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成渝經濟圈是我國西部人口和經濟密度最高的一個獨立的地理單元,是西部地區發展水平最高、發展潛力最大的城鎮化區域,是實施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區域經濟一體化背景下,區域體育體育的發展逐漸走向成熟。本課題通過文獻資料法、訪談法、數理統計法等方式對成渝地區的體育發展現狀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受經濟發展的影響成渝地區體育產業的發展失衡地區間差異大;由于地理環境以及文化影響成渝地區區域體育發展矛盾突出;政府間協調不足區域體育發展缺乏宏觀調控等問題。結合成渝經濟圈地區體育發展實際結合地區優勢,提出成渝地區體育協同發展策略。
關鍵詞:區域經濟" 成渝雙城經濟圈" 區域體育" 協調發展
1、引言
21世紀以來,隨著我國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成渝雙城經濟圈成為繼“京津冀經濟圈”、“長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后又一經濟發展中心。借著“西部大開發、一帶一路”等政策的支持,成渝地區逐漸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支柱。2008年北京奧運會與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成功舉辦,不僅推動了我國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同時掀起了全民參與體育鍛煉的熱潮,促進了體育產業、體育旅游、體育文化的發展,促進了區域體育的融合發展。2021年,國家體育總局發布《“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提出:把落實國家區域發展戰略與推動體育事業協調發展同部署、同推進,著力解決當前存在的區域間、城鄉間、人群間體育發展不平衡問題,全民健身、競技體育、體育產業發展不協調等短板,把體育事業融入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分類施策、因地制宜,全力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2、成渝地區體育發展現狀
2.1、成渝雙城經濟圈地區居民體育活動鍛煉現狀(體育活動參與動機、時間、場所、方式、項目)
體育的發展離不開市場經濟的發展,隨著體育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體育產業對體育市場的拓展不斷加大。區域體育協同發展的根本目標是實現區域內體育發展的最大效益化。群眾體育作為體育事業發展的奠基石,群眾體育的發展現狀制約著地區體育事業的發展。
調查顯示,成渝地區居民參與體育活動的動機主要包括:強身健體、人際交往、健身健美、休閑娛樂、豐富業余生活、其他等方面,總體來看地區居民參與體育活動的動機目的比較明確,在參與體育活動的鍛煉過程中有很強的目的性;而在參與體育活動段練的時間選擇,成渝地區居民參與體育活動時間選擇主要集中在工作空閑時間(18:00-21:00之間)以及工作雙休的時間,主要是由于居民參與體育活動的時間受工作性質的影響,在參與體育活動鍛煉的時間選擇上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但總體上40%左右的閑暇時間會用于參與業余體育鍛煉;在體育場所的選擇上:地區居民選擇的體育鍛煉場所主要以全民健身中心(健身公園)、健身步道、學校、社區體育場所、體育俱樂部、健身房等,這其中又主要集中在離家近的免費體育鍛煉場所為主,因為對于大多數鍛煉者來說這樣的體育鍛煉場地更具有吸引力,不僅能滿足自我的鍛煉需求還能滿足家人的閑暇鍛煉需要;在參與體育活動的項目的選擇上主要以:籃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跑步、廣場舞、門球、健身操、網球、游泳、棋牌等為主,因為相對于來說這些項目受場地的限制比較小,更方便滿足區域內居民的體育鍛煉需求。
2.2、成渝雙城經濟圈地區體育公共服務發展現狀
近年來,隨著全民健身國家戰略的深化實施在我國掀起了全民健身的熱潮,全民健身公共服務水平也逐漸提高,與此同時全民健身區域發展不平衡、體育公共服務等問題越來越突出。從成渝地區體育經費的投入來看:成渝地區體育經費的投入地區間存在很大的差異性,成渝兩地政府體育經費的投入更多的注重競技體育的投入,成渝經濟圈中心城市四川2021年四川省體育局針對中央體育彩票公益支持地方體育事業的財政支出中具體預算與區域效績目標如下,借著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契機大力發展冰雪運動,建立群眾滑冰場(300萬元)、開展全民健身系列體育活動(170萬元)、青少年體育活動(205萬元)、相關體育培訓(157萬元)以及競技體育(3235萬元)。最終籌建完成群眾性滑冰場2個以及針對成都市業余體校、成都市射擊學校等4所國家級重點高水平人才基地優秀體育人才培養的支出;其次開展了60多場全民健身系列體育活動;從成渝地區體育場地基本設施來看:成渝地區體育場地基礎設施總量隨著地區經濟的發展快速增加,但這些基礎設施的分布更多是在成渝雙城經濟圈的核心城市區域內。2021年四川省體育場地統計調查數據分析,截止到2021年底四川省共計擁有體育場地27.3萬塊,體育場地面積達1.73億m2,人均擁有體育場地面積2.07m2,根據機構來分其中企事業單位場地面積約占49.76%、村委會約占21.67%,由此可見體育基礎設施主要是集中在各級學校與事業單位,同時受安全性與疫情影響除對外開放的程度不高,區域內居民難以享受這些體育基礎設施;從居民對公共體育服務的需求來看:隨著地區居民生活水平質量的提高,區域內居民更加注重參與身體鍛煉,對體育基礎設施的需求量越來越多,對體育運動場地的選擇更加多樣化,同時對公共體育場所的配套設施要求越來越高。調查顯示,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居民閑暇時間的增多,工作帶來的身體負擔促使成渝地區居民對體質監測、運動前身體機能監測等最基本的體育服務需求量越來越大。
2.3、成渝雙城經濟圈地區體育產業發展現狀
隨著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成渝經濟圈經濟圈發展提升至國家發展戰略,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體育消費逐漸成為居民消費的重要部分,隨之而來帶動了體育產業的快速發展。從成渝地區體育產業總值來看:截止到2021年,重慶市體育產業總規模達659.09億元,同比去年增長21.8%,實現體育產業增值265.18億元,同比上漲17.1%,從體育產業構成來看,體育用品與體育相關產品制造業、體育建筑業、體育服務業產出分別為219.15億元、46.32億元、393.62億元,增加值分別為59.69億元、11.16億元、194.33億元。其中體育用品與體育相關產品制造業占體育產業總產出和增加值的33.3%、22.5%,同比去年下降4.0%、0.4%,體育建筑業占體育產業總產出和增加值7.0%、4.2%,同比去年下降0.5%、0.1%,體育服務業占體育產業總產出和增加值59.7%、73.3%,同比去年增長4.5%、0.5%;截止到2021年,四川省體育產業總規模達1999.39億元,同比去年增長13.4%,實現體育產業增值735.05億元,總產值同比上漲15.0%,就體育產業結構來看2021年四川省體育服務業、體育制造業、體育建筑業體育總產出分別增值562.67億元、120.37億元、52.01億元,就所占體育產業比重為76.5%、16.4%、7.1%,體育服務業增值同比去年下降2.4%、體育制造業同比增長1.9%、體育建筑業同比增長0.5%,體育用品及相關產品制造與體育場地設施建設同比去年實現增加值分別為27.8%、21.4%。體育經紀與代理、廣告與會展、表演與設計服務、體育健身休閑活動、體育傳媒與信息服務和體育教育與培訓同比去年分別增值為3.5%、13.4%、6.5%、9.2%與下降11.5%、11.0%、4.6%、1.2%。
2.4、成渝雙城經濟圈地區體育發展現狀
成渝雙城經濟圈地區的人口總量達1.2億,人口基數占西部地區人口的1/3,是開展體育區域一體化的優質區域。隨著地區協同發展的序幕拉開,在體育方面川渝兩地體育部門于2020年4月以“云簽約”方式,達成了體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拉開了成渝體育融合發展的序幕。同年9月,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首屆體育高峰論壇在成都體育學院舉行,并以“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與‘城市體育’發展”為主題,共謀成渝體育何以可為,何以當為,共襄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2021年2月,川渝體育部門通過視頻召開川渝體育深化融合發展推進會,共同簽署了《川渝體育深化融合發展施工圖》;2021年3月,川渝體育產業協同座談會第一次會議召開;2021年4月,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直播電商產教聯盟(以下簡稱聯盟)成立,同日,《關于促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合作協議》在成都簽署;2021年4月,川渝體育產業協同座談會第二次會議召開。利益互換,優勢互補,打造競技體育新高地。
從競技體育方面來看,成渝經濟圈成立以前,由于區域政府的行政邊界的困擾造成了地區體育市場的嚴重分割,以及地區體育保護嚴重影響力成渝地區體育資源的共享與流通。重慶與四川作為下南地區競技體育發展的主要大省,在全運會等國內大型體育賽事上一直以競爭對手的方式出現,兩地的競技體育有著不同的特點。在競技體育的項目上:四川對多以體操、乒乓球、射擊等項目突出;重慶則主要以短跑、賽艇等項目為優勢。為了促進兩地競技體育的發展,兩地政府積極開展教練員交流、運動員合練、聯合舉辦高水平體育賽事等方式積極探索兩地競技體育協同發展的模式,共同構建高水平訓練基地以及完善相關保障體系,共同提升成渝地區的競技體育水平,逐步將成渝地區打造成具有國際影響的競技體育高地。
從群總體育方面來看:成渝地區群眾體育的發展隨著成渝地區協同發展的契機逐步完善。為了促進成渝地區群眾體育的發展,2021年成渝兩地體育局聯合兩地社會體育指導員中心借2021年城市地標(成渝)體能賽舉辦的契機,在四川達州市簽署了《推動川渝地區社會體育高質量融合發展戰略合作協議》,兩地體育部門將聯合實施7項舉措,共同推動川渝兩地群眾體育事業發展,其中,在賽事活動方面,雙方表示將整合資源聯合打造川渝毗鄰地區群眾體育特色走廊。與此同時,2022年在四川省達州市順開展了首屆川渝毗鄰地區群眾體育薈,本屆賽事主打“美好體育生活場景”“非遺體育技能展示”以及健步走、乒乓球、圍棋、釣魚等符合普通大眾的群眾體育賽事活動,并以嘉年華的方式實體化推動川渝毗鄰地區群眾體育特色走廊創建,從而實現成渝雙城經濟圈地區從省市到鄉鎮、村(社區)的群眾體育全方位融合發展。
3、區域體育發展存在的問題
3.1、受經濟影響成渝地區區域體育發展失衡地區間差異大
通過對成渝地區體育發展的研究發現,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而體育事業的發展離不開經濟的支撐。從城市的經濟發展來看,成渝地區中心主體城市區域體育發展較好。成渝地區擁有較強的產業體系基礎,成綿地區、重慶中心城區都擁有大型的國有企業,地方經濟實力雄厚,為成渝兩地區域發展提供了經濟支撐。據統計2022年重慶市經濟產業生產總值達2.9萬億元,年均增長5個百分點,人均可支配收入35666元,就區域而言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45509元,鄉村地區人均可支配收入19313元;四川省2022年地區生產總值達56749.8億元,同比增長2.9個百分點,人均可支配收入30679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43233元,鄉村地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72元,隨著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地區居民在體育方面的投入也隨之增加;相對與地處山區的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涼山彝族自治州以等地區經濟水平落后的地區,經濟發展緩慢無法與成渝中心地區相比較。由于地區經濟發展失衡,導致區域體育的發展差異較大。在最基本的體育基礎設施方面,成渝雙城經濟圈中心主體城市的基礎體育設施量都高于偏遠地區。如表1所示,重慶市2021年體育場地統計調查數據公告分析得出,截止到2021年底重慶市全市體育場地共計136588個,人均體育場地使用面積2.08m2。而這些場地主要集中在事業單位、居委會、企業占比高達77%;經濟較為落后的偏遠城市以及鄉村地區體育基礎設施占比不足20%。
3.2、受文化影響成渝地區區域體育發展矛盾
地理環境多樣性變化決定著文化的多元性。我國幅員遼闊,地理環境的復雜,不同的地理環境形成了不同的經濟、文化、宗教以及生產方式。成渝地區地處我國西南腹地,是個多民族共存的地區,民族體育文化形式多種多樣,擁有著眾多的體育項目。以四川為例,四川是一個平原、盆地、丘陵、高山、河谷的地區,區域內體育項目的發展主要集中在普通的競技類項目,但受民族多樣化影響,區域內擁有者不同民族的特色體育項目。例如:藏族的賽馬大會、摔跤、走馬、跑馬射擊、爬花桿、苗族手鍵等具有民族特色的體育項目。但由于少數民族多聚集在山區附近,相對于地處平原地帶的中心成市區域來比經濟發展水平不足,各級政府可支配性財政支出力度不夠,導致體育相關發展與配置依舊存在很大不足。
3.3、政府間協調不足區域體育發展缺乏宏觀調控
區域協調發展的根本目的是實現區域之間的社會、經濟、環境效益的最大化。體育作為區域規劃發展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由于受到行政區域劃分的影響,兩地政府在區域合作上依舊存在很多不足。以四川省為例:四川省管轄區域內各個地區產業經濟發展不一,在全省的體育經費的分配方面存在很多弊端。對于體育經費的投入四川省更多的是注重自身優勢區域以及優勢項目經費的投入(主要集中在成都地區相關競技體育學校等),以及針對群總體育發展的投入但這部分經費的使用由主要集中在城市區域,對偏遠山區以及鄉鎮地域的投入遠遠不足。因此,成渝地區的體育發展應注重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將地區體育的發展立足于區域體育發策略的結構調整,合理地發展競技體育、群眾體育以及民族傳統體育。
4、成渝地區區域體育發展策略
4.1、深化合作加大對成渝地區體育發展宏觀調控
為深化貫徹落實《“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作為政府職能部門兩地政府部門應深化合作,加強對區域內各級政府體育育發展規劃做出協調,促使地區間競技體育、大眾體育、民族體育協調發展,結合自身優勢合理定位地區的體育發展策略;同時加強區域間體育資源整合共享,通過聯合承辦大型體育賽事,打造精品賽事等形式,聯合打造高質量賽事城市中心,借助賽事舉辦提高區域內體育體育場館、公共體育設施、體育公園等體育設施的建立;其次區域政府間應加強信息互通與資源共享,推進兩地體育行業交流和體育企業合作,共同推出精品體育旅游線路,打造高質量體育交流平臺,構筑完善的體育產業發展市場;最后共同建立健全體育人才培養機制,鼓勵建立跨區域體育人才培養中心,實現區域內體育人才資源共享,促進成渝地區體育發展規劃管理,從而提升成渝地區體育發展水平。
4.2、拓寬成渝地區體育發展政策
就目前成渝地區體育發展實質來看,成渝地區體育的發展相互融合、相互競爭,如何最大限度地縮小兩地的競爭,則需要兩地政府聯合拓寬相關的體育融合發展策略。通過調查分析,從體育的發展情況來看,成渝地區體育的發展主要集中在經濟發展較好的地區,導致區域內競技體育、大眾體育與民族體育發展不協調。就競技體育而言,經濟落后的川西與渝東地區在競技體育的發展上落后于成渝雙城經濟圈中心城市區域,這些地區由于經濟發展相對滯后,地區政府將跟多的精力投入到競技體育中去,忽略了擁有眾多群眾基礎的大眾體育與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因此,作為政府職能部門要在體育發展政策上面進行調整,同時建立完善的政策評價機制,做到各級政府根據地區實際制定相關的體育發展政策。
4.3、加快成渝地區精品體育旅游路線的開發促進體育產業的發展
兩地政府職能部門應抓住當成渝經濟圈合作發展的契機,借助開展高水平低于賽事活動,大力開發打造符合成渝地區特色的精品體育旅游線路以及推進品牌賽事工程等項目,舉辦滿足地區居民觀賞的以高水平體育賽,推動成渝地區體育事業的發展從而帶動地區體育產業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2021年,國辦發〔2021〕11號,《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S].國務院辦公廳,2021,8.
[2]2019年,國辦發〔2019〕40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體育強國建設綱要的通知》[S].國務院辦公廳,2019,9.
[3]2022年,四川省體育局,《四川省2021年體育場地統計調查數據》[S].四川省體育局,2022,6.