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進程中,金融的使命不在于復制歷史,而在于創造未來。6月29日,2023中新財經年中會“中國式現代化新金融服務”主題論壇在京舉行,與會專家就金融如何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整體布局中找準自身定位,構建更加適配新發展格局的服務模式,展開深入討論。

張曉晶 |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所長、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
金融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要解決兩大難題
實現金融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目前要解決兩大難題:一是金融體系要更好地支持實體經濟、特別是民營經濟;二是金融體系如何更好地支持科技創新。破題關鍵在于要意識到“金融是面向未來的”。

田軒 |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
激勵企業創新需要“寬容”的金融市場
激勵企業創新需要“寬容”的金融市場,需要具備幾個特征:一是對失敗的高度容忍;二是長期的機構投資者;三是不特別頻繁的信息披露;四是更開放的資本市場;五是更加穩定的宏觀政策導向。

彭博 | 網商銀行行長助理
用數字化、智能化等科技手段創新金融服務
首先,針對農村金融缺乏抵押物、信息不對稱、數字化程度不高等典型難點,網商銀行首創衛星遙感信貸模式;
其次,在數字供應鏈方面,針對供應鏈上下游小微企業缺乏金融服務的狀況,網商銀行推出了“大雁”系統數字化服務矩陣;
此外,網商銀行針對具有龐大供應鏈系統但數字化程度不高的核心品牌,提供了數字化賬戶系統,幫助品牌強化了供應鏈數字化管理能力。

周景彤 | 中國銀行研究院副院長
打造金融助力科技創新的新模式
中國式現代化離不開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金融服務創新尤其是科技創新至關重要,應著力打造金融助力科技創新的新模式。特別是要打造成本可負擔、商業可持續的普惠金融新模式。包括運用數字新技術打造普惠金融新模式;多方賦能,提高普惠金融的直達性;加快產品創新,服務重點領域和小微企業等。

李永鋒| 光大理財副總經理
堅持投資者利益優先原則
財富管理行業助力中國式現代化的實施路徑之一,就是要真正堅持客戶至上,幫客戶創造價值,堅持投資者利益優先原則。中國特色財富管理應承擔三方面責任和使命:一是堅持普惠財富定位,幫助廣大居民增加收入;二是助力有效擴大內需;三是服務于結構調整和綠色發展。中國“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規劃提出,要提高直接融資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