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燈,對于新一代年輕人而言,是一個很有年代感的物件,許多人甚至都不曾見過。但對于東風人而言,它卻有著特殊的意義。
50多年前,一批又一批汽車人義無反顧地奔赴深山堰渠,在鄂西北山區十堰市白手起家,面對艱苦的自然條件和物資極度短缺的困難情況,他們懷著“中國汽車工業要打翻身仗”的堅定信念,掄起錘斧,夜以繼日,點亮了一盞盞馬燈,加班加點地勞作,硬生生建設出了一個“二汽”,制造出了“東風”牌汽車,創建了堪稱傳奇的車城——十堰,也創造了東風人寶貴的精神財富——馬燈精神。
從1969年建廠至今,“馬燈精神”始終照耀著東風人的前行之路,也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優秀的東風研發人。原東風汽車工程研究院院長、東風汽車公司副總工程師、產品總設計師,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黃松就是其中一位。
懷揣夢想,投身汽車行業
1975年,從部隊復員的黃松來到二汽產品處(東風商用車技術中心前身)道路試驗室工作,由于是汽車兵出身,專業對口,因此他很快就參與到了E0245的道路試驗工作中。同年8月,黃松得到了去工農兵大學讀書的機會,進行了3年的脫產學習。畢業后,黃松懷揣著“工業強國”的夢想,毅然決然地回到二汽,繼續投身于E0245的試驗工作中。
黃松回憶,由于當時沒有試驗場,他們就去全國各地跑試驗,需要檢驗高寒環境的車況就跑到漠河,高熱環境到吐魯番,高原環境到唐古拉山,高濕環境到海南……盡管試驗條件非常艱苦,但是他們咬緊牙關堅持了下來,因為有著“馬燈精神”的指引,他們堅守著同樣的信念:既然干,那就一定要干好。
在團隊的艱苦奮斗和團結協作下,E0245經歷了6輪試驗,終于定型。與E0240相比,E0245從車架到底盤都進行了全面加強,徹底解決了當時從2.5 t級升級到3.5t車輛承載堅固性的難題。
攻堅克難,錨定自主研發
E0245的研發結束后,黃松又接到了新的項目——EOP245,這是一款運載武器的車型,需要把長頭改成平頭,車身加長,車廂加大,傳動軸也要做出相應的改變。盡管有E0245做基礎,但是想要做到高可靠性、高承載性也不是易事,僅產品設計就用了半年時間。黃松回憶說:“關于車子研發,我印象最深的問題是,車輛的絞盤一般都裝在前面,平頭駕駛室的絞盤要裝到后面,當時還沒有電動,都是機械傳動,因此傳動軸要在車架里走,從頭到尾需要多少個鉸接點?這些鉸接點如何設計?怎么配合才更高效?這些問題都要解決。我記得那時我們每天都是很早就到辦公室,工作到晚上11點,沒有休息一個節假日,一心撲在圖紙上,整個設計工作做完后,我的體重輕了10多斤。”盡管身體上很疲憊,但黃松的心里很滿足。后來,EOP245在北京進行了8 000 km實際路況的測試,一個螺釘螺帽都沒有松動,最終成功按時交付。
在黃松幾十年的研發工作中,提起他最有成就感的產品,還是E0140-11。E0140-11的投產,解決了一個技術性難題,這還要從E0140-I說起。1986年,二汽已經開發出了E0140-I,二汽人也更加堅定了“千難萬難一定要搞自主產品研發”的信念,但是從E0140到E0140-I,有一個問題始終沒有解決——車輛的操縱穩定性,具體表現為雨天側滑、甩尾,許多專家嘗試解決這個問題,但都沒有攻克。當時的黃松已經升任為車型科科長,作為負責人,廠里讓他對此問題展開攻關。他帶領團隊,一路開著試驗車到海南,路上一邊開一邊研究車輛打滑的原因所在。經過多次的嘗試和改進,黃松和他的團隊用鋼板彈簧的姿態解決了后軸轉向的問題,但這個問題的解決又帶來了新的問題:車是不甩尾了,但剎車開始跑偏了。于是他們又開始一點點地打磨.一次次地探索、試驗、記錄數據、調整改進,最終用反裝轉向機解決了剎車跑偏的問題,并將其應用在E0140-II上。
黃松和團隊的努力沒有白費,最終E0140-II順利落地投產,大大提升了我國的汽車制造和研發水平,二汽也成為了家喻戶曉的明星車企。
退而不休,寄語年輕一代
從1975年至今,黃松參與并見證了東風商用車技術中心的成長與發展,如今也是退而不休,依然奮戰在研發一線。
對于新一代的東風研發人,黃松也有自己的期許。
“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情寸功”。黃松始終覺得,少年須努力,光陰不可輕,年輕時吃點苦沒有什么,抓緊一切時間,做有意義的事,這些最終都會變成自身的財富。更何況如今的研發條件與過去相比,真的是天壤之別。前人打下了深厚的基礎,如今東風商用車研發中心的硬件設施十分出色,黃松希望新一代東風研發人能越過艱難險阻,勇攀技術高峰,不斷奮進、不斷創新,在自主研發方面多下苦功。
當下“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是熱門話題,黃松認為,東風商用車研發中心也要在這些關鍵領域掌握核心技術,才不至于在未來的競爭中受制于人。盡管行業內技術迭代的速度加快,工作強度也逐漸加大,但是東風人的“馬燈精神”不能丟,東風研發人敢于攻堅克難、積極向上的精氣神不能丟,希望年輕一代能夠賡續老一輩東風研發人的精神血脈,為企業高質量發展和建設汽車強國貢獻力量。
馬燈精神,形成于湖北武當山下那段戰天斗地的激情歲月。它是東風人的精神財富,講述的是東風人長在生命里的故事,講述的是身邊平凡的東風人不平凡的逐夢之旅,為著“汽車強國”的夢想,—直堅持、一路前行。
對黃松而言,馬燈精神照亮了他幾十載奮斗路.對研發人而言,這一盞馬燈,指引著東風商用車更高更遠的研發未來。
(責任編輯:王作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