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實地觀察法、訪談法等方法對于大學生群體久坐的現象及危害,以“知信行”模式理論結合構建主義學習理論所倡導的自主學習和情景設計對體育專業學科知識進行整合,從知識為基礎,信念為動力,行為為結果三個方面提出預防久坐的理論策略構建。構建出學習久坐知識,鞏固理論基礎;快樂建立興趣,知識提升信念;做出實際行動,改善久坐行為的三種策略及對應構建圖。
關鍵詞:久坐行為;靜態行為;“知信行”模式;大學生;策略;
Theoretical Strategy Construction of Preventing Prolonged Sitting of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the \" Knowledge, belief and practice \"mode
SU Bingwei" WU Tingzhu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Ningxia University, Yinchuan, Ningxia 750021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uses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field observation, interview, etc. to deal with the phenomenon and harm of sedentary behavior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tegrates the discipline knowled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with the theory of \"knowing, believing and doing\" mode and the independent learning and scenario design advocated by the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theory, and puts forward the theoretical strategy construction of preventing sedentary behavior from three aspects: knowledge based, belief driven, and behavior as the result. We strongly urge the society, schools,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sedentary behavior; Provide reference conten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chool curriculum content; Provide theme for activities held by associations and student organizations. Objective To lay a rich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individual students, firmly improve their beliefs and habits, and improve their own health.
Key words: Sedentary behavior; Static behavior; \" Knowledge, belief and practice \"mode; College student; Strategy;
引言:《“健康中國 2030”規劃綱要》強調加強健康教育,對學校、全民素質、重點人群、青少年提出規劃。社會隨著網絡的普及、電子產品娛樂性提高和生活的方便化等,在平時生活中人們需要付出的身體活動逐漸減少。當代人靜態行為時間越來越長,其中大學生群體久坐行為是一個嚴重的問題。我國大學生在手機、平板和電腦的過度使用讓學生逐漸“屏幕化”,對于此類情況應該如何去改善?考公、考研或其他久坐情況下應該如何去改善?像這樣的問題應該正確看待。本文以預防大學生久坐,以“知信行”模式、構建主義學習理論中方法、體育學科專業理論為基礎進行理論策略構建。
1. 大學生久坐行為現狀
久坐行為是久坐行為的定義是指在任何清醒狀態下坐、倚、臥、的行為。針對大學生久坐行為現狀綜合搜集學者相關文獻及寧夏大學的具體情況,總結大學生久坐行為目前有幾個主要問題:
1.1 久坐行為時間過長
目前對于久坐行為中時長的問題,葉孫岳對于2004-2011年中國健康與營養調查數據研究發現,久坐時間變化在這7年是增長趨勢,青年人群花費的時間最多,增長速度是最快[1] 。武強以濟寧學院為例對其學校1000名學生做出調查得出:濟寧學院學生久坐行為時間較長,周內久坐時間普遍在9 小時以上,周末基本在7 小時,學生睡眠不足也存在[2]。莫月紅等人的研究也說明久坐行為時間過長[3]。9月份和10月份同時實地觀察寧夏大學三區的教室及圖書館,基本滿員。了解學生宿舍情況,多數學生在宿舍長時間以坐姿為主。
1.2 身體活動不足
久坐時間與身體活動一般情況下呈負相關,久坐時間過長也就意味著身體活動的不足。實地觀察寧夏大學西夏區幾個校區田徑場、籃球場等運動場地,其中文萃校區場地人數最多,懷遠校區次之,賀蘭山校區最后。男生運動人數多于女生,男生在運動項目的選取上還比較多樣化,女生基本以走路為主,偶爾有揮拍類運動的參與。何梅等學者以武漢商學院180名學生為研究對象,結論得出大學生的身體活動強度不能夠改變其相關體能狀況, 中等強度身體活動能夠促進心理健康[4]。
1.3 認知水平低
何梅等學者還得出大學生對體育課的認知水平不夠,尤其女生,需要其積極參與并且主動投入體育課堂活動。學生不了解久坐相關知識;正確的身體姿態;久坐行為、身體活動和睡眠三者之間的關系以及三者對于自身健康的重要性和如何平衡問題等。
1.4 思想重視程度不夠
目前多數大學生身體活動不足、久坐行為及睡眠時間不足對自身身心健康的危害, 他們主動獲取健康信息的能力有待加強, 即大學生健康素養有待培養和提升[4],導致在思想程度上不夠重視。在校園中隨機訪談得知日常生活中,男女生幾乎不考慮久坐時間的問題,女生多數談論運動只是為了與朋友之間的玩耍而產生的聊天話題。男生從在運動場地活動人數比例上來看,思想重視程度上要高于女生。以目前總體情況來說,要整體加強重視學生身體活動意識的培養。
2. 理論基礎
2.1 “知信行”理論
此理論在20世紀60年代被英國人柯斯特所提出,該理論的應用范圍有健康教育等方面。對于大學生久坐行為來說,其中的“知”是對久坐相關知識的認識和理解,“信”是能夠擁有正確的信念,“行”是行動和實踐。以知識為基礎,信念為動力,付出行動為結果,三者相互依存,層層遞進,做到合理正確把握坐姿時間以及身體活動之間的合理關系,以達到健康的行為。
2.2 構建主義學習理論
構建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的過程時主動構建知識的過程,強調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同時能夠運用多種方法對于學習過程中的知識進行構建。學生不是把知識從外界搬用到記憶中,基礎是以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同時在新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構建新的理解。它并不是我們所認為的書本、黑板或者視頻等包含的知識,而是一種理解性的內在知識。它所提出的合作學習、情景設計、自主學習等教學方法的使用,對于大學生學習久坐行為相關基礎知識的普及提供方法選擇,同時在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同時對于“信”的加強進行同時性的內在提升。
2.3 體育學科專業理論
體育學科中專業理論包含多種學科知識,是一個大的集合體,以研究體育相關的事物為對象。它源于體育及生活實踐,不單單是僅僅針對某一運動項目,而是對于所有相關的知識加以概括,上升成為理論。其理論知識對于身體機能的維持提高和身體素質的鍛煉能夠起到指導及幫助作用。其中的書籍運動生理學、運動保健學、運動訓練學等保證學生參加鍛煉時的科學性和有效性;體育教育理論為學生提供身體活動聯系的手段及方法;體育社會學、健康教育學等為大學生保證知識擴展[5]。
3. 久坐策略研究構建
3.1 學習久坐知識,鞏固理論基礎
對于大學生產生久坐行為,在健康教育普及過程中,應該清楚久坐定義,了解久坐的危害,掌握何種運動項目能夠對于久坐后的危害產生良好的作用和關于久坐應注意的正確生活方式。在學習過程中結合構建主義學習理論中所涉及的學習方法對久坐相關知識進行構建成為自己新的知識。積極利用教學課程以及考核的形式引起學生對于久坐正確看待的重要性,合理使用構建主義學習理論對久坐相關知識進行學習,打好理論基礎。
3.1.1 了解久坐行為
世界衛生組織(WHO)在《關于身體活動和久坐行為指南》中對于其的定義是指在任何清醒狀態下坐、倚、臥、的行為,能量消耗為1.5 MET或更低。MET叫做脫梅,也稱代謝當量,每公斤體重從事1min體力活動,消耗3.5ml的氧。對于大學生而言,久坐行為的范圍包括線上或者上課,任何場所長時間坐位看手機,在圖書館學習等多種方式。
正確合理的久坐時長對于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學生長期進行久坐行為,最為直觀的感受就是會引起人體頸部、肩部、上背部、下背部和臀部的不適以及肌肉疲勞[7],也會引起眼部疲勞,手足麻痹等[8]。同時還有研究顯示,長期久坐會引起肥胖、超重、心腦血管、心臟病等一些疾病的風險[9],對于患慢性?。ǜ哐獕?、糖尿病、高血脂癥、代謝綜合征、抑郁癥等)的人群來說尤其要注意久坐時間[9, 10],長期的久坐會引起對癌癥、肺部疾病、肝臟疾病、消化性潰瘍及其他消化疾病、神經障礙以及肌肉骨骼疾病等重大疾病患病風險增加[11]。久坐行為對于人體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都有著諸多危害。
3.1.2 合理規劃身體活動、久坐和睡眠
眾多學者將一天的24h活動分為身體活動、靜態行為和睡眠三部分。對于身體活動和久坐行為之間的關系,身體活動可以是休閑玩耍、運動、有計劃的鍛煉、校園出行等。研究表明,隨著年齡的增加,患慢性病的風險越高,肥胖或有喝酒吸煙等不良生活習慣的人群的風險更高。久坐時間的增加患病的風險也隨之增加,向祖兵等人研究久坐時間增加1h/d,慢性病的風險上升11%,當睡眠的時間增加1h,風險下降14%[12]。對于運動來說,選擇合適的運動項目同時控制運動頻率、時間、強度等,可以有效降低患慢性病等風險,世界衛生組織中在成年人的建議中也提到少量的活動要比不活動要好,建議用任何強度的運動代替久坐時間。同時,保證足夠的睡眠也能夠很好協調三者之間的關系[13]。
3.1.3 體育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
學習體育相關理論是必不可少的。體育理論可以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有人體及生活中的多種問題。各種教科書的學習可以讓大學生久坐人群學習到:學習肌肉酸痛的處理、自主設計相對應的運動處方、運動時間和強度的合理控制、學習基本運動技能、體育的功能和作用、正確的身體姿態、睡眠及身體活動之間的簡單關系等專業性知識以保證更好的體質狀態和生活水平。
3.1.4" 科學體育鍛煉
大學生群體應該采納的建議。坐姿的選擇應該是符合人體力學的。一次坐位時間不要超過1h,中間休息時間應該有適度的身體活動來進行調整。成年人一周進行至少150-300min的有氧活動要求中等強度或至少75-150min要求為劇烈,假如每周安排五天時間進行鍛煉,每天應該持續30min以上中等強度或15min劇烈有氧運動。對于大學生的睡眠,每天的睡眠時間應該要超過7h。
3.2 快樂建立興趣,知識提升信念
網絡普及時代,對于大學生來說,知識的搜集變得簡單并且高效,重要的是從書本及網絡上的知識利用構建主義學習理論學習后進行內化,加深知識的理解,成為有用的知識?;隈R克思主義哲學中的量變質變規律,知識一定量的內化會提升思想信念,思想信念的提升進而改善久坐行為。對于大學生的組織形式有體育課堂、社團組織、自發組織、個人學習等多種形式。
3.2.1 自主學習提升
構建主義學習理論強調自主學習,發揮學習者的主觀能動性學習久坐相關知識以及體育專業相關理論知識。知識的學習者在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下,完成久坐相關知識的加深,以此來提高信念,作為動力對自身久坐行為發生改變。學習體育學科專業理論知識,對于體育鍛煉時時間長短的把握以及運動強度的控制,對于久坐后的處理方案做出明確的手段,利用適宜的器材等,如下背部酸痛的借助立柱的拉伸方式或者泡沫軸等的放松方式。
3.2.2 情景設計學習提升
“學習情景設計”是構建主義強調的核心之一,對于在情景設計下如何認識、獲得、和運用學習的知識是核心 [14]。那么,針對久坐對身體部位產生的結果在課堂上或者業余時間進行情景設計,針對久坐行為。創設情景時盡可能的接近學生已經學習過的理論知識,如久坐后造成下肢浮腫,那么對于此類如何進行有效的改善,知道前期沒有疾病的身體狀態下可以利用體育理論中運動處方,包含運動目的、運動時間、運動頻率、負荷強度、注意事項等基本內容。
3.3" 做出實際行動,改善久坐行為
知識的學習累計去提升信念,最后以行動去體現思想信念的提升。實際行動的過程中要有具體的組織形式和身體活動方式的相結合。
3.3.1 行動方式
(1) 體育課堂
體育課堂是大學生在校園生活中一種方式,與學分直接相關,有一定的強制性。體育教師可以在體育課堂上帶領學生進行久坐知識的學習,并且在運動項目的練習中強化久坐的相關理論知識,從側面提升信念。體育課堂的主體是學生,教師作為引導。在課堂中,體育教師可以以久坐的主題創造情景設計的方法切入課堂進行相關的運動項目或者運動手段練習。(2) 社團或協會組織活動
學校的社團、學生會或者研究生會等組織例如以改善久坐行為的主題活動,優點在于便于組織,人員的不確定性。內容以健康教育知識普及、體育鍛煉或者二者結合的形式開展活動,在開展過程中,以情景設計為主,自我學習表達為輔助進行活動開展。
(3) 班級活動
由輔導員或、班委或者班級成員自發進行組織進行的活動。優點在于好組織并且同學之間相互熟悉,對于內容以減少久坐負面作用相關的主題活動舉辦時對于個人的興趣以及思想信念的提升有幫助。
(4) 個人活動
個人體育鍛煉活動主要是自己一個人進行的身體活動,可自己進行情景的設計,加深久坐相關健康知識的理解,在個人鍛煉過程中,對于意志力的提升要優于其他活動形式。
3.3.2 活動類型
對于久坐的改善是以身體活動為主要內容,在改善久坐行為所帶來的影響時以世界衛生組織對于身體活動分類為主要活動形式,即體育活動、交通類體育活動、家務類身體活動和工作類身體活動。
(1) 體育運動
體育運動是人們根據自然和社會的需要,以身體活動為主要手段,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一種文化活動。具有趣味性強,能夠鍛煉身體,錘煉意志及其他多方面的綜合作用。其普遍開展的項目有球類運動、田徑類運動和具有地域特色的中華民族傳統武術類運動等。對于大學生久坐人群來說,體育運動的選擇程度非常高,而且有許多研究表明體育運動中的某些項目有著對久坐很好的改善作用,如健身氣功[15]、太極拳[16]、健美操[17]、核心力量訓練[18]等項目都對于久坐人群的身體危害有著積極影響。
(2) 交通類身體活動
交通類身體活動是指為往返各地而進行的身體活動,指行走、騎自行車和輪式運動(使用非機動的帶輪運動方式。大學生在校園中,往返上課、學習、就餐、購物等都屬于此類活動。對于久坐后的大學生人群也是緩解疲勞程度的方式之一。
(3) 家務類體育活動
對于家務類身體活動,主要是指大學生整理收拾床鋪和桌椅、打掃宿舍以及其他地方衛生等活動。家務類體育活動不僅讓個人居住環境整潔干凈,同時在干家務時候帶來的身體活動對于久坐帶來的隱患也有一定改善幫助。
(4) 工作類身體活動
有償或志愿工作時進行的身體活動。大學生主要是指在參加學生會、研究生會、各種社團或者進行志愿服務,一部分同學有參加這類工作,一部分同學沒有參加此類活動,為了增加社會交往經驗以及學習知識技能,可以選擇感興趣的部門或者協會加入。
3.3.3 活動頻次、時間和強度
對于身體活動對于久坐的改善,身體活動中體育運動為主要方式。身體活動在時間、強度和頻次的要求也要適度。身體活動強度分為輕微強度、中等強度和劇烈強度。代謝當量為1.5到3之間,也就是說,能量消耗不超過休息時能量消耗的3倍為輕微強度,休息的3倍至6倍以下為中等強度,6倍或更高為劇烈。
在世界衛生組織建議進行至少150-30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活動或至少75-150分鐘的劇烈強度有氧活動,不能一天時間達到此等運動強度,對于身體反而有損傷,這些時間和強度應該合理分配到每天的鍛煉時間。
4. 預防久坐策略構建
結合上文知識提升信念,信念反則汲取知識;信念的提升改善行為,行為的產生反又促進信念;知識指導行動,行動中又獲取知識。對于大學預防久坐以知識,信念,行為三者的作用和影響閉環做出理論策略構建。構建如圖所示:
5. 結論
對于大學生群體久坐的現象及存在的各種問題,從“知信行”模式理論為框架,運用構建主義方法結合“知信行”對大學生預防久坐構建出學習久坐知識,鞏固理論基礎;快樂建立興趣,知識提升信念;做出實際行動,改善久坐行為的三種策略及知識提升信念,信念反則汲取知識;信念的提升改善行為,行為的產生反又促進信念;知識指導行動,行動中又獲取知識構建圖。
參考文獻
[1]葉孫岳,郭靜.中國成年人的體育鍛煉、靜態行為流行狀況、趨勢及影響因素[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6,28(04):365-369+375.
[2]武強.大學生久坐行為現狀及影響因素研究——以濟寧學院為例[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 2022,30(07):164-167.
[3]莫月紅,黃中華.大學生課余屏前靜態行為與BMI、身體活動及亞健康的關系研究[J].浙江體育科學,2021,43(04):100-105.
[4]何梅,劉景裕,孟露.大學生身體活動與久坐行為的現狀及對策研究——以武漢商學院為例[J].福建體育科技,2019,38(01):43-46.
[5]甄志平,趙志剛,邢文華.知信行融合統一的發展性體育教育模式的理論建構與實施評價 [J]. 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5,(06):10-13.
[6]王瑞青,孔憲菲,張華,等.世界衛生組織身體活動和久坐行為指南[J].中國卒中雜志,2021,16(4):390-397.
[7]WAONGENNGARM P,RAJARATNAM B S,JANWANTANAKUL P. Internal Oblique and Transversus Abdominis Muscle Fatigue Induced by Slumped Sitting Posture after 1 Hour of Sitting in Office Workers [J]. Saf Health Work, 2016, 7(1): 49-54.
[8]張邇瀚.久坐上班族職業病的體育干預療法[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 18(02): 102-105.
[9]曾霞,黃吉填,陳亞軍.久坐時間及體力活動與兒童超重肥胖的聯合關系研究[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 2022, 30(07): 720-724.
[10]郭學燦.久坐行為與多種慢性代謝性疾病的關聯性研究[D];吉林大學, 2022.
[11]PATEL A V, MALINIAK M L, ERIKA R P, et al. Prolonged Leisure-Time Spent Sitting in Relation to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in a Large U.S. Cohort [J]. 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2018, (10): 10.
[12]向祖兵,王凱珍,李驍天.北京市居民睡眠、休閑久坐、體育鍛煉時間投入與慢性病關系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 2016, 33(05): 604-611.
[13]葉燕霞,林家仕,鄭磊石.睡眠、工作久坐、體力活動與成年人慢性疾病關系[J].體育科學研究, 2021, 25(04): 53-63.
[14]宋麗霞.構建建構主義的體育教學設計系統[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1, 8(09): 207-208.
[15]何素艷,張和平,阮麗英.健身氣功對久坐大學生的健康功效分析[J].武術研究,2017,2(09): 79-82.
[16]徐永峰,張麗.太極拳練習對大學生肩頸腰背疼痛的改善效果評價[J].中國學校衛生,2019, 40(07): 994-996+1000.
[17]張春苗.大眾健美操對12-15歲青少年不良身體姿態的影響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 2021.
[18]呂桃葉.核心力量訓練對中年久坐人群腰肌勞損的干預研究[D].首都體育學院, 2016.
作者簡介:蘇炳偉( 1997,2—),男,碩士在讀,研究方向:體育教學
通訊作者:吳庭柱(1983,11—),男,碩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郵箱:861843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