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聞內參是通過記者調研采寫最真實的、不宜公開或暫時不宜公開的新聞稿件或者調查報告,多以期刊的形式報送給領導,供領導決策參考。獲得領導批示、推動相關工作良性發展,是衡量內參稿件質量的重要標準。隨著傳播生態發生深刻變化,自媒體問政有帶偏主流輿論的傾向,個別地方黨報內參功能被削弱。探究新聞內參高質量發展路徑成為時代所需,對黨媒站穩政治立場、把牢政治方向,大有裨益。近年來,重報內參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著力圍繞黨委政府中心工作及社情民意開展調查研究,及時向領導報送準確的決策參考信息,發展勢頭強勁。文章以重報內參報送的典型稿件為例,探討新聞內參高質量發展的路徑。研究發現,為充分體現新聞內參的重要價值,重報內參著力夯實內參機制、創新工作措施、完善工作辦法、實踐調研制度、強化工作守則,其積累的實踐經驗值得借鑒。
關鍵詞:新聞內參;夯實機制;預測預警;服務大局;高質量發展
中圖分類號:G2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3)21-0116-03
新聞內參醞釀于1949年前,初創于1953年,此后延續至今的新聞內參現象及工作機制,是一種極具中國特色的信息流通方式和政治傳播渠道[1]。這一特殊的工作屬性,決定了夯實機制是推動新聞內參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自2021年起,重慶日報報業集團(下文簡稱“重報集團”)著力加強和完善內參機制的四個工作面,扛牢政治責任,不斷夯實內參機制。
(一)完善領導機制,站穩政治立場,把牢政治方向
2022年初,重報集團結合運行情況,成立內參編輯委員會,加強和完善原有領導機制,明確各級領導的工作職責,推動意識形態工作責任落實落細。一是由重慶日報總編輯及集團分管領導任副主任,集團二級媒體主要負責人、集團新聞管理中心及內參部主任為成員,并明確各媒體采編工作分管負責人是各媒體內參工作第一責任人,負責選題方向、成稿的初審及復審。二是由集團黨委書記任主任,負責報送前的稿件終簽。
通過完善領導機制,使新聞內參工作更有序、更高效,繼而為新聞內參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二)建立人才機制,政審是引進人才的首要環節選人用人是機制核心。重報集團內參部建立人才機制,從集團內部遴選優秀調查記者,充實內參專職記者力量。引進人才首先要考察候選人的政治立場等思想狀況,其次是業務素養和職業道德水平。候選人經政審把關合格,才有資格參加實作考試。候選人業務成績選拔以由高到低排序為依據,最終確定最佳人選。
(三)制定質量機制,落實政治責任各級有責
以每季度為考核周期,對由重慶日報、上游新聞等媒體記者采寫的稿件,按內參稿件管理措施,嚴格實行“三審三校一通讀”質量檢查機制;對可能存在政治方向偏差的稿件,不予報送且按相關規定銷毀;對造成不良后果的各級相關人,一律追責。
(四)出臺激勵機制,衡量工作業績,強化自身建設
內參稿件獲各級領導批示的情況,是評價內參記者工作業績的直觀指標。重報內參把獲批示情況分為三個類別,并出臺相關文件對對應業績予以認可,如優秀稿件參評集團新聞獎等。
2022年以來,重報內參危機預測、建言資政功能的內參稿件質量和數量明顯提升。2023年9月,連續11期得到14位領導批示。這些成績與重報集團夯實內參機制的各項舉措密切相關。
利用新技術新手段創新工作方式,是重報內參推動新聞內參高質量發展的著力點。創新工作方式離不開“破”和“立”。所謂“破”,就是不符合報送要求的稿件,一律禁止進入下一流程;“立”,即啟動“一號工程”牽頭管總,集團黨委書記負責選題確立和稿件報送工作,參加選題會以及把關稿件報送前的終簽環節,推動內參變“高參”。
(一)從兩方面統籌選題來源,增強稿件的針對性和時效性
一方面,充分整合內部資源,實現“部門+”。“部門+”,即選題會召集集團下屬媒體單位相關人員參加,從“領導點、部門找、記者報”議程上尋找最佳結合點,統籌選題的針對性、報道的時效性和意見建議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有效聚合外部資源,補短板、強優勢。當前,重報內參個別稿件時效有差距、專家意見建議不聚焦等問題突出,癥結在于外部資源較為貧瘠。對此,重報內參及時掌握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的關注點,并將之作為補短板的重要突破口。比如,內參記者及時與時政骨干記者溝通,統籌內參部專家研究領域,激活智庫功能,把現有的專家庫升級成智庫中心。
(二)借力新技術新手段,增強報送材料的可視化和精確性
在報道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時,采訪環節往往需要進行證據固定。過去的辦法是,請受訪者在采訪記錄上簽字確認。為了提高工作效率,重報內參特意購置了與視頻和音頻相關的工具。根據稿件需要,針對性地運用新技術新工具,對稿件中的圖片或相關形式加以呈現,方便領導更為便捷、直觀地獲取信息。
新聞內參是主流媒體的“第二戰線”,是黨和政府聯系人民群眾的橋梁,發揮著“千里眼”“順風耳”的作用。相比公開報道,新聞內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參考性、紀律性[2]。為推動新聞內參高質量發展,重報內參對采寫工作辦法進行了完善。
(一)圍繞中心工作開展調查研究
扎實開展調查研究,是內參記者必須具備的基本職業素養。選題明確后,記者和編輯需第一時間同步研判輿情。稿件提交后,編輯部應著力打磨,為領導提供盡可能多的社情民意、價值觀點等,做好預測預警、資政服務內容的文字凝練工作。
比如,2022年春節前夕,大量游客來到重慶,通遠門城墻遺址公園是游客的打卡地之一,但有人發現公園修復的建筑存在有違史實的錯誤。記者歷時半月對游客、旅游公司、文旅委等作調研,在核實關鍵事實的過程中,走了一些彎路,也吃一些閉門羹。編輯同步介入,共同商議應對辦法,終于一步步接近真相。稿件提交后,記者和編輯對相關核心材料作報送前的復核,進一步提升了信息傳遞的精確性。2022年1月,稿件《通遠門城墻遺公園三個問題存在十七年專家建議盡快依法制定整改方案》得到市領導肯定批示,渝中區文旅委按批示內容召集知名文博專家、學者及文化名人現場辦公,拿出一套務實、管用的整改措施。
(二)飽含為民情懷,高度重視民生選題
內參工作“姓黨為民”[3]。從業人員只有以嚴謹、認真的工作作風,不斷加強與群眾的聯系,及時、深入地了解群眾實際生活狀況及訴求[4],才能真實、及時地反映群眾的急難愁盼。
重報內參高度重視民生選題,集團領導靠前指揮,與一線記者共同完成采寫任務。比如,針對渝北區與兩江新區交界處有一條城市主干道因地界歸屬問題七年修不通一事,重報集團黨委書記親自介入采訪環節,要求稿件要提供第一手精準信息,以便市領導決策參考。2022年3月,稿件《千米“斷頭路”七年修不通 人大代表建議:主管部門牽頭限時破解》得到市長肯定批示,相關部門召開跨區聯席會,找原因并明確各自職能職責,制定了通路的措施辦法。
(三)胸懷“國之大者”,補充和完善選題來源
緊跟政策走向明確選題,是提高內參政治站位的有力舉措,其機理是通過內參新聞實踐檢驗政策執行的情況,為我們黨不斷完善政策和制定新的政策服務,以適應新形勢的需要[5]。
為適應新形勢新要求,重報內參擴大原選題范圍且注重精準性,補充和完善選題來源。首先,以“大口進小口出”的原則,明確選題篩選的第一要素是具備“國之大者”屬性;然后,評判選題是否可以圍繞新形勢下為政策服務為先的方向進行材料挖掘;最后,反向檢視選題對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維護社會穩定,以及在檢驗政策執行中的重要性和意義。2022年12月,所報送的稿件《“面子”光鮮“里子”薄弱 我市內陸開放高地建設突出問題亟待重視》,就是經此選題篩選要素工作方法采寫而成的稿件。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沒有調查就沒有決策權;正確的決策離不開調查研究,正確的貫徹落實同樣也離不開調查研究;調查研究是獲得真知灼見的源頭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要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6]。
新聞內參可以及時傳遞群眾心聲,反映社會問題,促進矛盾問題的解決,架起黨和政府與群眾之間溝通的橋梁[7]。在報道范圍上,其觸角可以延伸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8]。新聞內參開展調查研究的初衷是,通過調查研究,發現事物的規律、矛盾等演變,找準問題癥結。新聞內參的紀律性和政治屬性,決定了沒有調查就沒有報送的內參材料,也沒有發言權,更沒有供各級領導參考的決策建議。
具體來說,用科學的思維和辦法來開展調查研究,要把握以下“三觀”。
務實觀。要緊扣中央、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以及市級相關部門委托調研的選題,思考重點、難點、熱點,找準著力點;要堅持著力“實、細、準”的開展方法,“實”是指調研作風,即以蹲點式“身”入基層、沉浸式心到基層[9]。
過程觀。通過建立行之有效的新聞內參調研全過程制度,充分發揮新聞內參的作用,使采編新聞內參成為主流媒體的一項常態化工作。在此過程中,要堅持調研“走出去,沉下去,用起來”[10]。
質效觀。即把質量和效率作為推進調研過程的“加速器”。提高調查研究質量的方式是,實事求是,不為調研而調研,更不能拍腦殼調研,而是要聽實話、摸實情、辦實事、求實效,尤其要在“準”上下功夫,把堅持問題導向一以貫之,透過現象找本質、透過數據找規律、透過調研找洞察[11]。提高效率的路徑是,調研工作材料,除有理有據地分析問題外,還要提出及時性、針對性強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議。
黨報內參只有深入把握內參報道的特點和規律,立足“內”的功能,在“參”字上下功夫[12],才能更好地為中心工作預測預警、提供精準資政等服務。為此,重報內參針對性地制定工作守則,強化四個“堅持”。
堅持創新。全媒體時代,黨報內參如何創新開展工作,發揮自身應有的功能作用?答案是創新。只有不斷地進行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機制創新,才能不負黨和人民的重托,實現黨報的社會價值[13]。
堅持實踐。全員既寫內參也寫公開報道,能有效檢驗實踐成效。比如,2022年4月,重報內參記者作為重慶日報特約記者,采寫了一組重慶盲童管樂團亮相北京冬殘奧會開幕式的報道,引發了強烈的社會反響。
堅持回訪。定期回訪市領導批示稿件成果轉化情況,專報公布結果,是內參工作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的重要體現。2023年1月以來,重報內參10多篇稿件已公布的專報表明,這些內參稿件推進了基層數字治理等方面的工作實效,為群眾解決了不少棘手問題。
堅持復盤。運用底層邏輯審視報送后的內參稿件,有助于反向改進工作。重報集團內參部每周例會都會對上一周的稿件作討論。自2023年1月起,內參部在該制度的基礎上增加“效果復盤”方法,即通過討論選題及批示內容等事實,舉一反三,碰撞出有調研價值的新選題、新采訪技巧等。
目前,重報內參通過夯實內參機制、創新工作方式、完善工作辦法、實踐調研制度、強化工作守則,全力推動新聞內參工作邁上新臺階。其推動新聞內參高質量發展的實踐探索,值得業界參考借鑒。
參考文獻:
[1] 劉憲閣,岳婧帆.內參傳播研究的重要發現和典型觀點[J].青年記者,2023(6):50-52.
[2] 姜鵬飛,陶克強.主流媒體內參如何構建主流價值[J].傳媒評論,2020(4):84-86.
[3] 姓黨為民 守正創新 努力提升黨刊引導力[EB/OL].參考網,https://www.handmsg.com/page/2020/0910/7684138.shtml,2020-09-10.
[4] 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人民情懷[EB/ OL].光明網,http://theory.people.com.cn/GB/n1/2018/0222/c40531-29827653.html,2018-02-22.
[5] 關于內參報道的思考[EB/OL].新聞知識,https://xuewen.cnki. net/CJFD-XWZS199405011.html,1994-05-01.
[6] 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于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EB/ OL].新華社,https://cj.sina.com.cn/articles/view/1699432410/654b-47da020012zf3,2023-03-19.
[7] 李耿.做好調查研究讓新聞內參變“高參”[J].當代廣西,2023(14):9.
[8] 彭志雄.關于新聞內參若干問題的思考[J].新聞前哨,1996(5):45.
[9] 調查研究要在“實、細、活”上下功夫[EB/OL].人民論壇網,http://www.rmlt.com.cn/2023/0331/669917.shtml,2023-03-31.
[10] 金羊網評:調查研究重在“身入心至”[EB/OL].金羊網,https:// www.163.com/dy/article/I0V5369E0514R9OM.html,2023-03-29.
[11] 沈渟.地方主流媒體健全內參采編機制的思考[J].傳媒評論,2022(4):93-94.
[12] 楊昉,林培.黨報內參:胸懷“國之大者”,增強咨政實踐效度[J].傳媒觀察,2023(3):40-43.
[13] 趙君輝.全媒體環境下黨報內參機制創新思考[J].新聞研究導刊,2018(6):44,114.
作者簡介 黃艷春,主任記者,研究方向:新聞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