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黨的二十大是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將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中,對打造一支信仰堅定、理論深厚、學識淵博的思政教師隊伍和提升當代大學生思想價值觀念,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新媒體技術應用是教育領域發展的大趨勢,探究如何將其更好地應用于高校思政課教學中、如何優化思政課教學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路徑,成為許多高校關注的熱門話題。文章主要采用文獻研究法、問卷調查法、案例分析法,分析高校思政課教學融合新媒體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所具有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打破教學時空限制、豐富思政教學信息資源、創新教學方法等重要價值,并針對新媒體背景下高校思政課教學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過程中出現的對新媒體應用不夠重視、教學模式不合理、教師隊伍建設不足、教學保障機制不完善等問題,提出更新思政教學理念、創新思政教學模式、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建立教學保障機制等對應策略,旨在探究利用新媒體技術優化高校思政課教學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路徑,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黨的二十大精神及其相關思政知識,為高校思政課教師利用新媒體技術開展教育教學提供靈感,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關鍵詞:高校;思政課;黨的二十大精神;新媒體;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3)21-0209-03
新的時代背景下,高校越來越重視思政課教學,在實際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斷優化黨的二十大精神與思政課教學的融合路徑,取得了顯著成效,其核心要義、精神實質、科學內涵等內容對學生思想價值觀的正確樹立產生了積極影響。新媒體是經濟社會和信息技術快速發展下的產物,現已成為大眾社交生活與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其合理應用于高校思政課教學過程中,能夠充分發揮其高效、便捷等優勢,提高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多樣化需求。
新媒體主要是指一種以數字技術為基礎,以計算機網絡、無線通信網、衛星等為依托,以手機、數字電視機、電腦等為終端,向使用者提供信息和服務的傳播形態。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屬于兩個不同的概念,其支撐力量是數字壓縮和無線網絡技術,具有大容量、實時性和交互性等優勢,可以跨越地理限制最終實現全球化。目前,新媒體已被應用于各行各業的方方面面,在教育領域也得到了廣泛運用,其不僅能提高教學效果,還能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更好地滿足學生全面發展的需求,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教育范圍,對促進教育領域快速、高效、高質量的發展具有重要價值[1]。
新媒體應用是教育教學方法創新的一大趨勢,在高校思政課教學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過程中,加大對新媒體的使用力度具有重要意義。
第一,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新媒體應用為教師思政教學提供了更加豐富的教學素材,將典型案例分析、視頻、音頻、圖片等穿插到黨的二十大精神闡述及其他教學內容中,能在極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第二,打破了教學時空限制。新媒體以互聯網為依托,打破了高校思政課教學在空間和時間的限制,通過構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課程體系,學生能夠隨時隨地開展思政學習,獲取更多關于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學習資源,極大地拓展了思政課程容量[2]。
第三,豐富了思政教學資源。新媒體為教師教學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提供了豐富的時事資料和典型事例,一方面充實了課堂容量,另一方面還能使學生實時掌握時政熱點,獲取資訊,更加深刻地理解思政課教學內容[3]。
(一)新媒體應用重視程度不夠
高校思政課具有政治性、理論性的屬性,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我國發展方向的重要指導,是時代性和歷史性的統一,整體偏向理論化。基于此,許多思政課教師在具體的思政教育教學過程中,主要以口頭講授為主,或者輔助應用課件展示知識要點,來幫助學生建立知識體系。就目前而言,許多高校思政課教師對新媒體的應用意識欠缺,雖然部分教師采用課件展示知識要點,但借助其豐富的圖片、文字、視頻等資源充實課堂內容的意識不強,對新媒體的重視程度和應用嚴重不足[4]。
(二)思政教學模式不合理
當前,一些高校思政課教師有意改進思政課堂模式,依據黨的二十大精神實際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優化了教學環節和教學方法,如小組討論、案例分析、合作探究等,極大地改善了以講授法為主的課堂氛圍,提升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但從長期視角來看,長久使用相同的教學方法,設置相似的教學環節,可能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產生一定的不利影響。在新媒體技術的支持下,思政教學資源和教學內容得以豐富,為思政課堂創新提供了新的思路[5]。
(三)教師隊伍建設不足
教師隊伍是高校思政教學的關鍵,也是黨的二十大精神貫徹于思政課程效果的直接影響者。就目前高校思政教師隊伍的建設情況來看,存在諸多不合理之處。首先,部分教師對黨的二十大精神相關內容研究不夠深入,對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總的戰略安排、未來五年的主要目標任務等內容的認識不足,不足以支撐其開展具體的思政教學工作。其次,新媒體技術的使用熟練程度不夠。雖然一些教師明確了新媒體技術在思政教學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但受自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限制,導致新媒體技術與思政教學融合存在嚴重不足[6]。
(四)缺乏健全的教學保障機制
新媒體為高校思政教學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開辟了全新的路徑,提高了高校思政課程的教學效率,但目前,網絡信息繁雜、良莠不齊,對于缺乏較強的信息分辨能力的學生而言,其思想價值觀念、行為方式等極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形成認知偏差。新媒體在為高校思政課教學提供新機遇的同時,也為學生思想價值觀的正確引導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因此,建立必要的教學保障機制是高校不容忽視的重要環節,但多數高校缺乏相關的機制建設,對思政教學產生了不良影響[7]。
(一)更新思政教學理念,奠定思想基礎
理念對實踐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高校要想真正優化思政教學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新媒體應用措施,更新思政教學理念是前提。
首先,應明確思政教學的基本任務和基本目標。在開展高校思政課教學的過程中,須始終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思想,始終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開展工作,將黨的二十大中提出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等內容融入實際的思政課程中[8]。
其次,更新教育理念,增強思政教學的實效性。新媒體應用是高校思政課程創新的重要趨勢,高校需抓住新媒體環境帶來的機遇,以新媒體應用特征、應用優勢、應用措施等為基礎,提高對其應用的重視程度,依據自身的發展需求制定科學的新媒體應用方案,并在實際教學中不斷優化,緊跟時代步伐,以此提高思政教學的實效性。
最后,教師應重新定位自身角色。新媒體時代,教師在思政課堂教學中不再是知識的傳輸者,也不再是思政課堂的主角,而是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因此,教師應注意自身的角色變化,利用新媒體技術將更加豐富的思政知識傳遞給學生[9]。
(二)創新思政教學模式,優化教學方法
將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全面成長具有重要意義,而新媒體的應用和教學模式的創新,對高校思政教學質量的提升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第一,發揮新媒體的交互性、全球性,優化教學環節。教師可通過網絡平臺發布黨的二十大精神討論主題,引導學生進行線上討論,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增強思政課的互動性和實效性;還可利用新媒體平臺,引入先進的思政教育理念和教學資源,深入了解黨的二十大精神內涵,引導學生在關注全球問題、開拓國際視野的同時,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國時政[10]。
第二,利用社交軟件,加強師生、生生互動。教師可利用微信、QQ等社交軟件及時發布和分享黨的二十大精神及其相關的思政教育內容,同時與學生進行實時互動,解答其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
第三,利用新媒體技術,創新課堂教學方式。教師可利用互聯網查找黨的二十大精神相關的視頻、音頻、圖片、動畫等資源,增強思政教學的生動性和形象性,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還可利用學習強國、慕課、學習通等線上學習平臺,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開展個性化學習,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11]。
(三)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綜合能力
思政教師是高校思政課教學的組織者和實施者,對學生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和思政理論知識發揮著重要的引導作用,因此,提升其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是高校不容忽視的工作環節。首先,應引導教師對黨的二十大精神樹立正確的認識。思政教師要想在實際教育教學過程中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就必須深入了解黨的二十大精神相關內容,增強政治信仰,熟練掌握思政教學規律和方法[12]。其次,高校應加強對思政教師隊伍的培訓。培訓是提升教師思想認識和教育教學能力的有效方式,通過搜集、整理黨的二十大精神、思政教學理論、新媒體應用方式等相關資料,形成完整的培訓機制,可幫助思政課教師隊伍在系統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自身的思政知識體系,不斷提升對新媒體技術的應用能力。最后,為教師創造參與思政科研的機會。定期開展思政課程與新媒體融合相關的講座、研討會等,同時加強與其他高校思政課教師的交流與溝通,研究最新的思政教學方式方法,在深化對新媒體的認識的同時,幫助思政教師更好地抓住時代特征,開展思政教學[13]。
(四)建立教學保障機制,提升教學質量
新媒體時代,信息的繁雜性要求高校在開展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思政課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斷完善教學保障機制。第一,加強與學生的溝通。思政教師應以平等的視角與學生進行深入溝通,了解學生的思想認識特征,關注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并以此為基礎尋求融合新媒體技術并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思政教學開展路徑,更好地對學生的思想價值觀念進行正確引導[14]。第二,加強對線上課程的管理。以互聯網為支撐的新媒體賦予了思政線上課程強大的功能,學生可打破時間和空間限制,對黨的二十大思政內容進行學習和拓展補充,也可就相關要點發表自己的看法,還可與教師和同學進行互動。在此過程中,高校應充分發揮校園網管理職能,對學生的觀念進行積極正確的引導,并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監管校園網中的不實言論和不良信息,以此為學生學習和接受思政教育營造健康、良好的新媒體環境,為學生的全面發展保駕護航[15]。
當前,新媒體技術的出現為高校思政課教學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將其應用于思政課實際教育教學過程中,不僅能更好地完善學生的思政知識體系,還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并指導生活實踐,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在實際開展思政教學工作的過程中,高校應積極更新思政教學理念,借助新媒體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同時加強思政教師隊伍培訓,建立健全教學保障機制,以此確保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思政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效率,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參考文獻:
[1] 徐興華.網絡新媒體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所面臨的挑戰與機遇[J].思想政治課研究,2020(2):121-127.
[2] 劉真君,陳玉芳.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表達:現實困境與優化路徑[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22,31(5):60-65.
[3] 蔣春燕,孫祺.新時代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困境及發展路徑[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1(12):59-61.
[4] 李紅艷,張莉.對推進十九大精神深度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思考[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8(36):98-99.
[5] 孟琪.論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主要問題及解決路徑[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40(3):88-92.
[6] 潘志穎.新媒體時代高校課程思政教育創新模式探索:評《新媒體傳播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其途徑創新》[J].傳媒,2023(10):99-100.
[7] 楊朝暉.新媒體視閾下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學的誤區及對策分析[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2):79-81.
[8] 齊衛平,樊士博.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2(23):8-12.
[9] 龍麗波.新媒體技術在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中的創新運用探析[J].大學,2022(15):69-72.
[10] 潘紅,王志建.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研究[J].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學報,2023,42(6):1-3.
[11] 瑞英.新媒體在高校思政教學改革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報業,2022(20):86-87.
[12] 劉興萍.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思考[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23,42(6):48-56.
[13] 蔡林明.新媒體背景下高校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方法研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1,34(24):80-81,85.
[14] 李擎,孫鐵,程海雨,等.運用新媒體開展思政工作體系建設與實踐路徑探索[J].北京教育(高教版),2023(10):65-67.
[15] 惠陽,董佳琦,李金錄.課程思政融入新媒體專業課程教學實施途徑及建議[J].新西部,2021(5):113-115.
作者簡介 張新欣,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