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鍵詞:新能源汽車;購買意愿;尾氣傷害感知;綠色出行意愿
0 前言
20 世紀 80 年代以來,我國汽車市場迅速發展,截至2021 年12 月,中國汽車保有量達到3.02 億輛。汽車消費在滿足人們出行需求的同時,造成不可再生能源大量消耗及環境污染問題。燃油汽車排放的尾氣導致城市空氣被嚴重污染,且燃料不完全燃燒產生的一氧化碳也對人體造成傷害,人們對綠色出行的訴求及對尾氣傷害的感知越來越強烈。在此背景下,符合綠色、環保和低碳要求的新能源汽車應運而生,國內外汽車企業相繼加入開發新能源汽車的行列。
目前,已有眾多學者關注新能源領域,尤其是對新能源汽車市場和消費者的研究,包括消費者升級意愿、消費影響因素和消費趨勢等[1-3]。但大多數學者關注的消費意愿前置變量均為汽車價格和相關費用、汽車功能和性能、國家優惠政策等,鮮有關于尾氣傷害主觀感知及選擇綠色出行意愿對新能源汽車消費影響的報道。
本文以四川省各階層人群為調查對象設計問卷,利用SPSS 13.0 軟件分析數據,通過構建多重線性回歸模型研究尾氣傷害感知和綠色出行意愿對新能源汽車消費的影響。從新的角度分析新能源汽車購買意愿的影響因素,為新能源汽車廠商的營銷推廣打開新思路,也為政府實現“雙碳”目標的策略制定提供新視角。
1 新能源汽車消費意愿綜述
FISHBEIN[4]認為,購買意愿是基于某種產品產生的消費者對某種商品或服務發生消費行為的概率,是消費者在產生購買行為之前產生的購買決策;購買意愿主要受消費者對所購產品或服務的主觀認知及態度影響;通過購買意愿可以衡量購買行為。AJZEN[5]認為,意愿是個體做出某項行為或者作出某項決策時候的概率,可以在消費意愿的情景下預測消費者購買行為的主觀概率。馮建英等[6]認為,消費者購買行為與購買意愿是直接相關的,可以將其作為指標去預測消費者是否會做出實際購買的行為。本研究認為,新能源汽車的購買意愿是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的可能性。
在過去20 年中,對于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者意愿和影響因素的研究已取得了可觀的成果。例如,王慶豐等[7]通過問卷調研的形式對呼和浩特市和鄭州市居民展開調研,結果顯示,新能源汽車消費行為的主要影響因素包括相關費用、汽車配套設施、政府優惠政策、汽車的安全舒適性、便捷服務、車輛性能和功能、宣傳口碑等。許召建[8]對濟南的商場消費者展開調查,發現影響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最主要因素包括產品性能、充電便捷性、電池壽命、續航里程等。張安忠[9]在探究新能源汽車消費升級意愿時發現,收入、價格、銷售和性能4 個因素對消費升級意愿有顯著影響,服務和相關政策無顯著影響。許佳奕等[10]基于人口統計特征分析新能源汽車消費偏好,發現與男性相比,女性對汽車的售后服務因素偏好程度更高,更偏向購買售價較高的新能源汽車。
2 問卷設計
采用問卷調研法分析新能源汽車購買意愿的影響因素,本次調研的主要對象是四川省各階層人群。問卷的設計過程包括以下3 個步驟:① 初步設計;② 小范圍發放問卷并回收,根據調查結果優化題項;③ 大量發放問卷并回收,最終收回問卷253 份,剔除問卷作答不完整和作答時間過短(40 s 以內)的無效問卷后,最終收集到有效問卷227 份,有效回收率90%。問卷包含基本的人口統計學變量,例如受訪者的性別、年齡和收入情況,以及被試者是否擁有私家車和是否購買過新能源汽車。“汽車尾氣傷害感知”采用“在城市街道行走,您覺得汽車尾氣是否對身體產生傷害”等描述性話語作為題項;“綠色出行意愿”采用“您是否愿意采用綠色出行方式(如單車、公共交通)來代替開私家車”作為題項;“新能源汽車購買意愿”采用“相比傳統的燃油汽車,您是否更愿意購買電動汽車”作為題項,以上3 個變量均采用利科特5 分量表測量。
3 結果與數據分析
3. 1描述性統計
本次調研受訪者的頻數頻率統計見表1。其中:女性占比60.4%,男性占比39.6%;受訪者年齡分布主要為20~30 歲,占比44.1%;受訪者的收入狀況分布以8 000~12 999 元為主,占比27.3%,其次的分布為3 000~7 999 元,占比21.1%。以上數據說明本次調研的樣本群體具備一定的經濟能力和購買力。受訪者中, 130 人擁有私家車,占比57.3%; 14 人購買過新能源汽車,占比6.2%。
汽車尾氣傷害感知的平均得分為3.91,綠色出行意愿的平均得分為3.91,新能源汽車的購買意愿平均得分為3.35。被試者性別與汽車尾氣傷害感知、綠色出行意愿和新能源汽車購買意愿的平均得分比較見表2。由表2 可知,女性消費者的3 項得分平均值均高于男性。
3. 2 尾氣傷害感知和綠色出行意愿對新能源汽車購買意愿的影響
以尾氣傷害感知和綠色出行意愿作為自變量、新能源汽車購買意愿作為因變量構建多重線性回歸模型,分析尾氣傷害感知和綠色出行意愿與新能源汽車購買意愿之間的線性關系,新能源汽車購買意愿的線性回歸結果見表3。
數據顯示模型通過了實踐檢驗,并且尾氣傷害感知、綠色出行意愿和新能源汽車購買意愿的線性回歸模型擬合良好,并且2 個自變量可以解釋新能源汽車購買意愿22.3% 的方差總變異。由于本研究是對新能源汽車購買意愿影響因素的補充,所以未對價格、性能、政策等已被證明的影響因素展開分析。尾氣傷害感知和綠色出行意愿對新能源汽車的購買意愿均存在顯著的正相影響,其中綠色出行意愿的影響大于尾氣傷害感知。尾氣對人體的傷害是消費者最直觀感受到燃油汽車對自身健康造成危害的方式之一,尤其是城區居民長期生活在受汽車尾氣污染的環境中,更加關注新能源汽車在環境保護方面的優勢,尾氣傷害感知正向影響購買意愿。另外,綠色出行意愿是環保意識的體現,隨著我國居民對環保、綠色和健康需求的增強,綠色出行意愿也正向影響了新能源汽車的購買意愿。
多重線性回歸模型具有嚴格的適用條件,需進一步診斷以下本研究回歸模型的前提條件,確認其準確性。
條件1:多個自變量之間不存在多重共線性。多重共線性是指在線性回歸模型中,多個自變量之間存在近似的線性關系,即其中某個自變量能近似地由其他自變量線性表示。通過觀察回歸模型的方差膨脹因子,即τVIF(見表3),可得汽車尾氣傷害感知和綠色出行意愿的τVIF 為1.03,遠小于5.00,所以可以認為尾氣傷害感知和綠色出行意愿之間不存在多重共線性。
條件2:模型要求殘差服從正態分布。標準化殘差如圖1 所示。本研究主要分析尾氣傷害感知和綠色出行意愿2 個變量對新能源汽車購買意愿這個因變量的影響,由圖1 可知,P?P 圖散點基本都分布在對角線上,證明本研究的線性回歸模型殘差基本符合正態分布。
由以上分析可知,該線性回歸模型科學可信,尾氣傷害感知和綠色出行意愿對新能源汽車購買意愿均存在顯著的正相關影響,且綠色出行意愿的影響程度要略大于尾氣傷害感知的影響。
4 結語
本研究從消費者角度出發,通過問卷調查收集數據,利用描述性統計和多重線性模型分析尾氣傷害感知和綠色出行意愿對新能源汽車購買意愿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消費者對尾氣傷害感知和綠色出行意愿均會正相影響其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意愿;相較于男性,女性的汽車尾氣傷害感知、綠色出行意愿和新能源汽車購買意愿均高于男性。
以往新能源汽車企業關注的重點大多是國家優惠政策和產品本身,例如電池性能、汽車外觀等。本研究為汽車制造企業的營銷推廣打開新思路,通過喚起消費者對傳統燃油汽車尾氣的傷害感知,增加消費者對綠色、健康和低碳的訴求,進一步增強其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意愿。汽車制造企業可以更多地關注女性消費者的購買潛力,設計車型和策劃營銷活動時,更多地考慮女性消費者的訴求。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實施全面節約戰略,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倡導消費者綠色消費,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因此,社會層面可進一步營造綠色出行的社會氛圍,通過主流媒體宣傳燃油汽車尾氣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提高人們的低碳意識和尾氣傷害感知,增強潛在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意愿,逐步實現綠色出行和節能減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