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商用車市場對采埃孚是至關重要的,這一點不會變。我們會持續加大在中國的發展,加速將更多新產品新技術引人中國。”在2023年4月18-27日舉行的2023上海國際車展期間,采埃孚集團董事會成員、商用車解決方案事業部負責人彼得·萊爾博士(Dr.Peter Laier)面帶微笑地說:“很高興疫情過去后,我可以來到中國,見到團隊、見到客戶。”
這是彼得·萊爾就任采埃孚集團董事會成員、商用車解決方案事業部及工業技術事業部負責人一職以來,第1次來到中國,也是其以新的身份與亞太區團隊、客戶的第1次見面。
雖然加入采埃孚只有100多天,但憑借在汽車產業鏈和國際商用車領域積累的豐富經驗,彼得·萊爾對商用車市場以及采埃孚商用車業務的未來發展有著獨特的思考。
“我們擁有豐富的產品線,可以提供最廣泛的技術組合和系統解決方案,并做到基于中國市場需求深度開發。”
立足用戶需求,以本土化戰略深耕中國市場,是采埃孚進入中國40多年來不斷發展前行的關鍵。即使在過去3年在疫情和商用車市場下行的情況下,采埃孚的本地化戰略也沒有停止。
對于2022年采埃孚商用車業務在中國市場的表現,彼得·萊爾用“完美風暴”來形容。“在2022年中國商用車產量同比下降48%的大背景下,采埃孚商用車業務仍以2位數跑贏了市場,而且獲得的新業務數量比往年還多出30%。這一成績的取得,主要得益于豐富的產品線、有韌性的本土團隊以及全球的配合與協作。”在彼得·萊爾看來,目前中國商用車市場正在向自動駕駛、電動化方面轉型,對一些新產品、新技術的需求更為迫切。2022年,采埃孚的很多國產化項目進度沒有延遲,而是充分抓住這些需求,加速新產品新技術的國產化進程,在滿足客戶需求的同時,也為未來做了很多準備。
彼得·萊爾認為,采埃孚商用車業務的一大特點和優勢就是擁有豐富的產品線,能夠提供最廣泛的技術組合和系統解決方案。
的確如此,近幾年,在采埃孚的持續轉型和威伯科的加入下,采埃孚商用車業務能夠提供的產品已不僅僅停留在大家傳統印象中的傳動系統,而是覆蓋制動、轉向、懸架和底盤等系統,同時在輔助駕駛、自動駕駛、電驅動、網聯化以及車隊數字化解決方案等技術領域均能提供優質的一體化解決方案。從傳統到電動化、智能化,采埃孚商用車擁有最廣泛的技術組合和全球業務布局。
據悉,在接下來的2-3年里,采埃孚還會有更豐富的產品引入中國。在電驅方面,會引入中央電驅動系統和電驅橋系統,并實現本土化生產,在制動方面,會推出下一代模塊化制動系統——mBSP(包含冗余),該系統是高級駕駛輔助系統以及未來實現自動駕駛的重要基礎,在轉向方面,會推出EPS;在變速器板塊會進一步擴大產品線,包括重型和中型AMT變速器,以及一體化的AMT控制器。
“所有這些豐富的新產品和技術,不光是引入到中國進行市場推廣,關鍵是要本土化。”彼得·萊爾強調,對于采埃孚來說,至關重要的是發展和提升本土的專業技術能力。中國團隊可以繼續研發這些技術,為本土市場提供定制化的解決方案。另外,在電驅和自動駕駛領域,中國市場是一個快速發展的市場,采埃孚中國研發團隊會基于中國的法規和使用場景做深度開發。
其實,深耕中國市場、深入本土化戰略,采埃孚已經游刃有余。在筆者看來,采埃孚傳勝(TraXon)自動變速器助力中國自動擋重卡引領市場就是其深入本土化、打造差異化產品的最好佐證之一。據了解,自傳勝(TraXon)自動變速器2019年引入中國市場以來,采埃孚做了大量適合中國路況的收集,并將變速器與整車同步進行一體化定制開發,從而確保采埃孚自動變速器在中國市場狀態下發揮最佳狀態。
“早期,我們在中國的本土研發,是將新產品拿到中國市場進行一些適應性開發,以滿足中國客戶的需求。如今,中國研發的定位已經得到進一步發展,是基于中國市場和客戶需求的創新和開發。“彼得·萊爾表示,采埃孚在中國的研發中心已經完全融八全球研發網絡,并成為很重要的一部分。
據了解,采埃孚商用車解決方案事業部位于濟南的研發中心和制造基地二期擴建工程已于2022年完成并正式啟動運行。該研發中心作為本地的產品創新中心,其業務版圖涵蓋設計、仿真、測試、系統開發、材料工程以及囊括商用車事業部幾乎所有產品類別的應用。同時,濟南研發中心還與位于上海、嘉興和廣州的中國研發團隊發揮協同作用,大大提升了本土工程應用、功能開發以及產品創新能力。
在彼得·萊爾看來,“只有面對面交流,才能真正了解大家的想法。”彼得·萊爾此次來到中國的一個重要行程,就是拜訪客戶,與客戶進行面對面的溝通交流。上海車展期間,彼得·萊爾先后與一汽解放、福田汽車、中國重汽的高層進行了交流,并與福田汽車、中國重汽簽署了新一輪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未來,采埃孚將與這些中國的主機廠全面拓展在電驅動、智能駕駛等新領域的深度鏈合創新。
“中國會引領商用車自動駕駛,電動化、智能化領域有很多增長機會。我們擁有獨特的協同優勢,可以提供成熟的產品和技術。”
彼得·萊爾認為,中國不僅僅是一個容量足夠大的市場,也是一個足夠開放的市場,更將是一個引領全球技術趨勢的核心市場。“我們認為中國會引領商用車自動駕駛,在電動化、智能化方面我們看到了很多增長機會。”
的確如此,目前我國商用車產業高速增長階段已經結束,正在從增量競爭進入存量競爭階段,整個產業生態正在加速重構。與此同時,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低碳化將為商用車打開新的發展空間,開啟競爭新賽道。
彼得·萊爾談到,中國商用車新能源化趨勢非常明顯,公交車的電動化比例已經非常高。在輕卡、中卡,尤其是最后1 km物流車中都會明顯看到電動化的滲透,尤其是2022年在商用車整體下滑的情況下,新能源車型的增長率和滲透率都在快速提升。彼得·萊爾認為,商用車新能源化應該純電動、燃料電池、氫內燃機等多條技術路線并行,以滿足不同的運輸工況需求。目前從全球商用車新能源化進程來看,在全球不同國家不同技術路線的占比有所不同。
彼得·萊爾坦言,采埃孚保持技術開放性,對于商用車的各種新能源技術路線都做了相應的技術準備。在電動化路線方面,推出了中央電驅動系統、電驅動橋等相關產品。此外,AMT變速器也可以同時匹配混合動力及其他新能源車型。
不止于此,采埃孚還擁有獨特的協同優勢,可以將乘用車的一些先進成熟技術,在針對商用車做適應性開發后,應用到商用車領域。“有一些技術,實際上乘用車與商用車是通用的。”彼得·萊爾進一步介紹到,采埃孚和Wolfspeed合作的碳化硅半導體項目中,用于逆變器的碳化硅芯片就可以同時適用干商用車和乘用車。此外,采埃孚在電驅動和自動駕駛方面的先進技術解決方案也已經全面涵蓋商用車領域。
對于自動駕駛的發展趨勢,彼得·萊爾認為,在公路上應用,自動駕駛會是漸近式的方式。目前中國的自動駕駛在一些限定場景內已經開始投入使用,但是在高速公路開放路面場景下,可能還要再花一點時間。同時,商用車走向自動化應該是一個快速迭代、從駕駛員輔助系統再走向自動駕駛的過程。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進入真正的自動駕駛階段,車輛的責任方將從駕駛員轉移至整車生產廠,這對主機廠提出了較高要求——要有一個完整的電子架構來支持全冗余。
在這方面,采埃孚已經做了充分的準備。比如制動系統方面,采埃孚即將推出全冗余的制動系統,可在自動駕駛的時候提供全冗余的安全備份,轉向系統方面,在即將推出的最新一代電子轉向上也可以實現全冗余。實現全冗余,計算機的高算力至關重要,采埃孚的車載高性能計算機“采睿星”可以通過集成一些功能,助力主機廠實現駕駛員輔助系統一直到自動駕駛的需求。據悉,“采睿星”目前已經實現量產,在全球市場已經獲得1 400萬臺訂單。
深耕中國市場多年,如今,采埃孚商用車事業部站在智能化、電動化發展的新時代,已經規劃出一條清晰的戰略路線:立足于現有的產品范圍,不斷進行技術創新、迭代和延伸,復制乘用車領域的領先經驗和技術,同時,更加積極主動地對待客戶和市場,為客戶提供集成化、模塊化的產品和解決方案,以創新思維賦能中國商用車發展。
(責任編輯:王作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