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津冀上半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9萬億元
市統計局9月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京津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9萬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6%,高于一季度1.3個百分點。其中北京、天津和河北分別為20621.3億元、7842.8億元和20778.9億元,分別增長5.5%、4.8%和6.1%。隨著疫情影響消退、一系列促消費政策落地,京津冀地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042.9億元,同比增長7.6%,高于一季度3.5個百分點。北京、天津、河北分別增長4.5%、8.1%和10.8%。
促發展57個重點項目向民間資本推介
近日,北京市發展改革委組織各區、各部門征集今年第二批面向民間資本推介的重點項目,共梳理重點項目57個、總投資1979.6億元,引導民間資本投資、參與合作建設運營,進一步提振民間投資信心,促進民間投資健康發展。2018年以來,本市建立面向民間資本推介重點領域項目長效機制,已分十批推介了近980個項目、總投資超1.2萬億元,其中,今年上半年已經推介149個項目、總投資1308億元。
本市2023年上半年PM2.5累計濃度下降21.3%
市生態環境局近日發布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全市細顆粒物(PM2.5)累計濃度為37微克/立方米,與2019年上半年相比,下降了21.3%,空氣質量呈持續改善趨勢,為歷史同期次優。2023年上半年,全市仍持續打好藍天保衛戰,實施揚塵百日專項治理行動,工程性減排措施和政策性減排措施持續推進。全市道路塵負荷均值大幅下降,表征揚塵污染的可吸入顆粒物(PM10)實現同比小幅下降;全市3.79萬戶農村散煤治理完成確村確戶、配電網建設全面進場,全力推進37家企業開展揮發性有機物(VOCs)深度治理。
北京首批“碳中和”示范店創建工作啟動
8月25日,北京首批“碳中和”示范店創建工作在通州萬達廣場正式啟動,活動由北京節能環保中心主辦,以“我低碳,我示范”為主題。據悉,北京節能環保中心將自2023年起,采取“門店+第三方專業機構”聯合創建的形式,在全國首次推動建設“碳中和示范店”。目前已產生了王府井食品商場與北辰環能科技有限公司、通州萬達與北科能環能源環境科技公司兩對創建組合。
本市50條措施推動高質量發展
近日,本市正式對外發布《進一步推動首都高質量發展取得新突破的行動方案(2023-2025年)》。《行動方案》努力使京津冀成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先行區、示范區,推動“五子”聯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扎實推動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為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
《行動方案》內容涵蓋了五大方面共50條措施,五大方面分別為持續強化創新和產業補鏈強鏈,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邁上新臺階;加快提升創新驅動發展的能力和水平,推動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全球主要創新高地建設取得新突破;積極發展高精尖產業,率先構建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取得新進展;協調推動以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促進投資和消費不斷涌現新亮點;不斷加大改革攻堅和擴大開放的深度廣度,加快“兩區”建設迸發新活力等。
本市出臺方案布局未來產業
近日,本市發布《北京市促進未來產業創新發展實施方案》,錨定未來信息、未來健康、未來制造、未來能源、未來材料、未來空間等六大領域,布局20個未來產業。未來產業是由原創新技術、交叉融合技術推動,能夠創造新需求和新場景,對經濟社會具有支撐引領作用,當前處于萌芽或產業化初期,具備在未來5到15年成長為千億規模潛力的產業。
根據《方案》,將實施原創成果突破行動、中試孵化加速行動、產業梯度共進行動、創新伙伴協同行動、應用場景建設行動、科技金融賦能行動、創新人才聚集行動、國際交流合作行動等八大行動,構建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生態。
《方案》提出,到2030年,本市將形成一批顛覆性技術和重大原創成果,培育一批行業領軍企業、獨角獸企業,培養引進一批戰略科學家、產業領軍人才、產業經理人和卓越工程師;到2035年,集聚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的創新主體,成為全球未來產業發展的引領者。
本市將做強一批國家級品牌展會
9月13日,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局發布《關于促進本市會展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將以五方面24條舉措促進會展業升級,其中明確,要做強一批國家級品牌展會,謀劃一批服務國家戰略的新型展會,培育一批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優質展會,壯大一批符合主導產業發展方向的精品展會,打造彰顯首都特色的會展品牌體系。本市將培育引進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國際知名展會落戶;鼓勵展會主辦方與本市重點商圈、特色餐飲集聚區、文化街區、產業園區等加強合作,促進會展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
本市演藝服務平臺首次扶持演藝空間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搭建的演藝服務平臺2023年首次增加對演藝空間的培育,首批15家入圍項目日前公布。入圍項目突出體現新的演出場景、新的演藝內容、新的文化消費體驗,充分展現了北京市演藝空間建設的多樣性和強大潛力。將演藝空間培育類列入資助項目,有助于積極打造“大戲看北京”文化名片,大力推進“演藝之都”建設,有效提升演藝服務發展能級,培育打造體現文旅融合的演藝新業態、新場景。
北京高精尖產業發展指數7年增長2.66倍
9月3日,首份《北京高精尖產業發展指數報告》在服貿會“未來產業展望暨專精特新企業高質量發展論壇”上發布。報告從產業基礎、結構優化、創新驅動、效率提升、低碳綠色、開放發展等6個維度構建起綜合指數,反映了本市高精尖產業2014年以來的建設成就。總體來看,2021年北京高精尖產業發展指數比2014年增長了2.66倍,年均增長率為20.36%。其中,2019年至2021年增長最為迅速。
北京“專精特新”專板正式開板
8月24日,北京“專精特新”專板在金融街揭牌,正式開板。首批50家企業登陸專板。作為全國首批專板之一,北京“專精特新”專板將為企業提供更基礎、更全面的多層次資本市場服務,打造加快完善北京中小企業金融支持體系的“新樣板”。據了解,首批企業均屬于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其中“專精特新”企業占比達78%,“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約為5%。這些企業超過95%為民營中小微企業,多數企業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科研成果,科技屬性相對較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