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后,居住、工作在朝陽區的人們將進一步感受到生活的便利,享受到環境的優美。當前,朝陽區正在全力打造宜居、宜業、宜商、宜學、宜游的“五宜”之城,其目標就是讓人民群眾有更多可以直接體驗、親身觸摸的幸福感。
“宜居”朝陽——花園城市
一條條綠道如同絲帶穿過城市,“絲帶”上點綴著珍珠般的城市公園,如今,朝陽綠道和星羅棋布的城市公園已成為朝陽區一張靚麗的名片。
近年來,朝陽區加快推進花園城市建設,以高品質的生態環境、公園化的城市景觀、公園里的健康生活為主體,為廣大市民提供更多更優質的綠色休閑空間。今年更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明確了花園城市的建設目標,強調更加注重城市特色內核和全社會自發參與,以全域空間為對象,提升城市生態環境和宜居度,同時激發全社會力量共同締造美麗環境和美好生活,營造“在不斷生長的花園城市里,百姓隨時隨處享受美好生活”的景象。
截至2022年底,朝陽區城市綠地總面積1.6萬公頃,公園綠地面積6400公頃,均居全市第一,建成大中小微公園綠地140余處,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達92.15%。在綠色懷抱中,實現人均綠地面積46.74平方米,高于北京市42.6平方米的人均水平。
現在朝陽區大大小小的各類公園已近千個,號稱“千園之城”。2023年,朝陽區啟動了朝平公園、溫榆河公園朝陽段二期2處公園和7處城市綠地建設,“千園之城”將再添新。
綠是朝陽流動的顏色。近幾年,朝陽區以品牌綠道串聯城市地標、公園、水系、文化、體育等資源,建成綠道270公里。“未來我們將進一步打造品牌綠道,打造‘自行車之城’和‘樂跑之城’,加強公園與綠道結合,建設綠色‘15分鐘健身圈’,為廣大市民帶來更多綠色福利。”朝陽區園林綠化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此外,朝陽區大力建設“無界公園”,2022年已實現43處公園開放管理,拆除公園圍欄,打破公園與相鄰綠地的阻隔,加強公園與城市的生態連接。2023年底前,朝陽區將再開放25個公園,開放比例超80%,推動實現步行10分鐘可進入的無界公園遍布朝陽。
在水環境生態治理方面,亮馬河國際風情水岸、壩河、蕭太后河等優美河湖濱水空間不斷改善。今年以來,亮馬河18公里濱水慢行系統實現全線貫通,串聯起亮馬河“24橋”“18景”。“為了給市民提供豐富多彩的水上娛樂活動,我們擴大河湖開放共享,在亮馬河部分水域開設槳板、皮劃艇、賽艇等水上運動試點。”朝陽區水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全市七處試點之一,亮馬河水上項目自開設至今,約有2.9萬人次來體驗皮劃艇、槳板等活動,成為名符其實的“親民河”。
“宜商”朝陽——開放包容
開放與活力是朝陽區最鮮明的標識。朝陽區堅持以制度創新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為市場主體提供更加包容的市場環境。
朝陽區有近40萬注冊經營主體,位列全市第一,平均每天有近百家企業在朝陽注冊。營造開放平等的市場環境,有利于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在商事制度改革方面,朝陽區推進市場主體準入退出“雙向”便利。在企業進入方面,實現持各類身份證件的境外自然人開辦企業全程網辦,進一步拓寬企業出資方式,探索支持知識產權使用權出資,今年以來通過該方式開辦企業26戶。在全市率先實現了《營業執照》和《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一次辦好及同步發放,大大壓縮了辦事時間。在企業退出方面,取消了清算組備案程序,并允許企業通過公示系統免費發布清算組信息和債權人公告,進一步降低企業存續和退出成本。此外,市場主體有辦理歇業需要的,可通過“e窗通”平臺全程網辦,實現“一次辦”,無需向部門另行報告。
在政務服務方面,靠前服務,主動對接、了解企業辦事需求,累計辦理1.7萬件幫辦代辦業務。設立一站式企業服務站,實現120個事項一站式辦理,200余個事項自助查詢。深化“跨省通辦”服務,目前與上海、長沙等16個城區實現“跨省通辦”。加強國際化語言環境建設,各級政務服務中心共設置912處環境雙語標識、626個窗口雙語標識。在區級、街鄉級政務服務中心設置“辦不成事”、惠企政策集中咨詢辦理窗口,積極開展“政策公開講”活動。
“通過一系列制度創新,我們營造更加開放包容的市場環境,激發企業活力。與此同時,我們也注重市場主體權益的保護。”朝陽區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朝陽區積極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提高監管效能,支持各類市場主體健康發展。
在監管創新方面,在2019年容錯糾錯清單基礎上迭代升級,出臺全市首個輕微違法行為容錯糾錯清單2.0版本。積極推進“6+4”一體化綜合監管,實現餐飲、職業資格和技能類培訓機構、機動車駕駛員培訓機構3個試點場景落地,推動大型商圈、大型體育賽事活動、大型招聘會等7個場景試點創新。
實地走訪、線上座談、早午餐會……2023新年伊始,朝陽區就開始了企業走訪調研,實現“服務包”企業全覆蓋,特別是針對民營企業,即時摸清企業訴求,為企業提供“一企一策一團隊”的一站式管家服務,量身定制問題解決方案,精準解決“服務包”企業的個性化訴求和制約企業發展的難點問題,切實助力企業發展,打造“朝陽服務”品牌。
“通過一系列走訪活動,我們聚焦企業所思所盼,進一步強化資源統籌調配,提供更加完善的政策體系。進一步充實政策工具箱,用好產業發展、人才引進等多項支持政策,充分激發企業活力。提供更加周到高效的服務,切實推動企業更好發展。”朝陽區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說,今年1-8月,朝陽區支持“服務包”企業新設千萬級以上機構13家,注冊金額合計112.5億元;促成落地千萬級以上重大項目22個,投資總額合計70.8億元。
“宜業”朝陽——近悅遠來
朝陽區第三產業占GDP比重高達93.9%,從業人員達到227萬人,占全市超過20%,居全市首位,就業規模不斷擴大,就業結構日益優化。
通過構建優越的政策環境,提升服務效能,全方位促就業,引人才,朝陽區全力建設“宜業”朝陽,營造國際一流的人才發展生態。
積極構建具有本區特色的就業政策體系,陸續出臺《朝陽區關于做好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促就業穩就業工作的實施意見》《朝陽區關于落實穩就業政策全力促發展惠民生若干措施》。今年以來,朝陽區已為轄區2627家企業、涉及10萬人次,給予市區兩級就業政策資金支持8億元。同時,朝陽區還發揮創業帶動就業效應,修訂完善《朝陽區創業工作實施辦法》,持續開展“金融支持朝陽區小微創業企業三年行動計劃”,為小微企業申請創業擔保貸款4.6億元。
為吸引更多的優秀青年到朝陽就業,朝陽區持續打造“展翼未來才子朝陽”人才服務品牌,創新推出直播帶崗、名企進校園、就業指導云宣講等形式,線上招聘平臺共吸引千余家企業參加,學生投遞簡歷8.9萬份。
不斷提升就業服務效能,優化“崗匯朝陽職達社區”就業品牌,在全市首創“就業流動服務站”,并將“流動站”開進社區、商圈、園區、夜市、超市等現場,推出了包含職業指導、簡歷診斷、崗位推薦等環節的“一站式”就業服務。目前朝陽區已在三里屯、藍色港灣等核心商圈開展招聘活動、流動服務站226場,服務9.2萬人次。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多年來,朝陽區實施的“鳳凰計劃”不斷創新發展,精準延攬國內外各領域高層次人才。針對“兩區”建設和數字經濟示范區建設需要,“鳳凰計劃”新增數字經濟領域高層次人才。朝陽區高層次人才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按照今年最新的人才認定情況來看,認定人才整體呈現出專業水平高、國際化突出的特點。
為了服務好“鳳凰計劃”人才,制定出臺《朝陽區“鳳凰計劃”高層次人才服務支持辦法》,構建以“鳳凰人才卡”為載體,涵蓋醫療、出行、住房等8類服務的保障體系,實現人才服務“一卡通辦”。
除“鳳凰計劃”外,朝陽區還支持“最美科技工作者”“科學家會客廳”“文化帶頭人”“青年人才會客廳”“朝陽工匠”等重點人才工程實施,舉辦“海歸創業者培訓班”“青年精英見習計劃”“朝陽鳳凰講堂”等系列活動,為各領域、各發展階段人才提供跟進式、針對性培養支持。
下一步,朝陽區將利用北京CBD國際招商聯絡站、望京留創園海外聯絡站等海外平臺,布局全球招商引才網絡。完善“鳳凰計劃”高層次人才認定支持政策,聚焦戰略型“頂尖人才”和高成長型“青年人才”,進一步做大人才增量、優化人才結構。
“宜游”朝陽——潮流地標
登奧林匹克塔、游北京亮馬河、逛THEBOX朝外,被很多青年朋友們稱為來潮朝陽休閑旅游必打卡的“新三樣”,如今已成為朝陽群眾、首都市民和國內外游客首選的國際一流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今年上半年,朝陽區旅游復蘇按下了“加速鍵”,1-6月,朝陽區實現旅游總收入623.4億元,持續保持全市第一,并已超過2022年全年旅游收入,同比增長110.5%,占全市旅游總收入的23.95%;接待凈游客量3288.3萬人次,同比增長77.4%。
作為國際旅游消費和文商旅產業融合發展的兩張“金名片”,亮馬河國際風情水岸已成為朝陽區網紅打卡點,處處可見中外游客來此感受亮馬河的魅力,尋找松弛有度的1000種生活方式。朝陽公園的經典地標“貝殼劇場”未來會升級為貝殼LIVE演藝空間,為首都市民打造兼具多功能運動與潮流演繹的文化場所。
奧林匹克中心區也將迎來新的旅游觀光項目,奧園觀光巴士將于近期在奧林匹克中心區實現常態化運營。屆時,游客可以乘坐奧園觀光巴士在各景點和場館間進行游覽,游覽方式將更加便捷高效,游覽體驗也將更加舒適舒心。游客們將在專業導游的陪同講解下充分領略奧運景觀的風采,感受“雙奧之城”的獨特魅力。
THEBOX朝外|年輕力中心已于今年5月亮相。這個“盒子”集文化、藝術、娛樂、休閑、運動、餐飲于一體,引進BadMarket、公路商店等四十余家首店,打造首個室外NBA光影籃球場,以及戶外滑板空間、下沉劇場、屋頂花園、火星寵物超市等特色空間,為不同社群屬性的愛好者提供了個性化體驗空間與社交場地,致力于打造北京潮流新地標。
近期,朝陽區還有多個文旅“盲盒”等待市民一起開啟,首屆CYBA朝陽籃球聯賽正火熱“開打”,泡泡瑪特城市樂園9月26日在朝陽公園開園;9月22日-24日,首屆“北京朝陽國際精釀啤酒節”在朝陽公園最大的草坪萬人廣場開啟;首屆北京朝陽燈光節即將亮相,將為市民帶來多元、多彩的夜間觀游體驗......
朝陽區不僅好玩、好逛,而且充滿濃郁的文化范兒。朝陽區打造“博物館之城”,設立博物館發展扶持資金、高質量文旅發展扶持資金,每年投入約1000萬扶持優質企業,產業政策+市場資金聯動效應顯著。截至目前,博物館已達75家,實現每10萬人擁有1.9座博物館。
此外,朝陽區還擁有44家城市書屋、57家社區流動美術館等一批“專、精、特、新”特色文化空間。上半年,朝陽區開展豐富多彩首都市民文化活動累計約4147場,參與市民388萬人次。朝陽文旅云平臺推出“有意思的博物館”“跟著陽陽游朝陽”等惠民消費活動,上半年發布惠民文化活動近8000場,發放惠民票近120萬張。
“宜學”朝陽——優質均衡
朝陽區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大力推進有朝陽特色的教育強區建設。
為了讓更多的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上好學,通過引入名校、名校辦分校、城鄉教育一體化等“外引”和“內擴”方式,朝陽區不斷增加優質教育資源總量。今年,新成立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朝陽學校教育集團、首都師大附中朝陽學校;北京中學教育集團再擴容,新增6所成員校;與中國傳媒大學深化合作探索建設傳媒特色高中,并納入北京中學集團管理。目前,全區中小學教育集團達到20個,實現義務教育優質資源全覆蓋。
積極構建覆蓋全齡段的開放、多元、優質的教育環境。朝陽區域內適齡幼兒入園需求基本得到滿足,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提升至90%。不斷增強教育供給能力,近五年新增中小學學位3.2萬個,努力滿足區域適齡兒童就近上好學的需求。高中多樣化特色發展和卓越學校建設持續加速,優質高中學位數逐年增長。朝陽區內現有國際學校35所,在北京市具有國際教育總量最大、種類最全、課程最豐富、服務對象最多元等特點,國際學校、學生及外籍教師數量均位居全市之首。
與此同時,朝陽教科研能力和水平也走在了全市前列。在四年一屆的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獎評選中,朝陽區獲基礎教育成果獎29項,其中特等獎2項,獲獎總數及各等級獲獎數均居全市第一;在2022年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評選中,朝陽區榮獲2項一等獎,8項二等獎,分別占北京基礎教育的52%和48%。
為打造高品質宜學朝陽,朝陽區將繼續高起點建設一批優質學校。圍繞“南部崛起、東部跨越、北部提升”的戰略部署,將在朝陽區南部新建北京市十一學校朝陽實驗學校、北京科學高中,并在朝陽港引進人大附中辦學;在東部新建北京中學東壩北校區;在北部新建北京市第八十中學孫河校區等多所學校,未來新建的7所學校可新增義務教育學位10800個,增加高中學位10500個,充分滿足百姓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
其中,北京中學東壩北校區項目已于今年5月底開始施工,項目辦學規模為78個班,包含初中24個教學班,高中54個教學班,可提供學位3390個,計劃于2025年交付使用。目前,北京中學教育集團除了北京中學本部外,另有9所成員校,未來還會有適當擴充。為打造更為緊密融合、優質均衡的教育集團聯盟體,北京中學校長夏青峰表示:“我們將加強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干部教師的交流輪崗,二是建立統一的課程體系、質量標準和行為規范,三是加強教研的聯動、培訓的聯動和學生活動的聯動,最根本的目標是讓北京中學教育集團的每所學校都得到高質量的發展,成為朝陽老百姓非常信任的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