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出主業,發揮特色,保持綠色金融業務增速不低于各項業務增速水平,實現綠色金融業務占比逐步提升,在成立后5-10年內達到50%以上。”日前,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北京監管局聯合中國人民銀行北京市分行、北京市通州區印發《北京地區銀行業保險業綠色金融體制機制建設指引(試行)》(簡稱《指引》),明確北京地區銀行保險機構開展綠色金融體制機制建設的總體原則、具體形式、參考標準及支持措施等,鼓勵轄內機構在通州區(北京城市副中心)設立綠色金融特色機構,更好服務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建設。
多項舉措支持綠色金融特色機構
近年,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綠色低碳成為全球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北京市高度重視綠色低碳發展,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伴隨《北京市碳達峰實施方案》印發,研究制定雙碳背景下推動能源結構綠色低碳轉型實施方案,頂層設計逐步完善,北京市已形成碳達峰、碳中和的1+N政策體系。
碳市場活躍度不斷提升。2022年底,北京市將近千家重點碳排放單位納入管理,位列全國碳試點各城市之首,各類產品累計成交超9800萬噸,成交額近35億元,其中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超5200萬噸。
北京市的綠色技術創新目前處于全國領先地位。2022年,北京市出臺了創新型綠色技術推薦目錄,推薦可再生能源固體廢棄物減量化及資源化等方面84項綠色技術,發布了首批3個創新型綠色技術應用場景。
綠色金融引領全國示范先行。截至2022年末,北京地區本外幣綠色貸款余額1.48萬億元,同比增長36.4%,高于北京地區同期各項貸款增速25.5個百分點。
根據最新發布的《北京地區銀行業保險業綠色金融體制機制建設指引(試行)》中,綠色金融業務包括符合金融管理部門、行業協會關于綠色融資、綠色保險、綠色信托等的定義或統計口徑的業務,也包括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支持傳統行業低碳轉型類業務。《指引》提出了綠色金融特色機構經營的業績參考標準,包括突出主業,發揮特色,保持綠色金融業務增速不低于各項業務增速水平,實現綠色金融業務占比逐步提升,在成立后5-10年內達到50%以上;依法合規開展綠色金融業務,認真踐行并促進完善綠色金融標準,結合區域轉型目標、企業需求特點等積極優化綠色金融產品服務,綠色金融服務質效突出;在客戶環境社會和治理風險評估、差異化授信及風險管理等能力建設方面居于本市或本行(公司)系統內較高水平;帶頭示范銀行保險機構的低碳運營,成為節水節電節能方面的標桿。
近年,城市副中心堅持以雙碳目標引領經濟發展向綠色低碳轉型,加快建設綠色金融和可持續金融中心。今年2月,城市副中心正式啟動打造國家級綠色交易所,助力建設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
為鼓勵在通州區(北京城市副中心)設立綠色金融特色機構,更好服務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建設。《指引》明確將給予多項支持措施,例如給予新設立或新遷入機構一次性開辦籌備支持。其中,分、支層級機構分別給予200萬元和100萬元支持;事業部、管理部、研究部等視影響帶動給予不超過30萬元支持。可獨立結算的部門參照持牌金融機構給予支持;對需新增、更換辦公用房的新設立或新遷入機構,協助選址并給予不超過100萬元租購房支持。其中,購買或自建辦公用房的,按1500元/平米給予支持;租用辦公用房的,按實際房租費用的50%給予支持。原則上,租房支持期限不超過3年;對承銷、代銷、托管各類綠色金融資產的經營團隊或業務人員,按業務收入金額給予相應資金支持;對與綠色交易所合作并形成全國、全市首創性業務的機構,分別給予50萬元和20萬元支持,每年按資產交易規模的1%、不超過500萬元標準給予展業支持等。這些措施將有助于引導銀行保險機構牢固樹立綠色發展新理念,建立健全綠色金融組織體系,提升綠色金融服務質效和風險管理水平。
為可持續發展注入綠色能量
與北京在綠色金融領域取得明顯成效相對應的,是我國以監管引領為先導,建立自上而下的綠色金融政策框架,推動金融機構和市場高標準發展綠色金融。近年,國家監管部門在綠色信貸指引基礎上更新發布了《綠色金融指引》,完善綠色融資和綠色保險業務統計,健全主要銀行信貸工作定期評價,推動氣候投融資工作,支持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發展,為可持續發展不斷注入綠色能量。
我國綠色信貸規模正在快速增長。截至2023年6月末,21家主要銀行綠色信貸的余額達25萬億元,同比增長33%,規模居世界首位。資產質量整體良好,據測算,21家主要銀行綠色信貸支持項目建成后,每年可支持節約標準煤超過4億噸,減排二氧化碳當量超過10億噸。同時,綠色金融服務體系不斷豐富,銀行保險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將信貸業務向排污權、碳排放權的抵質押融資業務延伸,綠色保險、綠色信托、綠色金融租賃不斷發展。2023年6月末,綠色保險半年保費收入1159億元,保險資金投向綠色發展相關產業余額1.67萬億元,同比增長36%,綠色信托資產余額2916億元,金融租賃公司綠色融資余額8500億元,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已覆蓋20余個高環境的風險行業,有力地促進了企業降低環境污染風險。
以上數據顯示,我國經濟社會已進入加快綠色化、低碳化的高質量發展階段。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周亮日前表示,銀行保險業要堅定不移地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發展綠色金融,處理好發展與減排、整體與局部、當前與長遠的關系。為加快發展綠色低碳轉型提供優質的金融服務。接下來,將健全規則標準,逐步完善綠色低碳發展和綠色金融制度框架,形成與碳排放強度和總量雙控相匹配的金融政策安排。進一步完善綠色金融統計監測和考核評價體系,研究制定綠色金融信息披露標準,為金融機構全面衡量碳足跡,加強氣候和環境風險的管理提供指導。
在創新產品服務方面,加大對可再生能源、綠色制造、綠色建筑、綠色交通等領域的金融支持,推動綠色低碳技術研發與應用,探索并購融資、氣候債券、綠色信貸資產證券化等創新產品,進一步發展排污權、碳排放權、抵質押融資業務,穩妥開展碳金融業務,提高碳定價的有效性和市場流動性,豐富綠色保險產品,探索差異化的保險費率機制,提升對綠色經濟活動的風險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