字說明,填寫姓名、聯系電話、地址,提交上傳。操作簡便快捷,一看就會。
(三)以結果為導向,強化重心下移、權責下沉的問責機制
南漳縣融媒體中心通過全媒體平臺公開有獎征集“隨手拍”內容,并根據輕重緩急程度將篩選的“隨手拍”內容轉辦各責任單位。各責任單位根據職責,處理所涉及問題,并在5個工作日內向縣級融媒體中心反饋處理結果。在處理較大問題時,與縣級融媒體中心聯系拍攝處理過程。對于不在職責范圍內的問題,根據轉辦單位回復的建議,再次轉辦。對于暫時無法解決的問題,登記匯總后報縣政府督查室研究處理。同時,縣級融媒體中心對“隨手拍”問題及處理結果,通過“云上南漳”APP、“南漳發布”微信公眾號等媒體平臺所開設的《隨手拍》專欄向大眾反饋。縣政府督查室對“不作為”“慢作為”部門進行通報和追責,以群眾參與、社會監督、公開曝光等形式,倒逼問題解決,形成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閉環。
在“隨手拍”活動開展過程中,由于有的問題屬于歷史遺留難題,有的問題處理難度較大,有的問題辦理過程復雜,所以對于部分問題不能及時處理到位。針對這些情況,南漳縣融媒體中心積極向縣政府建議,從以下四個方面解決問題:
第一,縣政府在預算中安排“隨手拍”活動專項資金。在保障日常解決問題開支的同時,通過以獎代補,對解決問題速度快、質量高、效果好的單位進行獎勵。
第二,建立綜合協調機制。由縣政府督查室牽頭,建立各責任單位相關負責人參加的工作聯系群組,針對職責劃分不明確的問題,由縣政府督查室直接指派責任部門認領相關任務,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第三,建立定期通報制度。每季度對“隨手拍”問題辦結情況進行梳理總結,由縣政府督查室通報,督促工作落實落細。
第四,制定考核獎懲辦法。將“隨手拍”辦理情況納入縣政府年終綜合考核,與各責任單位的年終評先、獎懲等直接掛鉤。
(一)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
“隨手拍”活動開展以來,廣大群眾踴躍參與,積極反映問題,共收到有效問題821條。各相關單位迅速整改、積極回應社會關切,821個老百姓急難愁盼問題全部得到解決。極大增強了政府部門的公信力,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也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高度肯定。該活動經驗被新華社、湖北日報、學習強國、長江云等多家媒體報道推廣。2022年,在襄陽市“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百佳案例評選中,《城鄉環境“隨手拍”探索治理新路徑》獲評一等獎;在“2022年湖北省媒體融合創新案例評選”活動中,《“媒體+服務”的生動案例:南漳縣融媒體中心參與基層治理展作為》榮獲“服務群眾類最佳案例”“網絡人氣獎”兩項大獎,因為這一案例,“南漳發布”微信公眾號被湖北省委網信辦評為“2022年度百佳新媒體賬號”,被襄陽市委網信辦評為“優秀新媒體賬號”。
(二)探索了媒體參與社會治理的新路徑
“隨手拍”平臺包括74個入駐部門(鎮區)、匯集26個業務信息系統,構建起一個大數據平臺,擴大了部門、群眾共建、共治、共享的參與面,基本實現了社會治理一體化運作[4],有效破解了社會治理中“看得見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見”的難題[5]。在此基礎上,探索了“媒體+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層社會治理新路徑,用“時間存折”鼓舞和激勵人們互幫互助,一大批基層群眾身邊的急事、愁事、小事得到解決。
所謂“時間存折”,就是為增強群眾參與志愿服務的儀式感、榮譽感,設計了與銀行普通存折大小相仿的“時間存折”,將志愿者參與志愿服務的時間、項目、時長等在實物“存折”上登記,并在村(社區)電子管理臺賬中“存儲”。按照志愿服務時長進行積分(1小時積1分),積分可以用來兌換物品或服務,并作為評先表模的依據之一。“時間存折”機制充分激發了志愿者和群眾參與村(社區)事務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群眾通過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群眾自治良性互動[6]。
(三)擴大了媒體的社會影響力
“隨手拍”活動良好的社會效應進一步提升了南漳縣融媒體中心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隨后,該中心積極推進各媒體資源的深度融合,全力打造“權威機構+主流網媒+官方平臺+自媒體”四位一體的網絡宣傳、輿論監督新模式[7],通過網上曝光臺、百姓問政、網友留言回復專欄等形式,優化對全縣經濟、民生問題及網絡熱點、突發事件等的應對,引導社會輿論走向,取得了顯著成效。2021年6月,長江云新媒體集團發布《2021年度湖北省縣域政務融合傳播指數分析報告》,南漳縣以758分位列排行榜總榜第一名,實現了4年間“44進22進2再進1”的穩步躍升。
(一)要架起政府與群眾之間溝通的“連心橋”
縣級融媒體中心是縣域信息資源、傳播資源、文化資源、商業資源的重要集聚平臺[8],在推進本地基層治理上有著天然優勢。隨著媒體融合發展不斷深入,如今縣級融媒體中心在技術和體制上已經較為成熟,但在人才建設、內容生產、流量連接和基層情感聯系等層面仍有不足之處,限制了其在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中的作用發揮。縣級融媒體中心需要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優勢,增強人民群眾的參與感、認同感和主人翁意識[9],使民眾的訴求能夠得到回應,相應的需求能夠得到滿足,使融媒體平臺成為群眾參政議事的重要渠道。
(二)要打造部門協同的“朋友圈”
搭建橋梁是路徑,而解決問題才是關鍵。融媒體時代,政務服務的渠道不斷擴展,正多元化延伸和扎根到百姓的日常生活中。相關部門應深入研究探索“融媒體+政務服務”融合模式[10],建立健全各政府部門的跨部門協作機制,打造一個多主體互利共贏的生態圈[11]。
例如,南漳縣運用“隨手拍”平臺囊括74個入駐部門(鎮區)、匯集26個業務信息系統,實現社會治理一體化運作,逐步構建起一個大數據平臺[12]。通過該平臺,擴大部門、群眾“共建、共治、共享”的參與面[13],延伸社會治理“末梢觸角”,有效破解社會治理中“看得見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見”的難題,形成了齊抓共管的大好局面。
(三)要織密基層群眾參與的“關系網”
鄉村社區是人們日常生活、公共服務的基礎圈層,也是社會問題和社會矛盾預防化解的源頭[14]。基層風險若得不到有效治理,極易引發全域性風險。縣級媒體作為基層社會的“雷達”系統,需要及時感知風險,有效干預風險。通過建立基于基層群眾參與的關系網,方便各方之間的聯系與溝通,把問題扼殺在萌芽狀態,把矛盾化解在基層。
南漳縣城鄉治理“隨手拍”作為線上平臺,在回答“縣級融媒體如何適應網絡傳播特點,提升做好網上正面宣傳和網上輿論引導的能力、水平”這個問題上,提供了實踐參考。該平臺在運作成熟之后,又打造了新聞通報、政務資訊、舉報求助、網上辦事、輿情監測、權威辟謠等多項功能[15],成為地方政府收集民情民意、暢通基層參政議事路徑的重要線上平臺。
縣級融媒體中心是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抓手,其建設不能局限在媒體層面看問題,而應從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高度解決問題。一方面要打通政府各職能部門信息傳播的聯系通道,做好信息互通工作;另一方面要立足基層群眾需求,通過綜合服務平臺聽取民眾意見,提供便民利民服務,實現引導群眾、服務群眾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方提,尹韻公.縣級融媒體中心是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抓手[EB/ OL].光明網 ,https://baijiahao.baidu.com/s id=1686363171040752 980wfr=spiderfor=pc,2020-12-18.
[2] 張洋.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 更好完成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使命任務[EB/OL].人民網,http://media.people.com. cn/n1/2018/0823/c40606-30245183.html,2018-8-23.
[3] 中央宣傳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118-130.
[4]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52-54.
[5] 許靜,雷躍捷.縣級融媒體多元化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路徑探析[J].中國編輯,2021(4):63-67.
[6] 王錫鋅.地方治理的“在地化”與國家治理能力建設[J].中國法律評論,2016(1):48.
[7] 胡敏.堅守輿論陣地推動基層治理[N].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20-11-03(05).
[8] 應松年.加快法治建設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J].中國法學,2014(6):46.
[9] 鄧又溪,朱春陽.縣級融媒體中心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路徑創新研究[J].新聞界,2022(7):34-42.
[10] 黃志杰.縣級融媒體“媒體+政務+服務”建設淺談[J].聲屏世界,2021(5):5-6.
[11] 周俊.“融媒體+政務服務”融合創新之路[J].視界觀,2021(19):262-264.
[12] 羅昕,蔡雨婷.縣級融媒體創新基層社會治理的模式構建[J].新聞與寫作,2020(3):48-55.
[13] 中央宣傳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35.
[14] 張誠,朱天.縣級融媒體中心嵌入社會治理路徑與成效:創造公共價值與矛盾就地化解[J].中國出版,2020(22):27-31.
[15] 肖江.分析網絡傳播對新聞傳媒的影響及展望[J].視界觀,2021(19):53-54.
作者簡介 趙晨,記者,南漳縣融媒體中心主任,研究方向:媒體融合創新、媒體+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