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賽前訓練是教練員和運動員針對某一大型比賽所采取的針對性的訓練,以馮彬在備戰奧運前的訓練安排為例,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實地調查法、三維錄像拍攝法、數理統計法等研究方法對馮彬備戰俄勒岡世錦賽的賽前訓練安排進行分析研究,從訓練課次安排、體能訓練安排、技能訓練安排、負荷安排與監控、階段性參賽表現、心理訓練與恢復再生等進行全面的研究分析。
關鍵詞:世錦賽" 女子鐵餅" 賽前訓練" 訓練安排
引言
國內外眾多運動員的訓練經歷和訓練實踐表明,賽前訓練是決定比賽結果的關鍵因素,如何把運動員的最佳競技水平在比賽中發揮出來是賽前訓練所要關注和研究的重點。馮彬是現階段我國女子鐵餅投擲項目的領軍人物,選取馮彬這一優秀個體運動員備戰俄勒岡世錦賽賽前訓練階段進行研究,找出她的不足以及針對性的訓練模式,重點研究出整個賽前階段的訓練安排及調控。從優秀運動員個體的訓練總結我國女子鐵餅國家隊在備戰大型賽事中的訓練經驗,對我國女子投擲項目的賽前訓練理論和實踐進行充實和豐富。
1、研究對象和方法
1.1、研究對象
本文以女子鐵餅運動員馮彬備戰俄勒岡世錦賽賽前訓練為研究對象。
1.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根據賽前訓練研究的重點內容,以“女子鐵餅賽前訓練安排”、“鐵餅備戰世錦賽訓練”、“賽前訓練監控”等為關鍵詞通過萬方數據庫、中國知網、百鏈云圖書館、數據庫、等數據庫進行檢索,為本論文提供了一定的理論支撐。
(2)實地觀察法
對馮彬備戰世錦賽的賽前訓練階段進行實地觀察,時間從2022年4月3日至2021年7月16日,期間對馮彬個體的世錦賽賽前15周訓練進行跟蹤,實地觀察教練和運動員的訓練。
(3)三維錄像拍攝法
在比賽場地使用兩臺索尼高速攝像機,攝像機位于投擲圈后側和出手側各十米處,主光軸高度為1.2m,拍攝頻率為100幀,兩相機主光軸叫夾角控制在60°-120°之間,方便進行三維動作采集,比賽過程中采用分段拍攝,對馮彬在幾場重大比賽中的鐵餅技術進行拍攝,每場比賽拍攝6次,選取每場比賽最好成績進行分析。
(4)數理統計法
使用Excel軟件對馮彬賽前訓練中所得到的各種數據進行處理。結合錄像視頻解析軟件FASTMOVE對比賽中的關鍵技術進行解析。利用統計學軟件SPSS 23.0對比賽和訓練中某些重要數據的相關性進行分析,通過皮爾森相關性得出數據間的相關性和與成績有關的參數,并通過多元線性回歸分析來監測訓練的有效性和對成績的預測。
2、優秀女子鐵餅運動員馮彬世錦賽賽前訓練階段劃分及訓練內容安排
2.1、優秀女子鐵餅運動員馮彬世錦賽賽前訓練階段的劃分
以世錦賽女子鐵餅比賽日期為7月15日為終點向前倒推15周為本研究的主要時間跨度期,通過選取馮彬賽前15周作為馮彬世錦賽賽前訓練安排研究主要從以下兩個維度來確定。首先四月份是馮彬冬訓階段結束時期,其冬訓所儲存的運動能力需要向專項能力進行轉化;其次四月初是馮彬今年首次參加比賽,本次比賽是對冬訓訓練階段效果的檢驗,同時也是下一階段訓練的重要參考,因此從這兩個維度來確定本次研究的賽前訓練時間的界定。
2.2、優秀女子鐵餅運動員馮彬備戰俄勒岡世錦賽賽前各階段訓練內容安排
對賽前訓練各個階段的內容進行合理的規劃和安排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訓練計劃制定的實施的重要參考依據。以馮彬參加完成都投擲項群賽為起點,到正式參加比賽前夕,馮彬在俄勒岡世錦賽之前,一共進行了四個階段的訓練,一共15個星期。第一階段時間是2022年4月3日至2022年6月10日,共9周時間;第二階段是2022年6月10日到2022年7月10日,共計4周時間;第三階段是2022年7月10日到2021年7月15日,共1周,這個階段是馮彬比賽前的最后一周,主要任務是安全抵達俄勒岡賽場,嚴格執行教練組制定的參賽計劃,保證參賽前的準備工作做到萬無一失,并制定緊急事件的預案,保證馮彬準時、安全并以良好的精神狀態參加比賽。
3、優秀女子鐵餅運動員馮彬世錦賽賽前準備期訓練安排研究
3.1、馮彬世錦賽賽前準備期課次安排研究
馮彬在賽前專項能力準備期階段的課次安排較在整個賽前備戰中最多,也最為緊密,在周訓練中一周的訓練課次能達到10-12次,針對賽前訓練初期的體能及技術診斷,本階段的訓練安排傾向于基礎專項能力的提高,因此訓練課的密度較大。
從表1中可以看出,在準備期階段開始兩周的課次分別是8和9節課,與第14周相比呈現出遞增的趨勢,在賽前訓練這個備戰前是四川成都投擲項群賽結束,因此剛開始階段的課次安排要循序漸進逐漸遞增到最大課次。
在準備期間,馮彬共計訓練課為83節,其中一般體能訓練課為18節,技術訓練課為22節,專項力量訓練課為23節,調整練習課為9次,綜合素質練習課為11節。其中專項力量訓練課和技術訓練課所占總課時數最高,各占比分別為28%,26%。
3.2、馮彬世錦賽賽前準備期體能訓練安排研究
通過對運動員馮彬多次的體能測試與成都投擲項群賽的技術解析分析來看,馮彬的引體向上和體前屈測試項目成績較差,在比賽中的出手速度不理想,在力量上所反映出來的是馮彬的核心力量、上肢力量與爆發力存在缺陷,因此在接下來體能訓練中的力量訓練應該注重加強相應力量的練習。在制定了訓練計劃之后,最主要的是實施力量訓練方案,馮彬在賽前15-8周的力量訓練共有18次課,力量訓練的方法和手段是訓練課中組織訓練的基本形式,馮彬在第一階段中力量訓練課的訓練方法和手段(第15周為例)。
馮彬在體能訓練中力量訓練課中所采取練習的內容、方法及手段都是針對于上一階段及每月體能測試中表現出來的力量不足來有目的地制定的。在這一階段中馮彬主要進行伸髖力量、專項力量及核心力量訓練,所采用的訓練方法為重復訓練法,負荷依據馮彬自身的訓練安排和個人素質由訓練團隊體能師來設定,在本次課中馮彬的負荷相對較小,單個手段練習時的強度大多控制在75%-82%,組建間歇時間基本控制在4-6min,符合力量重復訓練法中運動員身體機能需要充分恢復后才能繼續練習的觀點。
3.3、馮彬世錦賽賽前準備期技術訓練安排研究
馮彬在專項能力準備期階段,技術訓練手段大多采用重于標準餅的鐵棒、重餅來鞏固技術完整性的掌握,此外還會用原地模仿技術和杠鈴、長棍等輔助器械來輔助練習,加強技術訓練的針對性。一般來講,技術訓練和力量訓練是相輔相成的,力量訓練一般安排在技術訓練之后。準備期主要技術訓練。
3.4、馮彬世錦賽賽前準備期負荷安排研究
馮彬在賽前專項能力準備期的核心力量負荷總量為114538kg,周平均負荷總量為12726kg,專項力量負荷總量為146585kg,周平均負荷量為14658kg,投擲標準餅和輔助器械投量分別為1740次和1700次,在專項能力訓練階段,運動員的特殊訓練負荷總量大于運動員的整體水平,從高水平運動員所擁有的身體素質和技術水平來看,他們所需要的是更精細的,更具針對性的訓練負荷,因此馮彬的專項負荷高于一般負荷約10%左右。
4、優秀女子鐵餅運動員馮彬賽前“以賽帶練”期訓練安排研究
4.1、馮彬世錦賽賽前“以賽帶練”專項強化期課次安排研究
馮彬在“以賽帶練期”階段的周課次安排較在整個賽前備戰中最少,在周訓練中一周的訓練課次為6-8次,此階段中有紹興世錦賽資格賽和全運會資格賽兩場重要比賽,因為兩場比賽的間隔時間較短,且比賽強度較大。因此,這個階段所安排的訓練課主要是針對比賽的專項技術訓練課、專項體能訓練課和少量的素質訓練課,訓練日只安排一節訓練課,具體周課次安排。在“以賽帶練期”階段一共有4周,第三周和第四周分別有紹興世錦賽資格賽和重慶全運會資格賽的比賽,因此這兩周周訓練課僅有6節,分別是周一至周六的上午或是下午,在此期間馮彬的一般體能訓練課每周只安排一次,綜合素質訓練課也只有一節,其余皆為專項力量和專項技術的訓練課。
在以賽帶練專項能力強化期間,馮彬共計訓練課為30節,其中一般體能訓練課為4節,技術訓練課為10節,專項力量訓練課為10節,調整練習課為2次,兩次調整訓練課分別是兩次比賽后一天的訓練課,綜合素質練習課為4節。其中技術訓練課和專項力量訓練課所占總課時數最高,各占比分別為36%。
4.2、馮彬世錦賽賽前“以賽帶練”專項強化期體能訓練安排研究
在以賽帶練專項強化期體能訓練中主要以專項體能強化為主,在專項體能力量訓練中主要包括基礎力量、核心力量和專項力量的練習,由于本階段最重要的任務是成功參賽,因此要圍繞專項技術。逐步將專項力量轉化到專項技術當中去,為專項技術的強化和穩定做好鋪墊,馮彬在“以賽帶練期”力量訓練課基本為每周1-2次,當遇到比賽周時每周進行2次基礎力量訓練課,1節核心力量訓練,2節專項力量訓練,主要是強化大肌肉群的力量,少部分則是強化小肌肉群的力量。在“以賽帶練”期間的基礎力量訓練手段主要有杠鈴高翻、杠鈴深蹲、杠鈴臥推及負重換腿跳等練習手段。值得注意的是,馮彬在基礎力量訓練時的負重重量基本處于50%RM左右,并沒有進行大重量的練習,其訓練的目的就是加強身體的爆發力,練習的次數與組數也都保證在能夠保持在一定的動作速度基礎上,組建間歇時間較為充分,練習的強度較大,可達到95%左右。同時,馮彬在基礎力量訓練上不會用輕重量、多組數的訓練方式進行訓練,其目的也是因為要使機體在不疲勞,良好的狀態下進行,以符合比賽時所需要的身體機能狀態。
在“以賽帶練期”專項強化階段,由于比賽時間及比賽安排的限制,在此期間主要是對馮彬的絕對速度、靈敏等身體素質進行訓練,這其中減少了一般身體素質的訓練,增加了專項身體素質訓練的比例。
4.3、馮彬世錦賽賽前“以賽帶練”期技能訓練安排研究
在“以賽帶練期”專項強化階段,馮彬訓練中主要采用輔助器械模擬,標準餅的專項投、重餅和重棒的跳投等訓練,在此期間馮彬還是針對專項能力準備期間的問題,提高第二單支撐階段的肩髖扭轉角角度、拉引角的角度和最后出手時的速度,加強整體技術及各個階段的連貫性。在以賽帶練專項能力強化期間的技術訓練安排來看,馮彬在訓練中仍然以組合式訓練模式為主,通過標準餅的專項投、原地投和徒手原地投等訓練手段為主,期間會穿插一些技術模仿練習,如使用膠管、長棍等強化鐵餅技術的流暢性和有效銜接性,改善投擲技術的穩定性。
4.4、馮彬世錦賽賽前“以賽帶練”期負荷安排研究
馮彬在賽前以賽帶練專項能力強化期的基礎負荷總量為42890kg,周平均負荷量為10722kg,專項力量負荷量為41498kg,周平均負荷量為10374kg,如下表2,基礎力量和專項力量的負荷強度較大且保持在一定水平上,第四周負荷強度和負荷量都有所減少,這是因為第四周處于比賽后的調整期。
從圖3中可以看出,馮彬在以賽帶練專項強化階段中的負荷量變化趨勢是隨著比賽的安排來進行調整的,從圖中也可以看出在兩次比賽中間的間歇期負荷量是最高的,但是比賽強度有所下降,兩次比賽周負荷量有所下降,但是負荷強度保持在較高水平上。
4.5、紹興世錦賽資格賽與重慶世錦賽資格賽比賽表現研究
馮彬在6月13日和6月27日分別在紹興和重慶參加了世錦賽資格賽和全運會資格賽的鐵餅比賽,并分別以64.21m和65.14m獲得,并以62.14m的成績來到女子鐵餅世界排名第十位的成績,整體表現越來愈好。兩場比賽共12投,9次投擲成績有效,三投為主動犯規,均未出現技術性犯規。在技術完成上得到了較大的改善,改善了馮彬以往比賽中怕犯規的問題。
5、優秀女子鐵餅運動員馮彬世錦賽賽前調整期訓練安排研究
在訓練課次的安排上,一三五為全天訓練,二四六為半天訓練,共計9節訓練課,其中有4節力量訓練課,3節專項投訓練課,2節素質訓練課,在力量和技術訓練課上的負荷量和負荷強度較大,周負荷與專項力量的訓練負荷分別為16365kg,而負荷強度為90%-95%,標準餅的投次為90次,輔助器械投量為140次,賽前第三周的訓練具體安排。
馮彬在本周重點采用1.5kg重錘和標準餅組合投的訓練模式,在單一的組合過程中完成較好,尤其是在重錘投擲過程中,但是在重錘到標準餅的轉化中則完成相對較差,技術的完成效能也不好,運動員也是存在較多的困惑。
6、優秀女子鐵餅運動員馮彬賽前程序化參賽方案執行期訓練安排研究
馮彬世錦賽賽前程序化參賽方案執行期是世錦賽參賽前的最后一周,最后一周為賽前減量降強度周,在周一到周五的訓練中,共計完成五堂訓練課,主要為基礎力量訓練課和技術訓練課,7月15日為比賽前一天,訓練內容主要是技術模仿和部分素質訓練。
總體來看,本周的訓練量和強度都很低,訓練量的體現僅僅是是保持身體機能的狀態。由于本次世錦賽賽制安排上有資格賽和決賽,所以相應的馮彬的參賽方案制定的也會更加細化,為運動員以最好的競技狀態參加比賽提供好保證。
7、優秀女子鐵餅運動員馮彬世錦賽賽前16周康復再生訓練安排研究
在備戰世錦賽賽前訓練階段,通過對馮彬身體機能診斷可知,馮彬仍存在腰傷和背部肌肉勞損等情況,針對馮彬這些情況,備戰團隊中的醫療康復師喬剛和教練員李維賓提出以下針對性的訓練監控和恢復手段。
(1)馮彬腰椎間盤突出癥和后背勞損再生恢復方案如下。
訓練前嚴格監督充分熱身,訓練中嚴格監督腰部肌肉反應;高強度體能和技術訓練后,背部勞損處出現疼痛,要進行針對性的手法放松,減輕勞損處的肌肉疼痛;小強度訓練后,針對后背勞損處采取筋膜槍放松;有時訓練導致腰椎間盤突出癥復發,一般采取電針治療,消除神經根水腫,放松腰部肌肉,緩解疼痛。
(2)針對馮彬的身體肌肉容易僵硬的特點,從身體恢復角度設計馮彬的再生恢復方案如下。
訓練前嚴格監督充分熱身,訓練后在場地內第一時間放松小腿肌肉,加速恢復,防止疲勞累積,避免引起跟腱和腳部疼痛;每天訓練結束后,必須進行下肢加壓,促進下肢的再生恢復;根據訓練計劃,高強度訓練后,要進行下肢的DMS放松,防止肌肉僵硬,疲勞堆積。
在賽前訓練階段運動員訓練所導致的消耗是巨大的,所以消除疲勞除了通常的物理手段外,一般還采用營養物質來促進恢復。投擲項目所需要的身體爆發力強大,需要運動員機體有著強大的磷酸原供能系統,所以除了日常食物補充外,馮彬還會在每天早飯前吃一個海參,在上下午適當的補充一些國外進口的營養品,除此之外,在每次大強度訓練后,馮彬還會補充適當的肌酸粉。
8、研究結論與建議
8.1、研究結論
馮彬在俄勒岡世錦賽的四個階段中,主要進行了體能訓練、技能訓練、負荷監控、心理訓練和康復訓練。其中體能訓練主要包括力量、速度、靈敏等身體素質的訓練;技能訓練主要包括專項技術訓練和技術輔助訓練以及投標準餅。訓練課次主要依據每個階段的任務不同來選擇,在第一個階段中的課次最多、課的類型最全,第二個階段中因為比賽原因訓練課課次較少,主要為技術課和專項力量課,最后階段主要以技術課為主。
馮彬在俄勒岡世錦賽賽前訓練的四個階段中的負荷安排上有著較大的差異,四個階段總體來看負荷量呈現先增加后減少的趨勢,負荷強度在階段性比賽和賽前調整階段較高,其余階段處于中等水平。馮彬賽前訓練中力量素質的訓練負荷量高于技術訓練負荷量,專項技術負荷強度高于一般力量負荷強度。
8.2、研究建議
在賽前訓練中,由于馮彬的身體素質和技能掌握程度處于較高水平上,因此教練員在制定訓練計劃和安排訓練課時要根據運動員階段性的身體機能狀態、情緒心理變化結合鐵餅技術的特征等制定針對性的訓練安排。
在訓練前,教練員應注意運動員的心理變化,加強其訓練動機,了解其需要,激發其訓練熱情,從而達到訓練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馬晨爽.我國優秀女子鐵餅運動員蘇欣悅賽前訓練及技術分析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20.
[2]于子軒.我國優秀女子鐵餅運動員馮彬賽前訓練安排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9.
[3]李濤.鐵餅項目運動員賽前訓練研究[D].廣州體育學院,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