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鄉村旅游零碳發展是鄉村振興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鄉村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本文以天津市寶坻區小辛碼頭村的零碳發展為例,探討了多主體合作模式下的鄉村旅游零碳發展實施路徑,即政府、電力企業、居民、媒體等多方力量,如何通過協同合作,推動鄉村旅游零碳發展,助力我國“雙碳”目標的實現。
[關鍵詞]鄉村旅游;零碳發展;鄉村振興
黨的二十大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
要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在“雙碳”背景下,帶動村鎮產業結構升級,提升村鎮居民生活質量,推進鄉村旅游業零碳綠色發展至關重要。
近年來,隨著國家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鄉村旅游業呈現出爆發式增長的態勢。由此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和挑戰也日益凸顯,尤其是在生態環保方面。
目前,我國鄉村旅游發展大多還停留在初級發展階段。有相當一部分鄉村在進行旅游開發規劃時,并未結合當地資源稟賦和遵循長期發展原則,盲目進行開發,出現了資源浪費、特色不明顯、產業化發展欠缺等問題;還有一些鄉村旅游業配套的基礎設施尚未完善,未建立專業化管理制度和團隊,當大量游客涌入時,能源消耗加劇,造成生態環境被不同程度破壞。
對于鄉村旅游未來的發展,需要依據鄉村當地原有優勢,創新特色;通過政府規劃協調,提升鄉村旅游發展的整體效能,內外聯動,交流學習;圍繞鄉村生態振興和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工作,促進鄉村旅游朝向低碳、綠色方向發展。
以天津寶坻小辛碼頭村為例:該村2015年以來大力發展旅游業,現已建成天津市寶坻區規模最大的農家院產業基地,擁有農家院33家,其中正式運營的有21家,旅游項目包括觀賞性游覽、釣魚項目、農家休閑居住等,是全國文明村、全國生態文化村、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并獲得“一帶一路”最美驛站的美譽。2021年,小辛碼頭村接待游客44萬人次,旅游收入5000萬元。
但與旅游業快速發展不夠協調的是,小辛碼頭村零碳經濟發展優勢和特色不突出,低碳經濟的市場運行機制尚未形成等短板問題也日益凸顯。特別是伴隨旅游產生的電、油、氣日常消耗的大幅增加,造成碳排放量的與日俱增,給生態環境帶來一定壓力。
基于此,小辛碼頭村亟需探尋實施鄉村旅游零碳發展模式,以實現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
通過對小辛碼頭村旅游業發展暴露出的問題進行分析,結合綠色能源發展趨勢,初步明確了零碳發展路徑。
首先,明確多目標協調統籌推進的原則。一是科學設計合理減排路徑。圍繞“雙碳”目標,聚焦綠色發展,依據“代際減排成本均等化”原則,確定減排的動態路徑。二是結合當地資源稟賦,因地制宜推進減碳降碳,避免短期效應和資源浪費。
其次,明確能源領域為重要突破口,著重發揮電力企業的關鍵性作用。一是通過能源領域進行旅游產業結構調整,作用更大、成效更明顯。二是處于最終需求側的作用方向不確定的考量,包括經濟增值趨勢及產業結構調整方向等。三是制造業、建筑、交通行業深度脫碳難度更大,能源作為投入要素的供給側,所發揮的作用更關鍵。
最后,基于碳排放作為一個外部性交易,必須通過構建有效市場和政府精準施政兩只手共同作用,才能實現“雙碳”目標。小辛碼頭村零碳發展就是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共同提供有效激勵機制的模式。
綜上,小辛碼頭村零碳發展實踐路徑是立足鄉村場景,基于自身資源稟賦和產業特性,多目標協調統籌,科學合理化選擇技術路徑、市場建設和政策實施的方式,因此避免了盲目向城市場景或者其他場景看齊,并能逐漸發展出自身特色。
小辛碼頭村實現零碳發展,根本上是要從源頭減少碳排放量和加大村莊自身碳吸收,同時通過碳交易市場和綠證交易市場有效配置碳資源,發展零碳旅游業。
(一)能源供給清潔化。即在“十四五”時期,不斷加大小辛碼頭村居民屋頂與公共建筑的分布式新能源電力開發力度,強化能源供應清潔化科技支撐,提高外受電中可再生能源電力的比例,增加新能源電力消納比重。實施開發新能源支撐項目,為清潔能源高比例穩定接入提供技術支撐。根據村內未來電力消費發展評估,建立綠色電力消納激勵機制,鼓勵大型農家院通過集中采購、大宗采購等方式購入水電、風電、核電、太陽能發電等綠色電力,提高整村可再生能源消納占比。
(二)能源消費電氣化。大力推廣電能替代、增加電力消費基礎設施、提高電力消費可及性和便利性等一系列措施,到2030年,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100%。在居民生活出行、公共運輸、生產勞動以及旅游運營中,大力推廣普及電動汽車;聚焦生活、商業餐飲電能替代,推廣全電廚房,并加快數字化、智能化賦能。同時,進一步加快推進電采暖改造工程,推廣電蓄熱供電技術,全面推廣電采暖項目走向終端能源消費電氣化。
(三)能源配給低碳化。“十四五”時期,小辛碼頭村要基本建設成以新能源為供給主體、以確保能源電力安全為基本前提、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電力需求為首要目標、以源網荷儲互動與多能互補為支撐,具有清潔低碳、安全可控、靈活高效、智能友好、開放互動基本特征的新型電力系統。
(四)探索低碳旅游經濟。打造零碳農家樂、零碳旅游模式。如,對農家樂餐飲環節無法實現電能替代導致的碳排放,通過購買CCER碳配額或者綠證等方式進行沖抵,打造零碳概念農家樂;對村內旅游交通、辦公區、景點大型活動、景區門票及景區場景制定碳中和方案,創新發布碳中和產品,推進零碳旅游,打造零碳旅游品牌。
(五)充分利用市場機制,增強碳匯開發。結合自然稟賦,充分利用農業林地存量資源,提高林木質量和碳匯功能。在優化提升現有綠化面積質量和碳匯能力的基礎上,盡量多地增加綠化面積。
(六)加強多主體合作,促進產研融合與合作交流。基于“政府搭臺、國網牽頭、各方唱戲”的總體模式,政府機構、國網公司、新能源服務商、電動汽車充電運營商、高校、科研機構、金融服務機構等開展合作,構建多主體合作產業生態圈。將小辛碼頭村零碳發展合作模式和產品服務按照“項目實施型、試點示范型、科研創新型”三種類型,廣泛吸納社會技術、資源、資本,構建政企產學研“雙碳”生態圈,共同謀劃零碳發展的路徑,形成服務“雙碳”的最大合力。吸引更多資金投資小辛碼頭村新能源與低碳產業,推動各項示范工程快速落地。
鄉村旅游零碳發展以推進綠色能源發展與應用為主線,以建設新型電力系統為支撐,以出臺實施低碳政策、對接低碳金融服務、參與碳資產市場交易、推動企業低碳轉型、整合碳匯資源為手段,梳理確認電源側、電網側、負荷側三個維度推動綠電發展、電能替代等降碳的具體措施與項目。
小辛碼頭村的旅游零碳發展路徑是一種新型鄉村經濟發展模式,具有重要的參考示范意義,可以有效推動產、村、人、文、資源環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編輯/車玉龍 統籌/晨光
參考文獻:
[1]高姣姣.新發展理念下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J ].新農業,2022(16):92- 93.
[2]楊紅霞. 新發展理念下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J ]. 當代旅游.2021, 24(19):34- 36.
[3]陳柳云,陳燕.生態振興背景下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研究——基于新發展理念的分析[ J ]. 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學報.2021, 35(2):42-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